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没想到蘑菇圈里也有“色鬼”!

文摘   2024-11-11 14:29   辽宁  

今儿个,小王要说的这种野生菌,一直颇有争议,且有菌中色鬼之名。

它就是白鬼笔。

为啥说它是菌中色鬼?

原因有二:

其一,白鬼笔是担子菌亚门中的鬼笔菌目、鬼笔菌科、鬼笔菌属下的一种奇特的真菌。

此乃“鬼”之缘起。

其二,源于其名。

在国内,菌类文献记载中称白鬼笔为淫鬼笔”,名声不咋滴,且已在载入史册。

在国外,它名字虽洋气,可含义同样不咋滴!

比如,英文名:Stinkhorn。

其义为,臭角菌。

这跟时下的女人常骂你的口头禅——臭男人,有一拼。

当然,这还不算啥。

更狠一点,要算法国人。

且看,它的法文名字:Satyre puant。

啥意思?

荒唐的色鬼!

放几张菌图,来看一下。

低头,算啥好汉。

有能耐,你抬起头来!

起~

再起~

卧槽,这啥造型哇,也太辣眼睛了!

嘿嘿,嘿嘿……

你还别说,法国佬也太有才了。

当然,这奇葩的名称来源于古希腊神剧,实为古代欧洲的一种宗教习俗,原意指宗教行列中持以巡行的木棒,隐喻男子的yinjing。

当然,它还有一大堆别名:鬼笔、鬼笔菌、无裙荪、竹下菌、竹菌……

下面,说一下它的主要特征:

其菌蕾,

球形,宽4-6cm,白色,表面有细绒毛,成熟时稍带红色,有不规则的龟裂,基部有根状菌索。

其菌盖,

钟形,白色,高3.5-5cm,宽2.5-3cm,顶端圆盘状,中央有穿孔,四周有大而深的网格,表面有黏而臭的青褐色孢体。

其菌柄,

白色,圆柱形,高8-12cm,基部粗2.5cm,海绵质,中空,基部有白色菌托。

夏秋季,它多生长在阔叶林、竹林中腐殖质土上,多见于半阴湿的南坡地;在北方多生于菜园地、林缘或草地,单生或群生。

当然,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皆有分布

.

扯远了,拽回。

白鬼笔,可以食用。

当然,它的菌盖及菌托有臭味,需摘除后方可食用。

时下,在南方民间常作为竹荪的代用品,有些不良商贩把它混入竹荪中在集市上出售者,其脆嫩和品位比竹荪稍差一些。

当然,你一定是多花了一些冤枉钱了!

.

PS:冬荪与白鬼笔是有区别的。

时下,很多人把白鬼笔说成冬荪,虽然白鬼笔与冬荪都属于鬼笔科菌类,两者外观形态十分相似,但口感和营养却有很大差异。

白鬼笔识别特征菌蕾卵球形,地上生或半埋伏,白色,表面有细绒毛,成熟时稍带红褐色,有不规则的龟裂。

另外,白鬼笔的子实体呈粗毛笔状,成熟时顶端平截,中央有一穿孔,四周有深网格,表面生有暗青褐色黏稠的孢体,当孢子成熟时,孢体融溶成胶冻状,并发出特有的臭味。

而冬荪,别名竹参、无裙荪,同样也是鬼笔科的一种真菌。

冬荪,幼时菌蕾卵球形,菌托粉灰色,菌盖钟形,具显著网格,内含有绿褐色臭而粘的孢体,顶端平,有一穿孔,竹荪的菌幕为白色,柄白色或污白色,海绵质,中空,纺锤形至圆筒形,孢子椭圆形,无色且光滑。

冬荪吃起来脆嫩爽口,香味浓郁,味道鲜美。

还有,冬荪与白鬼笔的孢子托网纹较深,担孢子较短,较宽,在分子序列上二者也差异较大。

这是菌类学家的事儿,小王就不转牛角尖了,出力不讨好。

可见了吧,二者很难区分,很多菌类文献甚至连百度也说,冬荪就是白鬼笔,真是无语了。

好在,二者皆可食用。

我是王小王,带你一起探索神奇的蘑菇世界!

.

冰鉴视界
群英荟萃,蘑菇开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