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管菌,别嫌它有臭味,其实它大有用处!

文摘   2025-01-24 16:03   辽宁  
大家好,我是王小王。
今儿个,小王要跟诸君聊一下比较常见的一种老牛肝——烟色烟管菌。
瞧,就是它,一个黑乎乎的家伙。
学名,亚黑管菌或亚黑管孔菌。
当然,它的别名,有很多,如烟色烟管菌、烟色多孔菌、烟色胶孔菌、黑管面、黑管菌、烟管菌、老木菌……
在我们东北这块儿,对于这种不知名的木生菌,人们多叫它——老牛肝。
其实,它是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黑管菌属下的一种烟色烟管菌。

当然,它比较常见,只是人们日常在山林中很少注意到它。

.

为此,小王有必要介绍一下它的外形特征。

此菌,一年生,无柄,木栓质。
幼嫩时,它的菌盖多为贝壳状,个头不大,一般在2-7cm之间,通常没有环带,多为污白色、淡黄色至淡灰色。
细看一下,它密生一些极细的绒毛。
此时,它呈革质,比较柔韧,可弯曲,用手掐一下,可出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菌盖的颜色会逐渐加深。
当然,这还是它的一种年轻态,不过这两朵烟管菌有一些不太明显的环带,这是比较少见的 。
瞧,这些烟管菌的颜色,已经有点意思了。
在此,小王需要插一嘴:
何谓烟管?
东北有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大姑娘叼个大烟袋,当然这些都是一些旧俗,时下早没有了。
瞧,这就是以前东北人爱抽的一种旱烟袋,你细看那长长的烟袋管的颜色,就明白了。
烟管菌,主打一个暗灰色调。
这些似乎又暗淡了一些,可它的白边仍在,昭示着它还有一定的生命力。
此时,它菌盖上隐约还有一些细绒毛,不过它已经明显地向木质转化了。
此时,连它的白边也变得暗灰了,生命已走向尾声了。
瞧,它们在一场秋雨后,它菌盖上那些细绒毛已然脱落,似乎还有一些光泽,一种假象而已。
此时,它们已然木质化了。
当然,它在干燥之后,还会更加暗黑一些。
.
下面,再看一下它的正面。
对此,小王选择几张比对一下。
这是它早期的状态,灰白色。
这是它中晚期的状态,暗灰色。
可见,它的管口颜色由近白色至灰褐色,如果受伤的话,它会很快变为暗色,当然你若好奇的话,撕开,你会惊奇地发现它的菌管层与菌肉之间有一黑色条纹,当然这也是名字由来的一个原因。
当然,从以上各图中你不难发现,它的边缘有时厚而钝,有时薄而锐,也是有变化的,这跟它寄生的树种及其生长环境有关。
如果你还是区分不开,没关系,还有一个办法:在新鲜时,它有一种特殊的臭味!

.

最后,咱来再看一棵枯杨树桩子上的这些小蘑菇:

哇,还真有不少呢。

不过,有点模糊,看不太清楚。

那咱放大一下,再看:

至此有朋友抢答道:这不是云芝么?

别说,还真挺像的,但它确实不是云芝,而是烟管菌,当然这是它干燥后一种状态,颜色更暗黑了一些。

为此,咱比较一下:

这就是云芝,当然云芝有多钟颜色,这是一种与烟管菌几乎同色的云芝,它有明显的环纹,且呈莲花瓣状向上生长。

再看一下,上面这棵树桩子的树根上的这一大堆儿。

它的菌盖,在整体上是向下反卷呈贝壳状,往往许多连成片生长一起呈覆瓦状排列,明显与云芝不同。

可见,仔细观察一种菌类,还是很有趣的。

你说,是不?
.

那么它生长在哪儿?

春末冬初,它一般多生长在杨、柳、桦、榆等阔叶树枯倒木上,尤以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林区阔叶树倒木上居多,它会导致树木白色腐朽,是一种木腐菌。

同时,在人工栽培的香菇段木中,往往出现它的身影。

当然,此菌分布比较广泛,几乎南北各地都有,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江苏、湖北、福建、广西、陕西、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那么它有啥药用价值?

据载,烟管菌在幼嫩时是可以食用,可与各种肉类一起煲汤,不过有一说一,小王不想尝试,因为东北地区好吃的蘑菇太多了。

此菌多作为一种药用菌,可治子宫癌。对此,《中国药用真菌》也有相关记载:“治子宫癌。”时下,女性子宫癌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其致死率非常高,可见烟管菌还是大有用处的。

不过,针对某一种疾病,其用量用法都有一定的讲究,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服用。

当然,这不是小王关注的重点。

如果我们下次再遇到这种烟管菌时,请别再叫它老牛肝了。这是小王写此文的初衷,旨在让更多的朋友认识这一类木生菌。

(小王不收货,不带货,只为野生菌代言,如某个细节有错误,欢迎指正!)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查看一下小王的老牛肝系列小文:

1.红缘树舌,这一网红名菌,到底是一个神马玩意?

2.硬毛栓菌,杨树上的“大面包”,你认识它不?

3.单色云芝,农药残留的克星!

4.有柄树舌,一种奇葩的木生菌!

5.白灵芝,到底是一个啥玩意?

6.瞧,多姿多彩的云芝!

……

当然,老牛肝有许多种类,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小王以后还会陆续更新,敬请关注。

我是王小王,带你一起探索神奇的蘑菇世界!

.


冰鉴视界
群英荟萃,蘑菇开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