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1894:天命——甲午大海战130周年祭 第四章 第12节

文摘   2024-11-08 11:59   江苏  

       1888年秋,北京街头,崇文门外。
       一个24岁的青年商贩,蹲在地上卖书。
       他一身布衣,盘着大辫子,面容憔悴,目光中显露些坚毅之气。
       有马车不时驰过,带来一阵风,扬起尘土,弄得他浑身尽是灰尘。偶见他皱一皱眉头,那目光中似有不平之气,但很快变得清澈起来。
       这个青年商贩,在这里风餐露宿了一年之久。他就是一介草民,并不引人注意。说出他的名字,能让你吓一大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
       此番风景,在《宗方小太郎日记》中有描述:“摆地摊卖书,这在日本乃最下等之商人所为”“大丈夫或时为乞丐、为奴仆、为小吏、为商贩,或为立于庙堂雄视宇内的英雄,或为仁人君子,皆随时势而浮沉,虽出没似无常,而一片至诚之念则贯穿万古也。”【1】
        这是一个铁血间谍的雄心与境界。

       诡道之兵,日本为最。  
  东瀛岛国,重视谍报,世界公认。这个民族对窃取别国情报极其热心与狂热。日本人称:一千只麻雀叫起来,也没有一只鹤响。  
  这只鹤,代表精英中的精英。而谍报人员正是这只为日本而鸣的鹤。
  这是一个风云诡谲、龙蛇出没的年代。  
  明治时期,为对外扩张,发动侵华战争,日本情报人员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奔赴各地进行军事侦察、收集各种情报。他们假借各种身份,足迹踏遍华夏各个角落,触角伸向方方面面。除军方谍报人员外,驻华外交人员、民间人士也纷纷成为对华军事侦察的急先锋,并在华成立情报机构,就地培养间谍人才。这种官民结合、全方位军事侦察制度,使日本获得大量翔实、准确的中国军事情报,在近代以来对华作战和交涉中占得先机。  
  幕府末年,日本思想界代表人物吉田松荫说:“变革图强、专盛武备、扩张国权、开拓疆土、养蓄国力、割据易取之朝鲜、满洲和台湾,在贸易上失于俄美者,应以土地由朝鲜和满洲补偿之。”
  这是日本对外扩张与一心吞并东亚的野心与谋划。 
  实现这个谋划,军事行动之前,需派遣大量谍报人员来华,进行军事侦察,尤为重要。日本将间谍提高到战略地位:“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1871年,日本派遣柳原前光到中国与清政府谈判定约,要求按“西人成例,一体订约”。1871年9月13日,中日两国正式签署《中日通商条规和通商章程》。1872年1月29日,近代首个驻华日本领事馆——上海日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
       日本驻北京领事馆
       日本驻上海领事馆。

  此后,在中国各重要口岸城市相继设立日本领事馆。【2】此地正是日本驻中国情报站与指挥部,负责大肆收集清政府各种情报,刺探清国军事动向,定期向日本国内发回大量有关清朝政治、经济、军事等机密电报信函。日本领事馆驻华武官还有一个身份,即日本驻华谍报网负责人。  
  就像一个巨大蜘蛛织成的网络,不断拓展的丝线正向前延伸着。  
  1878年,日本陆军省将参谋局改成参谋本部,直接隶属明治天皇。  
  参谋本部下设管东局、管西局、总务科、伴属诸科地图科、编纂科、翻译科、测量科、文库科。参谋本部又分为参谋本陆军部和参谋本部海军部。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军事地形图,为军队战斗展开提供保证。地图可帮助指挥员对地形战术分类、方位判断、野外标图、地形测量和利用地形指挥战役战斗。
  山地、丘陵、平原、谷地、水系,需用等高线来显示。  
  利用地理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能迅速准确确定点位,指示目标,实施组织指挥战斗。在海军、空军、边防、外交中,常用地理坐标“度、分、秒”,指示舰艇、飞机和目标位置。  
  这就需要实地勘测、野外调查。

       日本绘制清国地图,作为战争参照。

  1882年3月,日本海军少尉曾根俊虎,将在华军事侦察所得撰写《清国各港便览》一书,献于日本参谋本部。他以民间组织“兴亚会”的名义,搜集情报,对清国沿海一线炮台作了详尽侦察调查,从珠江口到吴淞口炮台军备情况,悉数掌握。由于非凡成果,明治天皇亲自召见并褒奖他。【3】日本急于获取中国各战略要地地形地理、沿海港口水深、登陆地点、屯兵地点等情报,接连派出大批熟悉地形地理测量的工兵、炮兵人员,到中国各地测量地形、绘制1:5万、1:10万高精度军事地形图。  
  对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作战地域全部制图作业,测绘总面积166.42方里。  
  这些军事地图在日后日军侵华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
       日本海军少尉曾根俊虎。

       曾根俊虎在华搜集情报报告《北清紀行》中的插图,描绘了天津兵防守备情况,1900年庚子国变中,日军即从此进发,攻入北京。

  中国重要山脉、河流、港口、水岸、城市,在日本测绘图上一目了然,尽收眼底。这些地图到抗战时,为国军缴获,发现比中国军事地图更精准、更清晰。

       上海徐家汇虹桥路,有一座建筑,为中西结合风格。
       此地,曾为日本在华建立的“东亚同文书院”,这是一个地道的间谍学校。后搬至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校址。1945年前,这里一直挂着“东亚同文书院”的牌匾。

       “东亚同文书院”创办报纸《同文沪报》。

       由民间团体担任谍报骨干,是日本人一大优势。
       在日本政府授意下,一些军方人士借助财团和商业运作,在华建立民间情报站和学校。如“东洋学馆”“汉口乐善堂”、“日清贸易研究所”、“东亚同文书院”。【4】
      东洋学馆,1884年在上海成立。对于东洋学馆,日本长崎福冈玄洋社平冈浩太郎的评价是:“教育日本的青年子弟,彻底查明‘支那’的国情,他日大陆经营之时肯定需要。”

       中野二郎、宗方小太郎、山内严、荒贺直顺、隐岐嘉雄、泽村繁太郎、尾本寿太郎、中野熊五郎等人皆出于此校,为对华军事侦察佼佼者,他们不仅成为“东亚同文会”骨干,且在汉口乐善堂、日清贸易研究所、东亚同文书院等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浪人组织“黑龙会”称:东洋学馆“开天下风气,启迪后继的功勋,实在是不可磨灭的。”【5】

       以留学生做间谍,是日本一大特色。
       自1871年始,日本官派留华学生来华。
       由外务省派出“语言翻译”留学生、由陆军部派出“军事侦察”留学生、由商业部派出“商业调查”留学生、由文部省派出“学术研究”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都肩负“侦察清国”的重要使命。
       中田敬一,于1876年来华学汉语言,负责1879年中日琉球交涉翻译工作,甲午战争前后,担任外相陆奥宗光秘书,设计破译清国密码,参加马关谈判。
       小田切万寿之助,来华担任杭州领事、上海总领事、公使,在东南互保、善后大借款等事件上发挥很大作用。
       船津辰一郎,在日本驻华使馆工作多年,七七事变后,担任汪伪政权顾问。福岛九成,侦查收集大量军事、人口、地形、气候、财政等情报。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时,使用军事地图,为他所绘。
       仁礼敬之,对中法马尾海战侦查报告,是甲午战争期间日军预判中国海军舰队战法的重要参考。

       有的直接以武官、随从身份,来华侦察。
       福岛安正,曾任日本参谋本部长官山县有朋秘书,来华侦察,写成《邻国兵备略》、《清国兵制集》。
       日本“情报战之父”福岛安正,八国联军侵华时,福岛安正任日军司令官及八国联军指挥官会议主持人,日俄战争时,主持日本参谋本部情报工作。1914年被授予日本最高军衔大将。日本在中国第一代间谍头子青木宣纯、浪人首领川岛浪速等都是他的门徒。
       日俄战争前,福岛安正单人穿越西伯利亚侦察情报,为日本对俄战争做准备。


       神尾光臣,1882年被日军参谋本部派遣至清国,任驻华公使馆武官,来华侦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海岸军情,轻而易举把间谍触角伸进清军机处、总理衙门等决策机构。

       1894年6月28日,被石川伍一称为“神大人”的神尾光臣,在甲午战争爆发后,神尾即撕掉伪装,任日本第二军参谋,参与制定日军金州半岛登陆计划及旅顺作战方案。
       长谷川雄太郎,曾任职武官,以汉口乐善堂、天津东善堂为据点,侦察收集军事情报,在甲午战争前将情报提交日本参谋本部。
       垅川具和,日本驻华公使馆海军武官、大尉军衔。在1894年7月3日向大本营发电报:“新城今日正在搬运、准备粮铜、弹药,盛字军明日出发。”从7月22日至12月30日,拢川具和每天都向大本营报告天津大沽口停泊军舰数量、舷号、大沽口防卫、水雷布防、军舰何时离开港口、开往方向等情报。

       1886年(明治19年),参谋本部派大特务荒尾精到中国。
       27岁的荒尾精来华,是日本对华军事侦察活动一个转折点。
       这位年轻人,具有超凡卓越的才华与能力,他像一根“定海神针”,稳定和巩固日本在华间谍网,蓄积整合力量,使日本军事侦察活动更加疯狂与隐蔽,也更具谋略。
       1886年,荒尾精与岸田吟香合作,开办汉口乐善堂;1888年,在上海开办“日清贸易研究所”;1889年4月,荒尾精重新整合在华日本间谍网,并与中国一些反清秘密社团,建立起广泛联系,从而形成一张无孔不入的庞大间谍网,为日本侵华提供全面情报。
       荒尾精功绩卓著,才干惊人,被黑龙会首脑头山满称为“每五百年才降落的一大伟人、西乡隆盛之后日本一大人杰”。【6】


    1894年5月11日,艳阳高照。  
  日本参谋本部次长陆军中将川上操六到达天津。 
  12日上午,在天津南小站演兵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穿戴整齐,举行欢迎仪式,“殷勤接待。”  
  他不知道——这位马上就要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敌手,身负重要使命。 
       川上操六,1885年晋陆军少将,升任陆军参谋本部次长。两次赴欧美考察军事。1893年4月,潜入朝鲜、中国刺探军事情报。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参谋本部为搜集情报,参谋本部次长陆军中将川上操六亲自出马,以访问为名,到朝鲜釜山、仁川、汉城等地,实地考察一月之久。他从朝鲜到达山东半岛芝罘,在日本驻芝罘领事馆协助下,对北洋水师装备、训练情况、威海卫炮台防御等做了深入了解。  
  川上操六在驻华公使馆武官陆军少佐神尾光臣陪同下,偷偷察看天津周围地形。他们认为天津西面“展望自由,利于进攻”。  
  他们正式赴直隶总督府衙,拜访李鸿章。李鸿章不仅邀请这位不速之客参观武备学堂、天津机器局,还邀他观看炮兵操演技艺及步兵操练。
  这般懵懂操作,有如神助日本人一臂之力。  
  6月中旬,川上操六又来到上海、南京等地,在荒尾精等陪同下,参观“日清贸易研究所”。直到七月初才返回日本。经过3个月“实地察访”,他不仅探知清国军火生产、军事装备、军事设施及部队训练情况,更“确信清国不足惧,增强必胜信心”。由于川上操六在甲午战争中突出战功,1895年8月5日,被明治天皇封为陆军大将子爵,授一等旭日勋章。【7】中国人的善良、李鸿章的无知,让日人有机可乘,窥其机密。  

  面对日本频繁间谍活动,清廷与官府麻木不堪。  
  日本间谍同行各地,居然有清官方颁发通行文书,日本人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窥探大清军情,实地绘制图画,还能混入北洋水师军舰查看虚实,官府竟无人盘查。  
  日本间谍还得到华人掩护,“倭奸之得潜伺于中国者”,“托庇于华人”。  
  日本间谍山本条太郎,战时潜伏在上海、营口协助搞情报,因有“潘玉田父子掩护”。  
  李鸿章外甥、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身边尽是日本间谍,且关系火热,让日本间谍轻易搞到情报。 
  李鸿章儿子李经方,与日本人做生意,所出售大米皆被征为“日军军粮”。  

  这个大清国简直就乱套了。  
  即便日本间谍被抓,代价如何?  
  时任上海轮船招商局帮办郑观应道:“日本奸细颇多,经地方官拿到者有二处,其一系倭人改装入内地,遣送交该国领事,罚洋一元五角,释放了事;华人同者,亦释放销案。如此办法,奸细越多,胆越大矣。”  
  刺探军情、贩卖国情,在各国人人得而诛之。在清国不过“罚洋一元五角”,让人心有余悸:“倭人唯事事先发,故能制我之死命;我唯事事后发,故始终为倭人所制。”故而“中国情势,外人了若指掌,彼中领要,此间无所见闻,倭之委实,我国蒙然,而我国一举一动,有士大夫不知,而倭无不知之者”。【8】

       大战在即,领事馆“毒蜘蛛”的功效赫然呈现。
       1894年7月25日凌晨1点,日本驻山东芝罘领事馆。
       一份电波越过茫茫大海,发向日本陆军省,报告:“北洋水师主力已不在威海,水雷艇艘明日从威海卫开往朝鲜,陆军第十七营亦无异样。”【9】
       此日,正是丰岛海战当天。
       晚清日本驻上海领事馆。

       1894年8月,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向海军省大本营报告清国最新海军动向,并截获李鸿章发给北洋水师丁汝昌、宋庆、盛宣怀、益州守备刘盛休等人的电报,称“清朝自出兵朝鲜以来,一直避免与我军直接对抗,处于战略守势,并获悉清军认为日本会在天津登陆,正通过运河秘密运送大批军火到北方,一些兵工厂也正在加紧赶制武器弹药。”【10】
       并附有李鸿章命令各地将领紧急部署、调动电报。
       大清国所有最高机密在日本人面前悉数洞开。

  大浪淘沙,风云际会。  
  真正属于日本在华间谍划时代的人物,非宗方小太郎莫属。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硝烟尚未散尽,一位20岁的日本青年踏上了黄浦江码头。 
  他就是宗方小太郎,身负日本海军省重任,来到中国。
  
  眼前景象,斑驳陆离。黄浦江畔,商船如云,帆影点点,汽笛声此起彼伏。西式建筑与中式楼阁错落有致,洋行商号林立,招牌幌子招展。 
  他目光敏锐,心中思绪万千。  
  街头喧闹声不绝于耳,在这纷繁复杂声中,他深知自己使命重大,要为日本获取更多情报,让日本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宗方小太郎,自幼喜读历史,幼习汉学,尊崇天皇。  
  上海“东洋学馆”专为日本人“学中文、彻查支那国情”而设立。  
  他喜爱剃发易装,打扮成中国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北方九省,全程步行,历尽艰险,收获颇丰,长篇调查报告,获得日本大本营高度重视,从此成为“中国通”。

       宗方小太郎日记。

  1886年,加入荒尾精的汉口“乐善堂”,担任北京支部主任,负责刺探清政府中央情报。宗方给自己取号“北平”,以抒胸臆。

       日本情报机构在华汉口“乐善堂”成员,中为荒尾精。

   一群日本青年,齐聚“乐善堂”。
  后堂宽大密室厅里,黑布帘拉开,是一张明治天皇军姿像。 
  下设黑条案,案上置刀架,横卧一柄日本神户武士刀。 
 
  一群年轻人跪在榻榻米上,向天皇行跪拜礼,举行“青春祭”。
       一时间,黑发如云,杀气腾腾。
       ——藤崎秀,22岁;钟崎三郎,25岁;藤岛武彦,25岁;福原林平,26岁;石川伍一,28岁;楠内有次郎,29岁;山崎羔三郎,30岁;向野坚一,26岁;宗方小太郎,22岁。
       领导者荒尾精,年仅35岁。
       这群目光敏锐的日本青年,仰望天皇,齐声唱道:

       日本少年,向中国远航,
       一百五十人,弦诵一堂,
       若问吾辈何所思,
       将见东亚万里无云乾坤朗……【11】

       一干人等,青春勃发,热血沸腾。
       不惜黄金韶华,为心中理想出生入死。
       间谍,在日本享有崇高声望,被看作是“仁人志士”。
       “在日本,一向把间谍活动视为一种光明正大和爱国的行动。”【12】
       甲午日谍,正代表东瀛的青春躁动,蓬勃盎然,像喷发的火山,跳动着理想主义的火焰。

       此时,22岁的宗方小太郎,雄心勃勃,立志为国创建殊勋。
       他曾顾盼自雄,胸臆豪情,填曲一首《寄燕京诸君》:

       草鞋曾凌岱岭顶,匹马遥饮鸭水湄。
       此行不知何所得,怀抱只有哲人知。

       一支年轻的间谍团队,以生命为代价为国献身谍报事业,更展示明治维新后日本咄咄逼人的崛起精神。这些青年间谍表现出坚忍、顽强、忠贞、乃至视死如归的精神,即令他们是中华不共戴天的仇敌,足以令人震撼不已。
       正如藤岛武彦说:“我说间谍也是卫国忠臣,这有何妨!”
       这种景象,看出日本军国主义的狂热,更代表当时一代日人青年执着追求的希望。
      汉口“乐善堂”创办中文报纸,作为身份掩护和情报来源。

  1887年,宗方以学生名义,再度申请赴东北考察。  
  尽管遭到清政府明确反对,但依然获得总理衙门颁发游历护照,堂尔皇之地刺探重要军情。  
  1890年,应荒尾精之邀,到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研究所在上海英租界大马路泥城桥畔开办,获得日本政府从内阁机密费中拨款。  
  宗方担任学生监督,培养通晓中国内情的间谍人才。  
  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一座小楼上,一间住所里,灯光彻夜通明。  
  宗方小太郎在灯下,凝神静气,挥笔疾书,撰写历经艰辛搞来的绝密情报。  
  8月上海,酷热难耐,他打来一桶水,把脚放在桶里,既凉爽,又不招蚊子。  
  如此苦战三月,终成《清国通商综览》一书,全书2编3册2300多页。于1892年在日本出版,此书数据详实,内容丰富,至今都是研究中国重要文献。他应日本军方要求,撰写大量报告,包括《中国大势之倾向》《对华迩言》《武汉见闻随录》等书。【13】1893年初,宗方小太郎为筹款回到日本,10月间,再返中国。 
  此时,中日朝鲜冲突有酿成大战之势,宗方小太郎应军方要求,频繁活动,侦察长江中下游实情,撰写大量报告,内容涉及军事、经济和宗教等各个层面。他曾综合各方材料,推算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仅有9074万两银子外加523万石米。而据清政府户部资料表明,1893年和1894年两年财政收入均在8300万两左右,加上不计入账内务府年开支1000万两,正是他推算结果。

       酷暑之下,烈日炎炎。
       我登上305级台阶,再去攀五层楼高的环翠楼。
       威海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因地耸峰峦,群山环抱,翠绿萦绕,兼苍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而得名。“山楼初旭”为威海八景之一。
       苍松翠柏,巍峨耸峙。环翠楼高57米,为塔宇楼阁式建筑,琉璃瓦覆顶,歇山式层檐,雕花缕窗,其形甚美。
       此处,与刘公岛隔海相望,为观海佳绝地。

       因为当年,宗方小太郎在此登楼,远眺威海湾,侦察北洋水师军情。那诡谲的目光,暗藏着无尽阴谋与算计。
       宗方通过在环翠楼、威海卫海边,再到刘公岛,这一线往复观察,由远及近,可谓仔细详察。
       按照宗方当年的线路,从环翠楼到大画框海边,可以将北洋舰队的军情尽收眼底。
       我顺着他的观察路线走了一遍,发现这条线路极佳。
       他窥视着北洋水师的一举一动,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埋下伏笔。
       彼时,风云变幻,如一幅历史画卷,波澜壮阔,在眼前徐徐展开。
       站在环翠楼上,行于威海卫海岸,风拂面颊,似在诉说着往昔故事。
       刘公岛,静卧海面,任凭雪浪摇曳,纹丝不动。
       那硝烟与战火,那无数英勇与悲壮,又现眼前——

       1894年夏,烟台电报局。 
  一位年轻商人正发出几封电报。  
  电报内容是:“买卖不如意”、“草帽辫行市如何”、“近日回沪”、“要回国,速送500元”……这名商人就是宗方小太郎,他两次乔装农民,潜入威海卫,亲眼目睹北洋舰队舰艇数目,更登上“济远”舰探查装载兵器……当日本驻上海领事馆把这些暗语电文翻译后,出现的是:“北洋舰队出没威海”、“北洋舰队之防御由威海移至旅顺”、“北洋舰队半数在威海”……宗方发回暗语,总共有六句。  
  这六句暗语,足将北洋舰队置于死地。

  1894年6月,宗方奉命从汉口前往烟台,接受日本驻华武官井上敏夫指令,潜入威海两度亲自侦察北洋舰队基地,侦察舰队动向,获得大量第一手情报。  
  宗方小太郎来到芝罘后,在汉奸帮助下,数次化装成附近农夫,混入威海军港,将港内一切布置悉记录在案。  
  他于1894年8月6日报告:“北洋舰队之势力,自上月廿四日在仁川近海小败以后,似颇受挫折。以今日之情况估计,已可断定中国舰队已舍弃进取之策,改为退守之计。依鄙人所见言之,北洋舰队决不能越出北纬十六度(36度之误)之外。昨日下午镇边号开入海港,兹就舰上之人探听,目下锭泊于威海之舰数仅镇远、定远、来远、经远、致远、镇西、镇中、镇北、镇东九舰,此外为平远、靖、超勇、扬威、康济、威远等舰则已出口进攻云”。  
       威海卫军港内停泊大量北洋舰队舰只。

  他建议:“今日之急务为以我之舰队突入渤海口,以试北洋舰队之勇怯。彼若有勇气,则出威海、旅顺作战。彼若不出,则可知其怯。我若进而攻击威海、旅顺作战,则正为不利,应将其诱出洋面,一决雌雄……今日之事唯有突击之一法”。【14】宗方在战争期间,曾提供很多绝密情报,为日本海军击败中国海军起到重要作用。军令部大角岑生大将曾说:“军令部颇为重视宗方报告,对华重大方针几全以宗方报告为资料,对吾国作出极大贡献。”

       中日两国以宣战,宗方小太郎独身隐于威海,窥探军情。
  此次深入北洋舰队腹地侦察,可谓惊险两重天。
  按李鸿章说法,《中日修好条规》载明,两国商民,均不准改换衣冠。 
  目前处于中日交战状态,一个日本人,改装易服,四出窥探,抓到是要斩首的。此时,宗方心平如镜,坦然行事,依旧是中国人装扮,穿中式布衣,梳大辫子,游荡于威海卫。  
  “宗方小太郎日记”披露,本想带一个中国人随行,“皆以此行危险,无人应者,余即决定单身前往。于是脱去整洁服装,改着粗布衣服,萧然一野人也”。
  7月8日,他从烟台抱病出发,出发时,正发烧,又因连日阴雨,全身尽湿。  
  7月8日至13日,宗方小太郎从烟台日本领事馆到威海卫,在威海城内制高点环翠楼俯瞰威海全港,天未行暮,海天甚明,只见威海卫港湾里,停泊许多军舰。
       他第一次亲眼目睹港内北洋舰队舰艇数目及分布,不免兴奋不已。
       发现湾内停有军舰10艘、水雷艇3艘、汽艇1艘,并夜登城楼,“眺望湾内形势及灯台点火”。次日,他再度登上东门侦察军港,发现在刘公岛前还有军舰13艘,他得以登上“济远”舰,探察舰船上装载之兵器,并得到绝密情报:“济远”、“威远”二舰及威海港内北洋舰队14艘战舰护送铭军6000余人于两天后开往朝鲜,并为日军在荣成湾登陆从背后进攻威海南帮炮台和北帮炮台探明路线。  
  随后冒雨返回烟台。  

  7月22日至26日,宗方小太郎第二次进入威海卫。
       他不但查点北洋舰队锚泊军舰数,还侦察威海南帮和北帮海防炮台。
  这一次,天气晴朗,宗方写道:“夜登山纳凉,月上夜静,四山寂寥,旅魂飞至天涯”,并写下“此行非为烟霞故,拟为军国输寸诚”的诗句。  
  7月25日,他在返回烟台途中,夜宿老元山小客栈,“受臭虫、蚂蚁、白蛉、蚊子来袭,终宵不能安眠”,这时,他并不知道,天亮时分,就在朝鲜丰岛海面,日舰已发起第一轮进攻,日清战争打响第一枪。  
  日本不宣而战,挑起甲午战争。  
  开战以后,宗方小太郎于7月28日,赴天津参加日本间谍密会,制定中日断交、日侨撤离中国后潜伏方案,旋即带着继续监视北洋舰队行踪的任务回到烟台。  
  7月31日,宗方携谍报经费回到烟台。日本驻华领事官员撤旗离馆,武官井上敏夫奉命回国,命令宗方小太郎羁留烟台,接替他在烟台负责北洋舰队情报的收集和汇总,代行其事。  
  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  
  此后20多天里,他坐镇烟台,指挥收买的中国汉奸,频繁往来于烟台和威海之间,用电报暗语向日本海军部报告北洋舰队行踪。  
  在潜伏烟台二十多天内,宗方立下平生最大战功之一:他在威海探得北洋舰队的出发时间,日本联合舰队遂得以在9月15日部署于朝鲜黄海道大东沟附近,以逸待劳,为随后爆发世界首次铁甲舰队大决战作好准备。【15】

       不久,上海道台衙门截获宗方发往上海的两封谍报信,知晓他在烟台。  
  随即向烟台道台府衙发出通缉令。  
  8月29日,在通缉令到达前,宗方乘坐怡和洋行连升号商船,乔装逃离烟台。“连升”号与在丰岛被日舰击沉的“高升”号,同属英国怡和洋行。  
  桅杆上,米字旗猎猎飘扬。看似安详平和,但却危机四伏。 
     此船由烟台开往上海。乘坐英国人的商船,应该保险一些吧。其实不然,因官府已下达通缉日本间谍的命令,船上有长江水师官兵在稽查。  
  宗方躺在船舱里,心里七上八下的。 
  他知道,这一夜将是一生中最漫长而艰难的一夜。  
  在船舱过道里,狭路相逢,他遇到清官蔡廷标。  
  蔡廷标时任长江水师提标、亲军中营把总,身材魁伟,腰挂军刀,身后跟着一群亲兵。  
  两人曾经打过照面,彼此认识。  
  宗方小太郎冷汗直透脊背,他心中暗叫不好,一旦被蔡廷标举报,那他一定无法抵达上海,命已休矣。  
  电光石火之间,他有一个大胆想法:买通蔡廷标。  
  于是,他主动上前与蔡廷标打招呼。  
  “蔡首领,别来无恙啊?!”  
  蔡廷标见到他极为惊讶,又想到上峰命令,不由眉头一皱。  
  见蔡廷标欲开口揭穿自己身份,宗方小太郎赶忙制止他,抢先开口道:“求大人帮忙!”
        紧接着,他绘声绘色地讲自己不易与冤屈,又大谈两人昔日志趣相投的美好光景,还暗示“合作好处”之类。
        在他“晓之以利,动之以情”劝说下,蔡廷标竟答应不揭发他,甚至给他打掩护,中国军警明令查拿的是Munakata(宗方日文发音),借助蔡廷标援手,令他在多次盘查中侥幸过关。
        客船进入上海吴淞口,被清国水师军舰截住临检,所有清国官吏和西洋人都登上甲板,查问其中是否藏有日本人,船长回答此船没有载乘日本人,宗方再次躲过被捕危机。
       9月7日,宗方小太郎有惊无险地抵达上海。
       他立即换上洋服,改乘英国船,离开上海,11日抵达长崎,得到日本高层隆重礼遇。【16】

        1895年10月4日上午11:30,日本广岛,战时大本营,御殿前庭。
       一名脑后垂着长辫、身穿中国平民服装的人,穿过长长甬道,被御前侍卫角田海军大佐引领着,拜谒明治天皇。
       角田大佐朗声禀报拜谒者姓名、略历,宣布“天皇赐予特别破格召见的内命。”
       明治天皇神情大悦,温语褒奖有加,谒见历时两个小时。
       42岁的天皇欣喜道:君于危机四伏中,在敌国薙发易服、风餐露宿,深入密勿之地,得以全身而退,奇迹也,卿体朕意,为国效命,实乃英武豪杰。
       拜谒者躬身叩谢:此乃伊势神灵保佑,浩荡皇恩提携,草民尽绵薄之力而已。
       这位拜谒者,正是宗方小太郎。
       
       天皇亲自接见并褒奖一名间谍,实属罕见殊荣。
       宗方在日记中写道:“区区微功,竟达叡闻,以一介草莽之躯,值此军事倥偬之际,得荷拜谒万乘之尊之光荣,实不胜感泣之至。”
       在拜谒天皇之前,日军参谋总长有栖川宫亲王,亲自接待宗方小太郎。
       拜谒当日下午,大本营众多高级官员奉钦命会晤宗方,听取他对中国局势的看法。数日后,海军将领西乡从道、山本权兵卫等高级将领,又再度宴请宗方,“承询中国之现状,开怀畅谈达三小时半之久”。【17】
       宗方小太郎(坐者)与友人合影。他的《清国大势之方向》报告,就是他观察病态中国报告之一。他预言“以今日之势,早则十年,迟则三十年,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

       宗方非常善于伪装,通晓汉文,擅长诗赋。  
  在中国有许多情感很深的朋友,建立相当广泛的人脉关系网。  
  康有为、孙中山、黄兴等,都把他当作挚友、谋士和依靠力量。孙中山感激道:“吾党受日本之赐多矣,汉族子孙百代永志不忘也。”他被中国革命者看作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的“同志加兄弟”。【18】宗方作为一名间谍,他在中国生活了近四十年(1884-1923年),对中国动荡局势特别敏感,具有战略眼光,善于把这些情报加以分析,传往日本。
   广结善缘,结交朋友,是做间谍的必备功课。能让孙先生看中,称为“同志加兄弟”,这等评价,委实不浅。”

  据宗方学生,东亚同文书院毕业生波多博说:日本政府与海军军令部非常重视宗方所提供情报。军令部曾规定宗方提交军令部的报告只准海军大臣、次官、军令部长、次长等首脑阅读,他的情报对日本海军制定侵华政策发生过重要影响。  
  他留下大批报告、日记、函件、诗稿和对中国各地考察纪行等文书资料。特别是现存宗方报告书原件被视为“国宝”,保存在日本政府历史档案中。  
  宗方小太郎曾写过两份分析报告:《中国大势之倾向》、《对华迩言》,对中国进行精辟入微分析,为日本征华建言献策,至今读来,仍有震撼力。 
       晚清以来,日本在中国设立及建设各种名目的从事间谍工作机构3万多个。从1870年到1931年60年间,日本在中国间谍和策反等活动累计投入资金量已无从查阅,据保守估计已超过9000万美元。有资料说,平均10万个中国人里有1.4个日本间谍。(网易《持续70年的阴谋:揭密日本在中国的间谍机构和间谍战争》

  在《中国大势之倾向》一文中,宗方小太郎道:中国腐败遍及全民,原有信仰体系孔孟之道变成科举材料、当官阶梯,庸官俗吏献媚当道,“朝野滔滔,相习成风”。国家是人民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一“分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分子”们集体腐败,国家元气就丧失消亡。早则十年,迟则三十年,中国“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  
  在《对华迩言》中,宗方指出:日本必须联合中国才能对抗西方,但中日之间“若无大战,则不能大和;大战而大胜之,中国始知日本之实力之不可敌,方可收协同之效”,因此,必须先“以势力压制、威服中国”,“煦煦之仁、孑孑之义,非所以驭中国人之道”。  
  他建议“必须排除万难,攻陷敌人之都城北京”,再“进扼长江之咽喉,攻占江淮重地,断绝南北交通……”宗方小太郎在《对华迩言》中提出九条措施,成为日后《马关条约》蓝本之一。【19】
       曾根俊虎也向参谋本部建言:“清国气运已衰,正道不治,官民不睦,切入一国两体,到处皆有草莽悲歌不满之徒,若与之联合,采取适当策略,必定不需我陆海两军,就能完成有利于我日本国之伟业,以建立今后之基础。实现兴亚之大目标。”【20】
       广岛战时大本营内,在与御僚们谈论对清宣战时,明治天皇想起一段话:
       教育家、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创立者福泽谕吉,在《到支那去应受奖励》(1883年)一文中说,日本人到中国去的太少,应鼓动日本“有为之士”多多到中国去闯荡。因为“支那是天兴富国,大河直达四境,有舟楫之便,金银铜铁,矿脉历然,沃野千里,可谓东方田园”,因此日本人要大胆西渡,将“支那四百余州”,作为经营事业地方,这样一来,“大至国权扩张,小到一身荣华,都有好处”。
       福泽谕吉,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教育家、日本近代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创立者。

       福泽谕吉的“脱亚论”、对华锁国论是思想层面上的,而在军事经济层面上,他是主张对中国“积极进取”的,而以经商等和平的方式到中国去搞“国权扩张”,毕竟不能尽速,也不能尽兴。
       明治天皇最欣赏福泽谕吉之处——他是最推崇、最力主武力侵华。
       武力侵华,就得建立庞大间谍网。
       而荒尾精、宗方小太郎这些精英之辈,正是这个间谍网的牢固根基。

      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日本间谍活动更加猖獗。
       李鸿章不断接到密报——
       ——上海报告,“倭人在沪设有日清研究所,约七八十人。五月以前,陆续散去,闻多改作华装及僧服者分赴北京、津、烟、江、浙、蜀、鄂、闽、台各处”。
       ——天津报告,驻天津日本领事每天“派奸细二三十,分赴各营各处侦探,并有改装剃发者”。
       8月31日,李鸿章给海关税务司襄办德璀琳写信,揭露日本间谍在天津及沿海侦探军情活动,饬令协同“严拿送究勿贷”:

       札津海关德税务司。
       札饬事,照得中日开战以后,倭人奸细每多改装易服潜匿街市侦探军情,丞应查拿严办。应饬委津海关税务司遵照,密速访查,无论华洋人等,如有为日本做奸细探报我国军情者,应照万国公法严拿送究勿贷。除行津海关道及大沽、北塘、山海关各营知照外,合丞札饬往德税务司即便遵照办理。此札!光绪二十年八月初一。
 
       李鸿章觉察日本间谍活动威胁严重,写信给德璀琳饬令严拿。
       德裔英国商人、海关税务司襄办德璀琳,与李鸿章关系甚密。

       可惜为时已晚,此时距丰岛惨案发生已一个多月。
       更为恐怖的是,日本间谍就潜伏在他身边,他竟然不知。

       奸细者,帝国大忌。  
  奸细与内奸者盛,则大清衰也。  
  帝国心脏京师、直隶总督衙门、北洋水师基地、贸易重地上海、中华腹地汉口等,这些重点地域布满大量日本间谍。从抓捕的日本间谍“供单”可以看出,日谍早已布下一张巨网,死死笼罩华夏,将大清的命脉和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日谍好抓,内奸难防。  
  从日谍收买内奸方法上看,他们的手段都并不高明,只有用银子就可以收买大量内奸。在看不见的战场上,许多内奸轻而易举地被日人买通,为敌国效命。一番好话、一捧银子,就能让他们为日本肝脑涂地、死心卖命。  

       天津鸿章官邸。可以坦率地说,这里的重要人物都已被日本人买通,成为日本人安插在大清内部的卧底。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无论何时,内奸的数量都无法归零。  
  所谓奸人,不如称“贪人”。其心思贪,日人便有机可乘。  
  事实上,任何时刻都有内奸,因为没有人愿意与银子为敌。  
  没有刘棻、汪开甲,还有蔡廷标、还有李中堂身边人。即便再过几百年,内奸的数量也不可能归零。说李中堂也是“内奸”,是因为他起到了比那些小内奸更可怕的作用——竟然在大战前,让敌国将军参观大清内幕,等于揭开大清的盖子,让人把军情统统看透。  
  中法战争时,左宗棠有一句评价李鸿章名言:“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不如一个李鸿章坏事。”就性质而言,我们常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说李中堂是“窃国内奸”,不为过吧!  
  如果在朝堂上,光绪帝要杀李中堂,我绝不会劝表,也不会同情。  
  我会转身问他:陛下,您杀了李中堂,剩下的还有比他强的吗?那些清流党高声主战,尘嚣日上,可有几个是能人干臣、架海金梁?与其那些只会练嘴皮的,大清还有比这位“裱糊匠”更厉害的角色吗?他这个“内奸”只是比任何人都麻木、愚钝而已、无法认清敌我了。 
  如何清理内奸,是一个大国综合实力的表现。  
  打仗打得是眼光、智谋、银子、硬件、科技、后勤,还有清理内奸的能力。  
  一个重要的战争规律是——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战争打响后的战斗,还取决于打响之前综合国力的积累。清理内奸就包含其内。  
  甚至可以说,战争在正式开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前一年,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约我为增刊撰写抗战纪实作品。  
  于是,奔波南京,开始操作,苦于资料匮乏,便去中山东路上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资料。 

  7月南京,酷热难耐,那时二史馆没有空调,查询大厅如蒸笼一般,在胶片机上看一会,就满身大汗,眼前发黑。  
  最后热得快中暑休克了,朦朦胧胧,挣扎着走出大门,喘一大口气,才没昏厥。  
  身后传来一位年长的女管理员嘲讽的声音:我就知道你呆不住了,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为获得日本二战史料,不得绞尽脑汁,东寻西搜。  
  通过朋友,拿到东京都红十字会会长藤泽武彦的名片,给他写信,请他帮助在日本代购书籍,并开出书单。去信后,杳无音讯。
  后来,又尝试给日本作家、写日本海军史、《太平洋战争》的森本忠夫,订购他写的书籍,并以中方二战资料交换的方式答谢他。去信后,依然无回。  
  找日本人要资料很难。  
  只得另辟蹊径,后来经朋友联络,说“北图”可以查到资料。 
 
  于是,只身进京,赴北京图书馆(现称中国国家图书馆)。
  
  在北图,无意发现一座日本珍藏文库。  
  这座文库并不对外开放,只得找朋友通融。我的这位北京朋友神通广大,居然一个电话就搞定,得以进入日本珍藏文库。  
  进去时,需像机场一样,要过安检搜身。  
     这里珍藏海量日文图书,有的书是孤本。只能看,不能拍照。如要翻拍,需将工作证抵押在此,将书拿到底层一个资料翻拍科去翻拍。  
  这科办公室内仅一人,约40多岁。  
  他为我翻拍几张后,接到电话出去了。  
  我见桌上有一打黑白照片,其中有一张日军站在一座城门口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撰写抗战纪实作品需要的。  
  一时贪念,将这张照片装入包中。
       他一会儿回来了,此人比李鸿章机警多了,他朝桌上看了一眼,转脸对我说:少了一张片子。
       我不动声色道:是不是你拿走了,你刚才不是拿走一卷胶卷吗?
       他眼珠一转,根本不被我带偏:这堆照片我有数的,走之前我把一张片子放在最上面的,这堆照片被人动过了——他的目光紧紧盯住我。
       类似宗方小太郎被蔡廷标抵在面前。
       事已败露,我不得不说:可能是我拿错了。
       便从包里掏出那张照片还给他。
       这是平生第一次“盗窃”,想想宗方小太郎、荒尾精等人,为收集中国情报,不惜以命相抵。
       我为抗战史如此“尽绵薄之力”,谁夸我“英武豪杰”呢?!
       最后还是花钱翻印了那张照片。


      【文史来源
       【1】《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
       【2】井上清《日本军国主义》第2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7-12页
       【3】陆军文库编《邻邦兵借略》参谋本部1880年第122一124页。(曾根俊虎《清国各港遍览》东京海军军务局明治15年第四号)
       【4】理查德•迪肯《日本情报机构秘史》中译本《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第18页
       【5】黑龙会编《东亚先觉志士纪坛》上卷‚原书房1966年第315页
       【6】井上雅二《巨人荒尾精》东京佐久良书房1900年第216页
       【7】德富猪一郎《陆军大将川上操六》日本第一公论社1942年第124页
       【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1册中华书局1993年第318页
       【9】釜山柴《芝罘发电:北洋水师军情》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1894年7月25日上午3点50分
       【10】日本驻上海通信员《清国军事命令、计画》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1894年8月16日
       【11】荒尾精所作,“兴亚会”歌,后为日本“兴亚同文书院”校歌。
       【12】英国谍报史专家麦考米克以迪肯笔名著《日本间谍秘史》(英文原文为:Kempai Tai:A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Secret Service)中说,“在日本,一向把间谍活动视为一种光明正大和爱国的行动。在日本许多参考书中,对他们许多大人物曾参与过间谍活动这一事实,并不隐瞒。”
       【13】吴绳海、冯正宝《中日近代关系史中值得注意的人物——宗方小太郎》《史学月刊》1985年第2期
       【14】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3页
       【15】肖淑娥《甲午战争中的日本谍报战》《百科知识》2012年第10期
       【16】〕盛海生《试探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日本间谍情况》《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3卷第1期2008年1月
       【17】《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人民出版社
       【18】1911年7月16日,孙中山在檀香山筹集起义款项时,写给宗方小太郎的信《吴绳海、冯正宝《中日近代关系史中值得注意的人物——宗方小太郎》《史学月刊》1985年第2期
       【19】唐振威《明治时期日本对华军事侦察之研究》
       【20(日)黑木彬文编《兴亚会报告·亚细亚协会报告》第2卷东京不二出版社1993年第292页】

江淮家园
关注社会新闻 解读热点讯息 纵览人文风景 探寻文学天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