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需要混圈子吗?

文化   2024-09-09 07:30   四川  


◎混圈子不如造圈子,强扭的瓜,虽止渴但不甜。

撰文/显微镜

 编辑/Zoff 73


商家和销售型工作圈子里,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大家先交朋友。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混圈子的核心是获取品牌资源。从最初的各种商会、发布会、招商大会,到后来公域转入半私域,各种私董会、商务局、城市帮…


标准化阔步迈进的那些年,商业一条龙上的业主、品牌、媒体等相关从业者,混圈子成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因为核心资源就在圈子里,核心的资源对接也会率先发生在圈子里。


如今,时代已经变了,现在,谁敢说自己是一个有核心资源,稳赢的品牌?


©图源小红书


品牌端流转加速,业主端也不再攻城掠地。


曾经的捆绑大踏步,放慢了节奏。不能有福同享的利益伙伴,关系也就松散了一些。


那如今,商业人还需要混圈子吗?


什么是圈子?交换的除了信息,还有没有别的价值?今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聊一聊。



招商需要混圈子

但圈子却不再是那几个


时下的商业圈,早已不是话语权垄断的年代。


如今的信息化冲击、扁平化冲击,以及最重要的新生代价值观冲击,大量的新品牌、新玩家入场。


这一群新生代操盘手,根本不在乎那么多传统的圈子文化,他们更在乎态度,有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的价值观,通常不用从前老一辈的方式去传播,而是更擅长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图源小红书猫果梨梨(左)

©图源小红书奶酪黄油包(右)


这是让很多传统招商人觉得头痛的事情。


这群人总是笑而不语,不问商业重点,只是逮住机会,秀肌肉,秀优点,然后等你追问要求,追问愿景,他说不着急,我们多互相了解一下


于是,你继续不断地看他穿着打扮,谈吐品味,生活作风,看到他的社交圈子和日常爱好,终于你好像懂了,开始自己回去算账和考量项目匹配度。



这是新的鉴别方式,依然是圈子文化,用兴趣、价值、审美组成新的标准,重新建立我与规则的链接。


©图源于网络


所以,客观来讲,到今天混圈子,依然是比较高效的业务方式之一。


结交一群朋友,然后朋友介绍朋友。


这种小镇人情的故事,在最顶尖的大城市,依然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这不是老派,是归属感的根本需求。


但值得高兴的是,圈子不再是那几个,不再只有少数的话语权,圈子可以很多,而且越来越小,越来越细分。


©图源小红书


可以有亲密的圈子,也可以有不费力气经营的泛泛圈子。


就像如今商业的景象,不再是齐头并进的大佬垄断,一堆熟悉的全国连锁,一堆熟悉的标准购物中心。 


可以有一朵小花,可以有三五好友,可以有一次愉快的饭局后再也没有碰面的参差不齐,也可以有不打不相识的携手创新。


对品牌对招商对业主,都是好时代。



比信息更重要的

是规律的敏锐度

信息会更迭,但规律不会


当然,客观来讲,混圈子的优势有,但必要性没有了。


©秋裤chillcooool咖啡  图源小红书Cicely


可能如今的招商新丁,扫街、cold call是什么都不知道,去加个店员微信,想办法加老板微信,不如找个有效的信息系统,系统地查一查。


一堆list,老一辈的资源留在公司,其实也就留在了培养体系中,就算几年后发现,list上资源都消失了,只需要重新卷一轮,又用一阵。


©图源小红书


再者,如今的很多项目总,都是招商出身,一个企业从上到下,一根绳子上10个蚂蚱都认识一块肥肉,都是谈客户的,要怎么分工?


认识的可以推客户,客户也可以分层级,但业务没有增长,怎么谈都是一个坑。


信息哪有权力值钱。所以,信息重要,也不重要。


©图源马拉西亚的数字内容创作者 thezairul


在这个时代,招商的竞争力价值,应该是一种判断力,敏锐度,一种SENSE,一种通过惯性的信息和专业,去学会揣摩和理解规律的能力。


这远大于这个混圈子、混资源本身。

只有拥有了这种能力,才有可能在如今这个拧巴的时代,跳出标准化,破除行业魔咒。


© 图源小红书AnarewWong & 秘密花园


首先,我们需要敏锐地看到,每个商业角色的拧巴。


十五年前,如果一个招商人去孵化街边店,没人看得起你,只会觉得你被集体连锁抛弃了。


十五年后拼命去挖街边店,独门独户的最好,因为是寻找一种烟火气,小而美。


似乎不管任何行业,人都会对标准之外的东西,存在一种偏见大于好奇,但当标准失灵的时候,大家又开始过度相信创新。


©1807成都天荟 图源1807Official(左)

Boneless代言人周边 图源小红书万适如艺🔆(右)


这恰恰也能解释一些主理人拧巴的表达,用反抗去加入。


在最初的时候,他们融不进老的圈子,所以才要去给自己贴新的标签。


一顿武装过后,我们看到这两年的结果是,但凡有老的身份掏钱邀约,大量的主理人依然是:主流商圈欢迎我了,那我加入了,我开始说一样的话了。


© 图源英国设计师Alex Chinneck


其实,除了主理人潮流,在从业方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


很多平台,这几年都想转型,看着百花齐放的小而美生机勃勃,但永远又在用最挑剔的方式找人才,用评判的方式去讨好个性。


一边希望靠新招的人,去链接新的客户,新的商业生态,新的消费视野;


另一方面,又拼命地用旧眼光去评判他对成熟的圈子熟不熟,对传统规范化诚服够不够。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极大可能卡掉的人是你想要的人,招进来的人,继续重复同样的痛苦,一起共谋安全牌,一起当死缓的执行者。


©Ememem 居住在法国里昂的匿名街头艺术家们


当然,最拧巴的,还有既得利益者们。


各个城市里成熟稳定的业主们和代理商们,这几年行情下降期间,分不清楚,又耗不下去,都在以一种互相绑架的方式维护关系。


这种难舍难分,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间内,继续将前面阐述的从业者,和新生代品牌们卷入这种混乱关系。


有的人新欢旧爱一起走,有的人分手体面,有的人下了牌桌但筹码还在,有的开了新的一局,规矩他立。


©图源小红书Simpplyyyyy


曾经,年收入一百万的老板,要见到年收入一百万的打工人挺难,这个时代,基本上过去了。



混圈子不如造圈子

强扭的瓜

虽止渴但不甜


讲完挑选伙伴,要看到能不能走下去。


商业社会里,患难时候不一定见真情,但一定见真章。


©图源小红书


在这个容错率越来越低的当下,挑选大企业去合作能刚能共患难,能捆绑利益考虑全局,但也可能瞬间被反绑架。


结交小人物们,一起创造新天地,种花种草,但风雨欲来,不只看真性情,也要看真实力。


到底应该和谁一起并肩走下去?


©图源小红书奥特泡泡


我们要回到最初的问题,价值的提供,混圈子如果是招商人索取资源的方式,那么给到品牌的回报是什么? 


回报,当然是项目和内容的价值本身。


那我们到底要不要包装项目的价值?包装到什么程度?


化个妆可以,但整容行不行?拍胸脯努力毕业可以,但校友的成绩拿出来自己脸上吹行不行?


©深圳HAUS NOWHERE 图源小红书鹿久玖


其实想清楚一个问题就行:爱上你面容的人,会因为你不好看离开你,爱上你钱财的人,会因为你没钱离开你。


生米煮成熟饭,过程去培养感情有可能,但现在留给大家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过去,强扭关系,饮鸩止渴的项目并不少,一群垫脚石换几个人起飞,更多人填坑的故事也很多,甚至直到今天,“扭瓜解渴技能”还在圈子中蔓延,但势必越来越不可行。


©图源Jilson Tiu


现在和未来,对于品牌、对于商业、对于商业人,精疲力竭混圈子,不如修炼自己。


每个阶段,链接你真正能链接的人,即使这一群力量不是你最想要的,但却是目前最稳定的,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才能活下去。


©图源小红书 Jingjing_nnn


好的从业者,不是房屋的推销员,而是房屋上的一扇窗。


生长在品牌和项目主体上的一扇窗,能经得起风吹日晒,依然美丽的装饰门面,也能在推开的一刹那,串联内外风景。


我们曾经都很向往正规军,向往职业化,仿佛这代表了一种稳定可靠的关系预设,所以从业者、品牌、业主都在往这个圈子里钻,但现在大家都累了。


©图源小红书Cicely


特别是,五花八门的新品牌,更多有趣的改造项目,不可复制的小高潮一个接一个,大家都改口了。


曾经我们评价合作方,他很有实力,很规范,很职业,现在我们听到最多的是,这个项目想法很有趣,这群人很懂我,这个理念我很认同。


这个背后,不是赚钱的逻辑变了,是大家的情绪变了。


©图源小红书小团圆


都是商人,依然是交易,但是这扇窗口的方式已经变了。


职业化的甲乙双方,在大环境下都受到了打击,现存的要维持,增量的路要探索,放弃一点点的职业化,或者叫爹味、班味,多一点点的个性化,才能实现对接。


频道对了,再展示专业,才是有效输出。



后记


学习新东西总需要时间,耐心,甚至金钱。


但这一切不该是客户给的,不该是平台给的,应该是每个人,每个集体,自己给自己的。


市场决定生死,但跨入市场之前,自己才能决定存在。


©图源小红书


圈子的时代性,应该是抱团取暖。


在每一次集体成功或者悲剧的背后,永远是同一个故事: 一群人的信誓旦旦,和一群人的信以为真。








商业项目/

上海·西岸梦中心GateM/前滩太古里/现所/

INS复兴公园/龙华会/张园/鸿寿坊/合集The Lightbox/

成都·神仙树Village/REGULAR源野/COSMO/CPI/

祠堂街/成都时光里/成都太古里/成都SKP/麓湖文旅/

北京·冇街/北戴河·阿那亚/金山岭·阿那亚/北海·阿萨卡/

杭州·玉鸟集/天目里/湘湖越界/嘉兴西塘·良壤/

天津·智慧山/苏州·仁恒仓街/景德镇·陶溪川/陶阳里/

合肥·大象哆/广州·中大门/郑州·inPARK/洛阳·魏坡新村/

深圳·欢乐海岸/南京·景枫中心/福州·烟台山/

深圳·南头古城/广州·未来社HOUSE/深圳·kaledo/

宁波·槐STAGE/THE PARK by K11 Select/

宁波·Demo Terra带梦陶然/DEMOHOOD带梦胡同/

无锡·运河汇/海口·世纪海角/高兴里/长沙·INPark/

大阪·SEE SEA PARK/东京·Share Lounge/

东京·春日台社区中心/曼谷·The COMMONS/

曼谷·EMSPHERE/


城市观察/

东京商业“吃瓜记”/太古地产在香港/香港“折叠”/

伦敦商业细节/首尔商业美学/北上成商业更新/

泰国商业反思录/泰国商业自定义/上海商业洞察/

成都商业的流变/北京商业冷思考/福州式“慢商业”/

广州商业新与旧/大理社群式商业/深圳商业的未来/

商业创新看曼谷/北京的街与店/巴黎的时尚日常/

西安的商业潜力/武汉商业新格局/成都2024商业更新/


品牌创建/

gaga·forest/蕉下/MEDISN·藥廠/Le Fame/

cottee/跳海/Need!/Standard Nerds Club/

观夏/話梅/BAsdBAN/tazaTe/而意/MEDISN·藥廠/

hAo mArket/Aesop/山海四合/Blue Bottle/

FREITAG/LE LABO/LOOKNOW PARK/


设计解构/

JZ-LAB介止设计·重构商业设计/

太古里的“撇捺之间”/商业空间的情感/

“街盒同体”的新商业/南昌路的诗与风/


创新趋势/

非标商业/衡量非标/小红书/策展式商业/艺术商业/

chatGPT/社群/公共艺术/街区经济/独立品牌选址/

/反消费主义/捡“垃圾”/市集/居民社区更新/

上海和成都的品牌流动/户外生活方式/公园商业/

小店联合/氛围感/松弛感/主理人/在地化/

茶馆/邀请函/杂志报刊/熟年消费/潮流商业/

标准品牌非标表达/孤独者经济/媒体去线下/

快闪空间/性别友好空间/主理人的选址建议/

做新商业打破职能边界/“非商业”的商业场景趋势


观点洞察/

写给年轻商业人的信/Vol.2/在商业的纵深处/Vol.2/

再看主理人/美食广场/包裹消费主义/商业时机/

城市更新盈利?/商业讲故事?/策展式商业?/

“网红”商业的渡劫/商业回到真实/商业艺术/

与独立品牌合作沟通/商业地产的语言困局/更新避坑/

公共性与城市更新/城市更新乐与苦/老街道商业/

成为“六边形”商业人/如何“做死”商业/

招商的尽头是三观一致/招商创新/未来商管走向何方/

放下对标执念/商业创新的需求/在商业的纵深处/

告别网红时代/品牌的基本是对人类的爱/如何破圈招商/

招商是结果不是起点/商业社区感/理解运动消费/







新商业场景研究

New Commercial R&D


新商业媒体内容

New commercial Media Matrix


新品牌线下拓展

New brands Offline consultant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合作咨询微信:zoffwalker

或扫码添加「感性城市」企业微信号

感性城市SCity
城市,是最为复杂和旺盛的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