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 千 子
文 | 夏炳文
女儿从南京回来,说想吃炸千子。三十多岁的人了,还和小时候一样,回家就要吃要喝的。
炸千子,以皮裹馅,切成寸段,下油锅炸,外焦里嫩,香酥可口,非常好吃。
我也特别喜欢,有时馋了,会点个炸千子外卖,一饱口福。
炸千子,在沭阳还是很有些历史的。
张仲五,原名张仲辅,笔名老几,1909年出生于沭阳钱集,曾做过钱集商会会长、钱集乡乡长,1948年随友人去台湾,著有《海州文献》《沭阳乡土志略》《沭阳土话乱弹》等。
《沭阳土话乱弹》以顺口溜的方式,记录了旧时沭阳大量的风土人情和方言土话,读来十分亲切可爱。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就是“遇到大乱世,跑反几十年,本乡本土话,已经记不全”“那如土话好,老家意味长,土音说土话,越土越吃香”。
《沭阳土话乱弹》中记载:“想吃炸千子,要上三贤居。”可见,民国时期沭阳就有炸千子,而且以三贤居的炸千子最有名。
旧时三贤居在沭城哪里?不太清楚。
炸千子,是个很平常、却又挺神秘的一道传统美食,也许今天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更没吃过。
说炸千子平常,是因为很常见,很容易吃到。
沭阳大街小巷的饭店,不少家都有炸千子。这道菜不起眼,喜欢的人却不少,特别是小孩子。这次带着女儿、女婿吃炸千子,去的就是路边的一家饭店。
炸千子的外皮,沭阳多用鸡蛋皮。鸡蛋打散,锅少放一点油,小火,转动锅使油均匀,倒入鸡蛋,继续转动锅,一张薄薄的鸡蛋皮就好了。
猪肉剁成馅,里面放切好的荠菜,加油、盐、葱、姜、胡椒、味精等。
鸡蛋皮铺好,放上肉馅,平摊均匀,再卷成小小的圆筒状,一定要裹紧实,用刀切成寸段,然后放入油锅中炸。
端上餐桌,热气腾腾,外酥里嫩,肉香荠菜香扑鼻,蘸上醋,一口一个,真是好吃啊!
千子和春卷很相似,但并不一样。春卷有专门的春卷皮,馅料多用韭菜肉。
说炸千子神秘,是因为它有很多不解之谜。
炸千子,也写作“炸签子”,哪个是正确的?没人知道,也许都对,也许都不对。
炸千子,说是传统菜,传统到什么时候?明代?清代?民国?还是没人知道,史籍资料没有什么记载。
炸千子,各地都说是自己的地方特色。
沭阳有,宿迁也有;睢宁有,徐州也有;山东有,河北也有,连东北都有……
全国有太多地方,都有炸千子,不能算是某个地方的特色,可谓中国北方传统特色菜肴,南方似乎没有听说过。
各地炸千子,外皮用面皮、豆皮、鸡蛋皮皆有,只有河北秦皇岛、唐山一带很特别,以绿豆面为主料,叫“粉鸽子”,又叫“饹馇”,名字很怪。
炸千子馅料,各地基本都用猪肉馅,有纯肉的,有加其他菜蔬的,只有河北雄安,馅是豆沙加红糖。
关于炸千子,在江苏睢宁有这样的传说:
相传,吕布趁夜夺取徐州的第二年,貂蝉随吕布到下邳(今睢宁)赶羊山庙会,先是到禅寺烧香拜佛,后又到庙会游玩。发觉腹中饥饿时,时辰早已过了正午。一干人等来到附近一家酒楼打尖,其间点了貂蝉爱吃的炸千子。不巧做千子的豆腐皮刚刚用完,吕布问清豆腐皮是在西乡姚集定制的。为博美人高兴,他返身出店跃上赤兔马,挥鞭绝尘而去。不一刻工夫,只听一阵马铃声由远及近,吕布已把豆腐皮取来。厨师为其深情所动,特意把千子做成马铃状。于是,后人称此菜为“炸响铃”。又因此事发生在羊山庙会上,故又得“羊山响铃”之名。
在宿迁,这个故事的主角则成了韩世忠。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点炸千子佐酒,不巧店里的豆腐皮正好用完。英雄不愿败兴,听说豆腐皮在富阳泗乡定制,即上马扬鞭,取回了豆腐皮。店主深为感动,为他精心烹制,并特意做成马铃形状。
睢宁和宿迁相邻,故事也会“打架”。
最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叫“千子”呢?夏老师懵圈了,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想明白。
东北人是这样解释的:“千子”蕴涵着美好的祝福,因为“千”和“钱”同音,“千子”多,就意味“钱”多;“千子”,更有千子千福、子孙满堂、全家幸福的寓意。
这个解释似乎有点道理,因为旧时这是一道过年菜,图的就是吉祥如意、阖家幸福。
女儿说,下次回来,还吃炸千子。
生活中最简单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顿饭,吃的还是都喜欢的炸千子!
2024年11月9日
(图片、视频来自网络)