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26)刺议|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06 19:02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

记录一些点滴感悟。

第二十六篇 刺议

原文1
丞相史曰:“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故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己者孤。

译文1
丞相史说:“山林不拒绝椒桂这样的香料,才能成就它的崇高;君子不拒绝卑微之人的意见,才能扩大自己的名声。所以,见多识广的人才会博学,听闻广泛的人才会明智,拒绝谏言的人才会闭塞,专断独行的人才会孤立无援。“

原文2
《诗》云:‘询于刍荛。’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春秋士不载文,而书咺者,以为宰士也。孔子曰;‘虽不吾以,吾其与闻诸。’仆虽不敏,亦尝倾耳下风,摄齐句指,受业径于君子之涂矣。

译文2
《诗经》说:‘向樵夫征求意见。’所以,连平民百姓都能参与讨论,何况我们这些公卿的属官呢?《春秋》中虽然不记载士人的文字,但记录了咺的言行,因为他是大夫的属官。孔子说:‘即使他们不采纳我的意见,我也愿意听听。’我虽然不才,但也曾恭敬地聆听教诲,整肃衣冠,在君子的道路上接受教导。

原文3
文学曰:“以正辅人谓之忠,以邪导人谓之佞。夫怫过纳善者,君之忠臣,大夫之直士也。孔子曰:‘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

译文3
文学之士回应道:“以正道辅佐他人称为忠,以邪道引导他人称为佞。那些能指出过错并接纳善言的人,是君主的忠臣和大夫的直士。孔子说:‘大夫如果有三个直言敢谏的臣子,即使他无道,也不会失去他的家族。’“


      



财商GQ
提升财富思维,定制商业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