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47)世务|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27 20:00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夫汉之有匈奴,譬若木之有囊,如人有疾,不治则侵以深,故谋臣以为击夺以困极之。诸生言以德怀之,此有其语而不可行也。诸生上无以似三王,下无以似近秦,令有司可举而行当世,安蒸庶而宁边境者乎?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就像树木中的蠹虫,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侵蚀树木的根部。因此,谋臣们认为应该通过攻击和夺取来使匈奴陷入困境。而你们却说要以德来感化他们,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行不通。你们既不能像古代的三王那样以德治国,也不能像近代的秦朝那样以力服人。请问,你们能提出什么切实可行的建议,让有司能够执行,从而安定百姓、宁定边境吗?”
《诗》云:‘诰尔民人,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故有文事,必有武备,昔宋襄公信楚而不备以取大辱焉,身执囚而国几亡。故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春秋》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为其无信也。《诗经》上说:‘告诫你的百姓,谨慎地遵守法度,以防备不测之祸。’因此,有文治就必然有武备。昔日宋襄公因为相信楚国的诚意而没有做好防备,结果遭受了大辱,自己被俘,国家也几乎灭亡。所以,即使有诚信之心,如果不知道权变之道,也是走向危亡的道路。《春秋》不认同夷狄之族俘虏中原君主的行为,因为他们没有信义。文学曰:“《春秋》‘王者无敌’,言其仁厚,其德美,天下宾服,莫敢交也。德行延及方外,舟车所臻,足迹所及,莫不被泽。文学之士说:“《春秋》有言,‘王者无敌’,这是因为王者具有深厚的仁爱和美德,天下都归心于他,没有敢与他为敌的。他的德行广布四方,无论舟车所至,足迹所及,都沐浴在他的恩泽之下。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