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古城,如何做好“城市运营”?

文化   2024-09-23 18:02   广东  

◎ 城市是一切商业文明生长的基底。

撰文 / Lan

编辑 / 简生


看了那么多项目,聊了那么多商业,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其实是商业之外的因素,在决定商业的态度、观念,甚至上限

 

这些因素可能是社区、社群、内容,但是它们共同的终点,有个非常清晰的指向,那就是城市运营

 

如果说商业运营是主菜,那么城市运营就是承载它的这张桌子,是基底。只有格局越大,越是做好长期打算,商业发展才能越健康。

 

前不久我们又去了趟深圳的南头古城,运营四年之久,这里依然是人头攒动的目的地,还长出一些让人惊喜的新商业来。


给人一种反向操作的感觉——把城中村越做越多元,做成了一个功能复合、内容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


我们也想借这个案例,讨论下城市运营的复合价值。

 

复合生长的南头古城


年轻深圳的吐故纳新,

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城市更新里有个最难的类别,便是城中村改造。

 

可以说,它的一切组件都是复杂的——地貌、建筑、动线、人群——复合而混杂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随着时间的不断流转,不少城中村也逐渐成为了城市的疤痕。改造势在必行,但绝非易事。


拿南头古城举例,物业混杂、居民楼和商业体共处同一楼栋,大量的城中村原住民,还得考虑这里所处的位置是深圳核心的南山区,承载了特殊的历史价值,和普通城市更新的拆建逻辑也不同,一切更新只能遵循漫长而细致的原则

 

南头古城的复合生态


纵然如此,南头古城的改造和呈现,依然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深圳这个城市就是高速发展的代名词,在“增长”的红利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成了被量化的生产资料,到处都是“搞钱”的氛围。


即便深圳有大量的PARK、海边可以去去班味,但有一说一,商业依然是清一色的“科班”产品。

 

盒子Mall遍布整个城市,品牌级次是齐全的,但有些烟火气的公共空间是缺乏的。在空气中都散发着焦虑的当下,这样的需求更需要被即刻满足。

 

深圳 盐田港(上)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景观(下)

@图源小红书 Vincent 森


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上班族们,需要有点不一样的8小时之外的体验;深圳的商旅客,也希望多一个能散散步、玩玩的地方,而不只是在购物中心、书店里吹吹空调,或者舟车劳顿去到更远的海边。

这也恰好给了南头古城定义自己的机会——填补这个城市的稀缺形态


同时,外部因素和契机,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南头古城的样貌,第七届和第九届深港双年展让南头被关注和反复琢磨,当“记住乡愁”的理念被提出,对历史保护的重视使得南头更加笃定——保留城市发展的“痕迹”


这些内部要素,外部契机,共同构成了南头古城的天时。


南头古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前,而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古城与深圳这座城市同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快速生长,楼宇如雨后春笋,挤压的居住空间让这里变成了城中村形态,成为独一无二的珍贵样本。


加上南山区核心腹地,地铁直达、专线公交、自驾等便捷的到达方式,也让其具备了承接客流的天然优势


年轻城市里的历史古城,这样的反差标签和腹地位置,南头古城占据了地利

                                 ©南头古城 保留至今的城墙和祠堂


而一个项目能长成什么样,具备怎样的气质,更重要的因素,我们把它归结于背后的推手和人为的生态,也就是“人和”。

 

南头团队一开始的初心,便是保留老建筑和这种原生肌理,打造包容多元文化的城市创意社区。这也给南头古城一路的发展奠定了最好的基调:不同业态、内容、人群,有机融合、共同生长

再加上社会各界的帮助、参与和支持,这种开源生长的模式,成就了如今的南头古城:一个活力与烟火气并存,仅此一处、自发生长、不可复制的混合大社区

 

                              ©南头古城 扫街日常


以点带面的创造变化

需要一点从偶然到必然的契机

 

坦白讲,南头古城本可以相安无事地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文旅目的地,守着一年四季的客流收商铺租金,但团队显然不想“躺平”,对这个复合大社区的预期,也远超一个单维度的标签定义。

 

最近,我们也在这栋改造后的“杂交楼”,看到了城中村改造的更多可能性。

 

“杂交楼”位于古城中心报德广场旁,看似是一栋建筑体,其实是由五栋独立楼房簇拥而成,有趣的是,这些楼房来自不同的时期,材料、结构、风格各异,就这么拼接成一个建筑体。


改造设计后,几个不同的色系反差,从远处看,颇有那么点乐高风格

 

                                 丕场鸟瞰实景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而它真正的精髓,在于原有建筑的复杂、矛盾与冲突统统被保留下来了。

 

内部雕镂贯通,外部重新型塑,顶部还开辟出一个屋顶小园,这栋楼被命名为“丕场 PRE GROUND”。


“丕”,从字面上拆解一下,即是“不一”,设计方或许是希望它不止一种风格,也不止一种业态,不止一种功能空间,亦或者,不止一类客人。

 

另一个维度,团队也是在用一种新方式,尝试城市里垂直空间的解决方案

 

                                 丕场内部空间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走进丕场,你会发现这里像是个运动潮流品牌的小综合体——五层楼,20多个品牌,其中不少都是户外圈子里的小众口碑品牌,而且每个品牌都有独立的空间,用作展示和零售。


显然,对品牌来说,这也是一次走进深圳,走到线下的Branding试验。

 

常年的断货王游隙,回收自行车内胎全手工清洗、定型,然后缝制成包;专注于户外水上运动的女性可持续泳衣品牌Waves Swimwear;以及号称air bag的轻户外品牌TARPMENT,飞鸟包早已成为时尚的百搭单品……

 


▶  向左滑动 丕场部分空间及品牌 


这些最当代的内容,装进了这个城市最“陈旧”的建筑之中。窗外的广式骑楼和坡屋顶,窗内的裸墙裸顶,以及轻质、现代的装饰和陈列,让内与外之间,新与旧之间,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画面

 

而选择高性价比的潮流户外品牌,也是基于对深圳消费者“务实”需求的洞察,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可以触及的生活品质,让大家来逛的时候无压力入手,而不是让这里仅仅只是品牌自嗨的ShowRoom


值得一提的是,丕场的主理人曾是毅动体育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一位专业的赛事玩家和发起者。他的加入也让丕场的品牌,有了更多走出物理空间,去链接和表达的机会。


                                 ©丕场 祛湿运动会

                                 ©丕场 梁杜陈潮汕食堂


我们也常说起,如今的招商早就不是在商言商,业主和租户的合同关系,品牌进场后,项目的养成,需要业主、品牌、社区多方协同的努力。


而项目的商管团队,必须站出来,主动承担一些发起和组织的职责。


就日常内容和社群的运营而言,团队自己要参与、会玩是必要的,也得知道用户喜欢什么,而这种良好的氛围也延续到了团队成员之间,日常工作之中,成为反哺经营的重要养料。


                                 ©南头古城 品牌联名社群活动



开源生长的自发机制,

需要一群对味的品牌和人

 

上次去也恰逢公路商店的打开,商铺对外是两边打开的,看上去也就十几二十平米,室内除了吧台、冰柜橱窗,就只有个延伸到户外的DJ台,延续了公路商店一贯的理念

 

原本想象深圳对于“路边站着喝酒”这个事儿需要一个适应周期,没想到门口和对面的台阶上全都站满坐满了,一瞬间觉得很不深圳。


                                 ©南头古城 傍晚的餐酒吧氛围

©南头古城 公路商店 随地大小坐的喝酒氛围


我们对于一个城市的印象,往往会蔓延到这个城市生活的人群。比如说起北方城市就是一味的保守,说到深圳却又是极致效率下的“不需要生活”。


其实吧,对哪个城市的年轻人来说都一样,你只要把这个场景、社交氛围真正做出来了,甚至不需要多说,一个小红书推送,他们自然而然就来了。

 

除此之外,南头的小巷子里,也藏着已经运营好几年的宝藏社群品牌,比如「双拼市场PuTogether」、藏在支巷里的Bistro,都已经算古城里的“老店”了。


双拼市场PuTogether


开间并不算大,走进去就能感受到它的开源与丰富,墙上贴着很多客人的照片,也有不少店里的活动照。


出于对美食的热爱,年轻主理人也研发出很多爆款菜品,把这个有温度的小空间做成了一个吃喝乌托邦。

 

2019年,人类学家项飚提到“附近的消失”,大意是指,越来越多人只关注家里和世界在发生的事,却很少与自己附近的人密切往来,也对所在街道、社区缺乏了解。


而此后的疫情生活,让人们渐渐发觉,线下面对面的交往确实不可取代,“在地”也由此成为热词。

 

而一些嗅觉敏锐的新品牌,也纷纷开始尝试走入有故事的空间。以克莱因蓝为主题色的生活概念买手店nanomarket,曾拿过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总冠军的王贵峰开的集福咖啡等,来到南头古城,也展开了一段不同于过往的新叙事。


                                 (左)nanomarket (右)GIF.CO集福咖啡

@图源小红书 (右)小球醒醒


后记

 

城市空间运营也好,商业街区也罢,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的逻辑,也离不开一个能真正沉下来、持续做事的团队。

 

南头古城让我们看到一种既定牌局下的新可能。


正向的主动引导持续营造,反向的消费习惯,都会促进线上线下空间和内容的反复更新,最终打造出独特的既是多标签、又可以没有标签的目的地。








商业项目/

上海·西岸梦中心GateM/前滩太古里/现所/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CPI/

祠堂街/成都时光里/成都太古里/成都SKP/麓湖文旅/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北海·阿萨卡/

杭州·玉鸟集/天目里/湘湖越界/嘉兴西塘·良壤/

天津·智慧山/苏州·仁恒仓街/景德镇·陶溪川/陶阳里/

合肥·大象哆/广州·中大门/郑州·inPARK/洛阳·魏坡新村/

深圳·欢乐海岸/南京·景枫中心/福州·烟台山/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高兴里/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东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曼谷·EMSPHERE/


城市观察/

东京商业“吃瓜记”/太古地产在香港/香港“折叠”/

伦敦商业细节/首尔商业美学/北上成商业更新/

泰国商业反思录/泰国商业自定义/上海商业洞察/

成都商业的流变/北京商业冷思考/福州式“慢商业”/

广州商业新与旧/大理社群式商业/深圳商业的未来/

商业创新看曼谷/北京的街与店/巴黎的时尚日常/

西安的商业潜力/武汉商业新格局/成都2024商业更新/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Le Fame/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LE LABO/LOOKNOW PARK/


设计解构/

JZ-LAB介止设计·重构商业设计/

太古里的“撇捺之间”/商业空间的情感/

“街盒同体”的新商业/南昌路的诗与风/


创新趋势/

非标商业/衡量非标/小红书/策展式商业/艺术商业/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独立品牌选址/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居民社区更新/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公园商业/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潮流商业/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主理人的选址建议/

做新商业打破职能边界/“非商业”的商业场景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再看主理人/美食广场/包裹消费主义/商业时机/

城市更新盈利?/商业讲故事?/策展式商业?/

“网红”商业的渡劫/商业回到真实/商业艺术/

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的语言困局/更新避坑/

公共性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乐与苦/老街道商业/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商业/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如何破圈招商/

招商是结果不是起点/商业社区感/理解运动消费/





新商业场景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感性城市SCity
城市,是最为复杂和旺盛的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