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横向地探索还不够,向上垂直地探索也总会有收获。
撰文/Junjie Wang
编辑/Zoff 73
香港有时候像一块时间的琥珀,很多事物和样貌都被冻在了时间的碎片里。
这座城市很快,它生活的节奏很快;过马路的红绿灯提示音的频率很快;小巴司机赶路的速度也很快;相比之下,它的城市改变似乎变慢了。
很多人都会说香港的 “黄金时代” 已经不在了,他们指的“黄金时代”可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可能是香港商业零售的黄金时代。
香港街头 ©图源小红书DaninSum
去年通关后,我们终于有了机会再回到香港。
看看这座所谓的亚洲金融之都,经历了怎样的商业变迁,来聊聊当下香港的商业形态有了怎样的面貌。
垂直向上的城市商业
香港是座讲效率的城市,几百年来受英国新教伦理的影响,香港人热爱秩序、珍惜时间,并努力工作,和德国、英国、瑞士等受新教体系的国家,有着相似的价值追求。
城市建设面积受到大面积的自然景观钳制,加上港府依靠“卖地为生”,维持一个让资本恣意流动的低税天堂。
这些因素都促使了香港这座城市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向上看。
©图源小红书无颜冰长黑、任屹云
当城市沿着一条垂直向上的轨迹发展时,一切就变得十分立体。
我生活在香港的东九龙,从地铁走出来,一直爬上山坡,住宅和商业都沿着山坡向上延伸,这样的垂直商业在香港岛就更明显。
英皇道盘踞在港岛东侧,轩尼诗道占领湾仔及铜锣湾,皇后大道中段和西段则是中西区的主要干线,以这三条主要道路为中轴线,两侧展开的道路犹如毛细血管,商业的触角也就延伸在这些毛细血管的各个角落。
Hysan Place 希慎广场 ©图源小红书玩的开心
香港的垂直商业案例有很多,位于铜锣湾闹市的Hysan Place 希慎广场是一个典型代表。
整个希慎广场面积不大,只有4.2万平方米,但从下向上延伸出来了17 层楼都拿来用作商铺。希慎广场成为我在铜锣湾必去的商场。
希慎广场两层楼的诚品书店
©图源小红书可乐妈妈、Liuhaiihui、时间行者书店
它紧连着地铁,出入方便,定位又十分年轻,且做了两套上下的动线方案,一条沿着商场中央往上,可以让你每一层都逛一遍,另一条从侧面开辟了直通的长扶手梯,可以让你快速挑选和直达高层区域的诚品书店以及快餐区。
这也是希慎广场神奇的地方,它的餐饮区被放置在了最顶层,而非一般商业业态安排的一层或者负一层,这样的布局逻辑无非是要拉着你一直往上走,而非从地铁出来吃了饭就直接离开。
©图源小红书HBX、豬柳蛋手撕麦麦脆汁鸡
希慎广场整体的规划十分立体,负一层、负二层现在被改造成潮流生活方式区域,基本吸纳一些日式轻食、小吃和饮品,还有 HBX、泡泡玛特这样的潮牌和潮玩店,以及SLOWOOD 这样的杂货店,很适合上班族下班后回家前的闲逛,它的品牌组合很轻盈,能够满足短暂的闲逛和茶歇的需要。
再往上,则是常规的零售区域,但希慎广场又在不同的楼层设置了可以让你驻足停留的空间,比如,他们在四楼的露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空中滑板公园,而再往上,步入至诚品书店之前,又在 7 楼的露台设置了一个可供访客在室外用餐的西餐厅和酒吧。
希慎广场9楼咖啡厅©图源小红五月
这样的立体结构也适用于街边看起来不起眼的商厦,有些相貌平平的商厦甚至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定位和集群。
位于湾仔轩尼诗道上的富德楼便是一座具有文艺气质的立体商业标本,从街道上路过的话,你完全会错过它。
进入富德楼的入口只是一个非常狭窄的楼道,但整个富德楼,一共14层的高度,里面进驻了独立书店、画廊、手作杂物店、艺术工作室、唱片店、音乐工作坊等香港本土的艺文商业业态。
© 图源小红书MelaMelaMela
比如主张将传统乐器和世界音乐结合的音乐工作室 Interzone Collective;还有可以让你自由录制音乐的多功能艺术空间 Twenty Alpha;独立书店艺鵠 ACO等等。
这里更像一个商业化的小型创业社区。
14层不同的艺文工作室©图源小红书Oooo11、西莉胡兔
整座富德楼都由艺鵠管理和运营,从 2003 年发展至今,艺鵠通过半资助的方式以低于市场价格一般的租金租给这些独立的艺术文化从业者,并以低度管理、高度自治的原则来容纳不同方向的小型创意个体,这也让整个富德楼在内容上极其丰富且充满个性。
而这也牵扯出了属于香港商业另一个独特的地方,那就是社区属性。
社区、街道就是商业的试验田
社区是香港这座城市的另一个基石,不管是独栋的唐楼洋楼,还是成片成带的大型公屋,还是新式的屋苑小区,甚至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的居住空间,香港有很明显的社区组织和社区单位,而商业也基本围绕社区单位来布局。
换句话说,一定数量的居住面积里要配备一个社区商业中心、一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一个公共图书馆,在香港都有一套规定。
中环PMQ元创方 ©图源小红书benate
也正得益于香港高密度地垂直开发,让商业有了回归社区和街道的一些可能性。
与盒子式的商业相比,香港商业之所以还有韧性的一部分原因,也来自它独特的街道和社区商业模式。
在这座面积狭小的都市里,千禧年后的香港孕育了不少新的国际品牌,而在房租高涨的商业环境下,它其实在创新这个面向上没有太多的余地和空间。
所以,对有一点创业抱负的年轻人来说,找一个能负担得起的店面比什么都重要。
深水埗街头 ©图源小红书REIKI
深水埗就成了一个聚集年轻人的社区,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区,这里也没有像启德、太古那样的大型中产社区。
深水埗甚至一度被视为香港的 “贫民窟”,但你走在深水埗,你会意外地感受到属于香港的一种 “年轻力”。
如今的深水埗基本集齐了咖啡馆、买手店、首饰精品店、唱片店、精品书店等年轻人钟意的商业业态,而这些商铺也基本都是本地人经营,和连锁的品牌店比起来,这些店更有本土文化的情怀。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图源小红书
不过,对生活在港岛的香港居民来说,位于铜锣湾的大坑则更有港岛特色,它融合了香港本土的文化和欧美的生活方式。
大坑在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南面,是一块看起来凹进去的平地,也是附近闹中取静的高档住宅区,不过一些生活方式的商业形态基本盘踞在片状的唐楼群中。
©图源小红书REIKI
从铜锣湾道进来后,先看到的就是非常具有香港文化特色的庙宇,这座庙宇名叫大坑莲花宫。
而大坑也是每年中秋举行舞火龙活动的地点,舞火龙是香港民间庆祝中秋的传统习俗,在中秋当日,会有将近300人举起一条全长67米的火龙,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
陈奕迅最爱的港式茶餐厅炳记茶档也坐落于此。
©图源小红书KentonLeung
而与此同时,你又能够在大坑感受到非常港岛特色的西式风情。
你能在这里享用正宗的西餐、好喝的咖啡,也能在这里目睹本土品牌的崛起,也有像 Microwave、静月这样网罗各地精品的小店。
以生活为尺度而打造的商业空间
社区的活力来自街道,而街道的主角则是人。
对都市中的人来说,便利、舒适和惬意似乎是不可能的三角,但这又是大家最基本的需求,从香港商业空间布局来看,它们除了更贴近社区,也更考虑生活所需。
© 图源小红书好想到处去的一个人
便利的轨道交通和像血管一样的巴士网络,让香港的商业基本能够满足便利的需求,但舒适的空间和惬意的氛围则很难得。
中环的置地总是能感受到人群的压迫和奢侈品商场散发的冷漠,尖沙咀的K11 Musea在设计上不算通透。
位于九龙东部传统工业和居住区的启德 Airside算是近年来香港零售的一个新样本。
Airside 主打社区共融的商业理念,商场坐落在启德地铁站的附近,周围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型生活居住的新社区,这种新社区的一个特点就是家庭多,启德 Airside 因此十分欢迎宠物进入商场,每到周末,商场内基本人满为患。
©图源小红书阿肥Design-Herbs
虽然在品牌组合上不如希慎广场那么多元和国际化,但基本满足周边社区的需要,留出了大面积的空地来铺设绿植,同时在规划上也做出了新尝试,比如在商场的顶层设计了一个冲浪场。
Airside 其实就像你生活空间的一个延展,它不像一个单纯的购物场所,你可以在这里遛狗、闲逛和发呆,同时还能参与 Airside 主办的社区工作坊,而它所在这片区域,政府也在将其打造成像将军澳一样的大型生活社区,周边配备了河道和绿化道等适合居民休憩、漫步的空间。
根据香港政府的规划,整个启德区未来绿化空间将占据 30% 的面积,Airside 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 36%,还设计了户外农场。
Airside 户外 ©图源小红书啟德區的一分子
Airside的招商也足够体现了他们为社区服务的理念,宠物品牌、运动户外品牌和适合家庭的品牌,以及文创品牌等。
相比K11 Musea基本没有玻璃幕墙的设计,Airside 的设计则是整个打开,商场中央具有开阔的视野,可以一览商场的面貌,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可以让阳光透进来,和室内的绿植融为一体,这也让 Airside 整体的观感更加清新自然。
©图源小红书啟德區的一分子
其实,在香港像这样以社区和生活为尺度的商业空间并不算少,因为香港城市发展的脉络基本沿海岸和交通展开。
而香港又是一座极其立体的城市,生活空间、购物空间和交通枢纽很多时候都会被挤压在一条竖线上。
像新界的沙田、香港岛的太古都是典型案例,从地铁站出来会立刻步入商场,商场再往上又是住宅,这样的 TOD 社区这几年也开始在国内兴起,但整体开发率还不高。
太古城中心©图源小红书小可可
港岛东区的太古城中心其实已经比较老旧,最早落成于 1982 年,如今太古已经发展成了包含大型居住单元(太古城)、大型购物中心(太古城中心)、写字楼(太古坊)以及高级酒店和社区公园为一体的生活片区。
对生活在太古的居民来说,整个太古城就是一座设施完备的小城。
太古城中心占地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 ,在过去经历了许多次的更新和重生,而在整个太古坊,太古地产更利用空中廊桥将各个板块连接,并在一些大厦留出了适合文化艺术活动的空间。
太古坊©图源小红书Leila
太古地产在太古城和太古坊之间还花了许多心思布局一个新的都市绿洲。
太古中央广场和太古花园的绿植空间由 Kathryn Gustafson 设计,种下了超过 260 多种植物来丰富生活和办公片区的景观。
这样的一个都市绿洲则给了人一个养精蓄锐的休憩环境。
后记
香港的商业的确已经过了大规模造商场、造城的时代,整个城市的商业更新变得更加碎片化,呈现出点状、针灸式的更新方式。
即便是像希慎广场这样的大体量商业形态,在更新上也都是细枝末节地改变,但这种更新方式同样能够带给人新鲜感。
而离开传统的商场,在香港漫步也能在街道、社区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像类似内地城市更新的保育活化项目在香港也兴起不少,不管是中环的大馆、中环街市,还是荃湾的南丰纱厂。
如果横向地探索还不够,向上垂直地探索也总会有收获。
©图源小红书DaninSun
与此同时,香港的商业也在向内思考,当香港的商业离开了游客后,他们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内容来满足当地的居民。
或许向人的生活蔓延是一个好的方向。
商业项目/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CPI/
合肥·大象哆/广州·中大门/郑州·inPARK/洛阳·魏坡新村/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城市观察/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Le Fame/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设计解构/
创新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新商业场景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