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相思树下说相思,岂止红豆,蘑菇圈里也有一种爱情菌!

文摘   2024-11-20 20:30   辽宁  

大家好,我是王小王。

今儿个,小王要给诸君分享一种生长在相思树上的灵芝。

啥?

相思灵芝

(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瞧,就是它!

当然,这福建人对它的一种叫法,一个小名而已。

当然,这一类的俗名,还有一些。比如,相思赤芝、相思菇、红芝、红灵芝、赤芝、浅山赤芝……

其实,此菌的中文学名:热带灵芝。

不过,小王还是觉得相思灵芝这名儿,更有诗意,更有韵味。

对此,你咋看?

绝非胡咧。

关于相思灵芝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华夏祖先炎帝有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名叫瑶姬。瑶姬不仅长得漂亮,还性格善良,特别讨炎帝的宠爱。可惜的是瑶姬还未到出嫁的年龄,就死了,死后她的灵魂飘荡到“故瑶之山”化为一种“仙草”。

这仙草,而这仙草便是灵芝。传说只要谁吃了这仙草,就能和他所思念的人在梦中相会。

且,有诗为证:

“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先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

在楚国大诗人宋玉的《高鲁赋》和《神女赋》里,又增添了楚怀王在梦中与神女邂逅的情节。据《襄阳耆旧传》和《渚宫旧事》记载,天帝哀怜瑶姬的早丧,封她为巫山云雨之神。


这位美丽的女神,每天清晨化作一片朝云,自由而闲暇地徜徉在群峰之间;待到黄昏,又化作一阵萧萧暮雨,把她的一腔幽怨倾泻到奔流千里的长江中。
她的精魄散则为气,聚则为物,也就是《渚宫旧事》所说的“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原来这种象征着爱情的神草,就是灵芝。

瞧,在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男女主人公,亦以灵芝发簪作为定情信物。只因在古代送一朵灵芝给自己的爱人,也蕴含了真诚相守与思念的情愫。

扯远了,拽回。

.

接着说,相思灵芝。

相思灵芝是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灵芝科、灵芝属下的一种奇特真菌。

众所周知,灵芝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它们都是生长在深山老林中,且数量稀少。

物依稀为贵!

不过,在福建厦门地区却有一种灵芝在城市的路边都会生长,也容易遇到,那就是相思灵芝!

在厦门岛内不少地方都有,它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喜欢生长在热带豆科植物的露地根部、枯树桩子上、路边的凤凰木、山上的台湾相思等热带豆科植物附近都有可能有它的身影。

此菌,一年生,单生或群生,木栓质到木质。

下面,小王说一下它的的生长过程:

春雨过后,气温、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都开始增高,生长有相思灵芝菌丝的枯桩和枯根吸足水分,菌丝立即恢复生育,在原来生长过子实体的部位邻近或枯根的其它部位表面上首先产生一个红褐色的糟状突起物。大约一个月左右,便形成了一个蛋黄色或黄白色的笔状、柱状乃至鹿角形的原始菌柄。

笔状的。

柱状的。

鹿角状的。

面包状的。

……

各种各样的,它最初的样子,完全超出了你的想象。

随着其菌柄的不断伸长,加粗,顶端开始分化,并形成了菌盖。

然后么?

然后,它的菌盖开始水平扩展,不断增大,由于边缘分生组织分裂不匀,而且气温越来越高,分裂加快,就发生波浪状皱褶和褶叠性漏斗状。

(瞧,它的菌柄的颜色明显要深一些!

当然,它的木栓化和产生漆样光泽,都是从菌柄开始的,然后由菌盖中央往外沿扩展,先是呈虎皮黄褐色,后渐加深,成熟时为褐色或红褐色,轮纹可见,有的边缘仍保留一圈黄白色。

再后来,它的孢子成熟了,由于孢子散发可布满上表面而看不到菌盖的漆样光泽,但菌柄却仍保持漆样光泽。

至此,小王简要总结一下它的主要特征:

此菌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菌盖肾形或半圆形,盖面红褐色至紫红褐色,有似漆样光泽,有环纹和皱纹。边缘圆而钝,或薄而锐,黄白色或淡褐色。菌肉,淡褐色。菌管褐色;管口污白色至淡褐色。菌柄多侧生,紫红至紫褐色,有较强漆样光泽。

夏秋季,它多生于阔荚合欢、凤凰木、相思树的树桩和枯木上,单生或群生。

除了福建沿海地区,海南、云南、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浙江等地皆有分布。

相思灵芝,具有滋补、镇静、安眠、强壮、抗肿瘤、降血脂等功效,常用来替代不容易采到的各种深山灵芝。

灵芝不能大量食用和长期食用,这个应该都有共识了。关于相思灵芝的具体用法,请遵医嘱,别听街头小贩瞎忽悠!

我是王小王,带你一起探索神奇的蘑菇世界!

.

冰鉴视界
群英荟萃,蘑菇开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