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54)论灾|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2-03 18:21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日月在天,其征在人。灾异之变,夭寿之期,阴阳之化,四时之叙,水火金木,妖祥之应,鬼神之灵,祭祀之福,日月之行,星辰之纪,曲言之故,何所本始,不知则默,无苟乱耳。在探讨道理时,我们应该将古代的经验与现今的实际相结合,将远大的理想与眼前的现实相联系。日月高悬于天,它们的运行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有着明显的体现。无论是灾害异变、人的寿命长短,还是阴阳的化生、四时的更迭,以及水火金木等自然元素的相互作用,甚至是妖祥的应验、鬼神的灵验、祭祀的福报、日月的运行、星辰的排列,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道理和原因。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道理,就应该保持沉默,不要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人无夭寿,各以其好恶为命。羿、敖以巧力不得其死,智伯以贪狼亡其身。天灾之证,祯祥之应,犹施与之望报,各以其类及。故好行善者,天助以福,符瑞是也。《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人的寿命长短并不完全由天注定,而是与他们的喜好和行为密切相关。后羿和敖因过分依赖巧力而不得善终,智伯因贪婪残暴而身败名裂。天灾的降临和祯祥的出现,就像是施与回报一样,各自按照其类别和性质来影响人。因此,那些乐善好施的人会得到天助之福,这就是符瑞的显现。《易经》中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诗》云:‘降福攘攘,降福简简。’日者阳,阳道明;月者阴,阴道冥,君尊臣卑之义。故阳先盛于上,众阴之类消于下;月望于天,蚌蛤盛于渊。《诗经》中写道:‘降福攘攘,降福简简。’日代表阳,阳道光明;月代表阴,阴道幽暗,这正好体现了君尊臣卑的义理。因此,当阳气在上方盛行时,下方的阴气就会消散;当月圆之夜,深海中的蚌蛤也会特别繁盛。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