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刃——胡炳云的故事

文摘   文化   2023-11-06 11:28   江苏  

       “清晓残梦里,依旧射天狼。”
       一代战将,铁马冰河,生死契阔,血荐轩辕,力挽狂澜。
       凌烟阁中有名,宠辱不惊;大平原上血战,千古绝唱。
       念着胡炳云的名字,常从梦中醒来。
       这是一位梦里也难忘记的战将。
       他与淮阴,血脉情深。

       胡炳云这个名字,在淮海大地很响。
  连小孩子都听说过他的名字。他在苏北抗日根据地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战绩一直被人民传颂。一首歌谣至今依然能听到:胡大队,是神兵,出师在中原,挺进苏皖边。杀鬼子,剿土匪,一路打过来,为的是解放百姓见晴天。
  从父亲留下的书中见过胡炳云。1982年胡炳云曾来淮阴,父亲和周文忠陪着他重返战地,回到刘老庄。他带着眼镜,看上去很温和。父亲说,他打仗时可不温和,那是一头愤怒的狮子、咆哮的猛虎。
       胡炳云早年为求生计,17岁报名参军,成为国军一名号兵,吹号技能一绝,能把单调的号声吹出花来。受我地下党影响,跟随部队起义,加入红军,成为红军号手。八路军主力南下,胡炳云大队是先锋,携着强劲北风,一路刮到了淮海大地。
       他作战勇敢,有很多传奇故事。红军长征,血战腊子口,胡炳云时任连长,亲率敢死队,每人带一支短枪、一把大刀,身挂手榴弹,攀上悬崖,突破天险腊子口。战斗结束后,他才发现两腿被鲜血染红了,双腿都被手榴弹炸伤。治愈后,他又生龙活虎,投身战场。
       1940年7月,胡炳云进入苏北淮阴地区。一路征杀,浑身硝烟,从太行山到苏北大平原,由八路军改编为新四军。
  开辟淮海抗日根据地,胡炳云大队是开路先锋、有功之臣,他的部队像一把钢刀插入了敌军盘踞的一座座重镇。
  胡大队作战极其蛮勇,猛打猛冲,死打死拼,像一股洪流一般。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有顺口溜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碰见胡老大。”胡老大就是胡炳云。日伪顽军凡是遇到“胡大队”,皆不敢出据点迎战。
  他打仗时,桌上有几样东西少不了:地图、驳壳枪、望远镜、烧酒瓶子。
  胡炳云打仗有个特点,只要一打仗,他就要喝酒。爱喝酒的人,性格冲,胡炳云说话直来直去,谁都不给面子。
  当时部队里,只有他和许世友两人能够被批准喝酒。
  胡炳云在担任新四军团长时,黄克诚师长特批他可以喝酒。
  胡炳云毫不客气,每次喝醉了,就对警卫员说:“老子喝多了睡觉,谁敢敲门,老子毙了他!”
  胡炳云喝酒归喝酒,从来不误事,每次鬼子来了,他不管喝得多少,拿起枪就能上战场,而且弹无虚发,枪枪毙命。

      一代战将胡炳云。当年在淮阴,“胡老大”的名字响彻淮水两岸,让抗日群众欢欣鼓舞。胡炳云的部队来了,群众从家里拿出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送给他。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胡炳云,原在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任副营长。
  改编成八路军后,首战平型关。激战中,营长负伤,胡炳云代理营长,指挥战斗,与日军激战一天,终于全歼日寇。胡炳云英勇善战,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指挥员的军事才干,是靠一场场战斗锤炼出来的。
  他像一柄利刃,寒光闪闪,锋刃凛凛,杀得敌胆尽丧。
  广阳伏击战、转战晋西南、激战吕梁山、突袭午城镇……胡炳云在一场场战斗中,灵活机动,勇敢杀敌,磨砺成一名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足智多谋、机智果敢的指挥员。
  当年红军作战,没有弹药、给养补充,只能靠战场缴获。
  这就看谁能打仗、打胜仗,就缴获多、补充多。
  胡炳云的部队很能打,能打硬仗、打胜仗,缴获很多武器,尤其是子弹。兄弟部队也能打,但缴获没有他多,大家看着都眼馋,只有羡慕的份儿。
  1936年10月,红军主力于甘肃会宁会师后,对山城堡之敌发起攻击。
  这是胡宗南的嫡系部队,装备精良。胡炳云时任红四团副团长。夜战山城堡,他带着两个连,埋伏山涧,断敌后路,一下子打垮敌人两个团。这一战,让他发了“洋财”,他的部队缴获子弹十万多发,枪支一千余支,俘敌一千五百余名。看着他的士兵搬着一箱又一箱子弹、一捆又一捆步枪,其他部队心里就有想法。
  师长杨得志、师政委肖华决定:从红四团抽调两万发子弹支援兄弟部队。
  胡炳云把头一扭,只当没听见,没理会。
  杨得志、肖华把他和团长罗华生喊到师部来,好生批评一顿。
  他不肯,肖华就指着他说:你这个胡炳云啊,真是胡来!
  被批评后,他想通了,派人送去两万发子弹。

       从太行之巅到苏北大平原,胡炳云部挺进豫皖苏边区。1940年,胡炳云部改编为新四军三师第十九团。作为军部掌握的战略机动部队,作战勇敢,能征善战,被陈毅军长称为“华中各军之冠,特传令嘉奖。”  

  
  1939年,胡炳云部作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先锋转战苏皖边区,时任一大队大队长,对外称“洛阳大队”,也叫“胡大队”。
  皖南事变后,胡炳云部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十九团,他任团长。
  在苏北大地上,纵横捭阖,攻城拔寨,神出鬼没,捷报频传。
  胡炳云不是鲁莽蛮干的人,他打日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要打就狠狠地打,往死地打,打出士气来,打出威风来,打出影响来。
  首战程道口,全歼顽军两个团;淮涟反“扫荡”,跨运河,打伏击,夜袭据点,火烧炮楼,爆炸军车,打得日军鬼哭狼嚎。
  胡炳云爱抽烟,为了不让烟白白燃烧,若有电话来,即摁灭烟头,电话完后再点燃,有时一支烟要摁灭烟头两三次。
       到了淮海区,淮海军分区地方部队缺子弹,胡炳云二话没说,让人给军分区送来五箱子弹。
  六塘河,淮阴人民的母亲河,是苏北抗日根据地的腹部。
  抗战时期,这里是根据地重要的战略支撑地。新四军和地方政府依靠有利地形,与日伪军周旋在六塘河两岸。胡炳云在这里保护人民、坚持抗战、支撑危局,成为淮阴地区一支抗日劲旅。
  1942年11月,日军发动对淮海区大“扫荡”——“六塘河作战”,目的是“彻底扫荡洪泽湖东北地域的新四军。”淮海区党政机关当即从淮沭路东沭阳张圩地区转移到路西泗阳爱园、穿城等地。
  胡炳云率十九团主力,在六塘河地区抗击日军扫荡。
  日军分十一路分进合击,使胡炳云部压力倍增。1943年初,日军发起“苏淮清剿”,疯狂围剿淮海、盐阜抗日根据地。从2月12日到4月14日,连续62天,天天打仗、处处枪声。在反“扫荡”中,新四军伤亡七名团级干部,八十九名营级干部。
  3月17日晚,胡炳云途经刘老庄,与四连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见面,布置反“扫荡”任务,连夜带走四连炊事班。不料,天亮时分,四连即遭日军第17师团54联队突袭,被围于刘老庄。
  最后,四连弹尽援绝,与敌展开白刃格斗。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等82人全部壮烈牺牲。
  胡炳云心如刀绞,他与白思才、李云鹏情同手足,四连班长以上干部,他都能叫出名字来。从陕西到苏北,一路血战,没想到四连这把雪亮的钢刀竟在小小的刘老庄卷刃,这让他心痛不已。他喊道:军旗不倒,誓死报仇!
  战后,新四军第三师重组四连,命名四连为“刘老庄连”。
  胡炳云含泪手书:“刘老庄烈士精神不朽”。
       1982年10月,胡炳云将军重返淮阴刘老庄,祭奠战友。他来刘老庄一件重要的事——把战友刘治国的墓迁葬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胡炳云将军在刘老庄期间,走访当地群众,关心群众生活,与老乡话当年。老父亲和周文忠陪着他一起走访当年战地。

  
  淮阴新渡乡三杨村卢庄,一座普通的苏北小村庄,见证一段抗战史。
  1942年7月间,胡炳云妻子史伟已临近分娩之时,在卢庄地方绅士韩兰田家待产,并委托韩代为照看。
  史伟生下男孩后,得到了韩兰田一家的悉心照顾和保护。
  之后,胡炳云一家与韩兰田一家情深义重,像亲人一样相处。
  1942年除夕,胡炳云率团机关和一个连来卢庄拜年。
  胡炳云来卢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军逼迫地方成立维持会,卢庄一群地方绅士为亲共抗日、还是投日保命在纠结。为争取他们加入抗日阵营,胡炳云带着妻儿,趁着除夕过年,来到了卢庄。地方人士摆了十桌宴席,胡炳云以洪亮声音宣扬抗战、鼓舞群众,号召大家坚定信心,坚持抗日。他的讲话让地方人士看到希望,决心跟着共产党,一起抗日。
  谁知,当地一个地主看到胡炳云在卢庄,便送信给日军,说新四军有一个连住在卢庄。
  从淮阴城里来了日军一个大队,并由驻棉花庄伪军一个连带路,夜袭卢庄。
  当晚,胡炳云喝得有些高。半夜时分,他刚躺下还没睡着,就听一声“趴”的声响,他立刻坐起来喝问:什么响声?
  哨兵回答:大概谁家放鞭炮吧!
  他也以为是鞭炮声,便又躺下来。等到村里传来乒乒乓乓砸门声,他才意识到敌人来了,被鬼子堵在村子里了。
  团政治处主任石瑛打来电话:团长,我被敌人堵在屋子里了,门被鬼子封死了!出不去了!
  胡炳云告诉他:你赶紧从后墙砸一个口子,从后面突出去!
  胡炳云和警卫员泼水弄湿后墙,用刺刀在湿处挖洞,命人将妻小和随军亲属送出,自己提枪,召集人马,冲向村头迎战。
  枪声大作,仿佛过大年燃放的鞭炮,双方打得非常激烈。
  从凌晨一直打到下午,与敌人杀得难分难解。鬼子发动多次冲锋,均被击退。
  激战至黄昏,日军知道村中新四军人数虽少,却是打仗强手,无可战胜,只得灰溜溜撤退。
  胡炳云率部从容转移,往高荡而去。

       1940年,胡炳云与夫人史伟在苏北根据地。他与史伟的结合,得到陈毅军长的关怀和支持。陈毅军长在益林镇与他见面的第二天,他与史伟就举行了婚礼。


       刘老庄烈士陵园内,胡炳云与战友刘治国墓并肩肃立,就像当年在战场一样。他与这群生死兄弟依然相聚在一起。

       从此,海阔天空,鏖战四方。
  解放了,和平了,胡炳云心里依然挂念着淮阴这块红色热土。
  他写下《烽火初燃苏皖边》《信念、气节、斗志——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抗日殉国精神永存》《遥祭刘治国同志》《哭老战友》等怀念回忆文章,寄托对红色老区的相思之情。
  他多次到陵园瞻仰凭吊战友,为陵园建设提供帮助。
  战地始终在他的心中如梦盘桓。他始终难忘血洒大平原的生死弟兄。
      他说:无论我身在何方,我都想着这片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心系着长眠于此的战友。
  1991年,他已80高龄,亲自到刘老庄参加八十二烈士纪念碑重建揭碑仪式。
  1996年2月28日,胡炳云将军逝世。
  按照他的级别,去世后骨灰可以放在八宝山的。胡炳云对淮阴这块土地充满情感,他说过:死后一定要把骨灰安放在刘老庄,我要永远陪伴我的这些心爱的战友!
  遵照将军生前遗嘱,他的骨灰被安葬在淮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苍松翠柏间,清风吹来,他终于和昔日出生入死的战友长眠在一起。

  他的墓紧挨着战友、原19团参谋长刘治国的墓,前侧就是八十二棵青松。静卧的这片烈士陵园,就是当年浴血鏖战的战场。

  战场归来,英雄不死,与天地共存。
  这一颗心,跳动如初。
  他与诸多英雄们化作园中树木、田野上百花,旷野上的风,把新四军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天长地久。
  

       洒酒三杯,再送将军。铁马入冰河,风尘三尺剑。烟雨洒尽英雄泪,剑指苍穹碧血红。待繁花落幕,与生死弟兄,把酒东风。韶华不负,魂兮归来。


江淮家园
关注社会新闻 解读热点讯息 纵览人文风景 探寻文学天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