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诩,清末沭阳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诗文俱佳,桃李育人,世称“苏北大儒”。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
王诩,字子扬,治东平墩庄人。性敦笃孝友,泽古尤深,心腹肾肠,若皆为理道之所蟠,浑浑一诚。
父充实疾革,咯水色黑,诩掬尝之,事两王母及父母,谨于无形无声,如古所谓养志者,俸入必以分人,无多寡辄尽。
举于乡,四上公车不第。历权山阳、盐城教谕,泰州学正,海门训导,黄学使体芳、王学使先谦推为儒官第一。
光绪己卯,主讲怀文书院,纯以性情造士,士爱敬如慈父母。邑中如张庚铭、李映庚两进士并出门下,而以诗名海内,为山阳鲁一同入室弟子。方咸同间,馆朐浦,与湘潭周诒朴、汉阳刘子谦及弟世仲、粤东张守恩、真定王子受,海州邱心坦、许宝谦、丁楚白、许仲英、吴廷炬,凡十余辈,切䃺道义学术,学益茂,诗益昌,恤然于天下之忧乐,一发于诗。
癸卯,辞讲席,养疴于家。尝遗书示子孙,谓:“东汉节义之士、廉吏之子,多有不受人赙赠者,自维生无益于人,没不得受人片纸,违者非吾子孙。”
丙午,海沭大祲,悲悯愈剧,逾年卒,年八十五。
诩卒后,道德学问文章,沭无嗣音者。著见“艺文”,子宾鸿,拔贡生。
周末有事,未能户外,周六周日两天,夏老师根据《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结合其他史料,来说说王诩的一生。
王诩,字子扬,号芝山,沭阳县城东平墩庄人,也就是今天李恒镇平墩人。
相传,清代有位摆渡的艄公,名叫李恒,为人乐善好施,深受当地人尊敬,其摆渡渡口被人称为“李恒渡口”,后成集镇。平墩是一个村落,这里原有土墩,后平毁建村,故名“平墩”。
王诩生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享年八十五岁。
王诩幼年时,家道较殷,有祖产湖田五顷余,祖父英年早逝,父亲羸弱多病,全赖祖母一手操持。
王诩这个人,性情敦厚,孝亲敬友,学习钻研古书尤其深厚,满肚子都是学问。
他对父母长辈特别孝顺,父亲病重,咯出黑水,王诩捧黑水而尝,对症下药,为父治病,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王诩,是鲁一同入室弟子。
鲁一同(1805年~1863年),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古文家、诗人,字兰岑,一字通甫,安东(今江苏涟水)人,诗文、绘画成就很高。
《清画家诗史》记载,鲁一同“工诗画,写梅颇佳”。其颇得曾国藩、林则徐赏识,曾国藩曾对人说,“淮安鲁一同若成进士,天下之幸也。”可惜,鲁一同30岁中举后,屡赴礼部试不第。
王诩是鲁一同嫡传弟子,得其真传,学识大进。
王诩曾在海州朐浦设馆教学。朐浦,就是今天板浦镇,三国时名“朐浦”,唐初建镇定名“板浦”。
当时在板浦,他与湘潭周诒朴、汉阳刘子谦及弟世仲、粤东张守恩、真定王子受,海州邱心坦、许宾谦、丁楚白、许仲英、吴廷炬等十多个文人好友,天天在一起切磋研学,诗文水平越来越高。
王诩弱冠中海州秀才,至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科中举,已51岁。后四次赴京应试,皆不第,与其师鲁一同似。
据家谱记载,他在咸丰元年(1851年)中副车,时年29岁。所谓“副车”,是指在乡试录取名单外增列的优秀落榜名单,可以入国子监读书,称为“副榜贡生”。
后来,王诩任山阳、盐城教谕,山阳为淮安古称,北朝时称山阳县,盐城指古代盐城县,后任泰州学正、海门训导,教谕、学正、训导,都是管教育的官员,也就是“儒官”。
因其德才兼备,学识卓越,当时江苏学使黄体芳、王先谦,都推举王诩为全省“儒官第一”。学使,也就是“学政”,提督学政的简称,又叫督学使者,所以叫“学使”,相当于今天的省教育厅厅长。
王诩辞官归里后,光绪己卯年(1879年)主讲沭阳怀文书院。王诩对学生宽厚仁爱,学生都爱敬他如父母一样。
王诩桃李育人,为沭阳培养了大量人才。
比如张庚铭、李映庚两位进士。
张庚铭(1854年~1898年),原名张廷瑞,字缄父,号西渠,海州直隶州兴谷镇(今江苏东海县)人,移居沭阳县马厂集。光绪十一年(1885年)乡试解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殿试进士,钦点即用任钱塘知县。卒于任,归葬马厂镇南,次子步望迁居沭阳李恒。
李映庚(1845年~1916年),字耀西,一字啸溪,祖籍灌云,其父李瀛洲入赘沭城张翁家,居沭城马巷。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任迁安县知县,升任永平府知府,后历任大名、天津、正定等地知府。曾接受袁世凯委托,为新军培训军乐队,创作《军乐稿》四卷,是中国近代军乐的创始人。
关于李映庚,我写过一篇文章:《从沭阳走出去的中国近现代军乐之父——李映庚》。
张庚铭、李映庚,都是王诩的学生。
比如钱梅坡、刘清韵伉俪夫妻。
钱梅坡,沭阳人,名德奎,字梅坡,号香岩,是沭阳有名的才子,人言其“沭之王谢,癖耽风雅,具郑虔三绝之才”。
刘清韵,生于海州板浦盐商之家,家境殷实,6岁从师学习,爱好文学,擅长诗词,精通书画,一生作品甚多。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皆出其门下。他对刘清韵的才华和作品非常赏识,并为其作品集《小蓬莱仙馆传奇》作序。
关于刘清韵,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晚清才女——刘清韵》。
王诩是钱梅坡的老师,刘清韵十八岁嫁给钱梅坡之后,亦拜王诩为师。
又比如教育家吴铁秋。
吴铁秋(1875年~1963年),沭阳县沭城人,名绍矩,字铁秋,光绪二十二年(1896)参加海州岁试中秀才。他是有名的教育家,创办沭阳县立小学堂和沭阳县初级中学(即今之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前身),出任校长,其子吴印咸是著名的摄影大师。
吴铁秋,是王诩的关门弟子。
光绪癸卯年(1903年),王诩辞掉怀文书院讲席,在家养病。
光绪己卯年(1879年)主讲沭阳怀文书院,光绪癸卯年(1903年)辞掉怀文书院讲席,这样算起来,王诩主持沭阳怀文书院达二十四年之久,为沭阳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沭阳怀文书院》。
在家养病期间,王诩曾给子孙写了书信,意思是他死了以后,家人不要接受别人的馈赠,违反这一条,就不是他王诩的子孙,可见其文人气骨。
光绪丙午年(1906年),沭阳出现大灾难,王诩悲悯交加,第二年病逝,终年八十五岁。
这一年是什么大灾难呢?
光绪丙午年(1906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二年,《民国重修沭阳县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四月二十日,大雨,平地水深数尺,夏秋多阴雨,秋禾不登,岁饥,民多流亡。”1906年阴历四月二十日,沭阳暴雨如注,平地水深好几尺。到了夏天秋天,沭阳又多是阴雨天,农作物不能成熟,老百姓陷入饥荒,大多四处逃亡。
王诩疾病缠身,加上为民忧虑,最终病逝。
“一代大儒”王诩去世后,他的道德、学问、文章,在沭阳可谓后无来者。其子王宾鸿,后选拔为贡生。
王诩晚年自号“建陵老人”,书房名“建陵山房”。
他的主要著作,有《建陵山房诗钞》十卷、《建陵山房诗钞续集》七卷、《建陵山房文稿》、《又赋稿》等。
《民国重修沭阳县志》收录王诩诗文甚多。
不知今日王诩后人何在,亦不知沭阳王氏族谱记载王诩事迹如何。欢迎补充斧正。
2024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