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31)箴石|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11 19:00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丞相曰:“吾闻诸郑长者曰:‘君子正颜色则远暴嫚,出辞气则远鄙倍矣。’故言可述,行可则。丞相说道:“我曾听郑国的长者说过:‘君子端正自己的容貌举止就能远离暴虐和傲慢,说话时注重言辞和气就能避免粗俗和违背礼义。’因此,言论应当值得传述,行为应当可以作为榜样。
公孙龙有言曰:‘论之为道辩,故不可以不属意。属意相宽,相宽其归争。争而不让则入于鄙。公孙龙曾言:‘辩论之道在于精密细致,因此必须专心致志。若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只会陷入无谓的争执之中。争执而不肯退让,就会陷入粗俗无礼的境地。贤良曰:“贾生有言曰:‘恳言则辞浅而不入,深言则逆耳而失指。’故曰:‘谈何容易。’谈且不易,而况行之乎?此胡建所以不得其死,而吴得几不免于患也。“贤良之士回应道:“贾谊曾说:‘恳切的言辞往往浅显而难以深入人心,深刻的言辞则可能逆耳而使人误解其意。’因此,古人有言:‘谈话尚且不易,更何况要付诸实践呢?’这正是胡建之所以不得善终,而吴起也险些遭遇不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