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内蒙古社会科学》| 周向军,卢静宜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学术
2024-05-30 09:02
内蒙古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周向军,卢静宜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周向军
:
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静宜
:女,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
: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上取得新认知,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科学内涵、社会功能;在“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进行新思考,立足历史、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阐明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做出新部署,从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制度保障、具体方法、全面领导等方面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进行谋篇布局,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和根本遵循。
关键词
:
习近平文化思想;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丰富;发展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完备、内容深厚、逻辑严密、意蕴深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飞跃,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与特征,系统反映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逻辑,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
一、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认知
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意识形态”的理解,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透视、部署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底色。基于实践范畴的引入,马克思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与资产阶级本性,指出他们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的,重新把“意识形态”置入“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阐释框架中,从而科学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奠定了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列宁实现了由“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跨越,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上升为党性原则。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同志建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的解释框架,通过社会革命和说服教育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邓小平同志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释放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力与阐释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属性、内涵与功能等问题做出了创新性回答,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
第一,澄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解仍存在误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证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根本上廓清了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问题上的思想迷雾。
其一,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党性。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党性原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各级各类的意识形态工作都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党性,要做到“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坚持不懈”,不能“躲躲闪闪”“扭扭捏捏”“含糊其辞”。
其二,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民性体现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坚持人民性,既要着眼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着眼于教育引导群众;既要从群众及其生活中汲取灵感与智慧,又要注重提高群众素养。
其三,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二者的统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与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它没有任何特殊利益。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党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党的利益就是人民利益,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党性与人民性是一体两面,两者在理论上相互依托,在实践中相互确证。它们的内在统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第二,丰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不断发展着的,其内涵伴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发展而得以深化拓展。对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其一,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添了新要素。“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价值观的理论体系”,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集中体现为核心价值观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用“中轴”一词形象地表达了特定价值观念之于特定社会文化发展的意义,并指出“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在中国场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根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三个倡导”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融为一个整体,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呈现与本质体现。在国际场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舞台上的延展,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六大要素贯穿于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等多个层面,在求同存异中凝聚全人类的力量与意志,证实了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精神引领与支撑。
其二,强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明意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总结提炼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列为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其实,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以说是对同一历史过程的不同表达。在特定意义上,人类文明新形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本体,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现实呈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文明结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的出场,与“全球文明倡议”一道,以全新的理论术语完整地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还强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明意义。
其三,提升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底蕴。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凝聚了共同的中华民族情感,培育了共同的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尤为注重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科学阐释并坚持推进“两个结合”。“两个结合”的“化学反应”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它厚植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文化底蕴。其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固有的根本”和“重要源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是典型例证之一。
第三,指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然的社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意识形态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大”是凝聚力与引领力的修饰限定词,凸显了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独特优势。“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和思想引领功能,是因为它源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与实践性,能有效且广泛地凝聚共识、汇聚民心,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上紧密联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与引领功能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富有说服力、感召力的内容”。我们要加强宣传阐释工作,讲清楚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等等,通过思政课、理论研究、历史研究、重大节日庆祝等活动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二是“广泛有效的传播”。我们要加快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的宣传方式,借助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载体,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关于“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考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了关于“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认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新中国成立后他再次谈道:“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搞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将意识形态安全视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认识。
第一,在历史维度上吸取和总结了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之于政权巩固的重要性。一方面,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僵化与崩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为填补“历史真空”大搞历史虚无主义,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摧毁了苏共的执政根基,引起了党和人民的思想混乱。苏联解体事件说明,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线也会逐渐崩溃。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要害在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辩证地看待党和国家历史教训的“三个态度”,同时提出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两个不因”和“六个不能”。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两个不能否定”,主张在全党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另一方面,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绘制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图景,而这正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我们党始终坚持依靠理想信念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从而筑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发扬我们党重视理论建设与理论教育的优良传统,强调理论创新、理论武装之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意义,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于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强调要重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我们党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教育。
第二,在理论维度上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出发,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提出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问题。他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重要论断清晰地指出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的双向互动关系。“极端重要”一词是对意识形态工作地位的精准把握,表明意识形态工作不是虚的、软的、可有可无的。一方面,经济建设是中心,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属于第一性的问题,若将两者颠倒,那就违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从而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窠臼。因此,意识形态工作要树立大局观念,找准自身坐标,承担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这是其他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不仅“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还“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摒弃了简单化、绝对化思维,全面辩证地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与原则。
第三,在现实维度上科学研判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战略视野、深邃的战略眼光,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空场域,指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旧“复杂尖锐”。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战争和较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是西方敌对势力借助日益隐蔽化的手段加剧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以扰乱中国民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妄图在中国策划“颜色革命”、实现“和平演变”。二是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改变,“中国掠夺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甚嚣尘上,挤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妄图损害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对此,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倡要建立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创新运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将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结合起来,“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从根本上解决好“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等问题。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认识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安全问题凸显。一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彼此交锋,先进的与落后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二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给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带来深刻变革,也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问题突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视很多人几乎都从网上获取信息的事实,指明互联网、网络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最大的变量”,明确指出网上舆论工作是整个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
三、关于“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积极应对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风险挑战,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制度体系、重要原则、工作方法、领导力量等进行了深远擘画,在“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问题上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性回答。经过新时代十余年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
第一,目标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由战略任务、根本任务、使命任务所构成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体系。其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指明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目标,要求我们“把坚定‘四个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键”。其二,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两个巩固”,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是战略任务的具体展开,明确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目标。历史和现实警示我们,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随意改变、抛弃这一根本任务。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尤其要把握好“六个必须坚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思想道德基础。其三,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五项使命任务”,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是根本任务的具体展开,规划了重要着力点、主要抓手、责任担当等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总的来说,战略任务、根本任务、使命任务环环相扣、层层展开,为我们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在不同层面上的目标要求。
第二,重点领域。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与新形势的变化,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点带面、以面促全,适时调整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其一,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具有统摄地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尤其要重视学懂、弄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价值观念共识与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把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其三,新闻舆论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与引导功能,要努力掌握舆论主导权以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凝聚力量。其四,面对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的现象,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原则,将加强互联网宣传与网络内容管理作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五,哲学社会科学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思想水平、精神气质和文明风貌,要坚持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其六,“两个大局”加速演变并深度互动,要把着力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国际传播效能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还涉及诸如基层宣传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艺工作等其他重要领域。
第三,制度保障。“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一项根本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与之相适应,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诸如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重要制度机制。除此之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颁布了诸多具体法规以形成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长效机制,印发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军队政治工作条例》等文件;出台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或“决定”,全方位地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与安排;印发了诸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建立健全制度体制的权威性之高、治理效能之强、影响范围之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都是比较少见的。
第四,具体方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需要学习把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与规律,既不能贸然前进,也不能固守成规。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部署处处彰显着“狠”与“稳”辩证统一的思想智慧。一是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发展的辩证统一,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要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二是坚持理论武装与舆论引导的辩证统一,既要强化理论研究、加强理论武装,又要注重舆论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三是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的辩证统一,既要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又要敢于同错误言论开展舆论斗争。四是坚持网上与网下的辩证统一,既要做好网下的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等工作,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网络空间正能量,构建完整统一的舆论场。五是坚持内宣与外宣的辩证统一,既要对内凝聚力量、培育共识,又要对外展示形象、扩大影响。六是坚持“时”“度”“效”的辩证统一,既要掌握好时机与节奏,又要把握好力度与分寸,还需注意舆论引导的社会实效。七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混为一谈。
第五,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保障。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使意识形态工作与党中央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一是要理直气壮地掌握领导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政治家办报,习近平总书记将该要求进一步扩展到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等工作中,从而在政治素养和政治能力方面对宣传思想工作战线上的领导干部以及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二是要科学规范地掌握管理权。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管理是落实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实各级党委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其次,要贯彻主管主办与属地管理原则,认清思想舆论的红、黑、灰三个地带,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管好理论阵地、文艺阵地、教育阵地、党校阵地、新闻舆论阵地等等。再次,要敢斗争、会斗争。宣传思想战线工作人员既要牢记使命,保持战斗姿态,承担战士的职责,“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也要掌握斗争规律,讲究斗争艺术,注重灵活使用斗争策略,“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最后,要全党动手。只有有效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调动广大党员的自觉性,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才能打赢意识形态主动仗,才有机会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获得全胜。三是要富有成效地掌握话语权。意识形态话语权是领导权与管理权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它关涉两个维度,即对内的主体性确立与对外的影响力拓展。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中国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要致力于增强对外话语在世界舞台上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
综上,“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习近平文化思想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什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等重大问题,既有理论阐释,又有实践部署,它们彼此相互衔接、相互关联,构成了具有内在逻辑的集合体,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好、运用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立场方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与精神支撑。
注释(略)
参考文献(略)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编号:18ZDA001)。
本文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QyMDk2Ng==&mid=2247485506&idx=1&sn=a85c202e5717f5f171463b11ca2cc15d
内蒙古社会科学编辑部
《内蒙古社会科学》是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双月刊,现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最新文章
《内蒙古社会科学》| 周绍东,等 |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内蒙古社会科学》影响因子稳步提升 影响力指数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3位
《内蒙古社会科学》| 何小雨 | 监视资本主义的人学审视
《内蒙古社会科学》| 凡欣,杨尚昆 | 经济伦理共同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新路
《内蒙古社会科学》| 王迎龙 | 律师庭外言论的规制逻辑与模式转型
《内蒙古社会科学》| 陶元浩 | 跳出“革命的悖论”和历史周期率——论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内涵、使命与价值
《内蒙古社会科学》| 刘志仁,王嘉奇 | 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法律规制研究
《内蒙古社会科学》| 张小平,王超 |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特质的三重向度
《内蒙古社会科学》| 曾里,李广海 | 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特征、理论逻辑与实践策略
《内蒙古社会科学》| 王兆璟,王刚 |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逻辑指向与实现路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周海涛,林思雨 | 高等教育强国视域下高校教学改革的逻辑和路径
《内蒙古社会科学》| 陈亮,孙谦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要义、多重逻辑与行动路向
《内蒙古社会科学》| 管金平 | 我国民生物资价格干预法律制度的重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 云晋升 | 债权人撤销之诉法律构造的反思与重塑
《内蒙古社会科学》| 黄巨臣,纪鹏鑫 | 作为方法的“转型”: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设的一种尝试
《内蒙古社会科学》| 白图亚 | 北疆史诗文化的基本学理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彭丰文 | 北疆文化的历史根基与演进历程
《内蒙古社会科学》| 田天亮 | 生成式AI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困境识别与优化路径
《内蒙古社会科学》| 贾丽民,宋叶恒 | 前提性反思: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
《内蒙古社会科学》| 颜军 | 习近平关于人民幸福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内蒙古社会科学》| 姚宇,刘振华 | 数字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内蒙古社会科学》| 侯为民,司培颖 | 新质生产力生成路径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内蒙古社会科学》| 韩升,王晨曦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逻辑
《内蒙古社会科学》| 赵毅衡,孙少文 | 论叙述者的功能与形态:“框架”与“人格化”
《内蒙古社会科学》| 张浩,鲁杜阳明 |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层党组织功能调适的动因、历程与启示
《内蒙古社会科学》| 唐皇凤,徐植 | 新时代党建引领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机制建构与优化路径
《内蒙古社会科学》| 王洪树,任田婧格 | 问题与消融: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
学术论文|张红阳等:家乡社会学的争论焦点与田野价值———基于农村研究的视角
《内蒙古社会科学》| 杨蕴丽 |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综合效益观:核心要义、理论渊源与时代价值
《内蒙古社会科学》| 童建军,王俊飞 | 当代青年个体化生育价值观及其引导研究
《内蒙古社会科学》| 陈亮 | 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机理与路径
《内蒙古社会科学》| 李阳,潘海生 | 什么是好的职业教育改革?——基于职业教育政策的分析
《内蒙古社会科学》| 彭华安,丁晓昌 | 推进独立学院转设何以如此艰难?——一个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
《内蒙古社会科学》| 王海荣,高晓焘 | 北疆文化的生成逻辑探析
《内蒙古社会科学》| 李亚伟 | 超大规模市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实践指向
《内蒙古社会科学》| 石先梅 | 生产力系统与新质生产力阐释
《内蒙古社会科学》| 周锦依 | 合规视野下我国企业犯罪的刑事归责
《内蒙古社会科学》| 孙蚌珠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质量发展的研究重点与方法
《内蒙古社会科学》| 付文军,付洋洋 | 精神政治与自由危机——关于新自由主义精神治理术的批判与反思
《内蒙古社会科学》| 沈正赋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国文化传播的理论范式
《内蒙古社会科学》| 姜涛 | 重罪案件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的三大实体法争议问题
《内蒙古社会科学》| 杨富学,海霞 | 明代哈密“哈剌灰”及其与裕固族关系考辨
《内蒙古社会科学》| 杨立雄,张豫南 | 共享、发展与融合:残疾人家庭共同富裕的内涵辨析与发展路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周向军,卢静宜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内蒙古社会科学》| 王泽庆 |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理论的诠释学意蕴
《内蒙古社会科学》| 董首一 | “以中释西”文学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与阐释路径研究
《内蒙古社会科学》| 史少博 | 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困境以及可能性
《内蒙古社会科学》| 王雅洁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环节、风险挑战与实现路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孙道萃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再完善:以轻微犯罪治理为场域
《内蒙古社会科学》| 徐俊六 |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