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六章 第16节
文摘
2024-11-13 12:48
江苏
,
有一年,因拍电视纪录片,得进中南海。
进重要京畿之地,须中央警卫局批准,幸得少将副局长亲力襄助,美成此事。
在得力人员引进下,方入中南海西花厅拍摄大半日。
因活动范围仅限西花厅院内,至多中午到警卫局食堂进午餐。
这里是距离皇家最近的地方。
那中海与南海即便近在咫尺,却难以跨越雷池半步。
从西花厅朝南而行,那勤政殿、南瀛台以及瀛台北侧之丰泽园,中海西岸慈禧太后居住的仪鸾殿,皆可一一收入眼底。
西花厅春色迷人,此言不虚。厅前庭院阔大,辟为一菜园,旁有不染亭静立,潺潺碧水流过,芳馨怡人。
时逢仲春之际,西花厅内,迎春烂漫,水色迷离。
可以想见,中南海太液池,风光定不输于此。
清风徐来,水光潋滟,碧湖澄澈,宛如镜折,万千碎金闪耀。
点点涟漪,如灵动之音符,奏响一曲空灵澄澈之水韵。
太液池畔,翠柳依依,那嫩绿柳丝,如柔美发丝,在微风中轻曳,似在诉说着岁月故事。碧草如茵,仿若一块温润绿毯,铺满大地。
繁花似锦,点缀在绿草之间,恰似繁星坠落人间。
百十年前,风格依旧?
时维甲午之年,序属季秋之月。
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29日(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60寿诞。
值此寿庆,宫闱之中,盛景如绘。
花园之内,繁花似锦,若彩云飘落人间。
奇花异卉,或娇柔妩媚,或端庄典雅,尽展其妍。
慈禧太后,身着华服,那锦衣之上,金丝银线绣出万千祥瑞,凤纹璀璨,似欲凌空而舞,头上凤冠,珠玉琳琅,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众位王公大臣,如众星捧月般,围着太后,齐声祝福。
此为太后本命年,祝福之声,朝贺之语,不绝于耳。
1885年(光绪十一年),慈禧太后在北京西苑兴建寝宫。
作为卷帘归政后颐养之所。因主殿形制为前后进深两卷,便呼为“两卷殿”。1887年(光绪十三年)2月6日(正月十五日)光绪帝亲政,慈禧则不再垂帘。
1888年(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八日,将“两卷殿”改称为“仪銮殿”,六月初八日按挂匾额。
翁同龢在日记中写道:移居仪銮殿新室,即两卷殿,前此油漆未齐,始进匠搭棚,即日移居。
次日,光绪第一次在仪銮殿向慈禧太后问安。
1888年,慈禧太后移居西苑中海仪鸾殿,从仪鸾殿近旁瀛秀门至北海镜清斋,修了一条专供慈禧乘坐的小铁路,总长2300多米,叫“紫光阁”铁路。镜清斋是北海以内以幽雅着称的园中之园,深得太后喜爱。每当慈禧驻跸桦仪鸾殿,即携光绪皇帝和后妃,王公大臣乘车游幸北海,到镜清斋园中歇息、传膳。
慈禧以仪銮殿为寝宫,勤政殿为议政殿堂,北海镜清斋为传膳、休息之所,差不多每天都要乘坐一趟小火车,往返于仪銮殿和镜清斋之间。这趟专列车厢是黄绸窗帷,由于慈禧害怕机车鸣笛“吼叫”会破坏宫城气脉,所以小火轮车行驶不用机车牵引,而是“每车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每次行驶,都有许多太监手执黄缎幡旗在黄帷车前铁轨两旁,列队导引。
火车出现在中国最早是在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铺了一条500米长铁路,试运行小火车。当时人们不认识火车,被认为是"怪物",喧哗若狂,后被慈禧太后强令拆除。
众人簇拥太后,王公内戚皆着盛装,衣香鬓影,满是喜庆之色。
小火车精巧而现,宛如一件奇珍。
那火车之身,装饰以斑斓彩绘,雕梁画栋之美凝于其上。太后款步登上小火车,身姿绰约,宛如仙子临凡。
园中百花盛开,景色烂漫。
火车缓缓而行,穿行在花团锦簇中。车轮与轨道轻触,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似为这欢乐之景奏响独特乐章。太后面带微笑,笑如春风,拂过湖面,涟漪轻泛。她时而指点园中美景,时而与身旁王公内戚、外国公使夫人们低语几句,欢声笑语,随风荡漾。
王公们则颔首恭听,内戚们笑语盈盈,公使夫人们频频点头。
清风徐来,花香四溢,似将这满园欢乐吹向四方。
花瓣随风飘落,似一场缤纷花雨,洒在众人肩头。
那小火车悠悠而行,载着太后与众人,仿佛在时光画卷中穿梭,将这寿诞之欢、天伦之乐,永远定格在这如梦如幻的花园之中。
宫内百鸟朝凤,诸事祥和。
近邻炮火连天,硝烟蔽日。
1894年6月,清军出兵朝鲜,镇压民众起义。日本即以保护公使馆和日侨为名,派遣军队进驻朝鲜,完成军事部署。7月23日,日军与朝鲜王宫卫队发生战斗。朝鲜建立亲日政权,宣布废除与清政府所有条约,并邀请日军驱逐清军。此为1894年6月,日军在朝鲜仁川登陆。
正当太后万寿庆典紧锣密鼓筹备之时,年初朝鲜事乱,中日两国军队进驻朝鲜。中日矛盾加剧,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增兵备战,然而太后并不愿意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因此倾向和议。
慈禧太后,虽名义上是归政,驻跸仪鸾殿,颐养天年。
但朝廷中大事,仍要先听太后旨意,再奏闻皇上。
光绪皇帝只得每日前往仪鸾殿向太后请安,听从慈禧训政。
每日战报飞来,令人心惊胆寒,并不皆是捷报。虽然叶志超从朝鲜发来“捷报”,光绪帝心中还是清楚的。
7月25日拂晓,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大清运兵船。7月27日夜,日本陆军进攻驻扎牙山清军。
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内部有主“战”与主“和”两派。
以光绪帝为首“帝党”是主战派,他们在战争爆发前夕,就极力反对李鸿章“以夷制夷”妥协态度,光绪就曾多次严词切责李鸿章,指出“他国劝阻亦徒汗之空言,将有决裂之势”,要“我战守之兵及粮响军火,必须事事筹备确有把握”。【1】
战争爆发后,光绪一直主张坚持抵抗,反对“议和”。
而以慈禧、李鸿章为首一派,则主“和”。
慈禧在战争初期,曾表现出一副支持对日宣战的姿态,所谓“上一力主战,并传游旨亦主战”【2】。
在平壤、黄海海战失利之后,她便指使奕诉、李鸿章等“议和”活动。
正是在“战”、“和”问题上,光绪与慈禧间发生了尖锐矛盾。
太后心里窝火,她根本不想打仗,过个生日,频频出事,就让人心里不舒坦。
1874年,慈禧四十岁时,日本人借牡丹社事件骚扰台湾、咸丰帝驾崩、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变乱,东太后慈安还在,不可能大操大办。
1884年,慈禧五十岁时,中法战争激战正酣。
两个整生日都没过好,这回,她从年初就铆足了劲,要风风光光地大办一场。可日本人掐准了这个节骨眼,慈禧越是不想打,他们越是挑衅。
这会六十大寿,且归政光绪帝,她要风风光光过一回大寿。
虽说中日战争打得不可开交,大清哪一回气顺过。只要有洋人协调和解,战争就打不下去。她总把希望寄托于列强调停,好歹踏踏实实把生日过了再说。
不过,慈禧之主和与李鸿章之主和,原因截然不同。
太后不想打,是因为要庆生;李鸿章不想打,因为他清楚,他的淮军、北洋舰队皆是心头肉,与日本这个强敌去硬碰,能有好果子吃吗?
但国内主战派群情激奋,嗷嗷叫地要“教训倭人”。
“倭人”真是那么好“教训”得吗?!
日军攻占平壤后继续向北挺进。1894年9月25日,抢渡鸭绿江,摧毁清军鸭绿江防线,日军第一军浩浩荡荡越过鸭绿江。日本军队史上第一次踏上清朝土地,实现了丰臣秀吉的梦想。
听闻清军节节失利,主战派大臣在攻击李鸿章、丁汝昌,同时,直接把矛头指向慈禧的庆典工程。
前有御史吴兆泰阻止重修颐和园奏折,称“海禁洞开,强邻逼视。我朝海岸辽阔,长数千里,亟宜添设强大之海军,请求精深之技艺,育才教战,坚甲砺兵,充实防力,申张国权”,此正是“朝廷撤乐减膳之时,非土木兴作之日也。”
吴兆泰奏折引起慈禧愤怒,将吴 “交部严加议处”,革职遣归。
8月25日(七月二十五日),广西道监察御史高燮曾奏:“若以中外胪欢之故,点设景物仍复照常,姑无论耗费实多;而羽书旁午时,为此娱目骋怀,似与哀惧之意相背,将何以申警将士,振发庸愚?”故要求将“所有点缀景物,一切繁仪,概行停止”。【3】
江山沦落,倭寇铁蹄已踏入国土。老太后依然不慌不忙,精心筹办着自己的寿庆之事。
8月28日,吏科掌印给事中余联沅等奏:“倭虏渝盟,海疆未谧,讹言四起,防不胜防。臣等风闻倭人细作交通汉奸,窥探军事,到处潜踪……”“敌情叵测,民气多浮”,拟恳将庆典“在慈宁宫受贺,暂缓临幸颐和园。”
8月30日,广西巡抚马丕瑶奏称:“倭夷背盟,奸谍密布,加以饥黎野,易滋句引,煽惑民之讹言不能胥靖。臣虽以为必无其事,而防患于未然,万一有意外之虞,何堪设想?转瞬十月,若仍在颐和园祝嘏,我皇太后皇上一念及天下臣民之心尚有未安,则圣母心中必有大不安者,而皇上心圣慈之心亦同不安。可否仰恳皇上奏明皇太后移在大内祝嘏,庶天下臣民之心以安,即我皇上孝养之心亦安,而我皇太后慈怀更无不安。”【4】
马巡抚之意,再清楚不过:“
倭夷背盟,奸谍密布,加以饥黎野”,你老人家还办什么寿诞庆典啊?!
但是,慈禧六旬庆典,成为清廷压倒一切头等大事。
日本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发动侵略战争,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5】
甲午战争爆发后,慈禧被迫宣战。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点景,移作军费时,慈禧太后非常生气,警告朝臣: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6】
清王朝历史上最大一次宴庆闹剧就在外患内乱、民不聊生的灾难舞台上,拉开了展现琼华虚象的煌辉序幕。按慈禧打算,届满六十寿期时,要效尤当年康熙,也盛办一场普天同庆的旷宴。只要大清威仪和祥泰气象,花多少银子也在所不惜。她要像康熙那样延请天下臣民,共享“后民同乐”之举,让国民相信大清依然盛世、富有和强大。
9月16日,日军攻克平壤,驻朝清军全线溃败,退回鸭绿江中国一侧。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激战5小时,北洋舰队损失巡洋舰5艘,日本联合舰队仅伤5艘。
日本海军就此掌握黄海制海权。
战争搅乱了慈禧太后庆寿计划。
光绪名为“亲政”,实则无权。
他对慈禧是“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心请命乃行”【7】。每月至少到颐和园向慈禧 “请安”、“听训”二次,多达六、七次,重要奏摺,光绪看后必送呈“慈览”。光绪帝关心战事心切,却在慈禧重压下,不得不应酬庆典,弄得心烦意乱。
光绪帝即是垂帘听政的傀儡。垂帘虽然除去,听政依然不减。他躁动的心实在无法压抑这种骑在头上的“懿旨亲权”。
“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8】。
事情果不出其所料,慈禧本无抵抗日本侵略之意,加之战争势必影响她隆重庆典活动的进行,因此,在黄海海战后,她便重演中法战争之故技,急切准备对日求“和”。
于是,便派翁同龢专程去天津找李鸿章,叫李鸿章与俄使商谈“调停”之事。可是,日本认为“议和”时机未到,不愿谈判;俄国也因“第闻中国议论参差,故竟中止”。所谓“议论参差”,就是指抵抗派反对“议和”,如翁同龢被派往天津时,即表示过“臣为天子近臣,不敢以和局为举世唾骂也。”【9】
慈禧如意算盘落空了,她本想在庆典前“议和”成功,看来庆典只有草草举办了事。
为此,她对以光绪为首的抵抗派切齿痛恨。
光绪因竭力主张抗击日本侵略,不仅反对“议和”,还支持庆典从简的主张,在慈禧看来,真是“忤逆不孝”!
中日战争爆发,庆典筹备仍照常进行。
前方浴血战斗,后方张灯结彩。
黄海海战后,国内舆论怒指李鸿章,实指太后。
御史安维峻上书,“请杀李鸿章”,并“弹劾军机大臣”。
主战派纷纷将矛头对准忙于庆典工程和议和的李鸿章:“此非议和,乃误国卖国也。”满朝纷纷呼吁下,慈禧不得不宣布停办颐和园受贺事宜。
主战派对此甚为不满,御史多次请奏,将“所有缀景物一切繁仪,概行停止。”翁同龢深表赞成,认为御史们“持论极正”,光绪帝内心也很赞同。
便当即让军机大臣“请懿旨办”。
慈禧在满朝舆论压迫下,不得不表示:“一切点景暂停办理。”但内心极不高兴。据记载:“甲午六月,高丽军事既起,帝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太后大怒,自是至乙未九月间,凡十余月,不与帝交一言。”(黄鸿寿辑《清史纪事本末》卷56第9页)可见慈禧对光绪恼怒情形。
可无论如何,太后寿诞庆典是万万不能少的。
9月24日,内阁发布懿旨:“予因康熙、乾隆年间,历届盛典崇隆,垂为成宪,又值民康物阜,海宇乂安,不能过为矫情,特允皇帝之请,在颐和园受贺。讵意自六月后,倭人肇衅,变乱藩封,寻复毁我舟船,不得已兴师致讨。刻下干戈未戢,征调频烦,两国生灵,均罹锋镝,每一思及,悯悼何穷?前因念士卒战阵之苦,特颁内帑三百万金,俾资腾饱。兹者庆辰将届,予亦何心侈耳目之观,受台莱之祝耶?所有庆辰典礼,着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钦此。”【10】
菡萏芬芳,红莲飘香。
太后与内侍在颐和园畅游,
老人家宛若南海观世音,稳坐船头,这般祥和惬意与飘渺仙境,惟属太后老佛爷。
10月22日,朝廷颁布庆典日程表:“钦奉懿旨,庆辰典礼仍在宫内举行,十月初十日,在皇极殿受贺。初五日,朕率领王公百官诣皇极殿筵宴,朕亲进爵;初六日,皇后率领妃嫔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诣皇极殿筵宴,皇后进爵;十二日,朕率领近支王公等诣皇极殿筵宴进舞;十三日,皇后率领妃嫔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家宴。其应行典礼着各该衙门敬谨预备。钦此。”【11】
庆寿贺寿还是按部就班进行。
从10月23日起,全国各地呈进万寿贡物,到11月29日庆典正式开始,12月14日结束。
就在北京紧锣密鼓为慈禧庆贺六十万寿的同时,战争也愈演愈烈。
紫禁城中营造喜庆的气氛,被一份份飞传的战败电报打断,太后沮丧心情可想而知。
10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上搭浮桥抢渡成功,攻陷虎山。
第二天,日军在庄河花园口登陆。
11月6日,日军攻占金州(辽宁金县)。
1894年11月7日,日军攻占辽东战略要地大连湾,此为大连湾中心炮台,已被日军占领。
11月7日,日军分三路向大连湾进攻,清军早已溃散。24日,日军在占领旅顺后进行骇人听闻大屠杀。11月29日,慈禧生日庆典依然隆重热烈。
1895年1月20日,日军在荣成湾登陆,从陆上夹击停泊在威海卫的北洋海军。
太后指令李鸿章周旋于列强各国,能调停中日战事。
日本在外交上颇费心机,日本在朝增兵最先引起俄国怀疑,俄国要求日本撤兵。日本一方面婉言拒绝,一方面将俄国态度透露给英国政府,利用英俄矛盾,怂恿英国牵制俄国。
为安抚英国,日本表面接受英国调停中日,背地里却故意造成中日谈判破裂,还将责任推诿于中国。日本看到英国不希望俄国在东北亚一家独大,于是向英国政府提出,日本同中国打一仗后,即缔结和约,“以尽早地遏制俄国人南侵”。遏制俄国正中英国下怀,于是,日本取得到英国支持。而其他德、法、美等国在中国利益有限,再加上日本甜言蜜语,对他们频频许诺战后利益,因此他们纷纷表示中立。【12】
于是,日本通过灵活周密外交策略,避免了国际社会干涉。
而清廷外交策略笨拙不堪,屡屡失措。
甲午战前,李鸿章对日本发动战争企图茫然无知,在朝出兵、撤兵等问题上犹豫不决,一再受制于日本。李鸿章已自认军事上不是日本对手,寄托列强外交来化解危机。
6月以来,李鸿章频繁联络英国、俄国公使,请他们出面调停,并与日本多次交涉。
当日本野心暴露无疑时,李鸿章又将主要精力放在英、俄、美等国外交调停上,希望“以夷制夷”,避免中日战争。
谁知日本人玩弄计谋,费尽心机,利用列国在华不同利益纠葛,赢得英国暗中支持,俄、法、美等国的中立态度,使李鸿章“依靠外交避免战争”的幻想毁于一旦。
清廷实在
低估了日本发动战争的决心,一切努力最终皆未奏效。
归根结底,慈禧太后等人避战求和之策,让大清丧失主动权。
而日本于1894年6月15日,在明治天皇示意下,伊藤博文内阁决定对清开战,
称“清国政治是君主独裁,国民缺乏爱国精神,少有勤王之念”,中法战争中,李鸿章袖手旁观,未派北洋舰队援助南洋舰队,据此可知清朝国民缺乏团结,且“陆军号称百万,但采用洋式操练、使用巨炮洋枪者不过李鸿章手下三万兵,余者皆为手持大刀长矛的旧式兵”,而日军却“纪律严明、进退去就都得到充分锻炼”,故日本攻打中国无异于“虎狼驱赶羊群、疾风席卷落叶。
”【13】
此刻,日本侵华,正是千载难逢良机。
那边大兵压境,这边庆典炽热。
为筹办庆典,清廷专门成立庆典处。
这可是肥缺,从中可捞不少好处。
光是见太后一面,就能索贿很多银两。
“慈禧时,宫中贿赂风行,为历史罕见”。皇帝每问安一次,内侍索贿五十金,后妃(依)次各有差,宫眷苦之……”【14】
连光绪向慈禧问安,都得向内侍交纳“宫门费”,何况别人。
这还不算,为寿宴需要,还需订制金银餐789件,铜、锡火锅14200个,各类漆雕彩绘食盒318套,绒寿字宴花2000支。另寿宴中所用椅、凳、椅垫、凳套、座毯、靠背、迎手、桌帏、膳单、窗幔等,按赴宴人等级和人数配套。
老佛爷接受外国公使夫人们的庆生祝福,金发碧眼的夫人也学会了阿谀奉承一套,口称:太后吉祥。
各宫殿陈设,撤换一新。
如孔雀屏、宝座、鼎炉、香几、帐幔和景泰蓝的凤凰、仙鹤等,全部换新。仅二丈多长棕毯就订购一千块;为装饰棕毯,配购棕毛五十万斤,毡片六十万尺,共耗银224545两。【15】
装饰棕毯堆在一块儿,如山似岭,有谁会去查对?
为庆典寿宴,所有宫中餐具全部更换。
江西御窑烧造绘有“万寿无疆”等图案的各类餐具共有29170件。
景德镇为慈禧寿诞
精致餐具。
《盛典》档案称:“烧造之多,为历来所没有。”连乾隆六十大寿举办“千叟宴”也未烧造如此之多。
御茶膳房置办桌张、炊具一项就花去126400两银子。【16】
炊具用二万两银子足够;桌张最多造一千张,用于宴外摆设,无论订制楠木桌、梨花木桌、西番莲桌或瞿木桌,即便镶上金云角或金铁云角,每张桌平均用八十两银子也足够,这才用八万两银子,加上炊具用银共十万两。
剩下二万六千多两银子,就成为承包商给庆典处大员们的“好处费”,大家彼此分肥耳。
太后寿典,须粉饰太平。
排场,向来是第一位的。
街衢两侧与宫中殿外,皆须张灯结彩,搭建寿棚。
宴庆时,皇室人员和显臣们在殿内进宴,绝大多数赴宴者需在殿外东西两檐下和庭园里享宴。这样,殿外宴境及通往宴地途中景饰营造,则浩繁巨大。
在慈禧准奏下,凡慈禧由颐和园进宫所经过道路两旁,街脸铺面均得修葺一新,沿途搭建庆典装饰景物。共搭建龙棚18座,采棚、松棚、灯棚15座,经棚48座,戏台22座,经坛16座,经楼4座,灯楼2座,景点46座,音乐楼67对,灯游廊120段,灯彩影壁17座,牌楼110座。【17】
工程共分六十段,需用银三百万两。
按庆典安排,当慈禧由颐和园乘坐金辇回宫,要接受加封“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的徽号和赴宴臣民的贺寿,途中仪仗队里,有请辇校尉798名,打仪驾苏拉1628名,礼舆法驾执役校尉1362名。这些人衣装、靴帽,以及各式轿乘、红黄漆车、驾鞍辔、羽盖霓旗、仪驾用具等皆要新制,共耗银285624两,仅慈禧乘坐金辇就耗银76913两。【18】
为显仪仗队浩浩荡荡,礼仪盛大,沿途各个景观、景点处,皆有官员和校尉,身穿新装供侍,每处挂有祝嘏牌一对,上书“某处某官恭祝万寿无疆”字样。是时,龙楼飘旌,经坛诵赞,戏台演戏,乐廊颂唱。
宫内,鸿胪寺丹陛大乐队和升平署的寿歌队以满蒙乐曲和庆隆舞、喜起舞迎接銮驾。乐官们所穿蟒袍、补服、朝衣、黄鹂黼黻袍、百花袍,庆隆舞、喜起舞所用豹褂虎裙、氆氇套衣、水獭皮帽,马春章京人等穿寿字袍,歌手穿大蟒缎袍,缅甸、高丽杂耍人穿彩衣、彩帽等,共置办2364件;还有导迎乐器、鼓衣及承差人员的衣装,皆为新备、新制,共耗银62792两。【19】
慈禧虽无精力从细过目,但宫里和颐和园内宴境或营造,却在她眼前,她要亲自过目的。
为让太后高兴,仅慈宁宫、宁寿宫等处工程就耗银达635317两。【20】
连北京城墙各个门楼、门座和城内城隍庙、永佑庙、宣仁庙、凝和庙、昭显庙等处都进行大规模修缮。
这些工程费用未见记载。
宫中和颐和园内,搭建彩殿27间,彩架432间,彩绸景点1114处,挂各式宫灯6395盏。为在庆宴期间唱好大戏,以助宴兴,光是置办戏装、道具就耗银520000两;还有殿宇、门座有更换,增添匾额、画屏、对联、门神,祭供用具、画斗、横披等难以计算。【21】
太后穿戴,重筹之项。
这是太后在受贺时穿戴和用物,不仅关乎太后形象和尊贵,更关乎大清体面。
宴庆期间,太后在加封徽号时,要举行祭天祭祖、祭太庙和进册表、贺表礼、颁诏受贺礼等一系列仪式,为她备办玉册、玉宝、满汉册文、宝文、金箱、金印池、金银手饰等,共耗银386000两;备办她对臣属“行庆施惠”赏品:如瓷瓶、如意、朝珠、铜手炉、大荷包、蟒缎、丝绸袍料等,共耗银292918两;还要为她备办凤袍、凤褂和各种貂皮、天马皮、青白皮、银鼠皮的氅衣、马褂及各式绸缎衣物二千余件,仅用各色特等绸缎、罗绉就达5977匹件,共耗银230200两。这些衣物,分别由苏、杭、江南三织造承制。【22】
慈禧礼衣耗费银两,竟比为仪仗队3780人衣帽总价还多出81168两银子。
其中猫腻不外乎谄媚和勒索,这些竟堂而皇之明录于《盛典》之中,作为礼制,以昭后世。
太后宴庆,大家是要随礼的。
光绪帝首先作表率,他除向慈禧献银30万两外,还恭进288000银价礼品,有一两重银锞五千个,五钱重银锞一万个,各式貂皮、银鼠、天马、珍珠皮等大衣72套,各式龙袍、龙褂99件,各种金镯金镏、贵玉簪钗等204只,各色绸缎、罗沙 228匹件,玉陈设、瓷陈设、铜陈设各29件等。
皇帝在前,王公大臣和外省大员也不能怠慢。
他们所献财礼虽不得僭越皇帝,但都相当拿得出手,谁敢轻薄以进?
为表示心意,所有高品级官员均“受邀”将自己俸禄四分之一捐出,作为贺礼送给慈禧,总共有几百万两。
内务府大臣福锟,进献几十件名贵古玩玉器外,还有各式氅衣、马褂就有 54件,加宽各色寿意江绸、库缎达78件。
《盛典》应有一份完整“贡品单”,却没有实录下来,只选光绪、福锟和安徽巡抚沈秉成等代表,以表明不同身份者进献财礼。
大概有人进献的比皇帝多,还有人未按官位进献财礼,献得少,故而未录。
为太后庆生,乾清宫特新装水景吊灯。太后对电灯比较反感,称为“吊茄子”。李莲英进言:这是大清之光普照江山,太后英明辉耀神州的象征。太后这才欣然接受。
全国各地贡献圣寿礼品以九为基数,九九为最多。
寿礼囊括人间各种稀奇之物。为显示圣寿隆重豪华,慈禧还下令设计《万寿点景画稿》,整个点景工程分六十段,城外三十三段,城内二十七段,耗费令人咂舌。
据估算,每段需要四万两白银,整个点景工程需二百四十万两白银。
这笔钱从哪里来?城内景点费用由大臣们“孝敬”,城外则从宗室、王公、京城各衙门和各省督抚将军们的祝贺、报效银中支拨,但因甲午战争爆发,点景工程未能完工。
9月初,慈禧以光绪帝名义颁发诏书表示遗憾:
本年十月,予六旬庆辰,率士胪欢,同深抃祝。届时皇帝率中外臣工,诣万寿山行庆贺礼,自大内至颐和园,沿途跸路所经,臣民报效,点缀景物,建设经坛。予因康熙乾隆年间,历届盛典崇隆,垂为成宪,又值民康物阜,海宇乂安,不欲过为矫情,特允皇帝之请,在颐和园受贺。讵意自六月后,倭人肇衅,变乱藩封,寻复毁我舟船,不得已兴师致讨,刻下干戈未戢,征调频仍,两国生灵,均罹锋镝,每一思及,悯悼何究。前因念士卒战阵之苦,特颁内帑三百万金,俾资腾饱。兹者庆辰将届,予亦何心侈耳目之观,受台莱之祝耶?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钦此。【23】
至此,庆寿工程大体完成。
尽管如此,紫禁城庆贺布置庆典隆重豪华程度已令人咂舌。
离寿庆还差一个多月时,太后寿宴即已开始,每日不断。
因太后六十整寿那日,举办盛大宴庆是以朝廷名义举办,而光绪、后妃以及宗室、宗亲、干支、皇亲、属国、部落等为她举办宴庆只能提前安排。
于是,慈禧便开始天天赴宴,接受各类办宴者轮番贺拜,虽辛苦异常,却乐此不疲,战筵斗宴,胃口特好,堪称“女强人”。
在寿庆前一个月,天天赴宴,早已吃得脑满肠肥。
最有特色的算是“孔家宴”——孔子后裔孔令贻的母亲,特意从曲阜赶来为慈禧作寿。
她带着孔令贻媳妇和孔府家厨,早在九月初就已入京,在宫里住了三个多月。《孔府档案》里披露十月初四那天,孔令贻母亲为太后进献两桌寿宴。
孔府宴单为:海碗菜二品:八仙鸭子、锅烧鲤鱼。
大碗菜四品:燕窝万字金银鸭块、燕窝寿字红白鸭丝、燕窝无字三鲜鸭丝、燕窝疆字口蘑肥鸡。
中碗菜四品:清蒸白木耳、葫芦大吉翅子、寿字鸭羹、黄焖鱼骨。
碟菜六品:桂花翅子、炒茭白、牙韭炒肉、烹鲜虾、蜜制金腿、炒黄瓜酱。
克什二桌:蒸食四盘、炉食四盘、猪肉四盘、羊肉四盘。
片盘二品:挂炉猪、挂炉鸭。
饽饽四品:寿字油糕、寿字木樨糕、百寿桃、如意卷。
汤碗菜一品:燕窝八仙汤。
寿面一品:鸡丝卤面。
当寿宴进过“燕窝八仙汤”后,《孔府档案》记载:“老太太(孔令贻母)、太太(孔令贻妻)进膳(指进鸡丝卤面)。摆完膳后,太后(慈禧)入座。老太太双手捧面一碗跪进。
太后曰:‘你真好,真稳当,你这碗面总是要吃的。’”
慈禧和颜悦色,她对孔府进献两桌寿宴非常满意。
孔令贻特赏给孔府制作寿宴厨役每人八两白银,赏给慈禧派来伺候孔母太监及侍候进膳太监每人十二两白银,赏银就达二百两。【24】
这一阵子,太后的饭局真多啊!
老太后能驾临这类小型寿宴,多大的面子?!
这就是一个榜样:谁给太后恭办寿宴,能低于孔府标准呢?
除非他是傻瓜,花钱还买一个太后不高兴。
都在忙着寿诞,太后还是不忘战事。
因为已和日本宣战了。
8月28日,太后在仪鸾殿召见翁同龢。
要他去天津面询李鸿章:“俄人喀希尼前有三条同保朝鲜语。今喀使将回京,李某能设法否?”尽管太后说,“吾非欲议和也,欲暂缓兵耳。”
慈禧还是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
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战。
千余名清朝海军将士殉国、受伤,“致远”号等5艘战舰战沉,海军提督丁汝昌险些战死。
海战战败,依然未能阻止盛大庆典的步伐。
9月26日,离慈禧寿期只差两个月。
庆典处大员们全力以赴,准备在宫中和颐和园同时大摆万人寿宴。
此日,日军渡越高丽江(今鸭绿江),侵入辽南各地,并霸占大连、旅顺。
甲午海战败讯传到宫中,光绪帝大为懊恼,竟将丁汝昌等人革职。
日本人的炮声将所有人从梦中惊醒,包括太后。这次大寿庆典原本是盛极一时,空前绝后。就在她正满心欢喜筹备庆寿时,日本人在她的心头上狠狠地扎了一刀。
慈禧太后曾对筹备宴庆下过三道懿旨。
一是:“自元月后,倭人肇衅变乱,藩封寻复,毁我舟船,不得已兴师致讨。刻下, 干戈未戢,征调频繁,两国生灵均罹铎镝,每一思及,悯悼何穷!……兹者庆辰将届,予以何心侈耳目之观,受台莱之祝耶!所用庆辰典礼,着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礼,宜即行停办。”【25】万人寿宴是要摆的,因大臣反对,只是不在颐和园摆宴了,改在宫中。
二是:此次庆典“一切用款,务当力求撙节,毋得稍滋糜费,以副予慎怀节俭、体念闾阎之意。”【26】清宫档案《盛典》中一笔笔糜费巨账,白花花银子都花出去了,还提什么“毋得稍滋糜费!”
三是:对待王公大臣、外省大员们进献的财礼,慈禧下旨道:“内而王公、一二品文武大臣,外而将军、督抚、都统、副都统、提督、总兵,照例应进贡物缎匹(此处不提金银财宝),均着毋庸进献,以示体恤。”【27】
当慈禧见到李莲英报“贡品接收处”财礼越来越多时,便假装勉为其难,说“若仍不允准,无以申臣下将敬之忱,转以近乎矫情”。
于是,就在离她寿辰日只有二十天时(9月20日),她不失时机下旨:王公大臣和外省大员们务必将“六旬万寿贡品”于9月25日呈进, 蒙古王公于次日呈进。【28】“毋庸进献”是假,“赶紧呈进”是真。
这哪里是“将敬之忱”,分明借“祝寿”为名,收刮民脂民膏。
9月25日,王公大臣、外省各大臣呈进万寿贡物,拉开慈禧六旬庆典的序幕。
从10月1日起,祝寿活动隆重开始。
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29日(十月初十),这一天是正日子。
早晨,慈禧从西苑乘八抬大轿至皇极殿,光绪帝跪在慈禧跟前进表文,率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随后,光绪帝后妃、皇室公主、满洲贵族福晋、命妇,来到慈禧前,行三跪三拜礼。
上午八时,慈禧改换礼服,由乐寿堂乘坐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神武门,进北上门,到寿皇殿列圣前,拈香行礼。又到承乾宫、毓庆宫、乾清宫东暖阁、天穹宝殿、钦安殿等处,拈香行礼。
上午十时许,慈禧由乐寿堂乘坐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养性门,升皇极殿宝座。礼部堂官引光绪帝从宁寿门进入,到慈禧面前跪进表文,旁边监侍人员跪接表文,摆在宝座东旁黄案上。
光绪帝步行至宁寿门外,率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礼拜结束后,慈禧回到永寿宫,又接受后妃、公主、福晋等人的参拜。然后,慈禧行至乐寿堂,乘轿至阅是楼院内,光绪帝率皇后、瑾妃及珍妃跪接、进膳、进果桌、看戏。
祝寿活动前后经过,帝师翁同龢都写进他的日记。
从紫禁城到颐和园,皆被粉饰一新,装点得金碧辉煌,以示大清江山鼎盛。
翁同龢写道:农历初九、初十、十一这三天,太后与君臣“听戏三日,诸事延搁”,从前线发来的战报也被暂时搁置一旁。
十二日,“慈禧升皇极殿宝座,光绪率领近支亲王、贝勒、贝子等诣皇极殿筵宴,光绪向慈禧进酒爵、进舞”。
十三日,“慈禧升皇极殿宝座,皇后率领妃嫔等位、公主、福晋、命妇等诣皇极殿筵宴,皇后向慈禧进酒爵、进舞”。
十五日,“光绪御文华殿,美、俄、英、德、法、瑞典、比利时、日斯巴尼亚(西班牙)等国驻京使臣觐见,祝贺慈禧六旬万寿”。
十七日,又是君臣看戏,“戏毕,光绪率皇后、瑾妃、珍妃跪送”慈禧回宫。这是翁同龢第一次见到规模如此庞大、极尽繁文缛节的寿典,他不禁叹道:“济济焉,盛典哉!”【29】
《清史稿·慈禧列传》称:是年,太后六十万寿,上请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跸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朝鲜军事急,以太后命罢之。
在太后眼里,哀家寿宴,哪有“罢之”的道理?
你清史怎么写,那是你的事。
这些只是在紫禁城仪式。
而颐和园庆贺,才是重头戏。
园子是光绪帝献给太后的寿礼,不去享受一番,不合情理。
于是,大排銮驾,浩浩荡荡,出皇宫西华门,走北长街,折向西安门大街,经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经新街口,出西直门,直奔颐和园,然后在颐和园内听戏。
慈禧命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担任庆典总办,一切都按当年乾隆帝排场进行。
在颐和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祈福吉祥。
德和园大戏台内,阳光透过雕梁画栋,洒下缕缕金辉。太后身着锦绣华服,珠翠环绕,雍容华贵之气,弥漫于四周。
戏台上,红幕轻启,丝竹之声悠悠而起。
那曲调婉转,如泣如诉,将历史沧桑与喜乐之声揉进每一个音符中。
演员们粉墨登场,水袖轻扬,宛如舞动彩云。那唱腔或高亢嘹亮,穿云裂石;或低回婉转,如泣如诉。
慈禧太后双目微闭,沉浸于皮黄世界。那婉转唱腔,仿佛是一把神奇钥匙,开启她记忆闸门。往昔繁华与荣耀,在这戏声中一一浮现。
听完戏,走出德和园大戏台,只见昆明湖天清气朗,祥云浮动。
一出“放生”的好戏,是专为太后准备的,以彰显太后懿德高洁。
一排太监打开一个个鸟笼,每只笼里有一只鹦鹉,这给太后放生的。
这却出了意外,太后打开鸟笼后,嘴里念念有词:“希望尔等今后不再为人所捉。”但有的鹦鹉并未飞走,这让慈禧很不高兴。
李莲英连忙道:“老佛爷洪福齐天,这些鹦鹉被您的慈悲感化,自愿留在您身边,所以才不肯飞走。”
慈禧这才露出笑容。
前线将士,殊死搏杀。
紫禁城里,颂寿喧天。
为慈禧太后祝寿,万人贺寿,歌舞升平。
初九、初十、十一三天,“听戏三日、诸事延搁”。【30】
据户部奏称,这次万寿庆典,各衙门承办工程差务等项共需银五百四十一万六千一百七十九两五钱六分二厘三毫。【31】
而战争过程中,户部为前线两次筹款却只有250万两,户部、海军衙门各筹一半,还不到庆典支出二分之一。
如果1894年没有慈禧六旬庆典,全国上下、一心一意对日作战,恐怕战争将是另一种结局。
闻听日军将至,旅顺守军望风而逃,丢下全城百姓,只顾自己逃命。
10月24日,旅顺失守。
美驻华公使田贝根据美国政府指示,为中日战争调处,提议:先令停战,若议不成,再开战。
光绪认为:“冬三月,倭人畏寒,正我兵可进之时而云停战,得无以计误我耶?”【32】不愿接受。
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斗争愈加激烈。
珍妃之堂兄、礼部侍郎志锐上疏:“画战守策,累万言。”【33】并与文廷式等弹劫李鸿章、孙毓坟、徐用仪等主和派大臣。
志锐,满洲正红旗人,自恃有才,性格刚傲,为朝廷忧,敢于直言,为清流派。甲午开战以来,他公然指责李鸿章“因循顽物”,叶志超“瞻循畏缩”,“养痈胎患,以至今日。”
为打击压制主战派,10月29日,慈禧以“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为借口,将进封不久的瑾妃、珍妃降为贵人。【34】一天之后,又说珍妃位下太监高万枝“诸多不法”,交内务府杖毙。【35】接着,将奉光绪之命在热河练兵的志锐召回北京,调充外蒙古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
并于当日,裁撤“满汉书房”,以孤立光绪。
但是,朝中主战呼声,不绝于耳。
十二月初二日,御史安维峻上书,“请诛李鸿章,并弹劾军机大臣”,他认为:“此举非议和也,直纳款耳,不但误国,而且卖国,罪不可恕!”
他称坊间传闻说:“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
尽管他表示:“如此传闻,臣未敢深信。”而未敢深信理由是:“皇太后既归政,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
安维峻在朝堂之上,声声谏言,如晴空霹雳,炸雷迸响,在场大员吓得面色苍白。
这番“大逆不道”谏言,慈禧如何听得进去?!虽为谏官,亦当不饶。
慈禧大怒,斥责安维峻:“肆口狂言,毫无忌惮,若不严行惩办,恐开离间之端。”遂将安维峻革职,发往军台效力赎罪。【36】
甲午之役既败,阴霾笼罩朝堂。
回到仪鸾殿,太后不思茶饭,坐立不安,令李莲英等焦灼难耐。
见太后焦躁之情景,那深宠的笼中鹦鹉雀跃道:太后吉祥!
气得太后朝它怒吼:滚!
它也回怼道:滚!
太后寝宫仪鸾殿。
太后明白,大臣们也明白,这番寿诞完全停办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是慈禧个人祝寿盛典,同时也是国家大典,关乎国家颜面。一旦停办,朝野怎么看?势必会引起恐慌,造成政治动荡,这是国家的难处,也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月影横移,风送秋凛。
太后在殿内来回踱步,想那御史安维峻之奏疏,口出狂言,声称“请诛李鸿章,弹劾军机大臣”,怒指太后“牵制皇上”,声声凌厉,如剑戟相击。
这话于耳际犹在回荡,声声闻之,怒焰骤起于心。她双眸之中,似有火光迸射,凤颜含霜。想太后之尊,久居高位,掌天下之权柄,视家国之事,如棋局于股掌。此时之态,宛如被触逆鳞之怒龙。
于她而言,此奏疏如无端挑衅之矢,直中其自尊之要害。
祖宗之基业,她岂不知重?天下之臣民,她岂无思量?垂帘实乃为国为民,听政皆是捧心对天。哪一道懿旨不关乎国家与黎民,哪一回批奏不是竭诚报国?!
太后之心,谁人悟得?
然此等肆口狂言,竟似在责其无谋、其失察。这愤怒之气,是权力被冒犯之愤懑,是威严遭质疑之不甘。她的心情似狂涛汹涌之海,怒浪翻滚。
太后威严,乃岁月沉淀与权力交织而成。此际之怒,是她不容许那精心构建的统治大厦被蝼蚁侵蚀。她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宫廷权谋争斗与艰难抉择,而这无端指责,如寒风凛冽,欲吹灭她心中权柄之火。
仿佛怒海礁石,虽遭怒浪拍打,却坚不可摧。她要向满朝文武、天下苍生宣告:太后威仪与皇家至尊,如高山之巍峨,不容侵犯。
在她看来,安维峻此举,背后一定有人推波助澜,搅动大局不安。太后之怒,含着对朝堂诡谲风云的洞悉。那奏疏之言,在她心中已化作别有用心者蓄意布下的暗刺。她深知,垂帘之宝座下,暗流涌动,多少人觊觎着那至高之位,妄图借他人之口,行颠覆之事。
想到此,不由怒从胆边生,太后凤眼圆睁,怒吼切齿道: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那吼声在偌大的仪鸾殿中震荡,如沉雷滚滚,似要将那冒犯之音震碎于无形。
这一声吼,是她在权力之巅对宵小的赫赫震慑,是她在风雨飘摇的朝堂中为皇家权威立下一道决然之界。
即便天塌了,她也要“作一半主张!”【37】
而此刻,在对面东瀛岛国,又是如何景致呢?
在埼玉县浦和,明治天皇第一次见到买不起衣服、看不起病、死了也无法安葬的农民,这让他倍感自责,潸然泪下。
住在乡下,夜里被蚊子骚扰时,天皇拒绝侍从使用蚊帐,他说:“巡幸专视下民疾苦,亲尝艰苦,否则如何得通下情,朕毫无所厌。”
他捐钱建了许多医院,如日本第一家脚气病医院、精神病医院、眼病医院等。天皇非常反对一些政府高官热衷于盖西式洋楼,认为那是民之膏脂,不可取夺。
他谨言慎行,充任表率,对皇宫重修,提出“勿为朕之居室,损民产,苦黎庶。”不让官员重建。【38】
这是来自《明治天皇传》中的描写。
行走在中南海西花厅内,春意盎然。
一代伟人,曾居住于此26载。一草一木,皆记深情。
布衣一品,鞠躬尽瘁,直将生命无私奉献国与民。
我来时,西花厅海棠正灼灼盛开。走在海棠树下,听着亲属们讲述伟人挚爱海棠的故事。这满树繁花,诉说往昔,让人不禁沉浸在那段温暖而又充满力量的岁月里。
天地人寰,江山无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大清太后与明治天皇。
同是帝王,两厢对比。
一奢一俭,一颓一进,对比鲜明。
皇室腐朽,奢靡无度,致国家蒙难,丢失江山,割让土地。
皇室进取,励精图治,促国家昌盛。历史之镜,映照兴衰。
想起那副楹联——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
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
文史来源
】
【1】《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中日战争》(二)第574页
【2】《翁恭公日记》《中日战争》(四)第480页
【3】【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赵增越《慈禧六十庆辰与中日甲午战争》(明清档案)
【5】《清政府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袁世凯电》
【6】王芸生《六十年中国与日本》第二卷第222页【7】《垂帘波影录》十则(《清史稿》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929页)
【8】《清实录光绪朝实录》实录卷之三百五十
【9】杜富祥《甲午战争前日本以“狡狯外交”运筹与俄英关系》《人民网军事频道》2014年7月21日;《翁文恭公日记》《中日战争》(四)第497页
【10】丸山名政《朝鲜国の保护を论のて日清の战争に及ふ》《立宪改进党党报》第31号1894年8月7日第10页
【11】《表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大贿赂场”)
【12】清宫档案《盛典》(档卷六)
【13】清宫档案《盛典》(档卷十一)
【14】清宫档案《盛典》(档卷十五、十九)
【15】清宫档案《盛典》(档卷五、十二、二十七、三十二、五十二、六十四、六十五)
【16】清宫档案《盛典》(档卷十二、三十一)
【17】清宫档案《盛典》(档卷十一)
【18】清宫档案《盛典》(档卷十、十一、十二)
【19】清宫档案《盛典》(档卷三十一、七十二)
【20】《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一—三百五十五
【21】吴正格《慈禧六旬寿宴考述》《饮食春秋》第9期
【22】《翁同龢日记》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二日
【23】《翁同和日记》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九日
【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户部折军机处来文。
【25】【26】【27】(《盛典》档卷一)
【28】吴正格《慈禧六旬寿宴考述》《饮食春秋》第9期
【29】《翁同和日记》光绪二十年十月十七日
【30】《翁同和日记》光绪二十年十月初九日
【3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户部折军机处来文
【32】《翁同和日记》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
【33】《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志锐传》
【34】《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年十月壬申
【35】《翁同和日记》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二日
【36】《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年十二月甲辰
【37】《翁同和日记》光绪二十一年一月十八日
【38】(美)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NTg2Njg5Nw==&mid=2247489453&idx=1&sn=efc2d8e101d52462db8d2c238cf264f4
江淮家园
关注社会新闻 解读热点讯息 纵览人文风景 探寻文学天地
最新文章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尾声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七章 第22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七章 第21节 (下)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七章 第21节 (上)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第七章 第20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第七章 第19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六章 第18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第六章 第17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六章 第16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五章 第15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五章 第14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五章 第13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四章 第12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四章 第11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四章 第10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三章 第九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三章 第七节、第八节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二章
【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引子 第一章
【散文】碧涛梦涌——英国惠特比城郊外渔村小记
【散文】风吹绛云楼
云山千叠——开元寺瞻弘一法师
一座城市的编年史——我们的精血
【散文】我的武家坡
【散文】毓园芬芳
望日
【散文】一片丹心天日下——苏轼北归之旅
【小说】第八个卫生员
相由心生
【散文】五湖春梦扁舟雨——文徵明的桃源境界
【散文】浪迹粤东——潮汕纪事
【散文】聆风梦吟——达西庄园小忆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贬潮之路纪事
我的渔沟梦
【散文】凝望拱宸桥
山海梦酣——亚平宁遐思
【散文】千秋可鉴少穆心——走进林则徐纪念馆
古巷梦思录——福州三坊七巷记
赖有青山豁我怀——张耒与苏轼生死情谊
【小说】大湖纪事
此岸,彼岸——皖南板凳桥
锋刃——胡炳云的故事
烟雨甘罗城
纯净的灵魂——周思民摄影创作感悟
苍茫北国——嫩江故事
【小说】回头岭
结庐江南——南浔古镇行
碧海梦绕——依偎马赛
【小说】高沟酒
那一夜最漫长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