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社会科学》| 王洪树,任田婧格 | 问题与消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

学术   2024-07-30 10:45   内蒙古  

问题与消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

王洪树,任田婧格

四川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王洪树男,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田婧格女,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战略举措。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革命要求基层党组织主动开展自我革命。两者之间的辩证运动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辩证审视城乡融合发展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冲击,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制度设计,以党组织自身建设为牵引,自觉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谋划党的建设、城乡融合、基层治理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守正创新,通过系统性自我建设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多元引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已然形成“一核多元与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结构、“党建+治理+发展”的城乡融合互促共进模式,其独特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层社会基础。
关键词城乡融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演进的核心内容由全面小康语境下的城乡统筹逐渐朝着共同富裕语境下的城乡融合方向发展。这种城乡之间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变迁投射到公共生活领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城乡发展关系的政治审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基层社会的经济生产结构、人员交往结构、利益和价值体系的重要变迁。一方面,这种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基层治理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环境的变化势必要求基层党组织以自身的革命性建设予以回应。正所谓“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强化党对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仅有助于党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美好良善的公共生活,还能够为基层善治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一、缘何引领与应然逻辑: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环境变革

恩格斯强调:“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为我们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审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重要命题提供了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指导。根据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态势和走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的基础上提出到2035年中国社会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成熟定型”的主要目标。届时,城市和乡村从产业结构到人财物流通的全面深度融合必将诱发中国基层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进而对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提出自我革命的时代要求。

(一)社会革命: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方兴未艾,正在中国社会全面、深入地推进。“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第一,以先进理念引领城乡关系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凭借思维层面的认知革命正引领基层干部群众以乡村振兴为导向,以农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重点,建构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质的新时代城乡关系。第二,以县域统筹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县级政府处于联结中央与地方的重要枢纽位置,是贯彻实施中央政策的关键节点。因此,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第三,多元融合激发城乡关系的革命性变革。城乡融合是一场基于城乡产业融合的城乡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结构、人员主体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社会交往结构、利益和价值结构、社会治理结构、公共服务结构的革命性重塑。第四,基层社会革命正在催生城乡关系的新发展形态。城乡融合的深度开展,新质生产力的加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正“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新型城乡关系的塑造必将使新时代工农同盟深度拓展,获得基于共同利益和社会共识的高度巩固。

(二)治理凸显:人民主体理念下基层多元公共参与和共识合作

社会主义民主内含建构绝大多数人都能真实享有的良善美好的公共生活的政治使命。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这一使命创造了更趋现实性的社会基础。首先,城乡融合发展与社会频繁交互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主体意识。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多元主体之间的交互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凸显主体差异性的同时,有效增强各主体之间的利益交互和价值体认,切实巩固了多元主体的治理共同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其次,利益与价值的扩展与增益增进了基层多元主体的公共参与。根据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在物质性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人民群众往往会基于利益增益、价值扩张、尊严和意义维护、精神家园探寻而井喷式地参与公共事务。再次,在民主基础上不断扩大共识并强化合作是善政语境下基层善治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新型民主形态,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决定了自身的善政特质;社会主义民主在基层的具体政治呈现就是善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由此可见,基层善治既是国家善政的政治展现,又是国家善政的坚强基石。

(三)自我革命:唯物史观视域下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政治调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广大干部群众形构出人生立场、底层思维和价值取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大潮中的作用发挥与社会展现必然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变革性要求。“法与时移”“禁与能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要求政治主体根据时事变化不断进行自我政治调适。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要永葆党的先进性、保持强大的执政能力,就要在“两个结合”思想的指导下主动强化政治调适的自觉性。因应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要求,这种政治调适包括了治理理念、治理职能、治理体制和治理行为等方面主动的适应性改进,其目标就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调适和适应性改造,确保“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基层政权坚强有力,基层群众自治充满活力,基层公共服务精准高效,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党建引领: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辩证关系在基层治理中的时代展现

新时代城乡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互为因果,共同谱写了乡村振兴这部动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基层善治的“交响曲”。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着城乡关系的革命性重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无论是城乡统筹政策的稳步实施,还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秉持自我革命精神,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深入推进引领中国基层社会的变革,使城乡关系迈入融合发展的新质形态。城乡关系的进步性社会变革以鲜活的事实力证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价值与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社会革命要求以党的建设引领城乡融合大潮中的基层治理,深入推进基层社会中多元主体和利益要素的现代化整合、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的现代化提升、政党—国家关系的现代化塑造,进一步助推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基层社会的革命性变革正以坚实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筑基固坝。

(五)一核多元:党建引领既是政治引领又是要素黏合

城乡融合的深度发展将促进形成样态更趋复杂的基层社会,进而对基层治理产生巨大挑战。首先,扎根于基层的党组织既是民众利益的汇聚者、反映者、代表者、维护者,又是政治上的引领者、领导者,具有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统领全局、链接上下、弥合左右、瞻前思后的整合功能。因此,要团结多元社会力量、引领乡村振兴就必须以党的建设加强党对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其次,要以党的全面领导明确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价值取向。在基层治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党组织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自身的全面领导作用,在社会治理的价值承载、制度创设、组织化发展、行动取向等方面举旗定向,全面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乡融合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再次,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中的深度融合将形成巨大的发展合力,促进形成新型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带来了基层治理主体的多元并立以及治理体制的复杂结构,基层党组织应以自身建设回应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发展需求,在激活相关要素的基础上,以公共利益代表的身份引领多元主体公共参与,强化治理体制权威,提升治理绩效,凭借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带动整个基层社会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二、多元挑战与机遇剖析:城乡融合发展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冲击

在全面、客观、准确地认知事物的过程中,马克思强调,“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此,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以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基层治理这个时代性命题要求人们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作为根本的方法论,在批判性审视中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一是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与发展趋势面临着多元经济成分与利益诉求带来的挑战。首先,多元经济成分的发展可能对产业融合产生冲击。在产业融合中,基层党组织要直面如何使具有新型合作社形态的集体经济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得到更显著的发展,如何避免农村原有的经济基础出现边缘化、弱化甚至“空心化”的趋势等问题。其次,要确保城乡融合中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与增益不受侵害。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土地价值如何分配、农民正当权益如何维护、农业基础地位如何坚守、其他社会力量的正当权益如何保障、城乡融合中的工农同盟如何巩固等问题都需要基层党组织给予充分重视。再次,基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面临严峻的时代挑战。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村治理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体制。最后,基层党组织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面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变革需求,基层党组织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继续发扬“敢试”“敢闯”的改革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做好城乡融合以及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政策供给工作。

二是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与精神家园构建面临着激荡的社会思潮带来的挑战。首先,多元社会主体形成复杂的基层社会思潮结构,城乡融合中多元激荡、杂糅混合的基层社会思潮结构势必影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效。其次,多元社会利益诉求的激荡冲击着利益共识的形成。利益整合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所在。基层社会中的多元社会主体。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会促进利益的交互,进而形成重叠共识性的共同利益,但也会在交互中凸显利益诉求上的分歧。再次,多元社会价值诉求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社会的培育与践行。在现实社会中,人在改造世界的相互交往中不断确证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因此,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多元主体必然会衍生出多元的社会价值,并借助不同的渠道进行扩张,对基层民众精神家园的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践行产生影响。

三是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建设与机制疏导上面临着多元社会组织的挑战。城乡融合必然带来多元社会组织进入乡村,乡村内部社会的组织结构也会因此加速裂变。首先,多元社会组织的参与可能会导致基层治理的权威性发生弥散。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多元社会组织的竞争可能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形成挑战,使基层社会的组织性权威日趋多元和弥散分布,这势必要求“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其次,治理主体的多元与职责不清、政出多门之间的矛盾。如果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不能通过内部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核心作用,将诱发其他多元社会组织的无序参与,导致莫衷一是、治理失序。再次,治理能力的提升需求与“双肩挑”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城乡关系的巨大变化势必对党员干部的基层治理能力形成挑战,使之产生本领恐慌,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之中既懂社会治理又懂经济发展的人才相对匮乏且易于流失。

四是在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与先锋引领方面存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部分基层党组织榜样示范作用不匹配的现象。首先,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自我批判精神与包容胸怀,不能正确理解并有效贯彻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大政方针。面对新的物质生产形态和多元社会力量,基层党组织应秉持“开门主义”,以极具包容性的心态予以正视、吸纳和引领。其次,存在理论认知脱离实际发展的问题,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城乡融合、基层治理之间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一些地区的少数基层党组织建设沿袭“政治惯性”,不仅观念落后、组织覆盖不足、人事更新迟缓,而且技能水平和行动能力也跟不上时代发展,以管理思维从事治理工作,难以适应数字技术叠加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社会治理新革命。再次,不能正确认识并引领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多元治理主体,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醒全党要注意“塔西佗陷阱”。五是基层党组织在纪律建设与行为规约上面临着基层社会规则多元、诱惑增加与违纪多发的冲击。一方面,规则体系的冲突可能扰乱基层党组织对党纪党规的主体认知。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基于市场交易原则的利益交互规则体系、基于公共道德的社会交往规则体系、基于非正式组织潜在的社会规则体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处于基层治理核心的党组织对于规则体系的理解。另一方面,价值行为标准的紊乱可能会诱发基层党员的违纪违规行为。对于这种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一些基层组织甚至感叹,“发展是个大问题,分配是个难问题”,难就难在利益和价值配置规则的多元与冲突上。

六是基层党组织在制度建设与程序规范上面临着多元参与、社会冲突与制度调适之间的张力问题。一方面,多元主体参与城乡融合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供给不足,甚至导致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制度低效运行。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对适应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成熟经验、优秀做法吸纳不足,难以通过制度的适应性调适强化自身的制度建设,进而影响到以制度体系的进步保障党建引领功能的切实发挥。面对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带来的挑战,基层党组织身处一线,能够积累大量的基层党务工作经验和做法,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保持制度体系的开放性,及时地给予制度吸纳,自觉推动制度的更新,以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对自身建设行为的规范能力。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基层党建不仅任务重,而且难度大。多维党建面临着上述六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与治理难题。当前,在社会成长相对缓慢的背景下,如果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得不到彰显,那么将会极大地影响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实际效果。城乡融合发展隐含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基层社会的美好生活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在新时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机遇、贯彻群众史观和赢得人民支持的机遇、巩固工农同盟和夯实执政根基的机遇、激活发展全要素和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机遇。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城乡融合过程中全部要素的激活、治理视域下的共识合作必将凝聚成中华民族复兴征途上不可阻遏的历史合力。

三、顶层设计与多措并举: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路径

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筑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自觉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站稳人民立场,勇于直面城乡融合发展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冲击,抢抓发展机遇,守正创新,统筹谋划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的党建工作,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各项短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度实施。

(一)做好制度设计,以系统思维深化党的建设,推进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

制度设计要明确目标导向。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目标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锻造新征程中领导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政治核心力量;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探索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城乡基层中的正确解决之道,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一核多元”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基层党组织引领各方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制度设计要坚持科学理念引领。城乡融合引发新征程上的社会变革,这构成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环境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对城乡融合中产生的所有社会组织实现组织覆盖,还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来强化党对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精神,引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要强化党纪党规建设,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配合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深度推进,建设法治中国。要坚定“四个自信”,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构人民群众都能共享的美好良善的公共生活,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制度设计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党的统一领导。“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二是县域统筹。在城乡融合发展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三是双向融合。党建引领一定是党的建设与城乡融合、基层治理核心内容的双向奔赴,是在工作交融中的多维引领。四是因地制宜。党中央要求“注重试点引路。把试点作为重要改革方法,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市、县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支持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先行先试、观照全局,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并加以宣传推广”。五是科学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验区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将‘规划先行’作为整个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工作”。六是数字赋能。党建引领要以数字化治理推进城乡融合、党的建设与基层善治的协调发展,通过“智慧党建”更加有效地统筹各方诉求、形成共识、执行政策,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质效。

(二)守正创新,以党建引领为重点多措并举,推进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

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方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基层各类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因此,基层党组织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过程中要坚定理想信念,举旗定向,旗帜鲜明地引领城乡基层社会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在“两个结合”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发展道路;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重点问题上给予明确的政治引导。总之,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到实处”。

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理论引领。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家园,引领他们做自觉、自为、自信、自强的新时代中国公民。在培塑好基层干部和群众主人翁意识的同时,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尚的理想、昂扬的斗志、科学的政策进一步释放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各类主体的活力,充分调动亿万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性。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要勇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切实保障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绘就最大的思想“同心圆”。

以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组织引领。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集聚乡村振兴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基层党组织要秉持开放的态度,广泛选拔、严格培养、积极吸纳城乡融合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分子、贤能人士,为基层党组织储备雄厚的人才资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要求,“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应以广大党员为基础,在各类社会组织中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的关键在于班子建设,这就要求选好、建强县级党委、乡镇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驻村第一书记与工作队,真正地把既懂政治工作和组织建设、又懂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优秀党员吸纳进基层各级党组织的班子队伍中。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行业联合党组织和新兴业态党组织的建立、村支部—企业支部—社会组织党支部的联建共建都是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要保障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的良好运行,还需要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细化责任、严抓落实。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正式出台,专条列出“压实地方责任”,要求“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为基层党组织指明了方向。

以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先锋引领。一方面,要赓续、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引领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深入发展。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征程上社会主义城乡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治理是汇聚共识建设以美好生活为特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之举。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度推进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确保在此过程中取得的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基层党组织还要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开放、包容的政治心态。另一方面,坚决反对“四风”,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反对形式主义,防范“文山会海”阻碍城乡融合发展,严防基层治理在形式主义的漩涡中空转。反对官僚主义,防范“懒政”“惰政”拖慢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防止出现基层公共事务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的情况。反对享乐主义,享乐主义内在地弱化了广大党员干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消磨了他们的斗志。反对奢靡之风,奢靡之风无谓消耗掉大量本可用于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宝贵资源,使整个社会不思进取。无论是弘扬优良作风,还是反对“四风”,基层党组织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的作风引领最终都会归结为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引领。

以基层党组织的守纪执纪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纪律引领。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遵规守纪意识,远离党纪党规红线。为此,基层党组织应主动加强对党纪党规的学习,培养良好的纪律素养,使广大党员从理性认知、情感价值等方面对党纪党规产生强烈的规则认同,进而以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过硬的纪律素养引领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的各参与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党员干部“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因此,基层党组织应以正确的“知行观”指导工作,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严格自律,不仅做遵纪守纪的典范,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营造遵纪守纪光荣、违规违纪耻辱的社会风尚。

以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体制引领。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原则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方社会力量的公共参与程序,优化民主决策方法,还要及时吸纳制度创设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做法,使之从临时性的制度举措转化为体系化的制度程序,在创新的基础上积淀管党治党的制度文明,提升基层党组织内部的规则化、程序化水平。制度和程序的调适与完备并不等同于制度得到了有效执行。因此,基层党组织还应培塑和巩固管党治党的制度权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才能通过权威可行的制度将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各方社会力量吸纳到正式的治理体系中,以健全有效的程序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在有序的民主体制内达成基层治理共识。

以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能力引领。“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乡村振兴中党建引领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实效是检验基层党组织能力的重要标准。基层党组织应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和基层治理,在理论认知层面提升科学研判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和基层治理重难点的能力、在经济层面提升引领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在社会生活层面提升引领城乡各方社会力量和谐共生的能力、在社会治理层面提升引领各方社会力量在基层自治体制内表达诉求和达成共识的能力、在决策执行层面提升引领各方社会力量关注政策执行并给予及时反馈的能力。

以基层党组织的高质量党建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绩效引领。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高质量建设首先体现在能够全面领会并准确执行党中央有关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基层党组织要通过模范执行党中央政策,保障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其次,基层党组织的高质量建设还体现在能够及时回应并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期盼。全面准确地了解人民群众在城乡融合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基层党组织开展自身建设、抓好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再次,能否解决人民群众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基层党组织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才能得到基层民众高度的政治认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高质量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的快速发展以及基层治理的良善运行。

四、凝聚合力与创新发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城乡融合深度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经济社会关系的一场革命性重塑。在产业融合中,城市发展将获得更充沛的人力资源、更丰富的物质资料、更有利的消费市场,农村发展将获得更优质的生产力、更先进的产业体系、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组织在社会融合中大规模进入农村,将教育元素、先进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社会民主投射进农村。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关系将得到革命性的重塑,“劳动阶级”或“生产者群众”将成为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工人和农民的鲜明社会标识。中国共产党将获得更为广泛和坚实的阶级力量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如今,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正在形成“一核多元与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结构。基层党组织在党中央的统一指导下,正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开展多元复合、系统整体的自我建设活动,自我革命将基层党组织锻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基层治理中多元社会力量的“主心骨”和“定盘星”,从而有效回应城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党建引领、多维协同、共识凝聚、合作治理成为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基层治理的内在政治逻辑。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社会自治、德治、法治正有条不紊地在基层社会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党建引领下的“三治融合”的良好格局正悄然形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治理环境。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石。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成的“一核多元与三治融合”的社会治理结构的功能发挥,厚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共识,凝聚着城乡融合发展的合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仅要深入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及其实施举措的政治社会化,更要使城乡融合发展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可,进而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形成全社会的改革共识。此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还要以基层党组织“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领导方式,将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建立在人民群众理性共识的基础上,使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引导基层人民群众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以自身的智慧与勤劳创造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作为一项重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的顺利开展无疑需要基层党组织以系统思维进行审视,统筹谋划、聚合力量、协同推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思维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城乡融合发展和基层治理中谋全局、谋重点,以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审视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统筹谋划要求基层党组织以自身建设全方位强化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的引领功能,在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城乡融合的深度交互中形成改革合力;聚合力量要求基层党组织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将城乡融合中的各方社会力量与社会组织团结在一起,凝聚起推动城乡融合向纵深发展的群众力量;协同推进要求基层党组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深入论证改革举措的可行性、增强改革举措的协调性、提升改革举措的耦合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不断开拓前行,以改革实效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筑基,以改革经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党建引领下的城乡融合发展正以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协商合作的多元社会力量、充满活力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更趋平等的社会关系、更为巩固的工农同盟深度推进乡村振兴,极大地彰显了社会主义重塑新型城乡关系的比较政治优势。在党建引领下,在重塑城乡关系、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的过程中,作为基层社会的主体性力量,人民群众不仅是发展主体,还是共享主体。追求幸福生活、建设和美乡村成为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的集体渴望和现实行为。随着“一核多元与三治融合”“党建+治理+发展”的城乡融合互促共进模式渐趋形成,基层各级各类组织既各司其职又沟通合作,形成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之间的强强合作、有机互动、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多元社会治理力量“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改革经验,在时间长河的检验与沉淀下正以文明积淀的形式不断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以全新的内容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与治理方略。

注释(略)

参考文献(略)

  •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基层党支部书记管理制度建设研究“(编号:2022JDR034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逻辑构架与理论迭代“(编号:23FDJB001)。
  • 本文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2024年第4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编辑部
《内蒙古社会科学》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双月刊,现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