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看了《哪吒之魔童闹海》,虽然与第一部间隔了五年,人物风格、特效配乐依旧在线,票房号召力一骑绝尘。
不少网友称颂魔童“弑仙”的叛逆精神,我想另辟蹊径,解析导演饺子用荒诞美学创造票房神话的财富哲学。
01 荒诞之一
影片开头天乙真人用莲藕研磨熬制而成的莲花,分别为哪吒和敖丙的灵魂重塑真身,这个情节如果不是神话就是荒诞。
之所以引用哲学术语荒诞,源于古代某个基督徒的一段拉丁语怪论,大意是:上帝的儿子死了,绝对可信,因为这是荒诞的;他被埋葬之后又复活了,绝对确实,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这类定论显然是一种悖论,不合逻辑,不符常理,违背人类经验。
换个场景,陈塘关守将和东海龙王的儿子死了,电影第一部结尾绝对可信,因为这是荒诞的(英雄还没长大呢); 哪吒和敖丙被莲花包裹之后又复活了,绝对确实,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这个定论是一种悖论,不合逻辑,不符常理,违背人界经验。
但是,哪吒与敖丙,一个是魔丸一个是灵珠,不属于人类。所以荒诞的美学人设立住了。
02 荒诞之二
如果反抗可以从中揭示自由、公平、道德和正义,那么存在压迫的世界就是一个荒诞的世界。
导演为了再造一个荒诞的世界,大胆地将目光锁定在了天界。自古以来天上的神仙都是超越人类、魔兽、妖怪和诸多邪教的存在。阐教的天元鼎,就是这个荒诞世界最闪亮最形象的代表符号。
导演的创作灵感可能来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
假如斯塔夫罗钦信教,他不信他信教。
假如他不信教,他不信他不信教。
唯有反抗才能阻挡荒诞。
从哪吒喉咙深处发出的呐喊,就是反抗者生存的价值,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不成魔便成仙”就如同自豪喊出:“我反抗,故我在。”的哲学口号。
所以,哪吒与敖丙一定得被天元鼎的三昧真火历炼,天元鼎最后一定得被炸得粉身碎骨,这个荒诞的世界才算立住了。
03 荒诞之三
法国哲学家加缪曾说:“荒诞是目前人与世界唯一的联系,把两者拴在一起,正如唯有仇恨才能把世人锁住。”
有了荒诞人物、有了荒诞世界,还得有荒诞的故事情节。为了锁住观众的心,导演为阐教制造了三条人物线的仇恨。
第一个仇恨是假借龙王之爪血洗陈塘关,第二个仇恨是借哪吒考级断申公豹父亲手臂,第三个仇恨是把东海龙宫一锅端了炼丹。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其价值等同我们忏悔室里的“要有德行”。这三个仇恨将人类经验意识里,光明正大的阐教“要有德行”的荒诞德行立住了。
04 荒诞之四
尼采说,“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活力。”
人体肉身,父母温情,魔妖搏斗,仙界幻境,都将在这疯狂荒诞的世界里现出原形,孰是孰非,高贵卑贱,重新排列归位。
荒诞的精髓是反抗。
反抗,是人类觉醒的存在,不是憧憬,也不是希望,而是自我价值的展现,贯穿人生始末,并让人瞬间伟大起来。
如果逝去的生命换来的不只是仇恨,甚至也没有永恒的生命,哪怕还有可以延续到第三、第四部的永恒活力,导演讲述的荒诞故事也算是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