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知兴[1]说:“考核是全世界、全人类最痛恨的事情,没有人喜欢考核。系日长绳,最难的就是打这个结,这个结就是考核。虽然没有一个人开心,但是公司不考核就完蛋,这个结不打,刚好宁好的麻绳,立刻就回去了”。
但很多企业做绩效管理是运动式的,虎头蛇尾,走着走着初心就丢了,也不知道为何而做了,变得五花八门,就连一个强制分布,老板一套说辞,管理者各有各的想法,员工也有各种版本,更不要说整个绩效管理,为何而干,为什么而干,没有形同共同的目标和声音。
绩效使命是绩效成败的关键,如果出发点错了,绩效管理就会变形,就会失去它该有的价值和作用,最终流于形式,出现“表哥表姐”,文山会海。
我们见过国企做绩效,成功解决了经营效益不好人员分流的问题;也见过民企通过绩效管理确保目标连续增长的;也见过一些企业通过组织绩效成为各分子公司总经理的紧箍咒的……
这些现象都可以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绩效管理也是众多管理的一种手段,就像菜刀你可以杀人、也可以做菜,不是取决于菜刀而是取决于要去干嘛。
宇宙以因果轮回法则运作,绩效管理以终为始的开展,思考其本质。绩效管理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呢?绩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究竟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和责任?
绩效使命会随着企业发展的时空和管理诉求不同变得而不同,在此我们来谈谈对绩效使命的认知和看法,供参考。
一、100分组织绩效的战略使命
100分组织绩效的战略使命是实现想到、做到、得到,跨越从战略到执行两道鸿沟,确保企业有效增长,绩效生成和赚钱的工具!
任正非强调华为必须做到有质量地活下去,“生存基点要调整到以现金流和真实利润为中心,不能再仅以销售收入为目标”。活下来才有未来,活下来就是最高战略。我们认为最难的不是活下去的战略,而是如何有质量的做到活下去才是王道。我们采访了很多老板,他们清楚的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发愁的是如何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执行是最头疼的问题。在《财富》杂志做的一项调查中,只有不到10%明确表述的战略能被有效的执行,执行对企业的成功是乘数倍级的影响,一个中等的战略如果有出色的执行,企业可以获得超出期望的成果,相反,如果一个出色的战略有糟糕的执行,那么也将会达不到企业期望的结果。
二、100分组织绩效的组织使命
100分组织绩效的组织使命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激发组织活力,打造组织能力的工具!
企业的经营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老板希望自己赚的越来越多,而员工来到组织的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如果基于企业的现有存量,似乎是个矛盾死局。如果该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生命周期的创立者伊查克·爱迪思[2]所说的组织衰败现象
•内个体的成功源于规避风险。
•结果超过预期。
•重形式,轻功能。
•员工关注怎样做以及谁做过。
•员工因其个性被留在公司,不管其个性如何即使他们对公司贡献甚微。
•除非明文准许,否则一切事都是被禁止。
•机会即问题。
•会计、财务和法律部最有话语权。
•行政部门具有决定权。
•权力大,责任小。
•公司发展倒逼管理变革。
•管理依靠惯性。
•公司行为的改变依赖于制度。
•公司需要“冒犯者”。
•只重视利润。
•政治上的小动作主导决策过程。
•……
这个矛盾的破局只有把蛋糕做大,让企业的业绩增长,员工的收入增加。通过激活价值创造要素机会、增长、投入、回报、效率、风险等强调战略贡献,坚持以责任结果为导向,不同单元差异化对待,回到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来化解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和员工升官发财之间的矛盾,实现企业的有效增长和持续的活下去。企业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人心,经营人心就是人的欲望,人的欲望其实就是人性的外显,持续的做经营做好、做大蛋糕,员工不断被满足而被撑大的欲望才能满足,组织才能充满的战斗力和活力。
所以说如果不解决增量的问题,绩效管理考核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于管理者和员工来说,他们期望被考核,虽然增加了工作量,就是能通过努力收入有增加。如果企业没有增长,蛋糕没有做大,何来奖金分分配,哪来的收入增加,所以没有增长的绩效管理,是最终持续不下去的。
三、100分组织绩效的个体使命
100分组织绩效的个体使命是管理人性,区别对待、激发员工成长的工具!
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组成人的群体,要完成目标必然有分工,有阶段性目标,就要衡量目标怎么样,就要区分目标完成的如何,就要区分谁干的多,谁干得少的问题,就要对价值贡献进行评价和激励。
个体的内心住着两个巨人,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
魔鬼的表现是:自私、贪婪、懒惰、安逸享乐、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希望不劳而获等。
天使的表现是:希望自我实现、想把事情做好、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等。
100分组织绩效要约束员工内在的魔鬼、激发内在的天使。所以100分组织绩效绝对不能形成处罚员工的工具,必须:
1.是计算价值创造而不是算计利益的工具
不让雷锋吃亏是绩效评价的根本。不让雷锋吃亏,就要确保绩效规则的合理性和透明性,不能玩“绩效黑匣子”。清晰的规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游戏玩家之所以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的目标明确、规则简单且非常清楚,做了什么就马上知道是失血还是回血,及时的反馈,而且随着你技术的增加,层层过关之后,难度和奖励也会加大。
切记绩效规则不能玩“绩效黑匣子”,员工的奖金怎么来的不知道,干成什么样,能拿多少也不知道。举例:一个集团企业对分公司考核,奖金包是净利润的20%,计算公式=利润(收入-成本-总部分摊费用)×20%,按照常理应该有较大的激励性,每年可以分成上千万,而现实中却没有激励性。他们给我们反馈总部分摊费用,是个黑匣子,没有标准,根据老板娘心情而定,大家觉得绩效考核成为了算计他们的工具,把大家拉到对立的层面,绩效管理必然失败。
绩效管理一定是员工自己能计算自己的收入,才有自驱力,才有动力。绝对不能成为算计员工的工具。
2.是差异化的绩效张力而不是吃大锅饭的工具
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你可能会错失几个明星或者出现几次大的失策,但是你造就一支全明星团队的可能性却会大大提高。这就是如何建立一个伟大组织的全部秘密。一年又一年,“差异化”使得门槛越来越高并提升了整个组织的层次。”
打破平衡,拉开差距,绩效结果进行等级差异化,不同的绩效等级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且不同等级的差异至少在15%以上,这样才能被感知并形成结构性张力。大多数人都有心理的“自我偏差效应”,即觉得自己很厉害,干得多拿得少,而且也希望自己被“特殊”对待。进行结果性对比,有感知的差异化,就会有结构性张力,再加上制度和程序的公平,打通向上的通道,谁不服谁上,就容易形成赛马氛围!
3.是帮助员工成长而不是秋后算账的工具
管理的本质是依赖员工奋斗实现目标,员工奋斗是绩效实现的根本和基石,从这个视角看没有好坏的员工,只有跟得上跟不上的员工。
对于管理者,切忌不要对绩效优秀的员工一直鞭打快牛,而是识别成功可复制的成分,萃取成功经验,复制成功,把“英雄”的能力建在组织上,降低对“英雄”的依赖。
对于绩差的员工,清晰自己的立场,是去还是留,如果是去,那么就菩萨心肠霹雳手段的快速解决。如果是留,管理者有且只有一个责任,合理安置员工并且帮助绩差的员工提升,所以停止抱怨并认真分析,目标是否清晰,信息传递是否准确,流程、方法、工具是否匹配,对员工做好做坏是否一个样,员工的能力是否匹配,态度是否跟得上等帮助员工成长提升。当然,对于绩差的员工,不同的公司,管理假设和方法不同,对于模式不同。例如,华为的模式把尾巴砍掉,谷歌的模式是把尾巴托起来,尽管方法不同目的都是为了提升绩效。
[1] 以热爱战胜恐惧:中国式领导力发展大纲,肖知兴,北京:东方出版社,2018.5
[2] 企业生命周期,伊查克·爱迪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