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遍人间味 豆腐平常心

文摘   2024-08-24 15:24   江苏  






尝遍人间味 豆腐平常心

文 | 夏炳文


偶然读到一首诗,是明朝文人、浙江海宁人苏秉衡写的: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

不是别的,就是豆腐。


“传得淮南术最佳”,说的是豆腐来自西汉淮南王刘安。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炼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不想炼丹不成,反而“歪打正着”,以黄豆、石膏做成豆腐,从此流传千年,成就美食。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说的是磨黄豆做豆腐,非常形象,让我一下子想起小时家里做豆腐的情景。




那时,农村家家做豆腐。

黄豆捡淘干净,浸泡一夜,天还没亮,母亲就喊我和弟弟起床,我们迷迷糊糊地推磨,常将磨棍掉进磨槽里。母亲连黄豆带水不停往磨眼里舀,洁白的豆沫顺着磨盘淌到大盆里,豆香味四溢。

为了提神醒盹,母亲常给我们说唱民谣:“拐磨拐,拉豆䜺(chǎi),请舅奶,舅奶没在家,请个小黑丫……”拉豆䜺,就是磨豆子,䜺是碾碎了的豆子。

磨好的豆沫加水稀释,用纱布滤出豆渣,豆渣要滤三次,第三次豆浆很淡,就留下来烧稀饭,叫“三浆稀饭”

豆渣加青菜炒吃,叫“菜渣”,因为少油,剌嗓子,难吃;吃不完的豆渣喂猪,养老母猪的人家,常做豆腐,为的就是豆渣喂猪。

滤好的豆浆,倒入大锅烧开,成为熟豆浆。这时,母亲便会盛上一碗,多放糖,给我和弟弟喝,香甜美味!

豆浆分多次加卤水,叫“吊卤”,豆浆便分离成嫩嫩的块状物和淡青色的水,就是豆腐脑,比外面卖的豆腐脑老一点,母亲盛一碗,加点酱油和辣椒,又给我和弟弟吃,又是香甜美味!

把豆腐脑舀进铺上笼布的竹筐(专门做豆腐的人家,用的是大木盒,做出的豆腐方方正正),系好笼布,放上重物,用力压实,清水缓缓流出,给点时间,豆腐大功告成。

我和弟弟除了吃,就是烧火。不要小瞧烧火,也是技术活,大小缓急很有讲究。


豆腐似乎谁都喜欢。在我们沭阳做过县令的清代文人袁枚,更是无比酷爱。

他在《随园食单》中,居然记载了多达九种“豆腐”菜肴:蒋侍郎豆腐、杨中丞豆腐、张恺豆腐、庆元豆腐、芙蓉豆腐、王太守八宝豆腐、程立万豆腐、冻豆腐、虾油豆腐,远远超过其他单品菜肴。



任沭阳县令期间,有一次,袁枚到海州参加一位名士宴席,席间一道豆腐菜,如雪似霞,观之赏心悦目,吃到嘴里更是清香嫩滑,美味无比。

袁枚连忙向主人请教做法。谁知主人笑道:“古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日你若肯为这道菜三折腰,我便将制作之法传授与你。”袁枚大笑,立刻躬身行礼,主人没料到袁枚真的肯屈尊请教,慌忙答礼,将豆腐做法一一道出。

据说,这就是后来袁枚记录在《随园食单》中的“芙蓉豆腐”:“用腐脑,放井水泡三次,去豆气,入鸡汤中滚,起锅时加紫菜、虾肉。”


袁枚记录的这些豆腐菜肴,多用料讲究,比如鸡汤、虾米、鳆鱼片、火腿、香蕈、冬笋之类,制作也很繁琐。

豆腐是中国老百姓的家常菜,各地不同,各家不同,做法简单而丰富。我来说说我们家常吃的豆腐菜肴。



香煎豆腐。

豆腐切大一点的扁方块,蒜切末,葱切小段,青红辣椒切丝。碗里加入适量食盐、生抽、白糖、生粉、胡椒粉、清水,搅拌均匀备用。

锅倒油,放入豆腐块,小火煎至两面金黄,放入蒜末炒香,再倒入葱段、辣椒丝,加入调好的料汁,汤汁收浓后即可出锅。

味道香浓,很是下饭,我们常吃。



烧豆腐。

烧豆腐可以煎,也可以不煎,煎的香,不煎的嫩,看各人喜好。我们多是煎过再烧。

配菜不拘,可用小青菜、大白菜,也可用丝瓜,小青菜、丝瓜须先炒入味,待豆腐烧一会儿再放。

烧豆腐,一定要放辣椒,小米椒也行,干红辣椒也行,没有辣椒,没滋搭味的。尤以干红辣椒爆香为佳,辣辣的,脑门直冒汗,喝上一杯冰啤酒,过瘾!



汪豆腐。

和“香煎豆腐”相似,区别是不煎,也不放配菜。

锅放油,姜粒葱花爆香,加水,放豆腐,搁点盐、胡椒粉,稍煮一会儿,最后勾芡。加不加辣椒看个人喜好。

豆腐切块后,要在清水中多多浸泡,以去除苦味。

以前农村家里来客,“汪豆腐”又快又好吃,主打一个鲜嫩。



豆腐羹。

香煎豆腐、烧豆腐、汪豆腐,须用老豆腐,也就是卤水豆腐。豆腐羹,最好用嫩豆腐,也叫“南豆腐”。

豆腐羹烧法简单,和“汪豆腐”相似,用猪油,加点虾米,加点香菇,加点香菜。

在县中工作时,我们百吃不厌,还喜欢肥肉切丁卤出猪油,油渣也放在里面,做出的豆腐羹特别香。

透析之后,不能多喝水,从此豆腐羹不再做也不再吃,很是遗憾,偶尔在饭店吃吃,就敢吃两口。



酱油豆腐。

就是豆腐切块,加料汁直接拌了吃。

料汁,多种多样。我们小时就是加点酱油、辣椒和蒜泥。现在的料汁很丰富,饭店更是高级,一方豆腐连盒端上来,边上是各种料汁,还有虾米、咸菜,任人自选。

北方大集,这样的酱油豆腐很多,简单粗暴,痛快淋漓,有一种北方人的粗犷干脆。

酱油豆腐也是我喜爱的,因为透析,不能多喝水,又咸又辣,便不敢吃。

透析,让我失去了很多人生的乐趣!



小葱拌豆腐香椿拌豆腐。

味道独特,我们是季节性吃,香椿需先烫一下,但清淡寡味,不似酱油豆腐痛快!



冻豆腐。

妻子最爱,又极喜大白菜,所以我们家多是冻豆腐烧大白菜,多放油,大肥肉煸香更好,也要放红辣椒。

冻豆腐须反复浸泡冲洗,一定要挤干水分,那样烧出来才入味。

我们还喜欢红烧肉中放些冻豆腐,再放些菇类菌类,也挺好吃的。要在南方人眼里,简直是糟践!羊肚菌和竹荪,怎么能和红烧肉一起烧呢?至少也该是鸡汤啊!

北方人的重口味,南方人很难理解。



豆腐卷。

喜欢吃,经常吃。

妻子做出来的豆腐卷,皮薄馅多味足,比外面的好吃太多了!要多放葱,多放胡椒粉,放干红椒。

以前年轻时,一次可以吃上十多个,配上咸稀饭,绝对!



豆腐坨子。

买几块豆腐,放在盆里,用手直接捏碎,加盐、胡椒粉,放姜粒、葱花,打几个鸡蛋,放少量生粉,双手搅拌均匀,搓成圆形,放在油锅里炸便可。

刚炸出的豆腐坨子,外酥里嫩,豆香浓郁,注意别烫着嘴。



豆腐熬鱼。

豆腐切块,熬鱼时放进去,十分美味。

吃不完,第二天吃,豆腐更入味,不要管它什么亚硝酸盐致癌物,吃了再说。



豆腐选材,很重要。

卤水豆腐,各种各样。我们平时去菜市场买豆腐,大多没什么豆香味,卤苦味较重,怎么过水都不行,怎么做都不好吃。

我们去二姐家吃饭,烧的豆腐特别好吃,浓浓的豆香味,几乎没有什么苦味。问了,说是在贤官街上一家买的,从此以后,我们也常顺便去贤官那家买豆腐吃。


诗坛“清初六家”之一的查慎行写豆腐:“须知澹泊生涯在,水乳交融味最长。”

被誉为“文坛笑匠”“东方卓别林”的近代小说家徐卓呆,曾为文史学家郑逸梅纪念册题诗,以豆腐明志:“为人之道,须如豆腐,方正洁白,可荤可素。”


尝遍人间味,豆腐平常心!做人,不亦如此吗?


2024年8月24日


(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夏老师家的小菜园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