挺直的脊梁
——《风雨彩虹》序
杜应国
读完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是一群以特殊来彰显不特殊的个体。
说特殊,是因为他们都来自那个特殊的残疾人群体;说不特殊,是因为他们在特殊的身体条件下,用自身的奋争和努力,演绎了跟不特殊的普通人一样的生命故事,而且更精彩,更动人。
《风雨彩虹》书影
他们不是被命运驯服的奴隶,而是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者。
仿佛是一次奇妙的命运轮回——不!是命运的逆袭,他们中的许多人——无论最初的肇因是什么,是源于疾病还是源于一次意外的事故,最终导致他们落下残疾的,大多都是因为贫困。贫困,使他们在遭遇不幸的时候没有及时就医而留下后患;贫困,使他们在病情恶化以后无法进行更有效的诊治而留下抱恨终身的遗憾。而正是这种遗憾,反过来又成为激励他们向贫困挑战并终于走出贫困的力量。我想,这或许正是他们既不同寻常又回归于寻常的道理罢。
坦率说,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和认知,就像大多数人一样,仅仅停留在需要社会救济和救助的浮泛层面上,无非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关爱、照拂和帮助的弱势群体,而承担责任的,理应是相关的政府部门。直到读完全书,从那些激荡着屈辱与奋争,眼泪和崛起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中,我才真切地知晓,外在的帮扶和支持只能是一种助力,更重要也更具有决定意义的,却是来自一个人内在的驱动力,一种不甘人后,奋发有为的忍辱负重精神!毕竟,在命运的残酷捉弄下,他们身体的残缺已经注定,即使是要达到一般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也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代价。
我们熟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的故事,熟知海伦•凯特、瞎子阿炳,以及史蒂芬•霍金、富兰克林•罗斯福等等的名字。但我们是否知道,在作出伟大的贡献之前,他们又曾有过怎样的坎坷和曲折?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和挣扎?更遑论我们身边那许许多多不知名的普通人?比如那个因为中耳炎竟导致双耳失聪、跌入一个无声世界的花卉大户王星,那个因一次意外而双眼失明的按摩师李滨兵,还有那个因患先天性脊髓灰质炎而行走困难的茶叶企业家罗小红,那个因车祸而失去双腿、从“站起来”到“跑起来”的种植大户黄正福,以及那个因行走不便(患脊髓灰质炎)但为保万家灯火却奔忙在荒山野岭间的“农电工”李德龙……等等,等等。如果不是因为本书,即或也有人能够看到他们的成绩或贡献,但又会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曾经的苦难与屈辱,困厄和悲伤乃至无助与绝望呢?
固然,困顿与挫折,屈辱或悲伤等等,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亦难避免,人生在世,谁还没有个三灾八难?谁又没有一时的坎坷颠踬?但区别在于,作为健全人,我们遭遇的不幸或困顿,往往都是暂时的,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克服的;而对上述诸位朋友来讲,他们遭遇的却是永久性的缺失,是不可弥补的损害!因此,他们所面临的痛苦和困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尤其是当灾难袭来,戕害已成为残酷的事实,而自己也明白这不可逆的损害将相伴终身时,那种对自己、对未来命运的预期所形成的巨大断裂和落差,真可说是如堕深渊,如坠冰窟。那是一种在无可救药永难复原的无助与绝望中的心理煎熬,一种生不如死的矛盾、纠结和挣扎……试想,像这样由肉体塌陷引发的精神塌陷乃至生命沉沦,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和体会的吗?而他们的可贵在于:从绝望中找到希望,在沉沦中挺起脊梁。惟其如此,他们的破困而出,化蛹为蝶,才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的光彩夺目。
身残志坚的黄正福
所以,对我而言,我更看重的,恰恰是那些隐藏在成功后面的艰辛;是他们昂起胸膛,挺直脊梁,为了像一个健全人一样生活而付出的代价、努力和磋磨。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那不屈的抗争,没有那一次次的碰壁或失败,就无以显示他们后来收获之不易。了解苦难不是讴歌苦难,认识苦难不是赞美苦难;苦难如果不能转化成催人奋进的精神资源,那么,苦难就只能是苦难。在这个意义上,窃以为,本书最发人深省的地方,不是那些终于到来的成就和荣誉,而是在他们走向成功之前,面对暗淡的前途和人生却因不同的刺激或感悟而得到启迪,并迎来人生转折的那些命运的拐点。譬如那个因父亲一句话“只有脑子坏了,才是真正的残疾”而获得启示的吴贵平,那个曾几次徘徊在死亡边缘欲以一死来寻求解脱却最终选择“活下去”的李滨兵,那个因张海迪的一席话而受到震撼并获得启发的许道良等等,几乎每一个人在他最灰心绝望的时候,都可能曾有过这样一种类似的体验,一个从绝望到希望,从颓废到振作的转化。那或许只是一个电光石火的瞬间,却具有向死而生的强大动力,它带来的是生命的重塑,命运的“改签”。赖此,阴霾的天空才透出阳光,黑暗的尽头才闪露光亮,生活有了希望,人生才能重现诱人的光彩,那通向未来,通向鲜花和掌声的道路才渐次铺开……
尤为令人感佩的是,当他们挺起胸膛,将命运的方向盘紧握在自己手中,向自我挑战,向贫困挑战,并且走出贫困以后,他们并没有止步于一己的成功,而是朝着更大的梦想继续前行:带领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走出贫困虽是他们的初心,却不是他们的终极。所以有了王星、刘家松、付习贵、罗小红、吴贵平、杨廷兴、汪翔、肖玉和……等等扶贫、助贫的故事。其中,最不同寻常也最难能可贵的是,与一般公司或企业多不愿录用残疾人相反,他们辖下的公司或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取向,那就是对残疾人的特殊照顾——除了吸收不少残疾人就业之外,他们还向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重残者乃至贫困户提供爱心帮扶和救助。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越了残疾人的范畴。他们不仅有健全的思维,坚韧不拔的意志,还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因此,本书的意义与价值,并不仅限于那个特殊的残疾人群体,而是对全社会,对我们每一个健全的普通人,都是大有裨益,极富启迪的。我读此书,有如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它不仅改变并提升了我原来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并从中辨识了那一颗颗不屈的灵魂。
全国自强模范王星
常言道:阳光总在风雨后。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平地”。只有历经风雨,勇攀险峰的人,才会懂得雨后阳光的珍贵。对于书中接受采访的那一个个主人翁来说,这来之不易的阳光,映照出的是他们的勇毅和坚韧。因此,在向他们致以礼赞和景仰的同时,我们还要感谢安顺市残联的朋友们,是他们的关注和悉心收集,再加有组织的采访,这个平时基本处于公众视线之外的特殊群体,才有机会集体亮相,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也为引来更多的社会关注、社会支持以及社会理解提供了一个窗口。
同时,我们也不该忘记那些身处特殊教育第一线的辛勤工作者,比如那个在西秀区特教学校坚守了三十多年的邓兴国校长,那个一心扑在特教事业上的平坝区特教学校校长宋建红,还有那个同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爱戴的普定县特教学校教师潘双燕,那个以校为家的“特教园丁奖”获得者、紫云自治县的特教老师吴朝霞,以及被誉为福利院儿童守护神的安顺市福利院儿童部主任韩俊红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悲悯情怀和忠于职守的职业品德,悉心呵护着那一个个因各种原因而致残的幼小儿童和少男少女。这是他们成长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他们以后的人生,比起历尽千辛创业成功的上一代、上上一代显然要好很多。至少,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可以减少一点因为歧视和嘲笑而造成的心理创伤、自卑情结。尽管要让整个社会都学会对残障人士的尊重、善待和关爱,还有待时日。正如本书一位作者所说:如何让全社会从文化习俗上理解、包容、尊重这一群体,是个任重道远的巨大工程。是的,文明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巨大工程”需要从一点一滴开始,从具体而微的小事做起。就如那个因受母亲影响,长期坚持将舞蹈送进校园、给残疾孩子带来美的熏陶和舞动的快乐的文化志愿者罗梦竹,就如我们各级残联组织的朋友们,往往在那些创业者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给予他们雪中送炭般的关心和帮助,等等,这不都是一些令人欣慰的开端和起点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广泛参与,投身于助残、爱残的事业中,涓涓细流汇成大海,那彩虹当空,艳阳高照的一天才有可能。
罗小红在制茶车间
伟人的生平昭示我们,
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
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
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
也许,我们有一个弟兄,
航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
船只沉没了,绝望的时候,
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
那么,让我们起来干吧!
对一切命运抱英雄气慨,
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
要学会劳动,学会等待。
2024年4月6日于木当绿隐山房
· 作者简介
2024年11月
值班编辑:朱发猛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文化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