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45)伐功|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25 20:00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今以汉国之大,士民之力,非特齐桓之众,燕、赵之师也;然匈奴久未服者,群臣不并力,上下未谐故也。如今汉朝疆域辽阔,士民众多,远远超过齐桓公的军队和燕赵的兵力。然而匈奴却长期未能被征服,这是因为群臣没有齐心协力,上下未能和谐一致。
文学曰:“古之用师,非贪壤土之利,救民之患也。民思之若旱之望雨,箪食壶浆,以逆王师。故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不爱民之死,力尽而溃叛者,秦王是也。孟子曰:‘君不乡道,不由仁义,而为之强战,虽克必亡。’此中国所以扰乱,非蒙恬死而诸侯叛秦。”文学之士反驳道:“古代用兵的目的,并非贪图土地之利,而是为了解救人民的苦难。当人民期盼救援如同久旱盼甘霖时,他们会用箪食壶浆来迎接王师。因此,那些真正忧虑人民疾苦的人,能够赢得人民的一心归附,如商汤和周武王便是如此。而那些不爱惜人民生命,导致民力耗尽、民心离散的人,如秦始皇,最终只能面临崩溃和背叛。孟子曾说:‘君主如果不遵循道义,不依靠仁义,而强行发动战争,即使取得胜利也必将灭亡。’这正是中原陷入混乱的原因,而非仅仅因为蒙恬的去世和诸侯对秦朝的背叛。“前君为先帝画匈奴之策,兵据西域,夺之便势之地以候其变。以汉之强,攻于匈奴之众,若以强弩溃痈疽,越之禽吴,岂足道哉?先前有人为先帝策划对付匈奴的策略,主张占据西域,夺取有利地形以等待时机。然而,即使以汉朝的强大去攻击匈奴的众多军队,虽然可以像用强弓射穿脓疮一样取得胜利,但这样的胜利与越国灭吴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