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心理问题,其实是过度关注造成的

教育   文化   2024-07-17 06:09   福建  

根据2022年【国学会】三伏止观禅修营暨《法华经》现场分享录音整理








学员:这个“观察者”的幻觉,跟我们有关系吗?



吕波:当然有关系啊。

这个“观察者”是我们心智的创造,我们的心智创造了一个观察者来看着我们在说话,思考,做事情。



学员:那它什么时候会消失呢?



吕波:是这样的哈。你会发现,当我们遇到选择性的问题的时候,比方我们有痛苦,有烦恼,甚至有喜悦的时候……简单的讲就是每当我们遇到这种心的“分裂”的时候,这个观察者就会出来。


为什么说它很重要,就是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一定要注意,这里面蕴藏着妄想、执着。


当心不分裂,自然流动,“观察者”幻觉就不会出现。所以,你也可以把“观察者”理解为心的一种作用。



学员:这个不是觉性,那是它自己制造出来的?



吕波:一切都是觉性的作用,或者说一切它都蕴藏着觉性。你可以这样来理解,没有觉性,你不可能知道有这么个幻觉对不对?



学员:也不是能见和所见的关系?



吕波:你是说观察者吗?不,观察者本身它是一念。



学员:念也是自己想出来的。



吕波:我说的念它不仅仅是“想”。我说的念包含了了能觉之性和所觉之相。



学员:这个妄想出来的它,有标准是吗?



吕波:它不是标准,你有这种体会吗?比方你在发火,好像有个人看到你在发火。但它并不愤怒,有这样体会对不对,那个就是观察者。



学员:但那个也是有觉性的。



吕波:当然。但是它可能很快会产生情绪,明白吗?如果你有这种体会就会知道,因为你不了解它,然后你会感觉这个旁边的观察者,它也会投身进角色里,有情绪、有想法、有行动……可能又生起了一个观察者,你会同时看到这两个……


有很多人就会认为这是“人格分裂”了,觉得啊我人格分裂了,完了,精神病了……其实这不过是一个会升起也会消灭的念头而已。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名词真多,害人不浅。



学员:能不能不让它存在?



吕波:它是心的一种作用啊。它只会在我们自然的时候,它就不存在了。

就是我们很自然的说话,自然的行动它就不存在,当我们心一造作,它就会出现。当然我说的心一造作就出现,是因为它一定以前有出现过,而且你还对它有体会,它才会在这样的时刻出现。


注意,每当我们心造作的时候,烦恼痛苦的时候,面临选择的时候它就出现,这是一件好事情。



学员:这是一个假想的吗?



吕波:这和假想不假想没有关系,你可以这样理解,它在提醒你在“执着”什么。或者说,他在提醒你内在一定存在着某种分裂和对抗。






学员:举个例子。上台演讲。面对一大堆人,讲了两句话,突然间断片儿了,站在那里脸色煞白,冷汗淋漓,然后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有一个人看到你脸色煞白,冷汗淋漓,但同时你又觉得,这个人就是你,你看着自己这个样子,你会突然感觉到很尴尬。



吕波:注意,很快的这个观察者也会跟着着急,对吧?如果敏锐的,会升起新的观察者,看到这个进入角色开始着急的观察者,对吧?


就是说“理想的观察者”,我们姑且这样讲,理想的观察者它是不着急,也不尴尬,它只是看着,它就只是知道……


注意这个知道是很重要的,当它“跌落”到有情绪,有看法以后,它看到一堆的这种内在的分裂和对抗,就好像各种各样的内在“小人”,包括生气的,还有一个劝它不要生气的,还有一个自责,还有一个冷漠地希望事情越闹越大的……


其实这些小人,都不过是心的作用,不过是会升起也会消失的念头罢了。复杂一点的,不过是一些不同的心智模式在纠缠罢了。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看着这些“小人”即可。看着看着,他们就会自然地消失在心的无垠的旷野之中。


当然,可能下次还会来,不过没关系,就这样看着他们,慢慢地,他们就不能影响你了。


说到这个地方,我觉得今天的小孩真的是太痛苦了,现在青少年的抑郁症和所谓的什么躁郁症,什么狂躁症,人格分裂症,极其的多,大家听到这些名词就感到恐慌。慌不择路之下,就会想要“治疗”,“干预”。基本上我可以郑重地告诉大家,除了观照之外的任何治疗和干预,都只会加重它并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因为你的干预和治疗,本身就是在赋予这些本来自来自去的念头,心智模式以能量。


这样,它就真不消失了,而且还不断衍变和升级。


而且西方心理学,西方医学针对这些所谓狂躁症、抑郁症开的药物,基本都是抑制你的生命力,让你睡觉,它有严重的副作用,不但不解决根本问题,还会搞垮你的身体。


我告诉你,对于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学会观照;

如果没学会观照,最好的方式是:去到生活简单,自然环境好一点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


因为其实这本来就是心的作用,只不过一些人这种状况在某个阶段比其他人更严重一些罢了。


换句话说,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生当中其实都时常“抑郁,狂躁”,并且时常“人格分裂”,只不过我们每个人的严重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同罢了。


哎,我们小时候和青春期,父母都很忙,管好你吃穿就不错了,所以很少孩子有这种问题,因为其实人身心的自我调节基本都可以解决的。


现在好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盯着小孩子,一点点小毛病,全盯成“大问题”。本来很正常的事情,生命会自找出路嘛。结果全家人一关注,出路被堵死了,自然就关注出一个病人来了。哎,你就别理他,让他自己一个人呆呆,让孩子喘口气吧!这口气喘出来,就顺了。


因为这玩意的机制就是这样——

你越关注它,它就越实在,越严重,且越持久。






学员:洒脱的人是不是就会觉得这没有什么?



吕波:这跟人的天性有关系,也跟人的成长环境有关系。



学员:不在乎就没有观察者吗?只能说出来的那个“小人”它的反应不同,但是不管你是什么天性,你都会出来那么个小人的。



吕波:嗯,有的人不太注意这个东西。

或者说他出现的这些小人,它迅速的跌落到有情绪,跌落成分裂……其实“小人”这个词并不好,让人觉得它实在,实有,就得那就是真实而实在的“我”。其实这些所谓的小人,不过是由念头和情绪组成的一些心智运作模式罢了,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就产生,条件消失后也会消失……


对于这些小人,其实知道就行了,无需添加任何“关注”。

其实这个“小人”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因为我们的观照功夫还是太粗糙了,不够精微。如果精微的话,就会在最开始一个情绪,或者一个念头起来的时候,它就消散了,根本就不会构成一个“小人”——心智的模式就运作不起来。


我们只是看到一个一个的念头或者一些情绪而已。

而这些念头和情绪,升起,灭去,丝毫不会影响和奴役我们。


回到“知者之心”,那个伴随着事件生出的,仅仅知道发生了什么的那个“觉察者”,就是知者之心。


虽然它依然是一个幻觉,一个念头,但是它是重要的,要多体会。

这是认识自己的必经阶段。




未完待续!持续更新。敬请关注本公众号。





*关联阅读:




*我的微店雨安居国学会会员享受全店七折优惠


*我的服务:(点击下面金字了解详情)

· 取     名      | 取名/改名,公司/茶室/会所取名

· 国 学 会      | 加入【国学会】,探寻生命真相

· 线 上 课 程 |  两小时学会易经算卦

· 线 上 店 铺 |  雨安居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吕波国学
儒释道易史,琴书诗酒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