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蘑菇种类高达12万余种之多,它们是公认最难辨认的一个神奇的物种。
几乎,没有之一。
至此,有朋友争先恐后开始抢答:嘁,这有啥难的,办法多的是。
于是,朋友甲说:我有一简单的办法——凡是不认识的蘑菇让鸡、鸭、鹅、猪、羊等家禽家畜们先吃一下,如果它们吃了没啥事,那么人吃了就肯定没啥事!
嘿嘿,这两个“凡是”的办法,说的有理有据,貌似很有道理,应该推广。
瞧,这簇漂亮的红色锁瑚菌上就有一只蛞蝓。
蛞蝓是一种柔软细长的软体动物,其实它有很多种类,形态不一,在南北各地皆有分布,黏糊糊的一个家伙,挺吓人的。
在我们东北这块儿,人们多叫它,黏虫或鼻涕虫。
在进化过程中,蛞蝓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力,它几乎啥蘑菇都可以吃,即使是吃了一些鹅膏菌或环柄菇类的剧毒蘑菇,也同样没有啥事。
可见,用虫子来鉴别蘑菇是否有毒,是非常不靠谱的。
比如,榆干离褶伞。
比如,玉覃离褶伞。
其中,荷叶离褶伞现已经实现了工程化栽培。
还有同样是离褶伞科的玉蕈属,也是拥有众多美味食用菌的属,如人们比较熟悉的白玉菇和真姬菇等。
可见,蘑菇的鉴定并不容易,何况一些品种之间在形态上非常相近,很难只通过外观上来进行区分。
当然,蘑菇的鉴别多源自生活,用一句不太准确的话说,就是大伙都吃,吃了没啥事的蘑菇,那就是食用菌。
其实,这样的判断依据明显是很不科学的,但又不得不承认,很多的食用菌都是由这样的一个过程进而确定的。
科学源自生活,但也高于生活。大伙经常吃的蘑菇,就一定没有毒?
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云南的见手青。
所以,一些经常跑山采蘑菇的人,会比一些所谓的菌类专业人士更懂得哪些蘑菇能吃,哪些蘑菇不能吃,毕竟他们在自己这个地方采了一辈子蘑菇,他们对当地的蘑菇非常了解。
故,有些朋友来找小王鉴定某种蘑菇是否可食,我便常建议他找当地人给把把关。
总之,蘑菇的食用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我们确定一种蘑菇是否可以食用,不能单靠经验和常识,更要怀着一些敬畏蘑菇的心,这样才能在“猎蘑”的路上如鱼得水。
在此,小王再次重申:不认识的蘑菇,拿不准的蘑菇,请勿采食!
我是王小王,带你一起探索神奇的蘑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