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51)论勇|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31 20:28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所谓金城者,非谓筑壤而高土,凿地而深池也。所谓利兵者,非谓吴、越之铤,干将之剑也。言以道德为城,以仁义为郭,莫之敢攻,莫之敢入,文王是也。所谓的金城,并不是指堆砌泥土而成的高墙深池;所谓的利兵,也不是指吴越出产的宝剑或干将所铸的利剑。真正的坚固之城和锋利之兵,是以道德为城墙,以仁义为外郭,这样的城池无人敢攻,无人敢入,就像周文王治理天下一样。
大夫曰:“荆轲提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秦王惶恐失守备,卫者皆惧。专诸手剑摩万乘,刺吴王,尸孽立正,镐冠千里。大夫说:“荆轲仅凭一把匕首就能深入强大的秦国,让秦王惊慌失措,失去防备,卫士们也都感到恐惧。专诸更是能手握长剑,在万乘之君的吴王面前行刺,即使死后,其威势也足以让吴国的政权动荡,影响深远。文学曰:“汤得伊尹,以区区之亳兼臣海内;文王得太公,廓酆、鄗以为天下,齐桓公得管仲以霸诸侯,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闻得贤圣而蛮、貊来享,未离劫杀人主以怀远也。《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故‘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非畏其威,畏其德也。“文学之士说:“商汤得到伊尹的辅佐,才能以小小的亳地统一天下;周文王得到姜太公的帮助,才能扩展酆、鄗之地,进而成为天下的共主;齐桓公因为有了管仲的辅佐,才能称霸诸侯;秦穆公得到由余的辅佐,才能使得西戎八国归服。这些历史事实都说明,真正能够使远方蛮夷来朝贡的,是贤能之士的德行和智慧,而不是通过劫杀君主这样的暴力手段来威慑远方。《诗经》上说:‘爱护这片中原大地,以安抚四方。’因此,‘从那些氐族、羌族开始,没有谁敢不来朝拜。’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的武力,而是因为他们敬畏我们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