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46)西域|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26 20:08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文学曰:“吴、越迫于江海,三川循环之,处于五湖之间,地相迫,壤相次,其势易以相禽也。金鼓未闻,旌旗未舒,行陈未定,兵以接矣。师无辎重之费,士无乏绝之劳。此所谓食于厨仓而战于门郊者也。”文学之士说:“吴国和越国都位于江海之滨,被三条大河环绕,又处于五湖之间。他们的地势相近,土地相连,因此很容易相互攻伐。双方交战时,金鼓之声未闻,旌旗之影未展,阵型还未稳定,就已经兵戎相见了。这样的战争没有辎重之累,士兵也没有长途跋涉的疲惫。这就是所谓的‘从厨房里取食,在家门口作战’。“
故明王知其所无利,以为役不可数行,而权不可久张也。因此,明智的君主知道哪些事情是无利可图的,他们不会频繁地发动战争,也不会长久地保持紧张状态。故群臣议以为匈奴困于汉兵,折翅伤翼,可遂击服。会先帝弃群臣,以故匈奴不革。譬如为山,未成一篑而止。度功业而无断成之理,是弃与胡而资强敌也。辍几沮成,为主计若斯,亦未可谓尽忠也!因此,群臣商议认为,匈奴此时正被汉朝军队所困扰,如同折翅伤翼,应该趁机发动攻击,彻底征服他们。然而,不幸的是,先帝离世,导致这一计划未能实现。这就像堆山一样,已经接近成功却半途而废。不考虑功业的完成和长远的道理,这实际上是抛弃了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反而资助了强大的敌人。在关键时刻放弃努力,破坏已经取得的成果,作为为君主出谋划策的人,这样做也不能说是尽忠了。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