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田”到“七英雄之乡”
——沭阳县七雄街道
文 | 夏炳文
作为地道沭阳人,虽然早就知道,沭阳七雄街道以英雄命名,为纪念七位解放前牺牲的烈士,但从来没有见到七英雄烈士墓。
今天上午,我专程前往七雄街道,在路边一家便利店,询问七英雄烈士墓怎么走,店主指指正在买东西的一位中年人,说,你跟他走就行。
在七雄街道七雄社区对面,我看到了七英雄烈士墓,肃然起敬。
今天夏老师就来说说七雄街道——当英雄以另一种方式被人们不断提起和铭记,如同告慰,更是致敬。
七雄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官田村,相传是明代朝廷某官员的土地,称“官田”。
古代官员不用缴纳赋税,有的官员还会分到一定数量的官田改善生活,平时租给老百姓耕种,收取租金。
明代土田之制,分官田、民田两大类。官田,是公田的一种,通常归国家或贵族、官员所有;民田,也叫私田,归私人所有。
《明史·食货志·田制》记载:
明土田之制凡二等:曰官田,曰民田。初,官田皆宋元时入官田地。厥后有还官田、没官田、断入官田、学田、皇庄、牧马草场、城址苜蓿地、牲地、园陵坟地、公占隙地、诸王公主勋戚大臣内监寺观乞赐庄田、百官职田、军民商屯田,通谓之官田,其余为民田。……弘治十五年,天下土田止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官田视民田得七之一。
从以上内容看,明代官田种类繁多,而且规模庞大,明朝中期官田和民田的比例是1:7,简直不得了,也很不正常。
明代官田主要分布在江南,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是全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全国其他地区官田较少,但并非没有。目前全国以“官田”命名的地名,还比较多。
沭阳官田是什么性质,到底归谁所有,县志未见具体记载。
“官田”贸易繁荣,兴集很早。《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官田集,在治东北十八里,二五八日逢。”
七雄街道,清朝中期建镇,称“东流庙镇”。
《康熙重修沭阳县志》记载:“东流庙镇,去治二十里。”属于当时的北路七镇之一。东流庙镇,以此地有东流庙而得名。东流庙,在《康熙重修沭阳县志》县域图上有标注,但未见具体记载。
东流庙镇,后简称“东流镇”。《康熙重修沭阳县志》记载:“东流镇河口,在治东北十里,万历年决,康熙六年又决,险。”
东流庙镇,旧有“义仓”,是全县十所“义仓”之一。
《康熙重修沭阳县志》记载:“建义仓十所,一下寺镇,一庙头镇,一东流庙镇,一桑墟镇,一扎下镇,一高流镇,一新挑河镇,一颜家集镇,一黄军营镇,一独树镇。万历十六年,知县苏生明条陈,于人烟凑集处所建立,每遇夏秋,令各镇公直耆老,劝化居民,有田一顷,出粮一斗,十顷一石。不愿出者,听收贮各仓,因时举赈。今久废。”
义仓,旧时地方上为防备荒年而设置的公益粮仓。
东流镇旧有“观音庵”、“慈云庵”、“极乐庵”、“圣泉庵”。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
“观音庵十三,……一在治东北三十里东流镇,旧是草庵,邑人葛惟垣建,康熙三十二年葛尔抑易草为瓦,光绪十二年葛天龄重修……”
“慈云庵二,一在治东北二十六里东流镇,俗呼宋家庙,顺治十八年宋周氏建,光绪四年宋士选重修……”
“极乐庵三,……一在城东北二里东流镇……”
“圣泉庵,在治东北二十五里东流镇伍家滩。”
官田集旧有“观音寺”。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观音寺,在治东二十一里官田集,旧在河东,雍正八年建。乾隆九年,葛浚等迁集内。光绪三年,徐铭珠重修。”
东流镇旧有“山西会馆”。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山西会馆,在东城门北半里东流镇,乾隆四十六年建,嘉庆十年重修。孔继高记,文见《金石》。咸丰八年、同治年重修。”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金石篇”记载:“山西会馆碑,豫章建昌郡南城县学廪膳生员孔继高撰文,原任四川雅州府庐山县知县加三级、前任江南海州沭阳县教谕澄江朱黼书丹并篆额。嘉庆十年岁次乙丑季秋之吉立。文未录。”
明清时期,晋商四海称雄,富甲一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兴建约400座山西会馆,覆盖全国,包括新疆和西藏。“凡商贸繁华处必有晋商,有晋商居处,必有会馆。”
既然有山西会馆,可见当时沭阳有不少晋商。
沭阳旧有“葛氏花厅”。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葛氏花厅,在治东北九里,东流镇后沭河南。明正统间,葛桢建。崇祯间,葛维垣重修。旧圮。”
这个葛氏花厅,既然县志记载在“东流镇”,按理应该是在今天七雄街道区域,也许是在葛庄(七雄有三个葛庄,还有葛圩、葛码)。
但是,在沭阳县龙庙镇,有个花厅村,据《江苏省沭阳县地名录》记载,“明正德年间,葛姓在村中建一花厅,故该庄有花厅之称。”后分设东花厅、西花厅两个村。
还有一种可能,也许龙庙镇花厅村,旧时就是东流镇区域。毕竟,新沂河是解放后才有的。
沭阳葛氏族谱,不知有无关于“葛氏花厅”以及两位修建者——葛桢和葛维垣的记载,如果有,也许可以澄清一些事实。
1934年,置官田乡,隶属沭阳县第十区。
1940年,仍置官田乡,隶属灌云县。
1945年抗日战争以后区划调整,官田等乡划归沭阳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2年区划调整,仍置官田乡,隶属章集区。
1958年改设官田人民公社。
1966年12月,为纪念解放战争中本辖区仲湾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七位烈士而更名为七雄公社。
1983年改置为七雄乡。
2000年改置七雄镇。
2005年区划调整,七雄街道被撤销并入沭城镇。
2013年区划调整,撤销沭城镇新设置6个街道,在七雄原辖区设置七雄街道至今。
七雄街道柴米河畔,有一处松柏苍翠、环境幽静的胜地,这里便是七英雄烈士陵园。
1947年6月16日,时任原仲湾乡指导员章杰新等二十八人分两批在农家四合院和仲湾乡公所聚集,由于奸细告密,沭阳县城与官田据点400余名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于凌晨包围了仲湾农家四合院,章杰新闻讯后,迅速召集大家坚守阵地,与敌展开殊死战斗。
直到天快亮时,敌人发现我方只有二十几人,逼一老人劝降未果后,穷凶极恶的敌人用炮火狂轰,顿时大火熊熊,烟雾弥漫,但英雄们没有被吓到,仍然同仇敌忾,对敌人进行奋力还击。
形势越来越严峻,指导员章杰新认为固守待援已难坚持,决定突围。他本人在负伤后仍坚持战斗,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毛尚柱、仲齐玉、纪士林先冲出,结果都中弹倒下,杨如成浑身是血,还不停地开枪还击,最终也光荣牺牲,仲伟成牺牲后两手紧握枪杆,葛恒兴多处受伤,血流如注,坚持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直到上午十点左右,援军赶到才击退敌人。
后来,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当地于1964年建了七英雄烈士陵园,1987年增建七英雄纪念碑亭。
七雄街道有个夹滩村,原名沂南庄,是河淌的一部分,乾隆年间修建官田河堤,居民搬迁至堤南岸,因居所与田亩之间有条河堤间隔,便以夹滩命名。现在夹滩村还有一个庄子叫沂南庄。
夹滩村有个橡树庄,因二百年前村中有大橡树而得名。关于这棵大橡树,还有一个神奇的民间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名叫老相的老者,每天都要到大庙里找老和尚下棋。
有一天上午,老相又来与老和尚下棋,天将东南晌时,老相对老和尚说:“大师傅,我不陪你玩了。今天正午时,蝗虫要来我们这方休息片刻,还要吃顿午饭,满湖庄稼要遭殃了。”
老和尚听了这话,便焦急地问:“老相,难道就没有好办法了吗?”老相说:“办法倒有,不过,你得保密,不可对他人言讲。”
老和尚答应不对他人乱说,老相才告诉他:“大师傅,你在正午时到村外的三岔路口,有个骑小毛驴的老人从西北方过来,你求他让蝗虫不要在此地休息吃晌饭。因为这老头是蝗虫的头子,他不发话蝗虫不敢落下来。”
天将正午时,老和尚来到三岔路口,果然不假,从西北走过来一个骑小毛驴的小老头。只见西北方的天上飞来黑压压一片蝗虫。
老和尚按照老相的指点,上前一把抱住小老头的脚,恳求道:“老人家,请你高抬贵手,开开恩,千万不要叫蝗虫在我方休息吃晌饭。如果你不开恩,我就跪死在你面前。”
小老头再三追问是哪个告诉他的,老和尚无可奈何,只好告诉他是老相说的。
小老头听了心中一愣,便说:“好吧,叫它们不吃你这方庄稼就是了。”小老头说着,把手中的小驴鞭一挥,指向村头的那棵老橡树对满天的蝗虫说:“你们就在老橡树上暂停片刻吧。”
蝗虫飞走后,老橡树的叶子被蝗虫吃得光秃秃的,只剩秃树杆,连老膀上的树皮都被啃掉了。不一会,老相又来到大庙里,老和尚一见老相样子便傻了眼,只见老相浑身上下的衣服已破碎得不遮体了,脸上、身上也是破皮烂肉,流下鲜红的血。
老相对老和尚说:“保住了这方庄稼,让老百姓有饭吃,可是我修炼的800年根本没有了。现在我该走了,到昆仑山重新修炼去。”
不久,老橡树死了。人们为纪念老相,就称庄子叫橡树庄。
七雄街道田桥村,原名徐家村,明朝万历年间一徐姓人家落驻此地得名。后因连年水患,每逢洪水过境时此处频频决口,后被世人称为徐家口。田桥原为徐口村下属一个组,150余年前名为田家庄,为了造福乡里,田家庄大户田老爷出资新建一座木桥,起名田桥,自此大家习惯田桥这个称谓,便更名田家庄为田桥。田老爷大名无从考证,只知其独子名为田守田,育有三子一女,长子随国民党军移居台湾,其余二子下落无考。一女嫁与本镇。
田桥村也有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从前有兄弟两人,老二是个呆子,老大娶了个媳妇,大嫂心狠,不想和呆子一起过,要把老二分开过,老大耳根软,听女人话,分高粱二斗、薄地一亩给呆子。
播种时,大嫂把老二的高粱种子偷偷放到锅里炒一炒,叫老二把高粱种到田里,等到出时,只有一棵高粱出苗。这棵高粱是大嫂炒时掉一粒在锅台上的。
这棵高粱出来以后,老二整天在田里看管,一时也不放松。高粱成熟时,忽然飞来一只大鸟把高粱穗叼走了,呆子就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一个大山洞,大鸟飞进去了,呆子就追进去。进到里面到处找也没找到高粱穗,正在这个时候来了一群野兽,呆子躲在一块石头后边,看见有狼虎等动物,动物围在一块石凳上,石凳上放着一个小方盒。兽王说:“小锣小鼓敲一敲,热酒热菜热滔滔。”这时出来一个小美女,端出来菜肴和酒,小美女又回到盒子里。它们狼吞虎咽把菜吃了,把酒喝了,吃过把小方盒藏到石缝里,一群野兽都走了。
等野兽走后,呆子把小方盒抱着跑回家。呆子回家也学着野兽的话说,也出来小美女端着酒和饭菜,以后又回到盒子里。
大嫂把这件事告诉老大,也叫他去种高粱,老大也学着老二的样子,在田里整天看管。高粱成熟时也飞来一只大鸟,把高粱穗叼走了。同样也追到一个大山洞里,老大也在石头后面藏起来,这时也来了一群野兽,狼说:“我闻到了生人味。”虎说:“我也闻到了生人味。”豹说:“我们的宝贝被人偷走了,现在我们找找,找到把他吃掉!”一群野兽开始到处找,老大吓得屁滚尿流向外拼命奔跑,跑出洞门满头是汗,又向前跑跌了一跌,把鼻子都跌没了,好容易才保住性命。一到家大嫂就问:“宝贝找到没有?”老大说:“不是跑得快就被野兽吃掉了,我跌了好几跌。”大嫂望着丈夫脸上,鼻子没有了,鲜血直淌。这时大嫂哭丧着脸,再也没有话说了。
七雄街道有个桃园村,因种植桃树而得名。
180多年前,有一个小男孩偷吃了邻村人家桃树上的五月红桃子,就把桃核埋在菜园旁边,一来不让大人发现他偷吃人家的桃子,二来让桃核能发芽长成桃树,以后就有桃子吃了。
后来,桃核真的出了一株小桃树苗,小男孩精心用树枝插在旁边围住不被踩踏。长成小树后,请人把桃树钗了嫁接,几年后,果然结出又大又甜的桃子。桃子成熟时,除去自己吃,还摘给邻居吃。
再用这些核子继续培植新桃树。过了十几年后,南菜园里长满了桃树。每当初春时节,桃园里桃花盛开,红艳艳的一大片,引起彩蝶飞舞,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令人喜爱。更吸引了村里村外的人们前来观看,人们逐渐把原来的村庄名字忘掉,都叫这里是桃园。
七雄街道桔园村有个庄子叫果针园。
相传200年前,庄上人家经常遭贼来偷东西,同时,夜里还有狗獾野猫进村糟蹋和偷吃的。为了防止坏人和野兽进村,就在村庄周围栽植密密麻麻的果针。这些果针长成了,人和野兽都钻不过去。这样,这个庄子就叫“果针园”。
七雄街道高树村有个庄子叫王锅甑。
100多年前,这里的小村庄没有名字,人们都叫小庄子。后来,有个外地来的酿酒人到四乡八里收高粱酿酒,酿出的酒又香又醇,格外好喝。由于这位酿酒人姓王,所以人们不再叫小庄子,一提到这里都称王锅甑,这个庄名从此就沿袭下来了。
七雄街道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地名:
“滕桥”,滕姓村边有桥而得名;“关顶”,关姓村庄地势较高而得名;“屠老庄”,屠姓居住村庄历史较久而得名;“王老庄”,王姓在此建村,年代久远而得名;“小王庄”,别名“半路王”,估计是相对“王老庄”而得名;“岳岭”,岳姓村庄地势较高而得名;“条河”,居民沿柴沂干渠(已废)居住而得名;“赵湾”,位于老山河的河湾处而得名;“道口”,位于老山河的道口处而得名;“东大庄”,位于马庄东,庄大而得名;“冯道口”,过去冯姓在老山河渡口摆渡而得名;“陈河”,陈姓村庄靠近涧河而得名;“李洼”,李姓村庄地势较洼而得名;“仲湾”,仲姓村庄靠近柴米河湾而得名;“葛码”,葛姓村庄靠近柴米河码头而得名;“徐口”,徐姓村庄位于老山河的决口处而得名。
2024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