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生死

文摘   2024-08-17 21:16   江苏  






了生死

文 | 夏炳文


炎热的大夏天,一动一身汗。大哥专程从北京回来,为的是弟弟的“周年祭”。谁能想到,弟弟离开我们已一年了!

自弟弟生病,大哥便常回来,上海、南京、沭阳住院期间,更是日夜陪伴。那时,大哥和我在背地里一谈起弟弟的病情,一个七十多、一个快六十的人,泪水也是止不住地流。弟弟去世后,一次聚餐,大哥更是失声痛哭,举桌凄然泪下。


这次家庭聚会,几轮酒过后,大哥对我说,你找个时间去北京玩玩,透析的地方我来给你找。又笑着对大家说,一起喝一杯酒,以后什么时候见面、能不能见面,还不好说呢。

大家都说大哥醉了。我知道,大哥有感而发,说的是真心话。


这样的话,自我生病之后,也常对妻子讲:

“生病,我从来都不怕,什么样的苦痛都不怕,也什么都不愁,有钱没钱都不愁,就愁将来你一个人不能生活。从现在开始,你不要对我依赖太多,我们也不要太过和谐,最好能吵吵架、闹点矛盾,互相有点小怨恨。人生无常,谁知道会怎么样呢?哪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你一个人能很好地生活,不过于悲伤思念,那是最好的。”

妻子就骂我神经病、胡说八道。其实我说的也是真心话。有些话,提前说,比没有机会说好。


昨天,看到一个词——了生死。我一下子幡然醒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了生死,是个很大很大、又很敏感忌讳的话题。这样的话题,不能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说,须在深更半夜、万籁无声中谈。

这不,夜里三点,睡不着,我便起床写下这段文字。


生死问题,大家似乎很忌讳,有什么可忌讳的呢?不但不应忌讳,这么大的事儿,不思量思量能行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都很慎重,总是斟酌再三,可是,生死这样的大问题,却不愿触及,有点不大正常。

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常会在边屋放一口棺材,用木头垫得高高的,每年还要油漆一遍,这是专门给老人“百年后”安葬用的,称为“喜材”。老人也不忌讳,常去看一看、摸一摸,甚至还会进去躺一躺。我们会感觉很不自在,其实,有什么呢?

魏晋名士刘伶,“常乘鹿车,携一酒壶,使人插锄头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这句“死便埋我”,惊世骇俗,初读觉得很怪,这家伙,简直是个疯子嘛!今天想想,不是也很正常吗?刘伶没疯,是我们没活明白。

这些,就是了生死——活得平静而通透。


对待生死,各人大异。

一个人,在县级医院检查出癌症,回家不吃不喝,躺在床上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看见每一个人,都是一副愁怨的眼神。后来到省级医院再次检查,发现是误诊,回家的路上,能吃能喝,谈笑风生。

另一个人,先有肺癌,后有喉癌,术后不能说话,装了一个发声器,他正常化疗放疗,平时该吃吃该喝喝该说说该笑笑,还常去打麻将,一打就是一下午,按照他的说法,死也要死在麻将场上。


了生死,是佛教上的大课题,佛法高深奥妙,我等望而却步。但生死又是每个人实实在在的人生,谁都应该想上一想。为什么要想上一想?就为能更好地活着。

我们的生怎么样?

我常仰望星空,看到的是人类实在渺小。据说,目前宇宙中最大的星球是大犬座VY恒星,直径约为太阳2200倍,体积约为太阳80~100亿倍,质量接近太阳100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在最大的星球面前,太阳算什么?在太阳面前,地球算什么?在宇宙面前,在千万亿年长河里,我们每个人,更算得了什么呢?连草芥、细沙、水滴、飞虫都算不上,几可忽略不计。

我们的死怎么样?

我常读古诗词,读到的是生死倏忽无常。“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大梦悠悠几许春,浮生不悟古今人”……一读再读,怆然情动。

我们的生死,就是这样的——很简单,很现实,很残酷。


很多人对生死讳莫如深。其实,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诀别中度过的。

与无忧无虑的童年诀别,与朝夕相处的小猫、小狗诀别,与家乡的河流、大树、老屋诀别,与荡气回肠的那段感情诀别,与沿途美丽的风景诀别;祖辈慢慢离你而去,父辈慢慢离你而去,兄弟姐妹慢慢离你而去,将来自己也将离开自己的亲人,离开这个世界。

生活中的诀别,往往是无声无息的、猝不及防的,没有所谓的“长亭外、古道边”,没有所谓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没有所谓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是在一个和平常一样的清晨、傍晚或深夜,有的人就留在了昨天,再也不能相见。

明天就是七月半中元节,逝去的亲人们,秋已至,天渐凉,可安否?


唉,既然宇宙缥缈、生死无常,我们是不是就该胡吃海喝、纸醉金迷,管它什么生生死死呢。

了生死,好好享受生活,自然是对的,但可不是这么瞎折腾,更不能糟蹋身体、作践人生。尼采说:“一切从身体开始。”村上春树说,“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着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马王堆出土的古籍记载,有一次,尧问舜曰:“天下孰最贵?”天下什么是最贵重的?舜答:“生最贵。”生命是最贵重的,活着是最贵重的。

荀子也讲:“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对于生死之事,我们都要慎重。活着,是生命的开始;死亡,是人生的终结。生与死都处理得十分妥善,人道就全了。

了生死,不是无所谓生死,不是糟蹋生命,而是珍惜人生,珍惜生命。


人多说我是乐观的人,你看,大病这么多年,该上班上班,该爬山爬山,该读书读书,该写文字写文字,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其实我是个很悲观的人,常常将事情想象得很坏,似乎意外、不幸随时会发生。结果我又成为很快乐的人,因为我的人生、我的世界,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坏。

我再一看,那些平日很乐观的人,常常将事情想象得那么好,信心满满,结果又成为很悲催的人,因为人的一生、人的世界,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了生死,看似非常悲观,其实是最大的乐观——不受日常琐事小事影响,不被悲欢哀乐制约,就是平静闲适地活着,日子无欲无求,生活丰富多彩。

了生死,你便不会计较,因为一计较,鸡毛蒜皮都会伤害你。

了生死,你便很平静,看似软弱其实强大,能抵挡任何艰难困苦。

了生死,就是“光而不耀,静水流深”。


了生死,不是了断生死,不是看破生死,不是长生不死;不是虚无,不是幻灭,不是空洞。了生死是很现实的,是很鲜活的,是将我们的每一天,都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来度过、来生活、来珍惜。

在我的眼里,春天的那缕清风,夏天的一场暴雨,秋天的声声虫鸣,冬天的漫天飞雪,嫩绿的草芽,枝头的花朵,高飞的雀儿,喷香的米饭,都是那么亲切可爱,都让我珍惜再珍惜。

了生死,是不是杞人忧天?当然不是。了生死,是让我们活得清醒明白。上苍赐予我们生命,让我们降生于这美好的世界,来世上走这么一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去感受父母亲人的关爱,去享受阳光雨露、鸟语花香,去经历体验世界上的一切。


匆匆而就,天已大亮。回头再读,像是醉话胡话,更像梦中呓语。

这样的文章,是一个人在夜里写的,写完就去睡了一个舒服的回笼觉;也适宜一个人在身无所扰、寂静无声中读,读完就去看看窗外那朵美丽的花儿。


2024年8月17日




夏老师家的小菜园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