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上的城市生长力

文化   2024-09-20 23:29   北京  


◎  一座城市的迷人之处,不在于它最终的结果,而在于它流淌的过去。

撰文/ 梁贝卡



通州,正在反向出圈。


产业新城、银行总部、京东大楼,是我们大部分人对通州的初印象。再后来,更高能级的基建、大学校区、配套医院加速落地,世界级的主题乐园也开门迎客了。一次次大型公建的建成,宣告着“奇迹”和“新记录”的诞生。


毫不夸张地说,最近几年北京的新“脸面”,不少都在这儿。


一座城市应有的功能,如今的通州,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也不再是京郊的代名词。


这些,都强化着大家对于城市“副中心”的认知,也潜移默化着,它最初的身份和由来




向右➡️滑动观看通州地标建筑

随着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逐一落地,亚洲最大地下交通枢纽也在今年九月宣告主体结构的封顶。


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北京城。


作为古代的“高速公路”,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中国大运河由隋唐、京杭、浙东三大运河组成),从开凿到现今,足足经历了2500多年,是历史上连接北京和江南腹地,重要的水上通路。


通州作为“千年运河”的北首,从时间轴来说,比北京城出现得还要早。因此排位上,也一直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说。


大运河的存在,让通州的骨架很早就被确定下来,繁华也从沿岸蔓延生长开来。过去水边的棚户区,如今被崭新的商务区、连绵的绿地公园所取代,城市面貌以及人们的休闲领域也随之改变。


依靠大生产、大景点拉动的通州,终于意识到,在雄伟建筑的大开大合之间,似乎很难留下生活气息,长期缺少商业气氛。


复兴通州的“精气神”,最好的方式,或许还是回到运河的命题上来。


今天的通州大运河,显然已经不再发挥运输功能,但依旧是流动的文化遗产。


要知道,传统的北方购物中心、尤其是区域中的“头几个”开出来的商业体,往往是以侵占一方土地而存在的“大家伙”,独立而封闭,有一种与周围环境隔绝的“空降”感


建筑楼体剩余下的空间,才会被赋上“公共空间”的定义。因此,那些新城广场,都有一个通病:不是太满,就是太空。


满,多半是因为过早地预设人们在这里发生的行为,精巧的设计反倒成了某种限定、限制,私人管理和公共用途之间的治理也是支离破碎的;


空,则是因为对大场地的放任、规划阶段的潦草行事。


但对于刚开业的首开通州万象汇来说,它最显眼、最早与人相识的,却是它对外敞开的那一部分:那组尺度亲人的、与“水”命题紧紧相关的双广场。


细想一下,运河和自然河道之间,其实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自然河道塑造的是生态景观,而运河孕育的是城市景观。


在相对宽松的用地条件之下,首开通州万象汇先是拿出场地几乎1/3的空间,退让出一个靠路边的下沉广场,而后,又再让出了一个架空足足三层的内广场,环绕包裹着下沉广场。


若是开车前往,远远地你就会望见,一个向外悬挑的“漂浮物”,一个不同寻常的、巨大的水珠形状;


若是骑行靠近,你也会不自觉地慢下来,绕到“水珠”下方的内广场中去。


在户外广场上,抬头便可望见那颗巨大的“悬浮水珠”,日间沐浴阳光,夜间可以感受屋顶灯光的交织变幻。

购物中心L4至L5层通高的“沐光港湾”,也是人们游逛到中途的绝佳观景台。当从建筑内部向外望去时,这个空间提供了独特的“框景”。

从“沐光港湾”延伸到穹顶天幕,成片的玻璃幕墙,把外部景观尽收眼底,同时也给室内带来更多的天光。


下沉广场的设计,更加别出心裁,从地面开始、横跨至地下两层,峡谷状、特意收窄再放大的入口方式,反而更能引起游人的探索欲望,想顺着台阶一直往下逛。那个被绿植遮掩下的小开口,也让建筑与街道之间,形成更自然的过渡。


到了晚上,声光电倒映在平台上,形成蓝色波纹,就像风吹下荡漾的真实水面,外摆餐饮自带的松弛感,也被推向“水边”


站在户外搭建的“溪谷繁花舞台”上,灯光配合着驻唱歌手的节拍,星光璀璨,又把惬意的氛围扩展到台阶上,提醒着人们初秋正在路上。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两个广场,万象汇悉心描述的通州故事,也变得更具体,新和老在这里交汇,城市的运河记忆被挖掘、并解读,新的生活面貌也渐渐渗透进来。


下沉广场,以“万花汇流 溪谷欢聚”为主题,通过绽放的花朵,与水波纹样和运河元素的融合,表现运河之上的欣欣向荣。


除了建筑外观,对于场内的经营者来说,门店是更加体现他们气质的、一种长期可感的存在。


品牌也越发注意到了,作为消费者第一眼就注意到的“门脸”,曾经不被看重的店前外摆区如今有多么重要。


内部的使用范围是固定的,但外摆区的不固定,会成为基础运营成立下的“加分项”,利用得当,能为商家经营和形象推广,带来实实在在的附加值。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首开通州万象汇的开放性、外向性,也恰好体现在它愿意往前多走一步主动帮品牌“做外摆”这件事上。



因此,我们会发现,购物中心室内、好几组扶梯一旁的平台区,都有专属的“店外氛围装置”


多巴胺色系的滑梯、抢眼的小型健身器材,颇有心思地,分别对应着三层的儿童游乐、以及四层的健身主力店。


屋顶花园上,船型的“大玩具”,也不仅是眺望城市的站台。特制的“水上吧台”,是商场“大方”提供给Peet's Coffee的外摆空间,好看又实用,不流于姿态,不靠一次性的打卡来支撑。


所以说,要把生意做好,远不是选块高人气、有调性的好地方就行。


懂得把“外摆”玩出花来的,远不止餐饮店,也远不止商家自身。


儿童游乐MELAND外的“大玩具”,让这样一个店铺门前的休息平台绝不单调。


对于城市商业的运营者来说,这些煞费苦心的场景营造,对应的就是一种闲暇有溢、物质充裕的生活态度,也是眼下通州所需要的。


从目前开业的品牌来看,14.8万平方米的规模,“45%品质刚需+40%区域首店+15%高能级店/定制店”的一套组合拳,首开通州万象汇也同样呈现出了标准之上的、富余的惊喜


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步行可达、与即将通车的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距离约2公里、与环球影城距离约8公里... ...这样一个的地理区位,让首开通州万象汇可以借势承接大量政务和景区客流,也顺理成章地作为文旅消费的“下半场”


那些没有在通州出现过的新品牌,也经由商场的落地,被一一带进来,填补起了区域久违的精致感,让这块曾经不被看好的商业白地终于“赶上进度”了。




向右➡️滑动

主次力店包括万象影城、MELAND、UR、UNIQLO、MUJI、西西弗书店、雪乐山、小象动悟公园等。



餐饮,是首开通州万象汇店一大亮点业态,包括BAKER&SPICE、布歌东京、Peet's Coffee、Grid Coffee、青年星厨、徽苑、老墙根、金鼎轩等。


正所谓“临水而居,临水而兴”,古代的运河,也是城市舞台的一部分,人们狂欢庆祝的主场


尤其是首开通州万象汇所在的京杭大运河,“水路即戏路”——古代戏班子,沿着运河不停转场跑码头,在不同城市演出,一路上与各地方曲种、行家交流,取百家之所长,造就了曲艺重镇天津、还有京剧,都是那个时代下的“场景营造”


这一次,透过商业体的落地,这样原生的文化聚场,得以重新搬到内陆中来。水系的众多意象被一一复刻再现,以各种创意形式放大,成为城市的“孪生”


各个楼层的休息平台,都精心布置了和场内品牌POPMART合作的、“喵喵奇旅  妙趣启程”为主题线的一系列节点。

场内场外,接踵而来的快闪活动、表演,提供了让人们聚集在此的更多理由。


另一组“城市舞台”,则落在了屋顶的星空码头”上,一艘复刻版的“漕运船”(漕粮海运的常用船只)停靠着,又是回应运河记忆的“暗号”


船只的下方,“河水”缓缓向前,穿过桥梁,岸边景观不断丰盛。大人小孩围坐在一旁,休憩放松,像极了水上人家原始的生活景象。


不得不说,“在地”确实是一面很涨好感的旗子。“在地”二字,强调的首先是“在”,是物理意义上的现场感。只有当人真正身处其中,才能让文化活起来,让距离被拉近。


如果没对当地做过一番研究,的确很难提出这些让“土著”都有感的印记


这些细枝末节,在外地人眼中是新鲜的看点,在本地人眼中,则是诚意的体现。


运河,可以说是当地人“DNA”的一部分。人们至今仍在寻求解答,想找到各种城市形式,或调和与维系当前的生活模式.或追随传统的布局结构。


如今的通州,人间烟火、诗和远方、生产与生活,这些每一样都足够吸引人又足够反差的特质,正在融合在一起,蕴藏在这片与CBD有些许距离的土地上。


相较于北京老城区,只能依靠“小改”解决存量问题。通州的自由度更高,可以用增量建设,把一个新城,培育成为新的中心。


古老而又年轻的它,预备好迈向一个新的时代。


而在我们看来,通州下一步,是将城市从“风景地”演化成更日常的休憩地,将人从驻足的“观看者”变成愿意留下来的居住者


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文脉,生生不息,传承不止。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通州万象汇正在带给当地人们新的向往。


潮水终会退去,岁月会留下痕迹。一座城市的迷人之处,不在于它最终的结果,而在于它流淌的过去。


每次当我们思索有关城市商业的发展之道,都不难发觉,所有问题的解决思路,最终都是在回应着地方,并且围绕着人服务——城市中生活的人追捧什么、需要什么,这个城市就生长出些什么。


初秋,北京的好时节,到通州走走看看吧,读一读她的故事。












商业项目/

上海·西岸梦中心GateM/前滩太古里/现所/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麓镇/

祠堂街/成都时光里/成都太古里/成都SKP/麓湖文旅/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北海·阿萨卡/

杭州·玉鸟集/天目里/湘湖越界/嘉兴西塘·良壤/

天津·智慧山/苏州·仁恒仓街/景德镇·陶溪川/

深圳·欢乐海岸/南京·景枫中心/福州·烟台山/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高兴里/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东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曼谷·The Emsphere/


城市观察/

东京商业“吃瓜记”/太古地产在香港/香港“折叠”/

伦敦商业细节/首尔商业美学/北上成商业更新/

泰国商业反思录/泰国商业自定义/上海商业洞察/

成都商业的流变/北京商业冷思考/福州式“慢商业”/

广州商业新与旧/大理社群式商业/深圳商业的未来/

商业创新看曼谷/北京的街与店/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LE LABO/LOOKNOW PARK/


设计解构/

JZ-LAB介止设计·重构商业设计/

太古里的“撇捺之间”/商业空间的情感/

“街盒同体”的新商业/南昌路的诗与风/


创新趋势/

非标商业/衡量非标/小红书/策展式商业/艺术商业/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独立品牌选址/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宠物友好/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主理人的选址建议/

做新商业打破职能边界/“非商业”的商业场景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再看主理人/下沉商业/包裹消费主义/商业时机/

城市更新盈利?/商业讲故事?/策展式商业?/

“网红”商业的渡劫/商业回到真实/商业艺术/

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的语言困局/

公共性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乐与苦/老街道商业/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商业/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如何破圈招商/

招商是结果不是起点/商业社区感/理解运动消费/







新商业策划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创新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感性城市SCity
城市,是最为复杂和旺盛的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