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有朋友说:不就是桦树茸么,前两天你不是刚说过么?当然,桦树茸在桑黄圈里(除了桑树桑黄外,还有许多种杂树桑黄)也是小有名气的,时下很受人们的追捧。不过,小王今天要是说的不是它,而是下面这个黑乎乎的家伙。瞧,就是它,钢青褐层孔菌,东北人俗称的老牛肝之一。常跑山的朋友,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也生长在桦树上,外形特像一个大马蹄子,跟人们热捧的桑树桑黄的外形更为接近。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桑黄很难区分的原因之所在,与之相似的木生菌实在是太多了。钢青褐层孔菌,顾名思义,它的名字多源于此。在《中国真菌总汇》中,它的拉丁学名为Pyropolyporus adamantinus (Berk. ) ,种加词“ada-mantinus”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钢青色”,实指它菌盖的颜色。它的中文名,在《中国经济真菌》中称之为硬皮褐层孔菌。其实,它是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褐层孔菌属下的一种大型真菌。
它与桑黄几乎是同宗同祖,是一对近亲。
下面,小王简要介绍一下它的外形特征:
首先,它跟桑黄一样,多年生,扁平至扁半球形,木质。它侧生,无柄或偶有狭小基部,个头通常比桑黄要小一些,一般在4.5-11cm,厚度一般在1.5-3.5cm,而比较大的桑黄可达30cm左右。当然,它的皮壳很有特点,黑色、褐黑色或灰褐色,光滑,几乎很少有龟裂纹;具明显的同心棱纹,与木蹄比较相似;它的边缘也比较厚,骤然变锐或稍钝,多呈波浪状。它的背面,跟牛肝菌背面的海绵状有些相似,其管口面多为深蜜黄色;其管口呈圆形,初为浅锈黄色,后变为咖啡色。此木生菌,一般多生长在桦、栎、油茶等阔叶树干、基部及枯木桩上。它的产地分布比较广泛,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
至此有朋友不免质疑:它不过是一种老牛肝而已,跟桑黄没啥关系?当它生长在桦树上时,人们多叫它“黑桦树桑黄”或“桦树桑黄”,在东北地区分布量比较大。黑桦树桑黄的药效,据《中国药用真菌图鉴》记载,民间多用于治疗胃气痛。当然,相对于正宗的桑树桑黄而言,它只是一种杂树桑黄而已,它有自己独有的药用价值,并非一种可有可无的替代品,目前其价格不高。如果,你下次在山林里再遇到它时,请不要再叫它老牛肝,就算不辜负小王费力巴拉地写的这篇小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头查看一下小王的东北老牛肝之桑黄系列介绍:当然,桑黄有许多种类,这些只是一部分,小王以后还会陆续更新,有兴趣的朋友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