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消费,让消费者瞬间穿越

文化   2024-09-24 23:10   四川  


◎商业和消费本身并没有意义,是因为我们的参与和共谋,提供了一些瞬间的意义感。

撰文/显微镜

 编辑/Zoff 73


如今的社会,人的压力都非常大。


早就不分中年人、年轻人、男人或女人。


只要你还在从事社会性活动和生存游戏,焦虑就在所难免。


总有这样的时候,我们很想把手伸进脑袋里,把插头拔掉几分钟......清清空,放放松,似乎要通过本能去控制转念,总是很难。


显然,我们并不能把手伸进脑袋。


©图源小红书珍珠对卖萌


于是,我们开始寻求外力。


你会发现,最爱旅游的是上班族;


最爱spa和按摩的是打工仔;


最爱家居服和松弛感的还是牛马一族;


追求外力将大家暂时性的拉出,穿越到一个新的身份所在地。


©巴厘岛海边度假的人  图源小红书新圆结衣


旅游地的油条,真的比公司楼下好吃吗?不是,吃的不过是度假者身份


我们往往都会羡慕别人,或者期待另一个自己。


太多的痛苦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满意,太多的消费来自于希望成为期待的自己。


快乐的、健康的、成功的、受人欢迎的、和什么都不做,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心态,以及如何满足这种心态,去实现价值(赚钱)。



大部分时候,

我们靠装修、靠设计、靠销售的装扮...

空间,能最快的进行整体营造。


这份穿越感。


从音乐,从气味,从灯光和温度,帮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进入到能够产生消费的状态。


©livehouse里的年轻人们

图源小红书 MoonYeon&枯木逢春真善良


比如酒吧。


从前大家喜欢玩大场,要混搭,要共存,要show给别人看。经过了口罩期洗礼,爱show的人和show的心情早已不在。


于是,小而精的夜店、酒吧开始起飞。


livehouse迎来复苏,各种EDM(电子舞曲)、Hip-Pop、民谣、舞蹈......不同类型的音乐和场景,带动不同的人一秒穿越。


是的,但凡酒吧或者沾酒的餐酒吧,经营的就是氛围感。


松弛的氛围、社交的氛围、边界模糊的氛围、时间静止的氛围......这些氛围感再讲透,其实就是穿越,就是身份转变的感觉。



/

当我不是我,我便是我。


如今的所有经营空间,都在琢磨着如何让消费者迅速得到这种穿越感,大部分都把重心放在了装修,也就意味着放在了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上。


装修对了,会省力开局。如果不对呢?不会呢?


其实穿越未必需要场景,有时候只需要一个道具。


抄经和买醉的,大概率是同一批人。


排队吃一碗素面,穿着牛仔裤抄两个小时经;


周末的民宿温泉,换成道观里清修作息;


凌晨喝完酒的关键感受,不再是老妈蹄花和浴足spa,而是彩票刮刮卡,以及塔罗牌星座算一卦;


这一切,似乎是追求惊喜和不劳而获的快乐,又或是,寻求不可证伪的力量和价值观。


本质上,仍是追求一种瞬间的穿越,种心境的转念带动。


©热衷夜店、彩票站、塔罗、星座参与的年轻人们 图源小红书


这几年大家喜欢聊自洽。


这个词往往出现在我们烦恼的时候,当客观事实无法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什么能让我脱离苦海?


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身份理解故事。




商家贩卖焦虑,

再提供焦虑的解药,

这不,消费就闭环了。


容貌焦虑吗?去做医美呗;


追求自然美吗?去运动呀;


也不想运动吗?那就做个开心的人;


每个环节都有解药卖给你。


©Jellycat 图源小红书


口红、帆布袋、美食、自行车、一只猫......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其实都能让你不是你,又让你是期待的自己。


就像最近很火的Jellycat。


这个英国老品牌本来是有钱人的玩物,现在却成了韭菜们的救赎。


突然又火起来了,是破圈了,也被更多人跟风购买。


比起去一个餐厅或者旅行需要的成本,买一个Jellycat更高效节能。


当你握在手里,就能够一秒做回小孩,而且还是有钱人家的小孩呢。


你看,穿越感里,是不是有一种造梦价值。


©Vogue封面、小宇宙播客、Ralph Lauren Spring 2025

图源小红书


前几天听播客,杨天真采访Vogue China新任主编刘冲,聊起来Vogue China九月刊封面大片。


主编敏锐的观察了趋势,现在人不再盲目崇拜权威,更追求贴近生活的、自然的身材和衣着风格。


所以首期封面,大胆采用了几乎不精修的日常妆容和服装,搭配上亿的珠宝。


虽然,但是。


结果并未得到预期中的认同。


他自己分析,或许大家还是更喜欢blingbling浓墨重彩的时尚封面表达吧。



/

或许,局内人太沉迷专业,

忽略了,局外人只看热闹。


热闹就是做梦,复购和忠诚都取决于造梦的能力。


这个梦,不是不可实现,是一定要一直有。


在路上的快乐,比登顶更持久更深刻。


© 图源小红书


再说个例子:为什么这几年大家爱bistro?


不管是西餐中餐、甚至日料和快餐面条,似乎万物皆可bistro。


除了卖酒挣钱,除了bistro默认分量可以少一点之外,最重要的是认知到了


过去的十年很多人出过国旅游了,更多的人去过北上广一线了,网络媒体和社交拉近距离了。


足够的人知道了餐酒小馆的氛围和感觉,知道了才会买单。


花一顿饭的钱回味旅行的快乐,又或者穿越到去掉班味的活泼美少年。


©bistro餐厅 图源小红书


强调社交属性的餐厅和空间,其实强调的就是转换。


在这里,吃饭、喝咖啡、交流或者不说话,看到认识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就像一场两个小时的旅行。


曾经我们生活中认为必然的,必要的关系,目标和需要,也许都会被颠覆。



/

发现更多人生答案,

就可以回答现在无解的问题。


所以这几年每一个商业项目,从地产、空间、品牌、到内容,其实都在忙一件事,就是给大家提供更多的穿越机会。


去了解,去体验,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摄影师作品Son Tung 图源小红书W视觉


提供体验的同时,一定要提供至少一个结论。


因为眼花缭乱过后,没有答案就会带来茫然,要把握好这个度,才能赚到消费的钱。


这个结论,就是我们经营的定位。


海边孤独的教堂,还是教堂吗?


不,和它合影代表的是,“我”认为自己很有腔调,还带点孤傲,哪怕“我”还没有获得世俗意义的成功。



初代的阿那亚造梦,

才不是人与人温暖社区,

是你不懂我,但希望有人懂我。


等到这样的人足够多,小众就可以成团出道,于是社区的概念,经营的概念,共建的概念......


是因为这一群人的存在,而成立。


©初期的阿那亚 图源小红书


一个场域,要经营一份穿越感依靠自身投入空间打造其实很难。


如果第一个阿那亚不在北戴河,而是在金山岭,可能就不是这个故事了。


自然风光在人类心智中,有绝对的刻板印象,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


这是乌镇戏剧节、阿那亚社区的故事,也是东郊记忆、798的底牌。


©乌镇戏剧节&崇礼太舞小镇 图源小红书


但这不够,为什么更多的项目搞砸了?


要说到刚刚bistro的例子,时机。


要把最好的IP和打卡设计,留在眼球打卡经济方兴未艾的爬坡期;


要把国潮和街头文化,与传统工业风的旧改留在citywalk和去精致话题的当下,而不是十年前;


要从国内三四线城市去找到下一个餐饮单品爆款,而非国外,因为以前崇洋媚外开眼界的时间过了,现在是文化自信更受欢迎;



比起经营者理解的深刻和专业度,

市场买单者的思维和认知

有没有跟上,才是问题。


如果说品牌可以找客户,那么更多的商业体、建筑楼,从出身就决定了一半。


商业圈的老话很俗气,实体店最重要的三个点: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那商圈迁移,城市变化,人口流失、产业变更之后,那些走不动的建筑怎么办?等死吗?炸掉吗?


人都追求效率,你再有趣,再差异化,但凡多半小时车程或者多15分钟堵车时间,就没用。


©图源小红书


为什么商业体总是追求年轻人呢?因为他们是未来要从娃娃抓起吗?可是他们没什么钱消费啊。


因为年轻人的时间,不值钱。


他们可以花时间去更远的地方,凑热闹。


是的,这个热闹,依然是前面Vogue故事提到的热闹,而非门道。


但凡你开始看门道,你就开始讲效率,你就开始花钱看性价比。


这个时候,你以为自己就逃脱消费循环了吗?


当然不是,你只是成功避开了一部分挣扎的实体。


©图源小红书


但你可能更容易陷入另一种,自称稀有的群体归属,有更多的概念等着眼界开放的你。


年轻人会长大,而总有人正年轻,或许这就是商业的全部,有点沮丧又让人兴奋。


自循环,又不断链接新的网络,又再产生自循环。



/

归结于时代的商业,

不会因为人的智慧走向高峰,

但一定,因为人的偏爱避免深渊。


这是最好的时代,只要愿意,我们依然拥有试错成本。


因为或许你已经发现,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你依然在付出高昂的时代成本。


或许到最后,也不会总有人正年轻。


又或许,我们正在缓慢的打破这个循环,看到无限的延伸不是靠时间,不是靠年龄和社交,不是靠关系和金钱,而是靠一个念头。


©图源小红书


最简单的例子,一首听不懂的音乐,也可以在某一瞬打动你。


商业和消费本身并没有意义,是因为我们的参与和共谋提供了一些瞬间的意义感。


一切如白驹过隙,但当涉猎,不求甚解。








商业项目/

上海·西岸梦中心GateM/前滩太古里/现所/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CPI/

祠堂街/成都时光里/成都太古里/成都SKP/麓湖文旅/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北海·阿萨卡/

杭州·玉鸟集/天目里/湘湖越界/嘉兴西塘·良壤/

天津·智慧山/苏州·仁恒仓街/景德镇·陶溪川/陶阳里/

合肥·大象哆/广州·中大门/郑州·inPARK/洛阳·魏坡新村/

深圳·欢乐海岸/南京·景枫中心/福州·烟台山/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高兴里/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东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曼谷·EMSPHERE/


城市观察/

东京商业“吃瓜记”/太古地产在香港/香港“折叠”/

伦敦商业细节/首尔商业美学/北上成商业更新/

泰国商业反思录/泰国商业自定义/上海商业洞察/

成都商业的流变/北京商业冷思考/福州式“慢商业”/

广州商业新与旧/大理社群式商业/深圳商业的未来/

商业创新看曼谷/北京的街与店/巴黎的时尚日常/

西安的商业潜力/武汉商业新格局/成都2024商业更新/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Le Fame/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LE LABO/LOOKNOW PARK/


设计解构/

JZ-LAB介止设计·重构商业设计/

太古里的“撇捺之间”/商业空间的情感/

“街盒同体”的新商业/南昌路的诗与风/


创新趋势/

非标商业/衡量非标/小红书/策展式商业/艺术商业/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独立品牌选址/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居民社区更新/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公园商业/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潮流商业/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主理人的选址建议/

做新商业打破职能边界/“非商业”的商业场景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再看主理人/美食广场/包裹消费主义/商业时机/

城市更新盈利?/商业讲故事?/策展式商业?/

“网红”商业的渡劫/商业回到真实/商业艺术/

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的语言困局/更新避坑/

公共性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乐与苦/老街道商业/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商业/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如何破圈招商/

招商是结果不是起点/商业社区感/理解运动消费/







新商业场景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感性城市SCity
城市,是最为复杂和旺盛的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