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38)备胡|每日夜读
文化
2025-01-18 21:22
河北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这次会议史称“盐铁会议”。
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
西汉桓宽依据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论》中记述了汉昭帝时期这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的大论争。贤良曰:“吴王所以见禽于越者,以其越近而陵远也。秦所以亡者,以外备胡、越而内亡其政也。夫用军于外,政败于内,备为所患,增主所忧。故人主得其道,则遐迩潜行而归之,文王是也;不得其道,则臣妾为寇,秦王是也。夫文衰则武胜,德盛则备寡。”贤良之士回答:“吴王之所以被越国俘虏,是因为他过于轻视远方的越国而欺凌邻近的国家。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它在外防备胡人和越人,而在内却荒废了政事。如果在外用兵,而在内政治腐败,那么防备反而会成为祸患,增加君主的忧虑。所以,君主如果治理得当,那么无论远近的人们都会心悦诚服地归顺他,就像周文王那样;如果治理不当,那么连自己的臣民也会变成敌人,就像秦王那样。文化衰败时,武力才能取胜;道德昌盛时,对外界的防备就会减少。”
大夫曰:“往者,四夷俱强,并为寇虐。朝鲜逾徼,劫燕之东地;东越越东海,略浙江之南;南越内侵,滑服令;氐、僰、冉、駹、巂、唐、昆明之属,扰陇西、巴、蜀。今三垂已平,唯北边未定。夫匈奴一举,则中外震惧。释备而何宜也?”大夫说:“过去,四方边境的异族都很强大,一同成为我们的威胁。朝鲜越过边界,劫掠燕国的东部地区;东越越过东海,侵占浙江以南的地区;南越向内侵扰,扰乱中原的秩序;氐、僰、冉、駹、巂、唐、昆明等部族,扰乱陇西、巴、蜀等地。现在,东、南、西三方边境已经平定,只有北方边境还未安定。匈奴一旦发动攻击,整个中原和边疆都会震惊恐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放弃戒备呢?”《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今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之我哀。’故圣人怜其如此,闵其久去父母妻子,暴露中野,居寒苦之地。故春使使者劳赐,举失职者,所以哀远民而慰抚老母也。《诗经》中说:‘昔日我出征时,杨柳依依。如今我回来,雨雪霏霏。路途漫漫,又饥又渴。我内心悲伤,却无人安慰。’因此,圣人怜悯他们这样的处境,同情他们长久地离开父母妻子,暴露在野外,居住在寒冷艰苦的地方。所以,春天会派遣使者去慰劳赏赐他们,举荐那些失职的人,以此来哀怜远方的民众并安抚他们的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