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小王。
今儿个,小王要为诸君介绍的这种小蘑菇,别看它其貌不扬,却是蘑菇圈里的一大怪。
它就是猪嘴蘑。
瞧,就是它,一种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的小蘑菇。
当然,猪嘴蘑的名字很有意思。
其缘起,有二:
其一,因为它被泡开后极像猪嘴状,故得此名。
其二,人若食用过多或处理不当,那嘴唇便会肿得像二师兄的嘴巴一样。
呵呵……
当然,这笑声有些不厚道了。
猪嘴蘑的中文学名,胶陀螺。
在相关菌类文献中,也称它为污胶鼓菌、污胶陀螺菌、胶鼓菌。
当然,它的俗名也有很多,南北各地叫法不一。
比如,猪拱蘑、拱嘴蘑、猪嘴蘑、木海参、木海螺……
其实,它是子囊菌亚门、柔膜菌目、胶陀螺科、胶陀螺属下的一种奇特的真菌。
下面,小王简要介绍一下它的主要特征:
此菌,似猪嘴,更似陀螺状,盖面光滑,周身簇生一层短绒毛。它的个头,一般比较小,直径约4cm,高2-3cm,质地柔软具弹性,颜色多为黑色或棕黑色。
夏秋季,它多生长在柞木、桦树等阔叶树的树皮缝隙中,单生或群生。
因为它喜潮湿环境,在雨后三两天,可在柞树的树桩子、倒木、枯枝上,找到它们。
尤其以柞树的枯木上居多,有人也称它栎树、橡子树。
瞧,就是这种结橡子果的那种树。
当然,在锯木厂的木堆上,在煤矿坑洞里坑木上,在人工培植的香菇、滑菇的段木上,也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其实,猪嘴蘑在南北各地多有分布,如吉林、辽宁、河北、湖南、湖北、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时下,猪嘴蘑是民间喜食的一种蘑菇蘑,有很多人采食它,也有很多人躲避它,当然它也是一种颇有争议的蘑菇。
爱吃它的人会说:它营养丰富,忒好吃。
恨它的人会说:妈耶,我可让它拱惨了。
褒贬不一,莫衷一是。
至此,你瞧见了吧,这猪嘴蘑绝对是一种自带魔性光环的小蘑菇。
如果套用一首诗。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哦不,是对这猪拱蘑,爱得深沉。
为啥?
这猪拱蘑,确实有毒,是一种过敏性皮炎毒性。
食用过多或处理不当,常会引起四肢皮肤疼痒产生灼热感,粘膜肿胀,嘴唇翻肿,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见光后病情加重的过敏性皮炎中毒症状。
不小心,让它拱一下,那可就惨了。
瞧,手与脚,尤其那嘴唇肿得老高了,跟二师兄的嘴巴有一拼,故有此名。
且,高烧不退。
恨不得在溪水里泡上三天三夜。
不过,经一番痛苦的折腾之后,有人竟还不长记性,还想吃。
因为炝拌、凉拌猪拱蘑都非常好吃,且营养丰富,太有嚼头,太美味了。
也许这就是猪拱蘑的魅力吧。你敢体验一下不?
至于如何防止中招?
其实,猪拱蘑的这种毒性多在它的菌体表面上,需要在清洗上下大功夫。
根据经验,人们常用碱水或盐水反复清洗处理后方可食用,再者,最好不要连续二次食用。说白了,吃过一顿,过一段时间再吃吧。
美味不多用啊。
当然,猪嘴蘑是神奇的大自然的一种恩赐。
你敢吃不?
我是王小王,带你一起探索神奇的蘑菇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