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27)利议|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07 19:01
北京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大夫曰:“色厉而内荏,乱真者也。文表而枲里,乱实者也。文学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踧踖,窃仲尼之容;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大夫反驳道:“外表严厉而内心怯懦的人,会扰乱真相;外表华丽而内里粗劣的人,会扰乱实质。文学之士穿着宽大的衣裳,戴着博大的束带,这是偷窃了周公的服饰;他们恭敬谨慎、举止拘谨,这是模仿了孔子的仪态;他们议论纷纷、引经据典,这是窃取了子贡等人的言辞;他们讽刺时政、谈论治国,却自以为超过了管仲、晏婴的才能。“
夫骥之才千里,非造父不能使;禹之知万人,非舜为相不能用。故季桓子听政,柳下惠忽然不见,孔子为司寇,然后悖炽。千里马的才能在于日行千里,但没有造父这样的驭手,它也无法展现其才能;大禹的智慧足以治理万民,但没有舜作为宰相,他的才能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季桓子听政时,柳下惠选择隐退;孔子担任司寇后,鲁国的政治才逐渐清明。周公之时,士无贤不肖,皆可与言治。故御之良者善调马,相之贤者善使士。今举异才而使臧驺御之,是犹枙骥盐车而使责之疾。此贤良文学多不称举也。周公时代,无论士人是贤能还是平庸,都能与他们谈论治国之道。因此,优秀的驾驭者善于调整马匹,贤能的宰相则善于使用人才。现在选拔了异才,却让不懂驾驭的人去管理,这就像把千里马套上盐车,还要求它跑得快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贤良文学之士多不被重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