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是塑造一个城市有机体的核心。
撰文/夏慕蓉
编辑/林小蕾
“城市的逻辑就是制造兴奋和提供刺激,就是假设存在一个令人信服的领域,在那里各种相互矛盾的可能性可以并存”。
这是文学理论家理查德·利罕(Richard Lehan)在他那本《文学中的城市》里提到的,这种矛盾性在我看来,就是指人的多样性。
我们在日常中生活,适应着日常的同时,又改变着周遭的环境。这其中常常会面临一种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苏州南岸新地NānNān PARK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它源于人们的某种情感和思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形式去展现在大家面前。
是啊,如今的艺术也早已深入当代商业生活。从最早的相互支撑遥遥相望,到如今美术馆里开着各个连锁品牌的商店,Shopping Mall里少不了的公共艺术装置和各类艺术家的展览,它们也成为了更为紧密的融合体。
文学家制造了宏大叙事,它让人着迷,它基于想象。而回到我们真实的日常里,宏大叙事发生在瞬间,依赖于日常的积蓄和最后的触发。
借由苏州文博会的契机,我们在这个叫南岸新地NānNān PARK的地方办了一场小小的论坛,进行了一次业内分享和探讨。
苏州南岸新地NānNān PARK
是园区商业,
更是“创新社区”
大城市因何而死?因何而生?怎样来挽救我们的城市活力?
1961年,简·雅各布斯以其鲜明的建设性的批判立场,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宣言般地提出了她对于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颠覆和批判。
活力是塑造一个城市有机体的核心。
回到我们身边,这个位于苏州,地铁三号线上盖的NānNān PARK南岸公园,似乎就是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Nān Nān PARK融合了商业、公寓、产业,快速在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一小簇聚集年轻人的力量。是苏州首个集商业、艺术、社交及户外运动为一体的目的地。运动、艺术都在日常中发生。
苏州南岸新地NānNān PARK
对于许多传统Shopping Mall而言,这几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Mall也在悄然发生一些转变。
最难的一步恐怕就是要不断去思考,如何从既有的布局中找到新的突破口。既然十年甚至十几年前的设计满足的是当时的生活方式,那么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空间、运营都需要对当代的生活方式做出回馈。
NānNān PARK也不例外,它并不想被定义为传统的“园区商业”,它更倾向于定义自己为一个文产商融合的创新社区。
艺术、自然、文化、宠物、运动,这些元素就成了他们主动选择的切入口。初期打开至今,在南岸新地创新街区,将文化艺术、产业创新创业和商业充分融合,集聚最硬核的产业、打造最优质的生态、营造最年轻潮流的生活场景,倾力做好产业高端人才的聚集和交流。
苏州南岸新地NānNān PARK
社区里的“日常植物园”
开始悄然生长
毫无疑问,外表看着略有些硬朗的园区格局,就更需要用商业去软化、去激活,把空间的活力和生命力表达出来。
于是,Mur Mur Lab受到邀请,从艺术装置的角度介入到了这次室内外空间的改造中。
因为在上海的工作室看到院子里的植物,我们也想把院子里的植物“搬运”到苏州,创造这里的“日常植物园”。
对Mur Mur Lab来说,光是一种材质,贯穿在室内不同点位的装置设计中。因此,在南岸的中庭,亚克力作为光的载体,几百片大小不同的花朵形状平面,构成了现状之下的背景。
在室内的自动扶梯旁,以生长的爬山虎为意向,各个楼层和室外或者休息区的空隙处,也有不同装置衔接各个功能。
Mur Mur Lab在中庭中加入的装置
Mur Mur Lab设计的装置
在NānNān PARK的“日常植物园”里,这几组装置,让艺术走进了公寓和社区,形成了日常能看到的室内风景。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总会思考,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如何才能拥有一个与自然产生对话的容器。
于是,室外的草地上,月亮装置是围绕树展开的树屋,仿佛多了一层庇护空间,Mur Mur打造“树屋”这个系列的装置在南岸公园落地,也成为了自然中带点艺术气息的符号。
室外树屋装置
艺术、文化,其实离大家的生活并不遥远,他们就像随时能治愈我们的小毛孩。
在南岸公园,围绕宠物展开的特色公园市集也在定期开展。在班味不轻的地方,给走向户外带来了更多理由,这里也慢慢成为了狗娃们的天堂。
与此同时,户外的首个专业泵道运动场,也成为了场所的特色之一。
围绕宠物展开的特色市集
在南岸公园,你能时常感受到日常的发生。那些显而易见的变化,都是由某种日常构成的,也在慢慢积累出一股成熟向上的力量。
而就在这些隐隐约约、闪烁不定的活动、市集、艺术发声中,它的日常性无法被精确描述,却在这种意识中涌现。并不存在任何高下之分。
户外泵道
双城记
有一天早上,听到一期播客,结尾是关于“社群”和“社区”的区别讨论。人们来到一座城市,他所拥有的归属感,到底是由什么建立的?我想到了自己。
12年前,我来到上海,开始一段职业建筑师生涯。我并不是因为工作,被动来到这里,而是因为当时主动选择了那位想要跟随的建筑师,于是,我和上海的链接也由他开始。
这一次在苏州Nān Nān PARK的这场论坛里,几位来自上海的嘉宾也慷慨分享了他们在上海的实践。
百新书局的负责人陈心桥分享了他的一些思考。
这个位于上海福州路620号的,今年7月刚刚完成更新后的首次打开,是一处步移景异,宛如苏州园林的全新复合文化空间。
书店、纸行、餐厅、咖啡、黑胶,在这个百年老字号焕新的“日常美术馆”空间里,还有艺术家张鼎的作品,设计师陈旻的竹凳…… 书成了两层书店的连廊,连接着艺术、商业和人。
上海百新书局
说起现所,大家并不陌生,但在他最新的三期空间里,今年发生了三个不同的艺术展览:“森山大道:记忆 · 记录”摄影展;“森之回响”设计展;上野雄次“生生”花道展演。
和南岸一样,被森林环抱的三期,就像一个天然的园林花园。选择什么样的事件,选择什么样的人,就如同过去园林的主人,选择在城市的中心创造一个心中理想的场所。
上海现所三期的何东旧居
上野雄次在现所三期的展演
文博会是苏州每年都会举办的事件,今年园区分会场探讨了关于“日常美术馆”的主题。
这其实也是一种商业、艺术、生活共通的精神,它抽象且不断变化,拥有能真正被定义的飘渺可能性。
但是“日常”和“附近”,都是我们能真正谈论的具体的、身边的、和最近在发生的事。我想用具体的事,来不断对比抽象的不确定性,去强调人是如何和自己的生活产生真实的关联。
后记
我从2019年接触到现所这个项目,特别巧合地经历了它从一个容器到装载真实内容的过程,也见证了建筑、生活、艺术、商业,在不断打破边界被互相融合。于是,也就慢慢开始有了关于“日常美术馆”的这个主题想法。
艺术不必和生活离得很远,商业也可以充满人情味。
这些来自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媒体观察、品牌创新、美术馆运营、商店创新等等不同领域的行动者,这一年在创意街区、艺术策展、未来商店三个主要方向的思考、感受、和实践的日常,都在不断带给我们真实启发。
苏州南岸新地NānNān PARK
园林是苏州“附近的风景”,也是这次“日常美术馆”的主题。南岸公园和园林一样,在微小的空间中创造自如的变化,从小的艺术、小的文化、小的生活里,汇聚成最后在南岸的那道风景。
这种风景发生的系统性和地理时间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一种抽象且不断变化的价值和意义,它们有着能被重新定义的飘渺可能性。
而这也是“附近的风景”的迷人之处,似乎面向了某种虚无主义,但也在用这种自然特性和多样性的生活方式,来抵抗岁月的遗忘和单调。
商业项目/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CPI/
合肥·大象哆/广州·中大门/郑州·inPARK/洛阳·魏坡新村/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城市观察/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Le Fame/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设计解构/
创新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新商业设计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