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住进大自然里

文化   2024-10-09 07:30   上海  



◎人们正在“把生活置顶”,在具体的日常里与焦虑、烦躁和解。

撰文/林小蕾、May


一边是远方人山人海的Citywalk,一边是自带松弛感的宅家Homewalk。


这两年,每到假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追网红打卡地,而是选择回家“躺平”。


是啊,作为生活中的主场,“家”也是陪伴每个人最长久的那道“风景”


home walk  ©小红书  anteast


小红书上有个浏览量约2.3亿的热门话题——“60分的生活提案”,主打分享不完美的家


杭州90后夫妻爆改西湖边的家,约330m²只做一室一厅;北京约19m²老房改两室两厅,儿童房还有个秘密通道;在拼夕夕上花差不多2500元拼出一个属于北漂的家......


这些“家”的背后都是无数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接受不完美,更多的包容性,改造的不只是房子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初心都是在寻求一种理想而真实的生活状态


是啊,消费习惯伴随着消费心态,都在发生改变,从对待家的态度,也能窥探出对生活的新理解。


5w软硬装的家  ©小红书 今晚暴风雨



拥抱舒适消费的背后

是把生活“置顶”的需求


可能是紧绷的太久,这代年轻人开始放弃卷了,时不时给生活松松绑


先是解放了身体。


廓形西装、工装夹克,各种不收腰束身的oversize,低饱和色彩、工艺精良又舒适的“Grandpacore”成为时尚潮流;女生们不再追求一双Jimmy Choo,开始着迷松弛的赤足感,丑鞋子、洞洞鞋、渔网鞋渐渐走红。防晒衣、瑜伽裤,成了打工人的新工装,用随时随地的户外感冲淡班味。


然后呢,开始解放睡眠。


压力大、失眠的年轻人,在粗布老床单上找到了一沾枕头就睡着的安全感。冬暖夏凉的棉麻材质、干涩的颗粒触感,再配上小时候在外婆家混合着电风扇和花露水的午睡记忆,妥妥的安神助眠香氛。


说白了,都是在努力提升自己那份安心、舒适的体感


毕竟“All IN”也是有窗口期的。在慢下来的节奏里,人们开始和自己坦诚相见,重新思考自己想要获得何种生命体验。


年轻人晒出老床单 ©小红书 元气少女张飞


伴随着体感的提升,去重新找回“实感”


于是我们发现,这两年很多小城火了,人们在县城里品味烟火气。


不少线上的生意,也开始重回线下。去菜市场挑选果蔬、去花市闻闻花香、去公园里晒晒太阳,去体会围绕在身边的生活浓度


那些阳光照不进的写字楼,削弱了人们对四季的感知;但当踏进菜场、花市、公园,身体的感知又被打开了。


甚至最近,不买奢侈品的成年人,开始频繁上头Jellycat,人手一个可爱的、有趣的包挂。与其说是随身携带的情绪稳定剂,不如说是把自己喜欢的都网罗在一起,触手可及,为自己保留一块最小的理想生活单元


Jellycat厨房  ©小红书 Boey


人们正在把“生活置顶”,在具体的日常里与焦虑、烦躁和解。


要说具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早上从舒服的小窝自然醒,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猫咪正在种满花的院子玩耍是一种;傍晚在林间闲庭漫步,偶尔停下来与邻居打声招呼,坐在湖边等日落,都是具体的生活表现。


在上海,城市公园的围墙被拆除,走在路上,顺着景色好的地方一拐,一不留神就到了公园里。最近就连黄浦江边的商业也成了香饽饽。


在快节奏又班味很重的上海,有一天当我们发现,冲出格子间,住在大自然里也能成为一种可能。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拿回对生活的掌控权。


掌心湖@上海嘉定安亭新镇



让真实的自然体验

常驻生活


这样一场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实践发生在上海前几年提出的“五大新城”里。在起步早,发展相对成熟的嘉定,20多年前规划了一个叫安亭新镇的地方。


这里也是上海为努力构筑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在“十五“期间提出的“一城九镇”中的一个。总建筑面积约118万方,2002年开始规划,起点高,旨在打造一座德式风情小镇


汽车城恐怕是大部分人对这里的初印象,几年前,住在这的人大约有60%从事汽车产业相关的工作,可以说是产业强、班味又重。


当我们前往一探究竟,发现就是在这么一个地方,再现了当年许多前瞻性的设计内涵


约30%滨水率和20万方湖泊形成社区内的多样生态;以400米位模数的街道,便于步行和骑行的城市界面;适合遛狗、散步、漫步的15米弯曲道路;德国设计师根据中国家庭需要设计了约500多种居住方案;第一次引入德国原装品牌,大约40%为可再生材料......


上海嘉定安亭新镇德式风模型图


在一片产业包围的区域里,打破了传统棋盘式布局的寡淡与无趣,生长出了一个可以过滤掉班味的自然缓冲带


可步行性、连接性、混合用途和多样性的社区,新城市主义的几大原则在这里被具象化了。


如果说前期政府规划的远见,给小镇打好了基础,而之后的故事恐怕就离不开国企和上海万科的深耕


上海嘉定安亭新镇实景图


慢慢逛,发现了这片位于约11万方安亭掌心湖畔,三面环湖,沿约3000米湖岸线深入湖心的建筑群,在这里,土地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走在其中,看不到围墙、篱笆,取而代之的是河道、步道、绿植等柔和的边界。延续整个安亭新镇的德式建筑风情,表达一种开放的城市空间特质。


在寸金寸土的上海,抬眼随处可见湖景,站在湖畔,能感受到生命的流动,这就很难得。而如何将自然体验融入真实的生活日常,我们在这个叫掌心湖·原舍的地方感受到了些不一样。


左滑查看更多   掌心湖·原舍湖畔


首先,这里是拥有自然感的社区,各种场景藏在里头。


光是近水楼台的湖还不够,还在尝试把二十四节气植物种进社区,从设计手法、材料、植物等各层面进行校准和提升。让在写字楼里看不到的四季,在社区里被找回,让居住其中的人们在生活里形成自然观


想象一下,春天樱花飘落在街角邂逅浪漫,夏夜在香樟树下听着蝉鸣等待暑气消散,秋天湖畔的柿子缀满枝头,冬日腊梅暗香浮动,是多少人向往的住进大自然里。


而天地自然间,也最能还原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在庭院里放空心绪,和朋友三两相约去户外露营。不管你是想随处走走,还是去晨跑、遛狗,围炉煮茶,一家人的户外空间需求在社区里就能满足。


左滑查看更多   掌心湖·原舍生活场景

左滑查看更多   掌心湖·原舍景观


随处可见的那些自然生长,有点野趣的植物,不同高度的灌木组合,分不清是先有的植物还是先有的建筑。


团队解释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呈现自然,于是优先选择更具有自然姿态的植物,乡土品种与招鸟品种,栽种后让植物按照它本来的样子去生长,久了就像在这生长了很多年一样。


主打一个师法自然,让人想到千百年来景观所追求的那八个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左滑查看更多   掌心湖·原舍景观


空间设计上,也处处流淌着自然。


空间留白,保持自然颜色与棉麻肌理的材料,步入庭院,在这种状态下,室内外都能感受到这股惬意与松弛


月岛的“聆溪”,是一个适宜蜂蝶类栖息的雨水花园,以新月/满月/朔月等8个月相为元素增加标识和装置。


风岛的“归巢”,做了一个湖畔的户外书坞,因水文条件变化,团队也在抓住建设过程中的闪现空间,做减法,将吹风赏景的阅读与闲谈空间照进现实。


光是听这些景观节点的名字,就够浮想联翩。走向月光的林间路,且听风吟的四季书房。让人忍不住想到近千年前那个冬夜里,苏轼与张怀民的承天寺夜游。


左滑查看更多   掌心湖·原舍景观


再看细节,具有“漂浮感”的云鹭花园,植物以白色、银灰色、灰蓝色、灰绿色为主题色系,象征大海、云朵,营造松弛的空间情绪。将整个滨水空间条带状链接,提高场所的整体记忆点。


压力感应的喷泉,草坪边缘以观赏草呼应阳光微风;植物主题色、高辨识度的植物场景、主题装置的置入,有机会让最美的景观以最恰当的时机被看到


掌心湖·原舍景观


互动感的增强,也让植物园变得有生命力,更容易触发五感体验,这些都是情绪价值的来源。


这不是城市公园,这只是社区的公共空间。那些细节都在回应对空间质感的追求。也让住进大自然里成为了可能。


都知道万科这几年爱上了种树栽花,不断在尝试给这块城市画板描绘不同的图景,提升大家的审美认知。


掌心湖·原舍远景



理解、倾听、伴随

与一座城市共生


再回看安亭新镇,有着万科十年践行的长期主义。


2015年,与上海汽车城集团牵手来到安亭新镇,要造一座“自然里的城市”,到如今安亭新镇的收官之作掌心湖原舍迎来交付。


10年间,从一纸蓝图到梦想照进现实,到交付最后一把钥匙,万科早就不只是在盖一栋建筑,造一个社区,而是去提供一种更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不同于一般的居所规划,将植被、水系引入社区,丰富居住体验感。他们选择了反向而为,用自然来缝合生活,循着自然的流动、自然的变化,在自然里建造一座小镇。


安亭新镇德式建筑群 ©小红书 花团长Luca


始于自然,又不止于自然


十年的深耕,与城市共生,他们还在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去填补生活场景的空隙,提升生活浓度和多样性。


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商业万科集,我嘉书房、文小艺教育剧场、森林俱乐部等;承载文化互动的邻里中心,新年音乐会、风筝节等;越来越多的故事在这里发生,为日常烟火增添了更多温度。


安亭新镇的日常 ©小红书 entropy


还记得1992年,万科第一张报纸广告,就发问“明天,我们将住在哪里?”。


30多年过去了,他们依然还在探索,在自己卷自己,不断去解锁新的回答。


从交付“一栋房子”、“一种生活”,再到交付“一个生态体系”,于是可以看到,理想社区、地区振興、文化复兴,他们在做的早已不仅仅是关于居住这件事。


打造了8年的上生·新所,开发了12年的徐汇中城,从天空之城到中興城。我们发现,万科不只是在打造一座商场、一个城市地标综合体,而是从城市的宏大命题,到市民的日常琐碎,都真正参与其中,去理解这座城市,倾听生活的需求,再伴随整个片区一起养成


@上海·上生新所二期



后记


如今,那些喊着“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的年轻人们,依然有人选择奔向远方,2、3万买套房,或是找个废弃的小院子,改造成想要的样子,或是做个数字游民,去旅居、去照见生活别的可能,去重新找回时间感


说白了,人们无非是希望能让自己慢下来,戒断日抛生活、预制朋友圈,把诗意的远方拉近至推窗见山,让自然离生活更近

 

回到生活方式提案方的品牌、商业亦或是城市服务商,更需要知道,这是一场陪伴式的养成生意,需要长期主义的深耕,更需要深入生活,提供更持久的情绪体验。


祝愿大家都能找回生活,有做些“无用”事的时间。








商业项目/

上海·西岸梦中心GateM/前滩太古里/现所/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CPI/

祠堂街/成都时光里/成都太古里/成都SKP/麓湖文旅/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北海·阿萨卡/

杭州·玉鸟集/天目里/湘湖越界/嘉兴西塘·良壤/

天津·智慧山/苏州·仁恒仓街/景德镇·陶溪川/陶阳里/

合肥·大象哆/广州·中大门/郑州·inPARK/洛阳·魏坡新村/

深圳·欢乐海岸/南京·景枫中心/福州·烟台山/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高兴里/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东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曼谷·EMSPHERE/


城市观察/

东京商业“吃瓜记”/太古地产在香港/香港“折叠”/

伦敦商业细节/首尔商业美学/北上成商业更新/

泰国商业反思录/泰国商业自定义/上海商业洞察/

成都商业的流变/北京商业冷思考/福州式“慢商业”/

广州商业新与旧/大理社群式商业/深圳商业的未来/

商业创新看曼谷/北京的街与店/巴黎的时尚日常/

西安的商业潜力/武汉商业新格局/成都2024商业更新/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Le Fame/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LE LABO/LOOKNOW PARK/


设计解构/

JZ-LAB介止设计·重构商业设计/

太古里的“撇捺之间”/商业空间的情感/

“街盒同体”的新商业/南昌路的诗与风/


创新趋势/

非标商业/衡量非标/小红书/策展式商业/艺术商业/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独立品牌选址/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居民社区更新/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公园商业/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潮流商业/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主理人的选址建议/

做新商业打破职能边界/“非商业”的商业场景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再看主理人/美食广场/包裹消费主义/商业时机/

城市更新盈利?/商业讲故事?/策展式商业?/

“网红”商业的渡劫/商业回到真实/商业艺术/

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的语言困局/更新避坑/

公共性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乐与苦/老街道商业/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商业/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如何破圈招商/

招商是结果不是起点/商业社区感/理解运动消费/








新商业设计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感性城市SCity
城市,是最为复杂和旺盛的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