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和叫座从来都不是鱼和熊掌,而是一个先有鸡或者先有蛋的故事。
撰文/显微镜
编辑/Zoff 7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一个现象。
这些年追求个性表达,追求“创新”,不管是项目端还是品牌端,都涌现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二代”式主理人做自己的品牌、店铺,甚至商业项目。
但不得不说,这种情况里,决策者的Ego(自我)常常收不住,每个人都会带着过分鲜明的个人态度和生活方式理解,但却容易叫好不叫座,有的一声惊雷后再无波澜,有的交了“巨额学费”后永远回不了本...这背后除了专业能力的硬伤,很多时候是因为,其底层逻辑不是商业逻辑,本质上是消费而非投资。
回顾其问题,常出在主理人往往是为了证明自己,满足自我,去做一个产品。而没能去深入关注客人的需求和问题,提供一个有自己理解和共情关怀的解决方案。
这些产品和项目,开始可能会叫座,但之后大家都问“赚钱吗?”毕竟做商业是需要逻辑完整的,卖的好,挣钱是很关键一环;做商业,不是单纯的自我表达,仍然需要靠价值交换来实现个人和社会财富的双向增长。
而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发现真实需求。今天就来聊聊,如何能看到,并且准确满足这些需求。
@图源小红书
什么是真实需求
什么是被创造的真实需求
抛开社群愿景这些词,商业依然是最土气的物物等价交换,把创造的东西卖给对方,然后换来钱和下次销售的机会,不管是具体的物还是不可描述的体验。
作为创造方,我们先要分清楚“需求”和“被创造的需求”,其次是了解什么是每顿都吃的饭,什么是顿顿可变的下饭菜,什么是偶尔换个心情的烛光晚餐。
@图源小红书进阶中的Celine
拿这几年很火的户外举例,从露营的生活方式到细分赛道的户外运动,再到户外体验追求,很多品牌也因此崛起。
在购物中心的渠道里,大部分从业者还是会将户外品牌分为以功能专业为主,或是生活方式概念。
再往下,就进入了非常从业者的商务沟通话术:“品牌的故来讲一讲,商场的规划故事贴一贴,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
显然,开业了消费者来了,作为没有参与故事构建的人能不能读懂,能不能理解,常常出现偏差。
再看看小红书,这个最会生产内容的线上生活方式平台。
他们把户外领域的人群观察分为了6种:
“挑战极限者”,对这类人来说,自然是征服欲和未知的探索欲,需要刺激需要竞争;
“野区探索家”,这一群人更渴望新鲜的体验,追求区别于城市的山野小情趣,常常会着迷于做一天山民之类的体验项目;
“短逃离治愈派”,是个通过逃离城市,去自然里发呆充电的需求群体,不一定追求外在风景或者体验,只是简单地换个环境为主;
“心灵远行客”,不只是周末的简单逃离,更偏爱深度的自然体验,更关注自我在自然中的心灵体验和自愈;
“户外显眼包”,更注重人设、拍照摄影表达自我,展示和线上社交互动;
最后是“户外欢聚团”,更注重向外的链接,社交放松快乐,户外场景中的娱乐。
@图源小红书
我们不难看出,在小红书对这些户外人定义的背后,能够更好地帮助到平台里生存的博主和潜在博主们去塑造人设。
人设,就是塑造品牌。让人设能与消费者共情,就可以带货了。是的,这个生活方式的分享平台正在逐步强化生活方式的电商转化。
与其是重复每个互联网公司不可避免地流量变现问题,不如从传统实体的角度去理解:商业价值一直都是追求一种需求共情,只是实体需要空间,需要销售的触觉。
小红书需要的是平台数据、人设塑造,最终都是通过消费者真金白银的投票来检验,需求理解的偏差和程度。
始祖鸟上海静安寺旗舰店@图源小红书
再聊聊大家熟悉的“鸟牌”(始祖鸟ARC'TERYX)。
作为一个有很多价值沉淀的户外品牌,从产品本身绝对是既可以满足挑战极限者和野区探险家,也可以满足户外显眼包与欢聚团。
那么线上的带货逻辑,就是通过平台的分类故事,帮助博主充分理解自己优势并且塑造匹配人设,吸引标签消费者,然后销售。
而回到线下场景,在上海的开旗舰店,必须是最繁华的静安寺,必须是独栋和无数的场景以及功能分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告诉大家品牌的人设,以及满足不同情景人群的感受。这些重投入的场景之下,才是销售对你的进一步交流,挖掘需求,以及真切感受产品上身效果。
这样一比较,显然大家是顺序不同,投入产出比的算法不同,还有点风牛马不相及,但检验结果的标准相同,所以也算是一种同态竞争。
始祖鸟上海静安寺旗舰店@图源小红书
叫好还是叫座
看共情,也看共情深度
表面的共情是情绪,会欢呼叫好不一定会买单。
说白了,这就是“只逛不买”。人们会因为喜欢的情绪冲上去,也会因为价值判断的情绪退下来,所以会欢呼会互动也不一定会买单。
及时地看到共情背后存在交换价值的实际内容,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标签价值,才能真正地让项目和品牌名利双收。
上海独立酒吧街头@图源小红书Nonng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有些博主粉丝很多,直播间人来人往很热闹,就是没办法带很多货,有些博主直播间一直就二三十个人,但每次的销售都稳定直接。
举线上的例子,是为了更直观地去表达这种非强关联,但又存在必然性的关系。这两个结果背后的主要原因显然不是人数,而是人设。
不是主播自己打造的人设,是消费者眼中你的人设,是分享快乐的玩伴还是分享利益的结婚对象。
@图源小红书
看回到实体商业中,为什么有的项目就是不带货,大家都觉得概念很好、设计很好、品牌很好、区位也没大问题,但就是不太赚钱。
可能就是这些评价体系和来的人是错位的,消费者眼中的你,和你传播出去的自己,和你认为的你,显然没有达成一致。
而有的项目我们觉得很普通,甚至有那么点杂乱和low ,却一直在闷声赚钱。
就像很多在今天这样的商业时代,依然闷声发财的社区mall。小,但不见得美,不精致不新鲜,都是日常的服务和内容,活动也大多是实实在在的促销,新品牌不会进来,但消费者对楼下的生活要的也只是稳定,而不是新鲜。
商业世界没那么多天造地设,只有门当户对。
实体的危机是
消费者、从业者、品牌方
三方的刻板印象结果
先说消费者,不管是一、二线还是三四线城市。说起购物中心,大家的共识几乎都是停车方便、空调恒温舒适、集中的购物,集中的娱乐、集中的用餐,传统的电影院、滑冰场、超市等主力店...哪个不是基于这样的模式构建出来的?然后是各种内容的货品、衣服包包鞋子、累了可以喝水吃东西。
初代购物中心的感觉是游乐场,超越百货的制胜点也基于此。正是因为这些日积月累,十多年的认知和习惯,大家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购物中心就是应该标准的、新鲜的。去玩,去尝鲜去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感受一样的“同步上线诉求”。
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消费者来说,全国连锁品牌,几乎等同于购物中心品牌。标准的样子、内容、价格,让你分不清在哪个城市哪家店,缩短的是地理距离,但同时消减的却是共情距离。
@图源小红书紫菜仙人
然后是商业端,那个辉煌增速的时代,从百货人到商业人,创造蓬勃的消费体验,扩张和供应,都追求极致的丰富和版图。似乎在每个从业者心中,都有一个“赢家通吃”的刻板印象,大家会觉得只要我的合作伙伴稳定,只要我的社会关系好,只要我的发展速度快,只要我眼花缭乱...做大做强是必然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最后是品牌方,零售从街铺时代,从百货经销商、到直营到旗舰店到生活方式。又或者餐饮娱乐,从城市生活的习惯,到看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到吃不是最重要,好看好玩才重要,再到中央厨房预制菜的快准狠走遍全世界。
大致来看,大家的信心和商业从业者是一致的,被消费者验证的正确,就可以复制,更多的朋友一起来,更多的媒体来放大,更多的概念被塑造。正是这一份共识让大家起飞,也是这份共识背后的刻板印象,让购物中心迎来了转折和低迷。
当大家抗拒标准,抗拒整体提升,看到自己的悲伤和个性,看到自己的追求和囊中羞涩,看到品牌的故事沉淀远远没办法占据绝对心智…
消费市场曾经会迎来破局腾飞,也必然迎来故事转折。
@图源小红书
很多人都会有自己心心念念的几个老馆子,也许是楼下的一家小面馆,也许是一段时间很想念的老味道。希望这家店一直都在那里,甚至内容、形象都不需要做出任何变化,当自己搬家了,还很期待它能出现在附近或者原来的地方。
但,当消费者面对购物中心,又总是希望Mall里的品牌常换常新,希望什么时候能家门口也能体验到最火的餐饮,最新潮的内容。
这,是我们分裂吗?当然不是。
这种惯性要求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者从一开始被塑造的购物中心需求决定的。而在如今,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大家越来越不追求和别人同步,大家更追求独家记忆,而购物中心却承载了三方对于标准化、同步性的刻板印象。
所以,都在艰难地转型。
很多品牌开始追求一城一店,一店一色,不管是餐饮还是零售服饰,开始追求场景、从视觉设计大赏的装饰阶段,到80年代的那一拨怀旧大赏、到赛博朋克的全业态夜店风、再到性冷淡和废土风。设计语言从表达变成了新一轮的复制滥用,为的是拯救,已经不能通过标准化复制,带给大家好感就能实现增长的购物中心。
@图源小红书
这几年生机勃勃的主理人品牌和主理人“非标商业”,这一切的背后推动的力量,常常都是个人的表达,独特和自我满足。
超过了服务大众和社会补缺,或者更垂直,更小众的群体需要被关注挖掘、放大需求也放大影响力。
好,也不好。
很多个性鲜明的表达,看似有鲜明的主张和文化沉淀,但扔到市场中,并未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经常一切情怀和情绪充斥的项目,消费者走进去感受到的却只有懵逼,看不懂不说人话的Slogan,只会觉得晒,热,贵,味道大。
有时候项目把握好了分寸,这种蒙蔽很快会被探索欲和惊喜消解掉。
有时候项目过于关注自己要表达的,双方都会像经历了一场失败的相亲交流,第一眼磁场不对或者产生偏见,后面的话题设计和精心内容都会变成调频不匹配的杂音电波。
@图源小红书ochikujun
后记
或许,叫好和叫座从来都不是鱼和熊掌,而是一个先有鸡或者先有蛋的故事。
我们不停地创造,不同的收割方式。停下来才发现,装修不是万能的、话题度也不是万能的,甚至好的位置和爆款商家也不是万能的…被时代透支的价值红利,一定会需要走上价值回归的道路。
在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叫座,可能都没有机会再去叫好,投资者等不起,商户熬不起,打工人耗不起。
还是那句话回归本心,生存是最大的体面。
@图源小红书KK的影像诗
商业项目/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CPI/
合肥·大象哆/广州·中大门/郑州·inPARK/洛阳·魏坡新村/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城市观察/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Le Fame/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设计解构/
创新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新商业场景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