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更新了空气传播术语,飞沫传播不再使用了 ?

健康   2024-08-13 19:30   江苏  
2024 年 4 月,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发布了《关于经空气传播病原体术语的全球咨询报告(Global technical consultation report on proposed terminology for pathogens that transmit through the air)》。

介绍了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的最新术语。明确了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传播模式包括以下两种:经空气传播或吸入,直接沉积。

以上两种模式涵盖了我们平常说的空气传播(airborne),气溶胶(aerosol)和飞沫(droplets)传播,统称为通过空气传播(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air)。

为何要更新

这与我们传统的理解模式差别较大,对后续的病原体特性描述将会造成较大影响。

在 「 摘要 」 部分和第一章节,专家组解释了为什么要更新这一术语:

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需要执行一整套的防控策略,包括病例管理,隔离防护,消毒,通风,物理距离,治疗等等。这些措施的执行都受到病原体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的影响。了解病原体的传播模式,医务人员在执行防护措施时,才能采取科学防护,分层级防护的方法。

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传播模式遵循经典的流行病学原理,指的是致病的病原体如何转移到另一个人、物体、环境、水、食物、昆虫或动物身上。传播可以通过病原体借助的各种媒介进行简单分类,例如血液传播、水传播、虫媒传播、空气传播(airborne)和通过空气(through the air)。

几十年来,用于描述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术语在不同的科学领域、组织和公众之间存在差异。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全球防控战略需要互通时,发现不同学科不同部门使用的术语各不相同,包括 「 空气传播(airborne)」、「 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和 「气溶胶传播(aerosol transmission)」、飞沫(droplets)等,这可能导致人们对「关于病原体如何在人群中传播」这一问题存在混淆,进而影响防控策略的部署和执行。世卫组织发现「空气传播」这一术语的定义范围全球范围内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包括粒子大小、在空气中的持续时间、传播距离、分散方法和其他属性方面的不同。

基于此,本咨询报告想要确定一套能被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人所接受的术语。这份咨询报告总结了专家讨论中就提议的术语和描述达成的一致意见领域。

主要内容

  • 经空气传播涵盖的病原体特性为:


包含在颗粒中的病原体(感染性颗粒 infectious particles),这些颗粒通过空气传播,当这些感染性颗粒由人体呼出的气流所携带时(它们被称为 「 感染性呼吸道颗粒 」 或 IRPs),并且进入人体呼吸道(或沉积在另一人的口腔、鼻腔或眼部黏膜上);

能引起呼吸道感染,例如 COVID-19、流感、麻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结核病等。

▲图:感染性呼吸道颗粒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
注:眼睛黏膜不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但是是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入口。

本文统一了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特征(在典型情况下):

  • 传染源可以通过呼吸、说话、唱歌、吐痰、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通过口或鼻产生和排出含有病原体的传染性颗粒。这些颗粒称为 「 感染性呼吸道颗粒,Infectious Respiratory Particle(IRP)」。


  • 排出的 IRPs 以一股气团的形式被呼出(一开始是独立的气流,随后由房间内的空气流动进一步被分散和稀释)。


  • IRPs 尺寸可以从小到大,直径从亚微米到毫米,较小的颗粒比大的颗粒数量更多。不应使用单一的分界点来区分较小和较大的颗粒,以前使用的二分法术语不再采用:即「 气溶胶 」(通常是较小的颗粒)和 「 飞沫 」(通常是较大的颗粒)。


  • 许多环境因素会影响 IRPs 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例如环境空气温度、流速、湿度、阳光(紫外线辐射)、空间内的气流分布以及其他许多因素,并且影响它们到达其他人时是否还能保持生存能力和感染性。


  • 术语 「 通过空气(through the air)」 包含两层含义:


    • 空气传播或吸入(Airborne transmission/ inhalation):适用于传染源将 IRPs 排出到空气中并被他人吸入的情况。不论距离传染源或近或远,均有可能发生空气传播或吸入。引起传播的距离取决于各种因素 (气流,湿度,温度,通风等)。理论上,IRPs 可以在人体呼吸道的任何位置进入人体,但首选的进入部位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而不同。


    • 直接沉积(direct deposition):传染源将 IRPs 排入空气中,然后 IRPs 直接沉积在附近另一个人暴露的口、鼻或眼睛上,然后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并可能引起感染。


如下图所示:


还有一种方式是接触传播,传染源首先触摸自己的口、鼻或眼后,再触摸一个表面或握手时,就会形成污染表面,污染表面上的感染性病原体会被触摸该表面的另一人转移到自己的口、鼻或眼中。

这不属于空气传播的范畴,但是因为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导致的呼吸道感染,本文也纳入一种传播模式来描述,为了是文章更完整。

通过接触传播的模式: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排出的 IRPs 的存活能力、感染性和毒性,以及其浓度,并进而影响另一个人感染的风险。在估计 IRPs 的传播效力时 ,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不同的病原体会有不同的主要传播模式或混合传播模式,这需要多团队进行详细讨论以确定适当的缓解策略。以上本文不再概述。

这个更新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更新后的术语不再包括颗粒大小的明确界限,确认了 IRPs 颗粒大小是一个连续的范围。这将对各个技术领域产生实际影响。

例如,在感染预防与控制领域中,我们的目标是防止和控制微生物的传播,这就包括控制感染的传播以及降低因感染而导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防止或控制感染的传播,必须处理病原体暴露的问题,并根据由此导致的疾病的严重程度优先考虑干预措施。这意味着对于相同的传播方式,我们不再根据 IRPs 的大小来部署防控措施,而是可以根据病原体来源、环境和宿主相关的因素选择不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当描述病原体的传播的影响时,必须从感染结局来反向思考,而不仅从源头生成和感染性颗粒特性(如其浓度、大小和气生物学属性)正向思考。

(我们采取防控方式时,不应主要考虑感染性因子的颗粒大小,而是要评估感染的后果和风险来选择防控措施。我们不是要杀死微生物,而是要治疗 「 感染 」)

本次咨询没有任何建议认为,为了减轻短距离空气传播的风险,应在所有环境中、对所有病原体以及对任何有感染和疾病风险的人群使用一整套的 「 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

因为在一个基于风险评估的感染预防方法中,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现在需要平衡各方面的风险,包括疾病发病率、严重程度、个体和群体免疫力以及许多其他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法律、后勤、运营和财务结局,这些后果具有全球影响,关乎公平性和可及性。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 「 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在附件 5 的讨论部分,作者指出,如果像我们认识到的那样,小颗粒物能够在短距离和长距离内传播,那么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风险,全面的 「 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如严格执行的感染防控措施:使用口罩,配备专门的隔离房间等)可能需要应用于所有有疾病风险的人群。

如果采取预防原则,或者根据不同病原体的浓度、致病性和治疗选项的多少来选择性地应用这些预防措施(这可能在国家之间和内部有很大差异),则会产生法律、后勤、运营和财务扥方面的后果,导致全球范围内公平性和获取性的影响。

(采取 「 预防空气传播的措施 」 需要多方考虑。空气传播的预防措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这一措施需要充分考虑性价比。)

此外,「 直接沉积(direct deposition)」 这个新术语类似于现有的 「 飞沫传播 」,但没有界定出特定的颗粒大小界定。虽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种传播形式,但对于疑似或已知通过这种模式传播的病原体,现有的 「 飞沫预防措施 」 应该继续使用以防止呼吸道颗粒的直接沉积,但如果病原体也能通过空气传播/吸入模式传播,则工作人员仍然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同样地,对于 「 接触 」 传播方式,现有的预防措施,即所谓的 「 接触预防措施 」,应该继续使用。

(飞沫传播的防控方法可继续使用,但是要考虑到是不是同时也有吸入的风险)



结语




本文就 「 感染性呼吸道颗粒 IRPs」 这一术语达成共识,放弃严格划分颗粒大小的二分法,并接受较小的 IRPs 可以根据多种影响因素在短距离和长距离上传播,造成人群的感染。

使用 「 通过空气传播 」 这一术语作为一个总括性术语来描述 IRPs 的传播模式,无论是空气传播/吸入还是直接沉积模式,简化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这与其它公共卫生领域对传染病的描述相似,例如 「 水传播 」 和 「 血液传播 」,它们指的是特定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公众可以普遍的接受和理解。

但这需要广泛培训,以便让医护人员和公众理解。

这将是进一步循证研究和详细讨论以及多学科合作的起点,这些研究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以解决特定病原体、特定学科和/或特定环境特定的变化实施问题。

参考来源:Global technical consultation report on proposed terminology for pathogens that transmit through the ai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Licence: CC BY-NC-SA 3.0 IGO.

图片来源:
https://www.pennmedicine.org/-/media/documents%20and%20audio/articles/penn%20physician%20blog/2020/august/sneeze_1000x658.ashx

SIFIC感染循证资讯
SIFIC感染官微矩阵之一,发布感染相关国际指南,循证动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