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近年来有很多人在采摘这种白灵芝,尤其是在小视频里特别火爆,它到底是一个神马东西,有啥用处?白灵芝,一年生,侧生,无柄或近乎无柄,它的个头比较大,一般在4~30 cm之间,其巨大者可超过35cm,扁半球形,就像一个倒置的圆盘侧插在树干上。表面光滑,环纹不明显。
当然,它的颜色是有变化的,初期多为污白褐色,后期一般为褐色,有一层薄的表皮,撕去表皮后会露出白色的菌肉,边缘略微向内卷。
再看,它的背面:
在幼嫩时,它的背面很像牛肝菌的海绵状,管口小而细密,有点毛茸茸的手感,一般多为白色。
在成熟后,它的背面多为黄褐色,但边缘的那一圈不孕带仍为白色,故白灵芝有一别名:白边。在幼嫩时,它的菌肉近乎是一种肉质,在很多菌类文献中都说它在这一时段是可食的,不过有一说一,小王一次也没有吃过,感觉它不会太好吃,再者好吃的蘑菇太多了,不想吃它。有吃过的白灵芝的朋友,请在评论区留言告知,下次小王也尝尝。不过,这至少透露出另外一个信息:白灵芝一般是无毒的,或者再准确一点说它的毒性一般比较小。在成熟后,也就是白灵芝干了之后,它的菌肉多变为木栓质,重量一般比较轻,此时不可食用,多作为一种中药材。当然,白灵芝有润肺、降气、平喘、祛风、除湿、利尿等药效,中医多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胃痛、肾炎、尿路结石、吐血、毒蛇咬伤、咽喉肿痛及牙周炎、慢性支气管炎。当然,它的别名很多,如桦剥管菌、桦滴孔菌、桦多孔菌、桦黄、桦孔菌、白边、白灵芝……当然,人们多用它寄生的树种——桦树来命名。桦剥管孔菌,顾名思义,它多生长在桦木属的树干上,尤其是山林里的白桦树、黑桦树的枯树桩子上及其倒木上居多。当然,白灵芝在国内分布很广泛,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新疆、西藏、河南、陕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皆有分布。众所周知,灵芝是一个广义上的名称,但是它是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目、灵芝菌科(在多孔菌科里也有一小部分)、灵芝菌属下的一类小型木生真菌。同时,古人对灵芝有青赤黄白黑五色之分,取五行之意。其实,古人多是通过“看脸”来给灵芝分类的,就是按照它的颜色来给灵芝分类,当然是不准确的。当然,在古人所说的五色灵芝中,只有赤芝和紫芝两种灵芝能和时下的灵芝对应上,其他颜色的都不在灵芝圈子里。当然,所有的灵芝都有一个共性的特征:它有油漆一般的光泽,尤其是在它菌柄上更为明显。瞧,它灰突突的,一点不亮,就光泽上就跟灵芝不搭边!其实,白灵芝是担子菌亚门、非褶菌目、拟层孔菌科、剥管孔菌属下的一种大型木生菌。当然,这种菌类学上的门纲目科属种,有些云山雾罩的,除了菌类专业人士,咱普通小民根本几个人能整明白到底说的啥玩意。其实,它的中文学名——药用拟层孔菌,它一般多生长落叶松等松科树干之上,可在民间很多人也叫它,白灵芝。类似现象,还有树舌灵芝、马蹄灵芝等,它们也不都是真正的灵芝。白桦树可谓一身都是宝,不止是一种传统的木材的应用,以及被称为森林啤酒的桦树汁,当然小王关注的还有桦树上生长的各种药用真菌。据说这个黑油块,是桦树茸的一个2.0加强版,比常见的桦树茸还要牛掰。
比如,桦树桑黄。
瞧,就是这个黑乎乎的大马蹄子。
学名,钢青褐层孔菌,也是桦树上生长的一种药用真菌。
比如,平盖灵芝。
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老牛肝。
当然,即使它倒下了,还生长一些可食蘑菇。
瞧,这些榛蘑。
细看一下,我们还是可以从这棵倒伏的枯树上看到一点白桦树的影子。
当然,桦树一旦长了这些木生菌也好,还是野生蘑菇也罢,无不表明它已经是一种病态了,且还是患了一种严重的疾病,类似人体上的癌症。
不过,通常这些菌类不会或者很少同时一起生长在同一棵桦树上。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看看我们身边的癌症患者就明白了,他们多是患了一种恶性肿瘤就直接要命了。
人,作为一种高级生物都躲不过,桦树就更不用说了。
那就此打住。
当然,我们再遇到这种白灵芝时,请别再叫它老牛肝了。这是小王写此文的初衷,旨在让更多的朋友认识这一类木生菌。
(小王不收货,不带货,只为野生菌代言,如某个细节有错误,欢迎指正!)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查看一下小王的东北老牛肝系列小文:
1.唉,想买到正宗的桑黄,到底有多难?
2.为啥很多人都不认识桑黄?因为同类的木生菌太多了!
3.桦树茸,真有那么神奇吗?
4.瞧,这种“巨无霸”级别的木生大蘑菇,你见过吗?
5.桦树桑黄,它是桑黄中的一个伪品?
6.暴马桑黄: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奥秘?
7.杨树桑黄,一种被严重低估的神奇物种!
8.槐树桑黄,不是所有的槐耳,都叫槐树桑黄!
……
当然,老牛肝有许多种类,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小王以后还会陆续更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