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48)和亲|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28 20:00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

记录一些点滴感悟。

第四十八篇 和亲

原文1
故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也;而欲罢之,是去表见里,示匈奴心腹也。匈奴轻举潜进,以袭空虚,是犹不介而当矢石之蹊,祸必不振。此边境之所惧,而有司之所忧也。

译文1
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工具,城池是国家的坚固屏障。如果想要废除这些,那就像是去掉外衣露出内里,向匈奴展示我们的心腹之地。匈奴会趁机轻举妄动,潜行进犯,袭击我们的空虚之地。这就像是不穿铠甲就站在箭石飞来的道路上,灾祸必然无法避免。这是边境地区所担忧的,也是有司们所忧虑的。

原文2
《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未闻善往而有恶来者。故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2
《诗经》上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我们从未听说过用善意去交往却换来恶意回报的事情。所以,君子应该恭敬而无过失,与人交往时要有礼有节,这样四海之内的人都会像兄弟一样和睦相处。如果我们内心自省无愧,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害怕的呢!

原文3
范蠡出于越,由余长于胡,皆为霸王贤佐。故政有不从之教,而世无不可化之民。《诗》云:‘酌彼行潦,挹彼注兹。’故公刘处戎、狄,戎、狄化之。大王去豳,豳民随之。周公修德,而越裳氏来。其从善如影响。为政务以德亲近,何忧于彼之不改?

译文3
范蠡出身于越国,由余则成长于胡地,但他们都成为了霸王的贤能辅佐。这说明,政令虽然有不被接受的时候,但世界上没有不能被教化的民众。《诗经》上说:‘舀取路边的积水,倒入我的杯中。’这就是以德行来感化的力量。就像公刘居住在戎狄之地,却能使戎狄受到教化;太王离开豳地,豳地的民众也随之而去;周公修德,越裳氏就前来朝拜。他们向善就像影子跟随形体一样迅速。因此,治理国家应该注重以德亲近民众,何必担忧他们不会改变呢?


      



财商GQ
财富和商业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