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乡西圩 味道小镇——沭阳县西圩乡

文摘   2024-05-11 18:54   江苏  






对西圩印象深刻,来自一道特色美食——豆丹。豆丹,外地人一头雾水,沭阳人一听就懂,灌云人更不用说。

豆丹,俗称“大青虫”,长长的,肉肉的,通体青色。小时候割猪菜,黄豆地里太多了,趴在黄豆叶上不停吃,跟饿死鬼似的。

我第一次吃豆丹,就在沭阳西圩。

多年前,到西圩做客,问有什么特色菜,朋友推荐豆丹,怕我吃不惯“豆丹汤”,就做了“鸡蛋抱豆丹”:用小擀面杖擀掉豆丹皮,擀出来的豆丹肉黄中泛白,再打入鸡蛋,然后像炒鸡蛋一样炒。我先㧅一口尝尝,嗯,和炒鸡蛋没有什么区别,很好吃。

豆丹是豆天蛾幼虫,高蛋白,被誉为“仙丹”“豆参”,是灌云美食,西圩与灌云搭界,也成为西圩一道特色美食。


西圩乡,驻地在西圩村。

西圩,顾名思义,是西边的圩,那一定有“东圩”了?你猜得一点都没错。

《江苏省沭阳县地名录》(1982年10月版)记载“西圩”:“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该地地主、土豪因畏惧太平军北上,在此筑一土圩,因在陡沟公社东圩的西面,故称西圩,后兴集成街。”

太平军北上,就是太平天国北伐。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派兵由扬州出师北伐。北伐军一度进入直隶,逼近天津,朝廷震动,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灌云东圩,后改为东徐,原属灌云陡沟乡,现撤销,属南岗乡。


西圩,相传与当地李氏始祖李正芳有关。

明朝中期,陇西堂族人李正芳,年轻时考取乡贡,但因性情耿直,对黑暗官场深恶痛绝,后隐居安徽岷山出家修行,据说曾著有《珍修宝卷》一书,劝诫世人“为官者当爱民,为民者当效仁”,三十多岁还俗,娶妻孔氏,来到西圩这片土地定居,成为此地“第一人”。

夫妻俩就地取材,利用芦苇、树木等搭建简易茅屋,开荒种地,自给自足。李氏族人一代又一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人口越来越多,家族越来越大。到了前清时期,开垦的土地已扩展到如今的东圩、前庄、后圩、邱庄、西庄等地,前后十三庄百姓,李姓居多。

当时土匪横行,到处杀人抢劫,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李氏族人免受贼匪袭扰,大家齐心协力筑圩保家。在李氏族人居住地的外围修建“水圩”,里面修建“土圩”,“土圩”四角设置土炮护院,名叫李家寨。从此,贼匪不敢来犯,李氏族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因为土圩在陡沟东圩以西,人们俗称“西圩”,沿袭至今。


陇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李唐皇族被认为出于陇西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西圩与古港河关系密切,属于当时海州港河镇区域。

港河,在《民国重修沭阳县志》上有具体记载:

港河,自桃邑之荷包塘(距钱集西三十里,一名刘家大庄)。东北趋,历周家集,入沭之读书镇曹家渡。又东北入塘沟镇,又至纪家湾入八堰镇,经马厂集至汤家涧入韩山镇,至吴家集北三岔与大涧河合,入州境,由高墟河以达蔷薇河(旧由湖东口入青伊湖)河头,乾隆朝淤废。乾隆十一年,安东县民王踞等请开港河,以杀六塘河之水。沭阳周谧等呈称,港河一开,利于宿、桃、清、安,大不利于沭。经邑令魏廷会申请,以业准部覆,何能停止,议以挑河之土,即筑河岸,可资抵御。华吕怀等,复以节帑止疏为请。十二年,制府批伤妥议,然港河浚筑,册卷均无明文。(见《唐州志》及《续行水金鉴·运河水原委门》)

又按:乾隆十一年,江督尹继善奏,挑通港河,于河头建闸,泄三分之水,以减六塘之势。十三年,总河周学健奏,六、沭两河之水,往往同时并发,若将六塘河水,从港河分泄,是欲轻桃、宿之灾,转重海、沭之患。二十年,尹继善等奏,桃源有港河一道,系分泄六塘河会沭入涟归海,淤久应浚,河头应建筑滚坝,使六塘有所宣泄。(见《续行水金鉴》)

今按:港河,塘沟以上河形久废,塘沟以下尚通舟楫。治沂问题,一经实行,港河当有研究价值。

古港河,大致走向是从泗阳荷包塘,东北方向进入沭阳,经过胡集、塘沟、章集、马厂、汤涧、韩山,一直到吴集北,与大涧河汇合,进入海州境内,由高墟河达蔷薇河。

新中国成立后,港河被新修建的新沂河截断,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泄洪功能。


当时海州设立港河镇,便源自这条古港河。据说,古港河的河口,就在现在西圩乡曹口村曹口庄一带。

港河自清代设镇以来,地处水陆交通,商业繁荣。然而至清末时,河道淤塞,加之洪灾频仍,港河镇遂逐渐衰败。


明代,海州各路集镇共四十三镇,西圩属港河镇,南路十五镇之一。


清嘉庆年间,海州下辖四十八镇,西圩仍属港河镇,东南路十七镇之一。


据连云港刘阳先生《海州港河与沭阳西圩》一文记载:

光绪年间,时任两淮盐运使的方浚颐(字子箴)在《二知轩文存》一书中,收录了一则发生在港河镇的真实故事。

话说家住海州港河镇西圩庄的李家有兄弟三人,老大绵璧、老二绵墀皆为农夫,唯老三绵笏“业儒,研究程朱之学,性狷介,硁硁自守,不妄取人一钱。”然而咸丰初年,海州因“数遭水患,至三年岁,复饥馑,盗贼蜂起”。好逸恶劳的李绵璧便伙同其子朝国“以劫掠为事”,绵笏极力相劝,却无济于事,叹曰:“弟与弟之子为盗,而吾不能禁,将何以见先人于地下。”于是,李绵笏“遂率妻若子键户不出,终日不食”。其侄朝国奉命给小叔一家送来粮食,李绵笏拒不接纳,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若等粟从何来,乃陷吾以不义耶。”数天后,老二绵墀前去查看,见“兄与嫂皆死,粟犹在室,遂藁葬之。”绵笏时年五十八,妻张氏年六十二,其子大铁得以幸免,“寄养于沭阳张氏姊夫之家”。

为表彰其“不食不义之食”的高尚品节,时任江苏按察使的张富年(字屺堂)将李绵笏的事迹上奏朝廷,“表其闾,恤其子,以为天下风”。文末,作者不禁叹曰,“儒者夫妇,死得其正。而吾屺堂,发潜阐幽,殷然以扶持世教为念,亦何可多得也。”


民国时期,西圩属东海县。这个东海县,与今天的东海县区域大不相同。

民国时期,海州分治始于1912年4月11日,江苏都督以第十三号令,析海州为东海、灌云二县,从海州50镇中划出11镇为新的县置,以境内灌河、云台山各取一字,称灌云县,县治板浦镇。海州余39镇为东海县,两县以龙尾河为界,分南北而治。港河镇为当时东海县39镇之一。

从当时东海县39镇地图看,港河镇就在今天沭阳县西圩乡和灌云县原陡沟乡区域。所以,有人建议西圩乡改名为港河镇,是很有道理的。

对灌云陡沟,我印象很深,因为那里是苏北夏氏发源地。我手里有一本《沭阳章集夏氏族谱》,记载夏氏支族原籍苏州阊门,元末明初迁徙至海州南乡港河镇陡沟街,然后又由陡沟街散居苏北、鲁南各地。当时海州锦屏山以南乡镇,称为南乡。我们常去连云港爬山,宿城枫树湾景区一带,就有夏庄。

灌云陡沟夏氏中的一支,迁居沭阳章集,然后散居全县。


1930年,东海县分设五个区,西圩属第二区,区公所在陡沟,包括沭阳的西圩、湖东、高墟,灌云的南岗、陡沟、龙苴。


据《东海县革命斗争史稿》(东海县编史修志委员会办公室,1983年6月)记载:

1938年初,当时东海县组织抗日宣传队,“宣传队成立后,在房山排练了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扬州血》等节目。乘房山大集,先在街上演出几场,观众达万人之多,台上台下,群情激昂,收到极好的宣传效果。接着从房山出发,背着行李,挑着道具,步行全县,巡回演出。一路经过的演出点有郇圩、城头。王庄、阿湖、桃林、竹墩、讲习、望烟、蔡塘、白塔埠、驼峰,在五月初到达新浦、海州,然后又去南乡新坝、龙苴、陡沟、南岗、东圩、西圩、湖东口、朱湾,最后又回到房山,行程共三百余华里,历时三个多月,影响很大。”


1941年东海县地图,西圩属东海县第二区港河乡。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抗日民主政府将西圩等地划入灌云县,后又改属东海县。

1949年5月,划归沭阳县,设西圩乡,属湖东区。

1958年9月,改为西圩人民公社。

1983年5月,改为西圩乡。


西圩历史上有个名人,叫李汝镳

李汝镳,生卒年不详,沭阳县西圩人。西圩附近13个庄都姓李,他是李姓宗族首领。幼年讨过饭,做过苦工,后来在海洲镇守使部下当连长,家境遂由穷而富。家里开槽坊酿酒,后在新浦开设汽车运输公司。李汝镳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乐善好施,对穷人多有照顾。

民国28年(1939年)初,日军侵占沭阳,他召开13庄庄主会议,商讨对策。他在会上说:“国民党不抗日,我们自己保家乡。”13庄成立13个分队,西圩建立总队,他担任总指挥。

是年3月30日夜(阴历二月初十),日军300多人配合解世吾伪军,包围了西圩,企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李汝镳带30余人占据炮楼、西圩街,分兵把守,13庄自卫队各自为战,打退敌人进攻。乘间隙,他调整兵力部署,要求死守阵地,与西圩共存亡。敌人又从南圩门进攻,一步步向前推进。时东圩门已被攻破,40多个敌人窜进街道。但李汝镳冷静应战,战斗进行到天黑,被炮弹掀起的石块击中头部,伤势很重。他康复后,积极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多次到抗日根据地商讨抗日大事。他还曾利用自己特殊身份,营救共产党干部孙若溪、李赐南等人。


这次有名的“西圩街战斗”,在《中共宿迁地方史(1919-1949)·沭阳卷》中也有记载:

1939年3月30日,解世吾率伪军作日军向导,夜间包围西圩街,企图消灭西圩民众抗日武装。是日,国民党沭阳县长夏铸禹正在西圩家中,贪生怕死,力主逃窜。西圩抗日武装坚持抗敌,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高墟、湖东、滥洪等抗日武装赶来增援,汤曙红率汤沟民众抗日自卫队也闻讯支援,日伪军腹背受攻。后灌云南岗,陡沟、高庄等地抗日武装亦前来助战,次日晚,敌溃逃,留下200多具尸体,群众抗日情绪高涨。

“西圩街战斗”,又叫“李家寨保卫战”。


据连云港刘阳先生《海州港河与沭阳西圩》一文记载:

据旅台乡贤李平荫先生撰《祖父在西圩打鬼子》一文记载,“卢沟桥事件发生后,一九三七年底,日寇对海属地区开始轰炸,当时家父李岐嵩(号岳青),在新浦任东华汽车公司经理兼连云日报社社长,因迫于日本人侵扰,回西圩暂避,并带回大小客车十九辆及报社印刷器材和人员,因而激怒日本驻新浦最高指挥官新荣,下令手下率五百多人,攻打西圩……先祖父统一指挥,结果日本人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战,为苏北百姓武装抗日打响了第一炮。”

文中的先祖父,应该就是李汝镳先生。


西圩当代名人,是乙晓光

乙晓光在西圩乡陈村长大成人,父亲是退休教师,其祖父、叔父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7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毕业于空军保定学校,国防大学军事硕士。2001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12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16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大阅兵仪式上,乙晓光担任总指挥。



西圩有前车村、后车村,前车村有前车庄、中车庄、车头庄、轨连庄。

相传,过去有表兄弟三人,因明朝“洪武赶散”避乱乘车到此,途中三次修车,最后不能修复,遂在此安家落户。

每遇一自然村落,便留下一车家眷人力。因原来零星村落无名,故第一辆头车停留的村落为车头,第二辆车停留的村落为前车,中间几辆车停留的村落为中车,最后几辆车停留的村落为后车。


西圩三合村大三合庄、小三合庄,现三合村已并入范湾村。

旧时,刘姓地主买下港河、下罾、汉沟三庄土地,合在一起雇人耕种,故称“大三合”,村庄扩大,就有了“小三合”。


西圩有三才村,古时境内有三个面积非常大的芦苇塘,取名三柴塘,后误传为“三才”。


西圩有中陈村。中庄村因位于西圩与前庄之间,故名中庄。陈庄村因陈姓人口较多,故名陈庄。后中庄村和陈庄村合并,取名中陈。


西圩曹口村,《沭阳县地名录》上讲,“曹姓村庄位于蔷薇河一决口处得名”,据说曹姓村庄因位于旧港河河口而得名。

曹口村有个杜庄,据说是明末建庄。杜姓为逃避徐鸿儒起义,始祖杜太和从山东曲阜来到海州湖坊镇(今灌南县张店镇),后迁建西圩杜庄。


此地旧有港河街,杜庄与西边张庄之间的一个小街,当地有句流行话,“港河街,港河人赶,港河人不敢翻白眼。”



西圩美食享誉在外,七月捉虾忙、八月蟹脚黄、十月稻米香、冬月粉丝垂流光、腊月酱肉想断肠……2019年,西圩荣获江苏省“味稻小镇”荣誉称号

土圩高台,风味飘香;原乡西圩,味道小镇——走进西圩,领略生态之美,品尝饕餮美食!


2024年5月11日




夏老师家的小菜园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