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块饼 夏季不打盹
文 | 夏炳文
今日立夏。
古人《立夏》诗云,“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今天,暑气没怎么感受到,凉意倒丝丝袭人。
中国人时令节日,总要吃点什么,以示纪念。立夏,南方人吃立夏饭,五色或五谷糯米饭;北方人吃立夏饼,各式各样面饼。
沭阳有句老话,“立夏吃块饼,夏季不打盹。”沭阳人过立夏,有吃块糟面饼的习俗。据讲,这一习俗来自一个传说:
说不清哪朝哪代,沭阳县城有个看守城门的老兵,每逢夏季,耐不住炎暑漫长白昼,常常无精打采,边站岗边打瞌睡。一天午后,当他和另一个守门人迷迷糊糊、恹恹欲睡时,让一群盗贼钻了空子,偷偷溜进城里潜伏下来。当天夜间,这伙强盗把五爿大商店、三家金银首饰店统统抢劫一空,扬长而去。老兵与他的伙伴被问罪,众官兵一齐跪下求情,方从轻处置,被罚打五十大板,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喊爹叫娘躺在床上两个多月。为了记取这一沉痛教训,他从每年立夏日起,天天值岗时带上一块辣椒粉和小麦面做成的糟面饼。每当两眼发涩、上下眼皮打架,就狠狠咬上一口面饼,辣得满头冒汗,自然也就赶跑了困瘾。
慢慢地,立夏吃面饼这一习俗就流传下来,说可以提神添劲增精力。沭阳也就留下了“立夏吃块饼,夏季不打盹”这句老话。
立夏吃什么样的饼,没有规定。但“南米北面”,沭阳属北方,沭阳人特别喜爱面食,面饼也就花样繁多。
有“发面饼”,也有“死面饼”。
用小麦粉和水,俗叫“揣面”。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使其发酵,冬天还会用棉被盖起来保持温度,俗叫“起面”、“发面”或“长面”。经发酵的面叫“活面”,做出来就是“发面饼”,也叫“活面饼”,比如“大饼”;没有发酵的面叫“死面”,做出来就是“死面饼”,比如“锅贴”。
每次揣面发酵后,要留下一小块面剂作为酵母菌种,俗叫“糟引子”。面发酵好后,有酸酸的味道,加适量的碱水中和,碱放少了有酸味,放多了黄而难食,俗叫“大碱”,就成颜色发黄的“大碱饼”。胃不好的老人,偏爱这种黄色“大碱饼”,说吃了舒服。外公年老在我们家生活,每次烙饼,母亲都要专门烙几块这种“大碱饼”给他吃。
面发酵后加碱水,使劲揉搓成面团,用刀划开,闻闻味道,若还有酸味,再放点碱水,继续揉搓,直到没有酸味为止。这个过程,需要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经验老到的,划开面团,看气泡是否匀称,就能知道适中与否。第一次做饼,很难成功,不是碱少酸了,就是碱多黄了,须反复多次摸索。
今人多用发酵粉,按比例直接发酵就行,简单易行。但上了年纪的人,还是喜欢吃自然发酵放碱的面饼。
面发好后,揉成一个个小团,再擀成小圆饼,在铁锅内翻覆烙熟,沭阳就叫“糟面饼”,也就是“发面饼”。就是这样的“糟面饼”,过去穷时代也是很难吃到的。
有“糊塌饼”。
小麦粉和水成糊状,比一般的“糟面饼”稀一些,发酵放碱水除酸后,用勺子搲一点,倒入烙饼锅内,烙成软软的圆饼,叫“糊塌饼”,也叫“水糊饼”。有时发酵后故意少放些碱,保留一点酸味,叫“酸糊饼”;有的不经发酵直接烙成饼,叫“死糊饼”。
有“锅贴”。
面粉和水成糊状,不发酵,贴在锅边上,俗叫“锅贴”,因是死面,又叫“死面锅贴”。
过去做“死面锅贴”,或锅底少放些水,或锅底烧菜锅边贴饼,烧的菜也都是家常菜,比如烀方瓜、烀豆角,都是可以烀时间长些的菜。
今人做“锅贴”,多是烧杂鱼,“锅贴”下端浸入鱼汁,味道特别鲜美,成一道特色菜——杂鱼锅贴。不但有“死面锅贴”,还有经过发酵的“活面锅贴”,各有特色。
有“大脚饼”。
名字有点难听,但是很好吃。
面发酵好,揉成长条形,贴在锅边,一面脆硬,一面暄软。以其形似大脚,俗叫“大脚饼”,又叫“大脚卷子”。
有“杠子饼”。
方言把硬叫作“杠”。死面,没有经过发酵,不暄软,烙成饼,就叫做“杠子饼”。
小时候没有面吃,多吃玉米饼,沭阳叫“棒秫饼”,玉米饼又柴又硬,贴在锅边,就叫“棒秫饼”;揉成小块下到稀饭里,我们称之为“小杠子”。小时早饭,多是吃棒秫“小杠子”,再就点咸菜。
有“单饼”。
面粉用开水烫熟后,制成很薄的圆饼,放在平底锅内来回翻面烙熟,叫“单饼”,又叫“薄饼”。过去沭阳人夏季待客,多用“单饼”,既快又好吃。
“单饼”,可以直接吃,更多是卷着各种菜肴吃。“单饼”卷“大椒炒小虾”、卷“大椒炒小干鱼”,“单饼”卷馓子、卷油条、卷大葱,都是沭阳的特色美食,百吃不厌。
我还专门写过一篇《单饼》。
有“煎饼”。
不用多说,是用过去那种大鏊子烙出来的,有面煎饼、棒秫煎饼、沙干(山芋)煎饼、杂粮煎饼。放上馅料,就是咸煎饼,再打入鸡蛋,就是鸡蛋煎饼。小时很难吃到鸡蛋,就用葱花放点盐,是一道印象深刻的咸煎饼,咸沾沾的,特别好吃。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葱花煎饼》。
有“朝牌”。
这个也不用多说,看看我曾经写的《沭阳朝牌》就明白。
有“大饼”。
小时烙的面饼,并不大,因使用的是烧草的尖底锅。后来,出现了平底锅,就可以烙大饼,一两寸厚,一锅就烙一块饼,两面金黄,内部松软,软硬适度,香脆可口。沭阳把疏松叫作“暄”,又名“大喧饼”。
如果大饼两面受火,不用来回翻面,就成了“吊炉饼”。以前沭阳东关骡马街门朝东有一家“吊炉饼”,我在沭中工作时,常去买。
有“葱油饼”。
和好面,擀成薄片,上面铺上葱、油、盐,卷成团,再擀薄成圆形,烙成饼,就成“葱油饼”,也叫“千层饼”“油暄饼”。
烙饼里放馅料,就是各种“馅饼”:
包糖的,就是“糖饼”,有白糖的、红糖的,另外还会加芝麻,高级的会加桂花蜜。
包菜的,就是“菜饼”,沭阳又叫“咸饼”,分韭菜饼、青菜饼、萝卜丝饼、梅干菜饼、莴苣饼等。
“韭菜饼”或是圆形的,或是半月形的,后者就叫“韭菜盒子”,韭菜或放鸡蛋皮或放粉条,沭阳人特别喜欢吃。
今天,还出现各种“小饼夹肉”,相当于中国版“汉堡”,年轻人最喜欢。
记得小时候,母亲什么样的饼都会做,我们吃着母亲做的各式各样的面饼,慢慢长大。直到今天,我还依然认为母亲做的饼是最好吃的。
“立夏吃块饼”,我忽然想起母亲用大鏊子做的“葱花煎饼”,马上上街买来现成煎饼,放点葱花和盐,在锅里炕炕,不香不酥不脆,一点都不好吃。
一眨眼,母亲离开我们已一年多。
2024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