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天地,把自然归还给城市

文化   2024-08-12 07:30   广东  


◎ 公园,不但是都市人治疗“城市病”的新“药方”,还是解决城市空间割裂的一道“良方”。

撰文/ 梁贝卡



从公园开始,认识一座城市。


找一个陌生城市,park walk一阵,你会看见当地人是怎样把日子过成诗的:


巴黎人会在卢森堡公园,围住水池懒坐闲聊,待到天黑才走;北京亮马河边,树荫下野餐、读书的人也不少;如果你在曼哈顿,随机询问路人,全纽约最推荐的地方,大多时候他们会指引一条前往中央公园的路。


难怪如今的年轻人,开始把“逛公园”当成“正经事”,甚至写进旅行的must go list中。


比起设计超前的政府大楼新基建,对于都市人来说,湖边的慢行系统、有意思的口袋公园,似乎更值得被拿出来炫耀。


城市公园,社会人的新“良药”


国内的公园,在从前,多是带星的景区,是“青青小草,请你抬脚”的受保护区。本该随意坐下的草坪,也因此成了不能踏入的园圃;还有更常见的情况,超大面积的城市绿地,外缘总有一圈围栏,逼得人们绕路走。这样的公共空间形式大于功能


好在,不少现代规划下的新城,逐渐重视起了“城中造园”。在这一方面,深圳显然是领先的。


这座前沿规划下的都市,不仅包裹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和冲劲,还有着全国数量最多的公园。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小公园上千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


深圳人的周末是在公园度过的,他们总说:“住在深圳,不逛公园可惜了”。


面对拥挤空间、精神压力、赛博膨胀,当代人或多或少地,都患上了“城市病”。私人时间的空档,被支离破碎的资讯侵占。


于是,断开电子产品、断开互联网,回归到线下,专注地与现实世界的互动,甚至把自己放逐到户外,活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成为了我们一种新的正选。


城市公园,这种自然的模拟物,成为了新的“药方”


在公园里,我们不仅找到了填补生活缝隙的方式,还找到了触达自然、触达深层思考的入口。


始于公园,但不止于公园


这一次来深圳,赶上台风密集的季节,我选择稍稍远离市区,到龙岗大运一带。远山近湖的画面,在从地铁口出来的瞬间就被定格了


深圳大运天地是个躲雨、看雨的好地方。小坐一会,会发现这里的深圳人蛮不“典型”的,没有刻意地“凹造型”,倒是穿着简单,自在地享受着亲子时光、亲密对话。雨后,他们甚至开始了一场“微型徒步”。


始于公园,但不止于公园。大运天地在意的,是商业与生态的共生共荣。它所恢复、更新的绿色空间,也并非是单一的“绿道”,而是混杂着多种城市功能的,具有经济、社会属性的“有机空间”,这对当下的深圳来说,尤其重要。


占地⾯积52万㎡,大运涵括了⽂体场馆、公园形态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商业街区。未来,综合体管理还将统筹范围辐射至项目西侧的⼤运公园,形成一个总占地153万㎡、绿化率达93.35%的“大运画卷”,也是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最佳“纽带”。


用手绘地图,替代生硬的导览图,这也是公园、游乐场才会有的做法。


依水伴山而起,大运天地的商业部分,线性施展布局开来,整体按照“南动北静”进行过渡,分作南、中、北三大区域:


迎接轨道交通访客的,首先是商业南区,也是潮流零售、青年社交最聚拢的一个区域。在两大场馆和水系的交接处,则是商业中区,家庭娱乐的氛围环绕着下沉广场展开。随着地势,一路往前去,走进去,公园的特质被进一步放大,湖式的慢节奏逐渐渗透。商业北区的湖滨独栋依次排开,隐藏在林间的栈道也一直延伸至与独栋一湖相隔的对岸。


从南至北,热闹到平静的气氛,链接着商业、人文,以及一系列闲情野趣,是循序渐进的三部曲。而且,这里的生态要素,不是独立于商业体的组成单元,而是填补缝隙的黏合剂




向右➡️滑动

业态类型从潮流服饰、专业运动、文创书店,递进到带水岸景观的私宴餐饮。招商也不再是单单考虑去化面积、连锁品牌效应这样的问题,而是结合在地文化、公园特质等因素来适配业态和场景。


在天地之间,装进气象万千


不同于其他商业,大运天地的“主角”,是“定居”在这里的动物和植物。


“大运天地,由动物、植物、人共同拥有。与自然、休闲、教育无界融合发生的商业活动,既可以复得返自然,又能接入繁华都市。”这是大运天地倡导的“公园正经事”,在商业里重新营造公共性


场地内外没有绝对的边界。即便在宽阔的马路旁,也没有恼人的围栏,只有缓坡形成的过渡带,一个生态栖息地“窝藏”其中


在这里的每个生命个体,都能各得其所除了腾挪出给植物的生长空间外,为了不打扰动物们的休养生息,沿湖栈道的灯光也被设计得更暗一些。人为痕迹少一些,便更接近大自然的原始状态


同时,北区也是大运天地在正式揭幕前,预先透露的“序章”。用最静谧、浪漫的一角,欢迎大家于湖光入野


在建设过程中,深圳大运天地刻意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海绵体功能。超百种的植物、丰富的动物品种,是城市人的新邻居。运气好的话,能看到柯尔鸭、黑天鹅在“巡逻”,还有刚刚“入职”的梅花鹿。


有了精心孕育起来的生态环境后,还要让大片的公园,成为可以借力的资源


但这样的场地,事实上,和大部分的现代城市空间一样,并非建成之后,就能自行运作、自带流量的,也需要谋划丰富的内容,才会让一处场地真正“活”起来


开业之初,大运天地就组织了一连串活动,从6月的运动类社群活动,到7月的“自然气象公共艺术展”,周周不间断,月月换主题,让大家每个周末的长得不一样


要知道,这些都是费力的事情,需要持续去想、去做,才能让人们形成惯性,视作日常。


对于一个商业体而言,这或许是培育阶段必要的“造势”、“加热”;而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来说,则是它在想方设法地,带着大众,重新认识到公园这项基础功能对人、对城市的实用价值


对大运天地来说,他们并不局限、不强调“宠物友好”,更希望传递的是“生态友好”,乃至“城市友好”。


一套好“脚本”,能让品牌进入“角色”


一个项目需要完成的周密部署,除了包含期间限定的活动之外,还少不了深度合作的、在这里开设门店的固定品牌来共同参与。


够动人、且思路清晰的好故事,往往更容易吸引到“对胃口”的好品牌。操盘手作为一个商业体的总导演、编剧,会用好这套“脚本”,让品牌清楚知道,他们可以怎么加入、怎么扮演好、发挥好自己的角色




向右➡️滑动

在湖水边、在树荫下,感受生活的自然流动


在门店设计上,你会发现,品牌也愿意追随这一“脚本”,跟着一同“撒野”,主动拿出更多的“可租赁面积”,留给了场景营造,用具体的、可走进的画面,来叙述产品功能,来引人入胜,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即便没有强消费引导,品牌却能再一次虏获新的用户,让消费者感知到,原来“自然感”、“户外感”在上下班路上也可以发生。这也正好契合到深圳大运天地提出的主张之一——让运动成为释放情绪的日常。


蕉下首家轻量化户外体验店:近1000平方米的大店内除了商品陈列区,也设置了咖啡厅和模拟户外环境的绿化区域。

CAMEL骆驼户外运动城,先有主力品牌引发风潮,后有其他品牌乘风而上,店内利用帐篷、岩石还原户外露营场景。

以深圳首店身份落地的宠物部落,开设了1200㎡的城市宠物社交中心。

Blue Bottle,也是“游牧”到深圳大运天地的一份子。


再看大运天地一开始便在铺设的“大有生活”这条线,如今也养成了自己的“小气候”。这种“小气候”的形成,来自无数的细节。


各种艺术装置、诗句,悄悄地就暗示了每个参观者,这里可供探索的不止于一家家门店。


除了以上这些作为“标配”外,还有更多的“精神配套”——有仪式感的、有趣的内容发生场比如湖畔不时出现的开放麦、一座水边的钢琴、一排和夕阳并肩的座椅。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台阶上,坐进画框里




向右➡️滑动

《日》、《云》、《雨》、《风》、《虹》,这些伴随日常的天气元素,以艺术化的语言具象于开敞的公共空间内。

雨后的纯享音乐会,给日落剧场带来了多一份清新。


大运的边界,由“大家”来拓展


从品牌要面对的消费端市场来说,在这个极易形成圈子的时代,客群的衡量单位不再是细分市场,而是社群,无论线上线下。


Get到这一点的不少品牌,会拿出门店作为社群聚会的空间,除了销售产品外,会定期举办多种的活动课程。


用户与品牌关系,从认识到融入,喜爱到热爱,忠诚到信仰。


另一方面,对于远离核心商圈、初入局的大运天地来说,操盘者除了需要面对“市场有多大”这一问题外,更关键的还是“选择和谁并肩作战”。是否自带强社群运营能力、或潜力,也成为它筛选品牌的一大关键


与“大运天地的好朋友”Hangzhoulook(杭州记录自然的大V账号)通过书信连接深圳杭州两座公园城市。


在挖掘潜力主理人上,全人群生活方式品牌——“大+”社群品牌的建立,就是为了连接更多新人类:斜杠青年、各行各业的玩家、因热爱而聚的兴趣搭子。


转换商业管理方的角色,让主理人“当家”,组建属于自己的兴趣俱乐部。与其做引领者,不如做好一个服务者和陪伴者,以朋友的视角,平等地加入公众的生活里。


我们需要自然大使、城市吉普赛乐队的存在,是他们的存在,深圳紧张的步伐被降速下来了。轻松自在的氛围,也从这些“野生”的,没有班味的主理人开始,被带进街区里,进一步拓宽着大运自在的边界


通过社群活动的长线运营,大运天地和大家实现真正的一期一会。



写到最后:


回想四十年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边陲小镇,缺少乡音和娱乐,文化场馆也乏善可陈。


但在今天,摩天地标、摩肩接踵的科技新贵,都是它物质层面上“富裕”的证明。


更难得的是,比起北上广来说,尽管这座年轻的城市十分“缺地”,却早早地意识到“生态”之于大发展的重要性,“生产”也逐渐懂得适度让步。市民公园、公共设施,不是深圳的“配角”


深圳,是万象商业的摇篮。从最初的万象城,到今天的大运天地,二十年间,华润万象生活城市共同向前,也一路探索着“城市空间运营”的新模式。


深圳大运天地则是一次对商业场景,融入地景建筑的探索,让人与自然,在一次次重新认识、相处中,产生出更深的情感,甚至生出对一座城市的眷恋。


自然复兴式的开发建设,也会引导更多城市,找到自己的软实力,找到属于自己个性的新赛道,让千篇一律的中国新城,找到自己最独特的精神肖像。这也是新城崛起的标志,标志着基础以外的更多需要被关注、被满足了,生活的细节也被缝补起来了


这些,都会成为我们不再羡慕远方的理由。










商业项目/

上海·西岸梦中心GateM/前滩太古里/现所/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麓镇/

祠堂街/成都时光里/成都太古里/成都SKP/麓湖文旅/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北海·阿萨卡/

杭州·玉鸟集/天目里/湘湖越界/嘉兴西塘·良壤/

天津·智慧山/苏州·仁恒仓街/景德镇·陶溪川/

深圳·欢乐海岸/南京·景枫中心/福州·烟台山/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高兴里/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东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曼谷·The Emsphere/


城市观察/

东京商业“吃瓜记”/太古地产在香港/香港“折叠”/

伦敦商业细节/首尔商业美学/北上成商业更新/

泰国商业反思录/泰国商业自定义/上海商业洞察/

成都商业的流变/北京商业冷思考/福州式“慢商业”/

广州商业新与旧/大理社群式商业/深圳商业的未来/

商业创新看曼谷/北京的街与店/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LE LABO/LOOKNOW PARK/


设计解构/

JZ-LAB介止设计·重构商业设计/

太古里的“撇捺之间”/商业空间的情感/

“街盒同体”的新商业/南昌路的诗与风/


创新趋势/

非标商业/衡量非标/小红书/策展式商业/艺术商业/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独立品牌选址/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宠物友好/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主理人的选址建议/

做新商业打破职能边界/“非商业”的商业场景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再看主理人/下沉商业/包裹消费主义/商业时机/

城市更新盈利?/商业讲故事?/策展式商业?/

“网红”商业的渡劫/商业回到真实/商业艺术/

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的语言困局/

公共性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乐与苦/老街道商业/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商业/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如何破圈招商/

招商是结果不是起点/商业社区感/理解运动消费/







新商业策划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创新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感性城市SCity
城市,是最为复杂和旺盛的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