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媒体如何做生活方式?

文化   2024-07-31 07:31   四川  


◎多丈量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距离,找到自己的平衡之道。

撰文/Chris

 编辑/Zoff 73


纸质媒体如何做生活方式?我们又能从中有怎样的收获?


为了搞懂这个问题,我从2018年起,陆续造访了 Monocle Magazine B 的线下店。


Magazine B 所在的首尔汉南洞,被我戏称“断腿儿颓废优雅路线”。


“断腿儿”,是因为汉南洞的坡堪比人生,你大可以将这条路线的起点设在主路上黑胶图书馆(Hyundai Card Music Library),或是美式工业风十足的 Anthracite ,然后沿着长长的下坡,一路往下,这里拥有整个首尔密度和质感都很高的咖啡馆、香氛店、潮牌店、人生四格店、精致下午茶,你必须经历人均审美在线的橱窗诱惑,才能抵达断腿儿的终点 Sounds Hannam




从零售空间

窥见纸媒的理想生活


Sounds Hannam 应该算是非标商业鼻祖,它看起来满足了人们对理想乌托邦的一种想象:由五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14个住宅单元,一间办公室,约15家商店。


Sounds Hannam 的VI设计和谐统一,但其实图中的商家已经换了一轮


2015年由 Magazine B 的母公司JOH建设,2018年投入运营。6年时间,商家换了一轮,JOH曾经孵化的几家餐饮品牌也从乌托邦里整体消失,只有 Magazine B 还苦苦坚守着。


Sounds Hannam 鸟瞰图©Behance


Magazine B 把办公室设在这里,旁边是它和 %Arabica 的合作空间,做内容才是它的舒适区——展览主题每一两个月都在变,不变的是策展式新零售的思路。


7月刚刚结束 “城市档案(B City Archive)” 快闪活动——以首尔、釜山、波特兰、哥本哈根四地为灵感,分别对应 Magazine B 曾经报道过的四个城市,城市和地方也可以成为品牌;又以夏日为题,将哈瓦那人字拖(Havaianas)和第18期 Havaianas 一同摆上货架,以文化力带动夏日经济,脚踩人字拖逛汉南洞最长的坡,怎么能叫不酷呢?


Magazine B 的美陈简洁明亮©Ins:magazineb.hannam


将生活方式提案执行得更彻底,则是 Monocle


无论在东京或香港, Monocle 选线下商店眼光可谓老辣,看似单店,又绝非单一存在。


走在东京的文艺街区富谷,这里恰如其分地中和了涩谷区的喧嚣和富谷区的静谧,同样是小店林立,但更加社区化、日常化,或者说含蓄低调的日本人早已将质感潜移默化进了生活,不张扬也不谦卑。


Monocle 出品的富谷街区指南,Icon之一是一只猫头鹰

©不倒时差晃荡同好会


走进 Monocle 商店,“前店后厂”的开店模式更让每个创意人心生向往。


在商品区, Monocle 将纸张上勾勒的理想生活及世界观延伸至线下实体,从杂志刊物书籍,到与全球各品牌推出的联名商品Comme des Garcons的香水、Porter的行李箱、Berena的男装…这简直就是创始人泰勒•布鲁尔的私人品味清单。


木格栅门背后,是编辑区——这里是 Monocle 东京分社,编辑部和24小时电台就藏在这道门背后——凭借着强大的记者网络,编辑们马不停蹄地发掘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处,采访新旧交融的日本,又把日本带到全世界。


位于香港湾仔星街的 Monocle 香港分社

同样延续了社区感,同样是“前店后厂”


从做杂志到做店、选品、充当买手店, Magazine B 和 Monocle 或多或少都被刻上了创始人的烙印,成为媒体品牌如何介入零售空间的示范。这和消费品牌做店的逻辑不一样,媒体品牌做店,品牌曝光目的多于销售目的,不那么快,也不会要求一下算清ROI——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内容的长尾效应才刚刚开始。


两个媒体看起来如此不同,但在经营理念、业务模式上又有诸多相似,越发引起我的好奇。



创始人们的AB面

A面负责讲故事,B面负责生意


先把故事分为两个面:A面与B面。


A面:两个理想者的叙事手法。


加拿大人泰勒•布鲁尔,做过BBC记者,在阿富汗挨过枪子,创办过大名鼎鼎的设计与创意杂志 Wallpaper* (一年后杂志被时代华纳收购)。


2007年他手握1,000万欧元在伦敦创办全球知名的品质生活杂志 Monocle,以每年出版10期杂志为基础,很快把业务延伸至——报纸、图书、电台、零售店、咖啡馆、品质生活大会。


Monocle 除发行主刊外,还制作季节性和以事件为重点的报纸及年度特刊

如:为人们推荐夏季度假方案的 The Escapist

提供趋势分析与预测的 The Forcast 等


虽然 Monocle 对目标读者的定位,是“环球旅行风格(Jet-setting style)”,但是它绝不仅仅只将目光狭隘地放在中产以上的富裕阶层,周游世界,参加普通人无法企及的社交活动。英国《卫报》记者评价泰勒本人就是一个城市动物,一个彻底的全球主义者。


Wallpaper* Monocle ,泰勒关注的不再是“围绕我的一切”,而是“用我的视角看待一切”,真诚、好奇、展现世界的古怪。


Monocle 至今规模最大的商店位于香港国际机场

也象征其跨入旅游零售领域的企图


这也深刻地影响了日后的 Magazine B 


Magazine B 出版人赵秀勇(音译),设计专业出身,曾就职于韩国最大门户网站 Naver ,那个绿色搜索窗口就出自他的设计。他在第60期 Monocle 的刊首语里专门提到:在去欧洲旅行时偶然看到 Monocle ,这本杂志极大地鼓舞了我做 Magazine B 的决心。


Magazine B 第60期 Monocle


2011年 Magazine B 创刊,这本品牌纪实杂志同样每年出版10期,拒绝广告,每期内容围绕一个品牌展开,以贴近消费者的视角挖掘品牌文化。


2019年 Magazine F 创刊,延续 Magazine B 的内容风格,从最基础的食材出发,探讨食物起源、发展历史、商业变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2024年在第100期前又有了Magazine C,从标志性的椅子着手,介绍其设计和生活方式。


B,既是指品牌(Brand),也是平衡之道(Balance)。


Magazine B 第1期介绍瑞士潮流环保品牌 Freitag


B面:两个文化人的生意经。


如果说A面是两个理想者讲故事,叙事手法的不同;B面更像是两个文化人做生意,商业逻辑的不同。


在伦敦核心豪宅区马里波恩,坐落着一栋四层建筑 Midori House,推开窗可以看到整个帕丁顿花园。这栋绿色建筑正是 Monocle 的总部和姊妹公司 Winkreative 的办公室。


日语里 Midori 意为绿色,泰勒对日本文化甚是推崇© Magazine B


三楼是泰勒一手创办的创意公司 Winkreative,它的成立源于泰勒和时代华纳签订竞业协议,时间甚至早于 Monocle 的诞生。


Winkreative 为不少航空公司、国际连锁酒店集团、高奢、国家旅游局服务。离我们最近的,Winkreative 还主导过成都太古里品牌重塑、《中国日报》印刷版及数字版设计。


这些客户毫无意外地又出现在 Monocle 上,因为二者的风格本来就是一体两面——这让 Monocle 在赢得读者的同时,也赢得了广告主,随即带来奢侈品广告的现象级增长,以及各国私人投资者的支持。


不同于泰勒的纵深发展,赵秀勇的做法更像是专注在小而美的领域做试验田。2011年创办 Magazine B 的同时,他创办了JOH,并拥有餐厅、生活方式品牌、酒店等多种业态,2018年他把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想象,都放进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盒子里—— Sounds Hannam。


Sounds Hannam 引入 Magazine B 曾经报道过的 %Arabica 和 Aesop

这里也是 %Arabica 和 Magazine B 的合作空间©Daytrip


这一年,他还有一个新身份:韩国最大移动通讯运营商 Kakao 联合首席执行官。他创办的JOH与 Kakao 旗下 Kakao Friends 合并,成立 Kakao IX,IX代表创新体验。Kakao IX 还曾短暂入驻过 Sounds Hannam,但创新体验这条路在2022年折戟,赵秀勇从 Kakao 行使股票期权拿到高薪后离场。


资本的潮水退去,JOH还是退回自己的本位——媒体。


又回到故事的起点。



两个文化人的和而不同

两种生活方式的平衡之道


/坚持什么,拒绝什么


泰勒本人没有社交账号,他坚持只做纸质媒体,以传统方式通过报摊和订阅方式发行,因为人与人无法通过互联网真正建立联系。


网上看不到免费的 Monocle ,要想阅读全文?请老老实实付费,或订阅每年120英镑的数字版(和印刷版同价)。


他以逆潮流的方式,精明地开创了另一条小众赛道,让一群不再满足于奢侈品、拥有国际视野的人聚集起来,找到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和泰勒有些不同,赵秀勇在初创 Magazine B 时,就明确:这是一本不含广告的刊物,因为这是实现“纪实风格”的前提,排除广告商的内容介入,确保杂志视角的独立性也不存在任何“过刊”,即使是几年前出版的 Magazine B ,也可以通过强大的发行网络看到。


翻开每期封三,都能看到 Magazine B 四位一体的价值主张:

美感、实用、理念、价格


/编辑视角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杂志仍然是 Monocle 和 Magazine B 一切工作的核心,他们的编辑视角尤为重要。


通常,他们得益于全球化网络的便利,不拘泥于常规叙事,通过与当地记者、通讯员深入交流,总会找到一些“不那么容易引起注意”的关键性指标,然后再把这些内容装进每一期里。


Monocle 全球各个办公室里的世界时钟© Monocle


事实上,Magazine B 从一开始就选择不做广告,用消费者视角传递品牌和文化,这也是在保护编辑们的独立性,能够客观公正地为品牌画像;而 Monocle 的视觉风格则由 Winkreative 完成,后者同时会提供可视化的原生广告,比如视频、插画、独立报刊等,既是广告,也不再是广告。有这样强烈的编辑属性和价值导向,让每个品牌都有非常扎实的内容作为支撑,更具说服力。


今年4月 Magazine B 来到成都麓湖CPI 办展,

这个工位应该是每个想做编辑的人梦寐以求(瑟瑟发抖)的吧


/关注城市


两个纸质媒体都共同提到一个更大的图景,城市:和城市力有关,和品质生活有关。


The Neighborhood 序言里赵秀勇反复提到一个问题:

“到底是社区吸引来了好商店,还是反过来的?”© Magazine B


时间回到2015年, Magazine B 第43期第一次将目光聚焦一个欧洲城市——柏林。城市怎么能成为品牌?一个城市的多元精神体现在哪里?冷战结束柏林墙倒塌后柏林还有传统吗?还有真正的柏林人吗?


为什么是柏林?我是说把柏林作为一个品牌来研究,我猜是因为它不大,但是足够复杂。


Monocle 也从来不掩饰对城市品牌文化的野心。也是2015年,它第一次启动年度品质生活大会。今年7月, Monocle 刚刚发布2024全球宜居城市榜单,这个榜单着重于城市里的生活温度,而不是城市经济发展规模。今年列为榜首的是慕尼黑(去年第3)。看看编辑们给出的理由之一: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亚州预期寿命82.3岁,慕尼黑也是德国生活方式最健康的城市。


 Monocle 做的所有事情,最后都会指向一件事——密切关注世界。


Monocle 最新发行的夏日报纸巴黎专题和 Mediterraneo © Monocle


/思考快和慢


Monocle 在2007年诞生,Magazine B 在2011年创刊。在它们创立初期,正好赶上传统媒体式微、数字媒体兴起,它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在思想上拥抱全球化、在行动上退回到传统媒体,带着创始人强烈的个人印记,通过杂志、报纸、出版物、电台、商店、咖啡馆、活动、论坛大会的方式建立连接,搭建自己的媒体生态,完成从生活方式品牌到生活方式平台的转变。


这是一个好品牌的画像:有明确的价值主张,快慢有序,张弛有度,取舍有道。


第一届品质生活大会议题:媒体品牌可以为城市做些什么?© Monocle



后记


再来看看我们普通人能学到什么?


消费社会里,商品、商家、畸形的标签属性和社交资本联手,催生出一大堆打卡地和资源错配,消费被异化,流量、变现、现象级、网红这些虚无的词汇已经把胃口撑得很大。


纸媒死了吗?好像没有,虽然前有数字化大浪淘沙,后有AI和ChatGPT 唱衰传统,但 Monocle Magazine B 就像时代洪流里的两个缩影,当然这样优秀的案例依然还有很多,一边用内容坚守阵地,一边拥抱变化,用明亮的世界观将人们重新聚集在一起。


我们能从中学什么?我想学的应该是一套看世界的“小方法论”:敬畏心、最小化观察和训练、阶段性复盘、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是在现实世界里给个人修一道护城河,它会在更长的周期、更大的维度去凸显价值,润物细无声,告诉你何为品牌,什么是结果导向,是什么构成了现在的我。


所以,你得耐心,你得等一等,得多培养独立思辨能力,多丈量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距离,你得找到自己的平衡之道。


© 小红书EYESTORE









商业项目/

上海·西岸梦中心GateM/前滩太古里/现所/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CPI/

祠堂街/成都时光里/成都太古里/成都SKP/麓湖文旅/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北海·阿萨卡/

杭州·玉鸟集/天目里/湘湖越界/嘉兴西塘·良壤/

天津·智慧山/苏州·仁恒仓街/景德镇·陶溪川/陶阳里/

合肥·大象哆/广州·中大门/郑州·inPARK/洛阳·魏坡新村/

深圳·欢乐海岸/南京·景枫中心/福州·烟台山/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高兴里/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东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曼谷·EMSPHERE/


城市观察/

东京商业“吃瓜记”/太古地产在香港/香港“折叠”/

伦敦商业细节/首尔商业美学/北上成商业更新/

泰国商业反思录/泰国商业自定义/上海商业洞察/

成都商业的流变/北京商业冷思考/福州式“慢商业”/

广州商业新与旧/大理社群式商业/深圳商业的未来/

商业创新看曼谷/北京的街与店/巴黎的时尚日常/

西安的商业潜力/武汉商业新格局/成都2024商业更新/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Le Fame/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LE LABO/LOOKNOW PARK/


设计解构/

JZ-LAB介止设计·重构商业设计/

太古里的“撇捺之间”/商业空间的情感/

“街盒同体”的新商业/南昌路的诗与风/


创新趋势/

非标商业/衡量非标/小红书/策展式商业/艺术商业/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独立品牌选址/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居民社区更新/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公园商业/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潮流商业/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主理人的选址建议/

做新商业打破职能边界/“非商业”的商业场景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再看主理人/美食广场/包裹消费主义/商业时机/

城市更新盈利?/商业讲故事?/策展式商业?/

“网红”商业的渡劫/商业回到真实/商业艺术/

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的语言困局/更新避坑/

公共性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乐与苦/老街道商业/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商业/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如何破圈招商/

招商是结果不是起点/商业社区感/理解运动消费/







新商业场景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感性城市SCity
城市,是最为复杂和旺盛的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