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

文摘   2024-08-04 20:04   江苏  






暑假过半,家长已疯一半,天天巴着开学,对孩子那是眼不见为净。

有的说,强烈建议教育部门取消寒暑假,一天假也不要放;有的说,挺羡慕白娘子的,生完娃就关塔里,等出来孩子都中状元了;听说,一位家长因为辅导孩子作业,气得“碱中毒”送医院抢救……

教育孩子,什么洋相都有。

昨天上午,去医院买药。正在排队缴费,前面有母子俩,小孩五六岁,兴高采烈地用手机玩着游戏,母亲叫他赶紧把手机拿来缴费,孩子很不高兴,吆喝好多声后,很不情愿地递上手机,噘着嘴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耍赖。缴完钱,孩子一把抢过手机,又开始玩起游戏来,母亲见怪不怪,随他去了。

晚上,看一个视频,一个孩子在地铁上,非要将脚放在座位上,占着两三个位置,任何人劝阻都不行,家长在边上无动于衷。

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让人叹息而愤恨。叹息的是,一个从小天真的孩子,居然变成这个样子;愤恨的是,做父母的,你到底是怎么教育的!

每每此时,我都有话想说。以十二年的县中教师经历,加上几十年来接触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孩子及家长,来谈谈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想法。

一、把孩子教育好,是父母这辈子最大的事业!

要吃饭,要生存,要高质量的生活,做父母的,也在拼命努力。有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累累巴巴种几亩地;有的是“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坐在办公室上班;有的是“一年定一个小目标”,经商办企业……不管你是谁,日子很惬意也好,天天在受罪也罢,有钱也好,没钱也罢,孩子教育不能忽视。

有的说,我大字不识一个,教育孩子只能指望老师;有的说,我天天忙死了,哪有时间管孩子;还有的说,我别的不会,只能多挣点钱,留给孩子。

这些说法,都是借口。不识字,不代表不会教育孩子,再说了,今天的年轻父母,有几个不识字的;天天忙,永远都不是理由,你还是没有把教育孩子放在第一位;只留钱给孩子,可不是最好的教育,甚至可能害了孩子。

今天的教育,早已不是当年我们“跳出农门”的时代,念好书就有口饭吃,当今时代,对孩子人文素养、情商情怀和习惯能力要求更高,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人文素养、情商情怀和习惯能力,则需要我们家长在日常潜移默化中培养提高。

这些,都和家长识字与否、忙不忙、钱多钱少没有任何关系。不把孩子教育好,不管你找什么理由,不管你挣多少钱,都没用。

孩子教育不成功,是人的一生最大的失败。有个词语叫“闭眼工程”,指的就是孩子教育失败,你死也不会瞑目。

二、什么叫做成功的教育?

解决了认识问题,我们就来解决方向问题。

什么叫做成功的教育?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作为父母,该培养孩子些什么?

说得简单点,教育可以是高分,但不全是高分,可以考大学,但不能只为考大学服务,更要为孩子18岁以后的人生服务。说得高级点,教育应该是构建孩子的未来竞争力,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人文素养、情商情怀和习惯能力。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生活,这种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能自食其力有口饭吃,遇到挫折不一蹶不振,能养得起所爱的人,孝顺父母长辈……就是我们父母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务。

很多父母,看重的是学习成绩,看轻的是品德能力培养,于是,我们的教育就出了问题。成绩固然重要,但若高分低能,在社会上是很难生存的。成绩可以有高低,但品德必须好、能力必须强!

解决了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方向,下面都是方法和技巧问题。

三、好的教育,就是“疼爱+规矩”!

作为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想孩子成人,还要有规矩。规矩是给孩子的行为设定界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我们所处的社会,为什么要有法律?法律就是规矩,没有规矩,社会就乱套了;同样,孩子没有规矩,自然就会乱来。

一味地依顺,就是溺爱。惯子如杀子!教育失败的家庭,大多都是溺爱中毫无规矩。当然了,一味地讲规矩,也不行,没有爱的规矩,你是立不起来的,要让孩子感受到规矩是爱的一部分。

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都不是好的教育。

有的家长,看似对孩子很严厉,动不动就吆三喝四,但吆喝不代表有规矩,吆喝过后,错误照犯,有什么用!孩子犯错,要让他知道什么是错的,还要想办法让他以后不能再犯错。

一个优秀的孩子,在他身上一定体现着家庭教育的温暖和规矩。

立规矩的目的,不是禁锢、限制,而是教育;不是培养出一个听话的木偶,而是一个人格独立、德行兼优的孩子。

一个有规有矩的家庭,夫妇有和,长幼有序,家风自正。

这个视频,能很好地说明孩子立规矩的重要性。姐姐的一巴掌,比母亲的唠唠叨叨强太多了!

三、规矩必须从小立起来!

孩子慢慢大了,家长慢慢也崩溃了。特别是到了初中,孩子进入人生最大的变化期,家长的烦恼更大。

为什么会这样?叛逆期是一方面,更大的问题是,从小没有立好规矩,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古语云,“3岁看大,7岁看老。”一点都没错。孩子在三到六岁的年龄,是最可塑造的阶段。错过这个阶段,往往“恶习”难改。

三岁以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具备衣食住行方面的熟练自理能力,一生都将受用无穷。

四岁左右,孩子的世界观开始形成,孩子天生没有善恶观念,他分辨是非的能力需要父母的教导。好的、对的,要鼓励;坏的、错的,要禁止。是非不分,一味依顺,孩子一定出问题。

五六岁时,孩子明显聪明起来,变成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开始表现出强烈求知欲的一面。此时父母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巩固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在引导读书中,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我们一些家长,在孩子这个年龄段,不注重品德、能力、习惯培养,将重点放在教孩子认字、背诗词、画画、弹琴等方面,完全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当然了,孩子既能认字、背诗词、画画、弹琴,又有好的品德、能力、习惯,自然最好。

四、我们对孩子的爱,要是真挚而无私的!

有的人就说了,我对孩子的爱,难道是虚假的、有私的?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为爱而爱”,一看就是装出来的,一听就是有条件的。那种虚假、夸张、满心不情愿,孩子自己都听不下去;我们的期望和寄托,让我们对孩子的爱变得“有条件”。特别是花钱时,总是啰里啰唆说上一大堆,向孩子要感恩、要回报。

父母的爱,一定是真挚的、无私的,温柔中春风化雨。我们不要时时处处做孩子成长的“导演”,而要做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我们给予他们的,不是压力和束缚,而是自由和力量的源泉。

重点说一下钱,家长有两个极端:

一是哭穷。“你吃这一顿饭,是我辛苦一天挣下来的工资”“看到什么都想买,爸妈赚钱那么辛苦,怎么这么不懂事?”“为了给你读书,你知道我们赚钱有多辛苦吗?”这种话经过无限次循环,反复念叨之后,像病毒一样在孩子的心里扎根繁殖,孩子无时无刻都会觉得自己没用、很差、配不上,就会变得很自卑、很敏感、很偏激。

二是炫富。“想买什么就什么,要买就买最好的!”“你看看,家里的别墅、存款,将来都是你的!”俗话说,“穷人翻身比地主还狠”,有的人一下子暴富,便认不得东西南北,开始狂妄起来,不但在别人面前飞扬跋扈,还喜欢在孩子面前炫富,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很自私,连父母都不想照顾。甚至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却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孩子,将孩子人为地包装成“富二代”,衣服鞋袜非一线大牌不可,生活费和培训费用掉家里一大半收入,全家人缩衣节食,结果只会培养出好吃懒做的寄生虫。

好的教育,好的金钱观,不是哭穷,也不是炫富,而是通过适当的教育,让孩子明白劳动的意义和自我成就的价值。

“咱们吃的这顿饭,是爸爸妈妈辛苦挣下来的工资,所以,我们现在要开心地享受,吃完了才有动力好好学习呀。”“你努力地学习,爸爸妈妈努力地工作,我们将来一起努力赚钱,才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

告诉孩子: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供你读书,你只有拼命奋斗,才能做你喜欢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五、“言传”不如身教!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的家长,很多都是注重“言传”,天天总是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说得还很不得法。这个“言传”已经很不好了,还不注重身教,在很多事情上做了很坏的示范。

设想一下,喜欢贪小便宜、常常抢座位、老是闯红灯、总是蛮不讲理的父母长辈,孩子天天跟着你,会怎么样?这样的父母长辈,成为学校教育的反作用力。

还有的父母,在单位,在外面,受了一些窝囊气,自己没用,回家就大发雷霆,把家人当作“垃圾桶”,让孩子背负极大的心理负担。

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更优秀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比起万贯家财,通过身教,养成良好的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产。

六、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误区,也可以说最大的错误,就是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人要聪明伶俐,家里来人能背诗会弹琴还会画画,勤奋听话,最好是班级第一名,将来考个名牌大学……

这不奇怪,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呢?

一个孩子拿着97分的数学试卷回家,骄傲地宣布自己是全班第一,换来的竟然只是妈妈冷淡地询问:“扣掉的3分去了哪里?”孩子瞬间崩溃。

当父母对孩子总是抱有高期待时,家就不再是温暖的港湾,而成了压力之源。孩子在父母的高期望下,越来越累,越来越自卑,越来越叛逆。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好好努力,但对有的孩子来说,考个80分,位于班级中流,已经是他最大的努力,家长可以不满意,但要满足。不要让一个成绩本来就不大好的孩子,再添上严重的心理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有时也要来个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们家孩子,没考上大学,在工厂打工或做点小生意,能自食其力,至少没成为一个废人,不是也挺好的吗?现实如此,你不认命不行。

再说了,当今社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代表将来没有出息,情商高、能力强的孩子,前途非常光明!

七、家长的面子,并没那么重要!

教育孩子的烦恼,一方面来自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来自家长的面子。

我们往往不是从孩子一辈子的成长和发展着想,而是从自己的面子出发,便让我们的家庭教育扭曲变形。

孩子小的时候,不去好好教导规矩和习惯,而是热衷于相互攀比,让孩子识字、背诗、画画、弹琴,说是全面培养,其实很多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都来夸夸你的孩子有多聪明和厉害,让你的脸上熠熠生辉。这种“攀比心理”,这种“面子工程”,害了太多的孩子!

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发现念书并没那么聪明,成绩也不大理想,再加上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越来越不听话,家长怎么可能不疯!

你扪心自问,这些问题,你做父母的,到底有没有责任!

如果我们能丢掉面子,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能静下心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给他点引导和鼓励,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又会怎么样呢?

我就想问一句:是你的孩子一辈子重要,还是你的面子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那你就受着吧!

八、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我们的家庭教育,激励教育太过泛滥,挫折教育严重缺乏,培养了太多的“玻璃心”孩子。

有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班长,上四年级时班长落选,内心接受不了,干脆不去学校,甚至绝食,后来休学一年,接受心理治疗。

我们拼命催促孩子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

于是,他们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会发脾气;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萎靡不振;听到一两句负面评价,便感觉失去了自我价值。

很多大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动不动就服毒、跳楼,哪个家长敢硬管?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不敢管,而是管得晚了。

让孩子体验挫折感,要从3岁左右开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要求时,有些事情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虽然他会大哭一场,甚至撒泼打滚,但他没有反抗能力,慢慢就学会了接受、服从、遵守,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或者说,这么小的孩子,还不会“记仇”,教育就很容易。

他会慢慢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所欲为的,也是有规矩的,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爱他但绝对不是处处都以他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会被拒绝的。

真正的成长,就是一个从任性到克制的过程。

否则,等他到了青春期、叛逆期,你才开始对他说“不”,他除了哭闹、打滚,还有威胁父母的众多选项:不上学、离家出走、服毒、跳楼。无论哪一条,都能拿捏你死死的,一用就灵。

所以,3岁左右,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说“不”,而且要坚决,不能心软。否则,将来有你心烦。

九、我们必须学会放手!

父母作为大人,在家庭中占据着强势的主导地位,承担着养育之责的你们,很容易想当然地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产”。

我们习惯于握紧孩子的手,怕他饿着,怕他冻着,怕他摔跤,怕他受伤,怕他不会与人相处,怕他被人拐骗……我们恨不能帮他阻挡外界的一切。时间长了,父母就会发现,待到我们以为孩子可以自立时,居然成了什么都不会的“废人”!

生活上要早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动手意识,安排一些小任务,帮忙做家务等,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培养初步的责任意识。

学习上也要放手。在可以管教的年龄,及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再玩再看电视等。

这里重点说一下写作业问题。我们家长最大的烦恼,就是孩子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半天不动笔,催半天也不写几个字,你发脾气,孩子或不作声,或顶嘴,能不让你发疯吗?

既然小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家长的话也不听了,我们就要想办法。不要在边上陪着看孩子写作业了,告诉他,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有什么作业,什么时候写作业,你自己安排好了。晚上写不完怎么办?你明天去给老师解释吧。

这并不代表家长就不管了,放弃了。家长管不了,还有老师。

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联系,告诉老师孩子在家表现,希望老师能多查查孩子的作业。你放心,老师主动连续查你家孩子作业一周,孩子作业拖拉的毛病就能改好。

有的家长,一面骂孩子,一面说我要去告诉老师,可你说了多次也毫无行动,孩子也就无所谓了。我们要学会冷静地想办法“治”孩子,而不是毫无效果地歇斯底里地骂孩子。

家校共育,我们的家长做得很不好,和老师沟通联系太少,让孩子钻了很多漏洞。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全覆盖,让孩子无漏洞可钻。一个家长,孩子在家你管不好,在家情况不和老师沟通,在学校情况你不了解,上学放学途中你也是一问三不知,你的孩子能不出问题吗?

放手孩子,还要允许孩子出错。你一个大人,在世上活了几十年,自然懂得多会得多,一个孩子,初涉人生,自然会犯错。刷碗碗摔坏,切菜切到手,洗衣服洗不干净,很正常,你不要骂不要斥责,教给孩子怎么做就行。

对孩子,我们要学会放手,不要什么都包揽,主动的力量无穷无尽。

十、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见到太多不称职的家长,我一直建议:做父母的,必须培训合格方能上岗。现在什么都要培训、持证上岗,为什么“为人父母”这么重要的岗位,却连简单的培训都不需要呢?!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几乎等于零。国家没有强制规定,但我们做父母的,要自觉主动地好好学习如何做父母。我想问一句,你做了这么多年家长,读了几本家庭教育的书籍呢?听了几次家庭教育的讲座呢?除了抱怨,你还做了什么?

除了阅读家庭教育的书籍、学习他人的教育经验,我们做家长的,还要做个爱好学习的人,耳濡目染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天生就是模仿者,父母的学习态度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学习内容影响孩子的视野,父母的学习行为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父母的学习成果为孩子指明方向。

教育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家庭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们很多父母不愿花时间、花心思、花精力,把孩子最重要、最一线的教育机会丢在脑后,让孩子自己“野长”,没长歪就觍着脸得意,说自家孩子聪明,长歪了就气得发疯,骂老师不负责任,从不反思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实在让人无语。

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方式方法因人因地制宜。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成长阶段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需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我的这些想法不一定对、不一定适合,但孩子从小就像一张白纸,你培养不培养、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都代表着你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做父母的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检验家庭教育好坏,就看你老了以后,能享多少福吧。有的苦酒是自己酿的,自己受吧。

高尔基说过:“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希望为人父母的,都要好好思量思量,不要害了孩子、毁了孩子!一个孩子培养坏了,甚至危害社会,是多大的悲剧!一个孩子成人成才,成为社会栋梁,是多大的功德!

罪莫大焉!功莫大焉!


2024年8月4日




夏老师家的小菜园
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