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小王。
今儿个,小王跟诸君一起探索一下松露背后的奥秘。
瞧,就是这个黑乎乎的家伙!
当然,即使把它拿在手上,近看,它也是一种黑不溜秋的土里土气的小疙瘩蛋儿。
讲真,即使洗净了,它也不咋好看。
不过,它是国际美食圈里的一个顶级大咖,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尤其是那些欧洲的老外。
松露,与鱼子酱、鹅肝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珍馐。虽然它的颜值连平平无奇都够不上,它却以其独特的奇香成为欧洲人的餐桌顶流,搭配精致的餐具,混迹在高端米其林的餐桌上。
据说,拳头大的一块松露,其价值堪比三线城市的一套房。
此语虽有点夸张。
不过,松露的价格确实不菲,作为欧洲宫廷菜的担当,松露的高贵足以令顶级牛排、海鲜黯然失色;一盘普普通通的意大利面,撒上几片松露,价格就能翻上七八倍……
松露到底是一个什么鬼?
它是一种蘑菇。
不过,至此有朋友不免质疑:就松露这奇特的造型跟我们常见的伞状的蘑菇,至少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确实差距太大了。
因为我们常见的绝大部分的野生菌,属于担子菌亚门。
如,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茸、口蘑、红菇、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还有老多了。
它们的总体特征,多为伞状。
还有一小部分野生菌,归属于子囊菌亚门。
其代表性菌种之一,羊肚蘑。
其代表性菌种之二,就是小王今天要说的松露。
提到松露,人们最为熟悉的通常有两类:黑松露和白松露。
在欧洲,法国的黑松露和意大利的白松露,分别代表了这两类松露的高峰。
其实,松露只是这类菌子的一个总称。
如果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松露是子囊菌门、西洋松露科、西洋松露属下的一种真菌。
它的中文学名曰:块菌。
不过,国内很少有人叫这个名字,多叫它松露,或黑松露。
当然,我国是松露的主要出产地,黑松露产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还多一些呢。
这么多,没想到吧!
至此,有朋友说了,国内黑松露这么多,为啥我采不到呢?
松露,顾名思义,它的生长环境跟松树有关,它的菌丝必须借助和松树根之间的共生关系获取养分。
那就到松树林里去找呗。
呵呵,你只说对了一半。
因为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注意是南方地区,不是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松露一般出产在多年生的松林地。
松露藏多生长在松树周围的地下3~40厘米,挖一挖吧。
有时,它就半裸于地面上肉眼就可以看到!
另一半在东北地区。
别小瞧东北,它是我国的第二大野生菌产区,因为东北地区有国内的第一大林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
林子大了啥鸟儿都有,哦不,是啥蘑菇都有,才对。
不过,松露在东北地区的画风又为之一变,它虽然还叫松露,却跟松树没啥关系了,因为它多出产在柞树(有人叫它栎树或橡子树)林地之中。
瞧,就是这种结橡子果的那种树。
当然,松露就像一个世外高人,在深山老林里藏身千年,北方有些杨树林、板栗林等阔叶林间也偶有发现。
以上,我国南北地区松露生长环境的差异,要找松露,你先要找对地方。
这是其一。
其二,采松露的时间,要选准。
时间,一般在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之间。
可见,松露的采挖期正处在其他蘑菇的“空窗期”,直白一点说,这段时间其他都下线了,几乎很少有人上山了。
松露就是蘑菇圈里的一个另类。
时下,便可以上山找松露啦。
不过,你要抓紧了,因为东北地区很快就要大雪封山了,可供你采松露的时间并不多,何况即使没有大雪封山,林间也铺满了厚厚的一层落叶,想要找到松露的身影也绝非易事。
成熟的松露,是这样的。
切开以后,你会发现他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纹理,散发出森林般潮湿气味,并带有一种类似干果的香气。
当然,松露的香气说法不一,有人说它闻起来像蘑菇、蒜头、蜂蜜、玉米……大概一千个人的鼻子,能闻出一千种松露的味道。
因为松露有独特的气味,有人专门训练猪或者狗来帮助人们寻找松露,于是松露便有另一个名字:猪拱菌。
不过,此非一朝一夕之事,总之凭人的肉眼凡胎很难注意到它。
当然,有些人即使找到了哪一片林子里出了松露,那也是他一个人的秘密,他绝不会告诉你具体的位置。
自私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不用批评和咒骂。
因为即使你发现了,也不会告诉我的。
于是,有人说可以早一点去找啊。
不行的。
如果你去早了,黑松露的颜色,多是暗红色的。
因为它还没有完全成熟,没有多少香味,味道差。
当然,南方地区也有这种暗红色的松露,成熟也是这个颜色。毕竟全球有上百种松露,仅国内就有几十种之多。
不过,东北的黑松露不是这样的,如果你采到的这种颜色的黑松露,请把它再埋回土里,耐心再等待一段时间吧。
别无他法。
当然,时下市场上有些不良商贩,把这种未成熟的红松露通过染色等手段进行处理,外行人很难看出来,可它味道真的不咋样。
别买错啦!
当然,诸君在某一个秋天,在某一片林间,偶然的一脚踢起一个黑不流秋的黑蛋蛋,说不定它就是一枚顶级珍馐——黑松露。
如果你还不认识它,那就真的辜负了小王费力巴拉写出的这篇小文了。
我是王小王,带你一起去探索神奇的蘑菇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