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50)险固|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30 19:30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大夫曰:“古者,为国必察土地,山陵阻险,天时地利,然后可以王霸。故制地城郭,饬沟垒以御寇固国。《春秋》曰:‘冬浚沫’,修地利也。三军顺天时,以实击虚,然固于阻险,敌于金城。”大夫说:“古时候,治理国家必须考察土地、山陵的险要,以及天时地利的条件,然后才能成就王霸之业。因此,要规划土地,建造城池,整治沟壑堡垒来抵御外敌、巩固国家。《春秋》中记载‘冬浚沫’,就是在修缮地利。军队要顺应天时,以实击虚,同时还要依托险要的地势,就像金城一样坚固。“
文学曰:“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周之致远,不以地利,以人和也。百世不夺,非以险,以德也。“文学之士说:“地利虽然重要,但不如人心和睦;武力虽然强大,但不如文德的影响力深远。周朝之所以能够长久,不是因为它拥有地利,而是因为它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周朝的基业历经百世而不衰,并非因为地势险要,而是因为德行高尚。”君子为国,必有不可犯之难。《易》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言备之素修也。”君子治理国家,必须设立不可侵犯的防线。《易经》上说:‘重重门户,敲击木梆,以防备暴徒。’这就是说要提前做好准备。”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