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乡风民俗】《刊载“地戏”内容的老报刊》 2024年第52期(总1000期)

文摘   文化   2024-07-16 16:00   贵州  

刊载“地戏”内容的老报刊


刘  洋


地戏是主要流传在贵州安顺一带的民间戏剧,其形成与明初对云贵的军事行动及之后的屯田制度有关。演出时“以天为幕、以地为台”,在平地围场演出,故称“地戏”。其所演剧目都取材于古代争战故事,剧目或《三国》或《隋唐》或《岳传》等,从商周时期的《封神》到明朝中叶的《黑黎打五关》,共计三十余个剧目连接起来就是一部残缺的“中国通史”——“戏叙史册”。其唱腔为“四大声腔”中“弋阳腔”在黔中的遗韵。地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我数年前收藏了一些刊载有“地戏”内容的老报刊,现整理,以供研究者、关注者参阅。

1957年1月11日《文汇报》

地戏——古老的戏剧

最近,贵州省安顺县工农业余艺术会演节目中有地戏演出。

地戏是我国戏剧艺术中的一份稀有的遗产,目前全国各地极为少见。只有贵州省安顺、都匀等地还可以看到这古老、朴素的戏剧。地戏的源流,传说是在明朝初年传入贵州的。它表演的内容,大都是描写历史上的战争故事,剧本根据民间流传的“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等小说编写而成。演出不在舞台而在平地,四面都是观众。演员的唱腔平板简单,声音却十分尖拔高亢,无乐器伴奏。

1979年3月24日《贵州日报》

镇宁地戏又与群众见面了

镇宁县朵卜陇公社窑上大队曾经跳了一百多年的地戏,历史悠久,深受群众欢迎。

1981年12月19日《贵阳晚报》

贵州地戏的面具

1983年4月16日《贵州日报》

花溪布依族地戏溯源

1983年7月31日《贵州日报》

地戏的开打

1986年9月26日《贵州日报》

巴黎举办贵州地戏面具展览

1986年10月15日《贵州日报》

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贵州地戏在巴黎引起强烈反响

1986年10月31日《贵州日报》

贵州地戏在马德里受欢迎

1987年9月20日《光明日报》

1988年2月24日《贵州日报》

美国友人来黔考察地戏傩堂戏

应中国戏剧家协会邀请,美国纽约大学教授、美国《戏剧评论》编辑理查德·谢克纳先生来我省进行戏剧考察和讲学活动。

2月13日下午来到安顺县,观看了华严区头铺乡麒麟屯村地戏组演出《薛丁山征西》中“三擒三放”一折戏。省、地、县文化、文联、宣传部门的代表陪同观看。

演员的表演,得到美国友人的称赞:“我看到地戏扎根在本地很重要。但中国有话剧、京剧、民间戏剧三个传统,要互相交流,介绍到西方去。”

来安顺之前,谢克纳先生还考察了我省铜仁地区的傩堂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988年6月30日《贵州日报》

蔡官地戏风靡巴黎

1988年12月24日《贵州日报》

学地戏的西方青年

1989年9月6日《新民晚报》

戏剧史上活化石

1989年8月12日《贵州日报》

我省近年民族民间艺术的对外交流

1986年7-10月,黔东南州侗族女声合唱团一行10人,应法国巴黎秋季艺术节的邀请,到夏乐宫剧院演出。

与此同时,安顺蔡官地戏团也在巴黎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演出和展览。1986年10月底,该团又应西班牙秋季艺术节之邀,赴西班牙马德里玻璃宫剧场演出。

1988年8-9月,应英中文化协会和伦敦大学邀请,在伦敦举办了为期26天的“中国贵州安顺地戏面具展”。

1989年11月12日《贵州日报》

我省地戏博物馆开馆

我省第一个民族民间地戏博物馆最近在平坝天台山正式开馆展出。展出以地戏脸谱为主,重点介绍地戏的起源及发展,制作、唱本等内容。目前,已展出的地戏脸谱100多面,地戏造型模特7具,还有部分图片等。

1991年11月24日《戏剧电影报》

夜郎国里看地戏


· 作者简介

刘洋:陈先松先生弟子,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省级传承人。2004年开始学习地戏,十余年致力于地戏的传承与研究。曾率队参加2016年贵州省元宵晚会、2017年和2018年贵州省春节联欢晚会、2018年青岛市春节联欢晚会。2016年10月受北京市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邀请到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做安顺地戏专题讲座。至今发表三十余篇地戏方面的文章。编著出版作品《安顺地戏简读本》。
感谢阅读,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3134334297@qq.com



2024年7月


值班编辑:洪惊涛

电子排版:王敏茶


您的转发将传播、弘扬安顺文化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文化安顺》


文化安顺
传播、弘扬 安顺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