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发声|新加坡 WhiskyLive 第一日:日暮客愁新

文摘   生活   2023-12-01 01:23   广西  

谢邀,人在新加坡,刚下飞机
本文作者:T Yan

上个周末,「阅后即饮 AngeShare」编辑部受邀来到新加坡参加whisky live。新加坡可是东方世界最西方的城市,我们三个远东来客自居土鳖,前往西天取经。

一到酒展会场,习惯性地,我坐着扶梯就走进了whisky展厅。虽然这些年我们的兴趣早已从威士忌绵延开去,但「酒展=威士忌展」好像已经进了血脉。

结果,快速走了一小圈,展商、产品,全都是熟脸。回到入口,觉得和身处国内酒展没啥区别,甚至还少了几分新鲜和热闹——新加坡地盘小,场地饮用水都只是三个玻璃桶,自己接,哪有神州大地的豪气。

会场内有点磕碜,会场外还是蛮有质感
于是,我把全部好奇心都留给国内见不到的两张面孔。

第一家是传统装瓶商SV。欧洲直供的SV确实和国内不同,带来了几支单桶产品,其中还有一支为本届whiskylive发布的单桶——雪莉Caol Ila 2013,还算有些吸引力。试饮也对得起雪莉泥煤的风格,但复杂度就禁不起细咂摸了,如此限定单桶,实在是少了一些分量。其他单桶,无论是参数还是水准,「平实」二字足以概括。

第二家还是值得我们驻足的:Version Française。看完lls的诚心安利(点此复习《法国威士忌的傲骨之战》)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好奇:法国波本、黑麦,能有多好喝?

终于将VF的Cereali产品线喝了个遍

四字酒评:还挺可以。它完全不同于美威的甜美、热烈(因为用桶差别大),但比北欧出的那些仿佛冷到冰点的rye wh'i'sky要有韵味太多。冷静、纤细的波本、黑麦,与众不同,试试没错。

所谓惊喜,总是超出期待的。除了两款玉米、黑麦,另两款谷物则分别是小麦和大麦。结果,5年干邑桶的wheat酒款出人意料地成熟、美味,4年雅文邑桶的barley反而没脱出单一麦芽年轻酒的窠臼,中规中矩。

我想,Cereali这个系列的意义正在于此:不同谷物、同台竞技,这是相当难得的视角。目前第一轮battle下来,覆盖酒精爱好者人口最多的大麦,莫不是制酒天赋最低的谷物?让我们静观该系列后续装瓶带来的加时赛。

本次新加坡酒展威士忌体验的顶配来了

首日的重头戏,是Gordon & MacPhail的大师班。其招牌,便是五款来自「消失的酒厂」的GM装瓶。

港真,这个噱头稍嫌过气。经过了几年的喧嚣,爱好者心里已跟明镜似的:不能因为Brora、Port Ellen、Rosebank的装瓶名声震天响,就让某些历史上籍籍无名的龙套们,一并鸡犬升天吧?我们仍然乐意秉持开放的心态去尝试这些少见的装瓶、了解这些酒厂,但可再别因为「历史的遗存」就加价50%起步了。

酒厂销售总监David主持大师班,一上来就聊到自己40年的从业历史,镇了镇台下的小毛孩们。不过,紧接着又是「Never drink a whisky younger than you」的梗,还有Glen Mhor和Sláinte Mhath的盖尔语教学,话术确实有些变通的空间。其实我挺喜欢老先生的,可能这就是代沟吧。

「陈丹青:牛逼。」

当然,哪怕有点老气横秋,GM也值得后辈的一个respect。酒款中有一支Glen Mhor 1973,年龄是有零有整的49岁半。David介绍,这款酒今年年初装瓶时,其实只差小半年就要到50yo了。GM自然知道装一瓶50年的酒能多卖多少,但豪横地秉持了「在酒的巅峰状态装瓶」的原则,在49岁半时装了这瓶酒——这还是显出GM大门大户的尊严。

而且我觉得,GM上下还有在努力讲一点新故事。还是这支Glen Mhor 1973,GM就从酒厂历史中找到亮点:当年的酒厂紧挨球场,酒厂员工想要摸鱼,原地转头就能现场观赛。GM将这个故事做成了挺有趣的动画,但David在播放动画时有些意外,可能忘了自己的PPT里有动画这么「高科技」的「新鲜事物」,还有点自嘲式地嘀咕:「这是我们的营销小玩意」——您的文化自信呢?

不得不说,故事有讲得更出彩的空间。但谁让双方都有点心照不宣地认为,重点是四五个凯恩杯里那一两款最贵、最老的酒呢。

动画真挺神奇!多希望这些插画能上酒标

那本次最贵的酒是哪支呢?当然是Port Ellen 42yo。

灵魂问题来了:它好喝吗?我只能说:相当易饮的一支PE——谁会拒绝一桶40多年的Port Ellen呢?

但PE是靠易饮闻名的么?一声长叹。而如今PE已经复活,老PE的吸引力要再打一分折扣。但Diageo看上的,明显就是PE这块牌子,不远又远的2030年,又值得多少期待呢?我宁愿多期待点中国酒厂,它们应该不会卖得太贵。

在这样一场大师班上,40余岁的单一麦芽大气、庄重,那优质的雪莉桶沉稳、正统,但新鲜感却像三月的冰雪一样静静流逝。五款酒的风味都没有超出我们的预料,对于久经考验的爱好者来讲,这是最亟需突破的地方——除了「最贵、最老的酒」,还有什么可能性?

喝完PE,若有所思

大师班折射出的,是单一麦芽整体性的滑坡。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开拓者已经成为行业泰斗,语言体系也开始生锈。具备自主探索能力的一代人,如今有着更多选择,在涨价潮下,难免转换到更值得琢磨的赛道。剩下了习惯喂饭的受众,恐怕目前市场的叙事,也不能让他们咀嚼出任何营养了。

身边仍有的真·威士忌爱好者,都属意志坚定者,都走上了人迹罕至的探索之旅。人迹罕至,是因其视角相当个人、姿态相当开放。这种修行,或许是这个时代我们在彷徨外的归宿。

好在酒展才刚刚开始上半场,更遑论我们的饮酒生涯了,惊喜即将揭晓。

(未完待续)









阅后即饮 AngeShare
一目了然,再一饮而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