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42)击之|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22 19:06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大夫曰:“前议公事,贤良、文学称引往古,颇乖世务。论者不必相反,期于可行。”大夫说:“在之前讨论国家大事时,贤良和文学之士总是引用古代的例子,但这些往往与当前的实际事务相脱节。讨论的目的不在于争论谁对谁错,而在于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文学曰:“异时县官修轻赋,公用饶,人富给。其后保胡、越,通四夷,费用不足。于是兴利害,算车舡,以訾助边,赎罪告缗,与人以患矣。甲士死于军旅,中士罢于转漕,仍之以科适,吏征发极矣。夫劳而息之,极而反本,古之道也。虽舜、禹兴,不能易也。”文学之士回应道:“过去,官府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国家公用充足,人民富足。但后来为了保卫胡、越等边疆地区,与四夷通商,费用逐渐增加,导致财政紧张。于是,官府开始兴办各种利弊并存的措施,如征收车船税、以财产税辅助边疆、允许赎罪和告发隐瞒财产等,这些都给人民带来了负担。士兵在战场上牺牲,中下级军官在转运粮草中疲惫不堪,再加上各种科差和徭役,官吏的征发工作已经达到了极限。按照古人的道理,劳累之后应该休息,达到极限之后应该回归本原。即使是舜、禹这样的圣人也无法改变这一规律。因此,我们应该让人民得到休息和恢复。””虎兕相据,而蝼蚁得志。两敌相机,而匹夫乘间。是以圣王见利虑害,见远存近。方今为县官计者,莫若偃兵休士,厚币结和,亲修文德而已。若不恤人之急,不计其难,弊所恃以穷无用之地,亡十获一,非文学之所知也。”“就像老虎和犀牛相争时,蝼蚁却能趁机得志;两军对峙时,普通人也能找到机会。因此,圣明的君主在看到利益时也会考虑潜在的危害,看到长远利益时也会顾及眼前的需要。现在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应该考虑停止战争、让士兵休息、用丰厚的礼物来结交和平、亲自修明文德。如果不顾及人民的急难、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困难、依赖已经疲惫不堪的力量去穷兵黩武于无用的地方,那么即使付出十倍的代价也只能获得一分的收获。这不是我们文学之士所认同的。”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